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5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就中学语文教材中科学类作品答记者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5-31 15:52: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就中学语文教材中科学类作品答记者问
顾之川
  问:现在的中小学教材为什么要大刀阔斧地增加科学内容?这些科学内容的编写及审定是由哪些人负责的?
  答: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这也是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这次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教育部制订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这次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新一代公民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在教学内容上,要求突出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迅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培养青少年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倡导从小学科学、爱科学,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培养新一代公民的需要。教育是学生学科学、爱科学、培养科学兴趣、增强科学素养熏陶的有效途径。让学生通过教科书多接触一些科普、科幻、自然科学方面的文章,对他们的成长会有很大的帮助。中学语文教学应该也必须关注科学内容,培养学生阅读科学类文章的能力,筛选信息的能力。从学生的实际来看,当今的中学生也喜欢读科学类作品。语文教材编选自然科学类作品,主要目的不在于传授具体的自然科学知识,而在于让学生受到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方法的陶冶。正在实验的课程标准初中语文实验教材,按“人与自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板块组织单元,其中“人与自然”的大部分内容都与科学有关,正在编写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也有这方面的内容。
  问:人教版的中学语文课本里有很多以自然科学为题材的文章,其中多数是典型的科普作品。有的文章写在几十年前,而科学的发展一日千里,在选定这些作品时有没有经过原作者的修订或指导?
  答:教材的选文要考虑到中学教学的实际需要,为教学目的服务。比如语文教材的选文,就要考虑语言文字是不是规范、优美,思想内容是不是健康向上,对中学生来说是不是容易理解和接受,对语言学习和写作是不是有帮助等等,也就是必须要跟学生的语文学习有关。新教材选有《大自然的语言》、叶至善的《卧看牵牛织女星》,卞毓麟的《数字杂说》、布封的《莺》、朱长超的《月亮上足迹》,阿西莫夫的《恐龙无处不在》和《被压扁的沙子》、位梦华的《气候的威力》和《旅鼠之谜》,陶士龙的《时间的脚印》、伊林的《大自然的文字》、卞德培的《漫话小行星》等。严春友的《敬畏自然》、吴刚的《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利奥波德《大雁归来》、星新一《喂──出来》等。自读课本中也收录了十几篇这样的作品,如:陶士龙的《变幻多彩的地球》、卞毓麟的《天文学和人类》、晨曦的《克隆技术:生物放大技术》、邢万里的《登陆月球》、赖立辉的《寻找外星球栖息地》、英国保罗戴维斯的《宇宙的终结》等。还有一些综合性学习的专题活动也是科学方面的内容,比如《探寻月球奥秘》《追寻人类起源》《科海泛舟》等。高中教材正在编写之中,张景中、费曼、卡尔?萨根等人的作品。
  在选编教材时遇到了这样一个难题:就科普类作品来说,外国作品的选择余地明显超过了中国现当代作品。原因可能是复杂的。作为语文教材的编者,他们也非常希望选编更多的国内科学家和科普作家的作品,可是实际操作起来往往不能如愿。一是国内科学家和科普作家与教育工作者的接触还不是太多,教育工作者不太了解他们的作品;二是有些作品业内人士能读得懂,可是初中生却读不太明白。也就是说,那些作品并不是浅显易懂,适合做教材,读来还不如法布尔、布丰写小昆虫、小动物的作品。我们希望,从事科普创作的作家、科学家以及所有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有识之士,能多为青少年提供更多更好的科普类作品。 我们呼唤更多更好的科学作品走进中学语文教育的课堂。
  所选作品有的经原作者修改加工过,有的无法请原作者修订的,我们也请有关方面的专家进行论证,或做文字上的修润。
  问: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中小学教材编写工作由哪些人员组成?其中大学教师所占比例如何?他们主要参与编写中小学教材的哪部分内容?这种编写方式与以往有何不同?大学教师编写中小学教材优势是什么?不足是什么?
  答:人教版的中小学教材编写队伍基本上由三部分人组成。一是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即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室的专业研究人员,这是我国从事中学语文教材研究编写的专业队伍,具有长期从事语文教育研究、中学语文教材编写、中学语文师资培训的丰富经验,同时与全国的中学语文教师、教研员以及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二是高校的专家学者,比如高中语文新教材就与北京大学中文系合作研究编写。北京大学中文系在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方面力量最强、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学者,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和感召力。袁行霈、陆俭明、温儒敏、陈平原、曹文轩、何九盈、苏培成、洪子诚、徐葆耕、何怀宏、沈阳、刘勇强等一大批国内知名学者参与本教科书的编写工作。三是吸收一大批中学语文优秀教师、教研员参与编写或讨论。一流的专家学者参与中小学教材的研究编写工作,这种情况其实早就存在,解放前的中小学教材编写就是这样。像叶圣陶、夏丏尊、顾颉刚、朱自清、游国恩、魏建功、周祖谟等,还有著名作家郁达夫、沈从文等,也都参加过中小学教材的研究编写工作。台湾、香港以及很多国家也都是这种情况。
  问:有人怀疑,大学教授是否能够了解中小学教育的实际情况?他们编写出来的教材教辅中小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把握?对此您持怎样的观点?贵社又是通过什么方法缩小大学教授与中小学生之间的距离的?
  答:其实,对这一点,专家学者们都有非常明确的认识。比如我们正在编写的高中语文新教材,主编袁行霈先生在第一次编写工作会议上就明确提出,大学教师要编写中学语文教材,不了解中学教学的实际肯定是编不好的。所以他提出,参与这项工作的专家学者,要下功夫了解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际,看看现在的中学语文课是怎么上的。所以,他亲自与编写组成员到中学听课,与中学老师们座谈。我们不仅到重点中学去做调查,还注意到条件不太好的学校征求老师们的意见和建议。在教材编写的各个环节,都注意听取一线教师的意见和建议。我想这应该能够使我们的教材适合中学教学的实际需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29 13:53 , Processed in 0.11145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