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9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爱,在细微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7-19 15:11: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爱,在细微处……

奉化市岳林中心小学 江金歆

    课程改革之风迎面扑来,给语文课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动力,给语文教学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一幅幅自主生动的场面,一次次情趣盎然的放飞,都让师生共同徜徉在新课程的改革中.然而,新的机遇也给予了我们新的挑战,,新的困惑,新的思考,结合课程改革的理念,我针对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进行了一些思考,一些反思:

    尊重,让爱在细微处流淌
    小镜头:
    当我导课后,让学生自读课文,这时,每一个孩子都投入了课文中,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每个孩子都读得那么认真,那么用心,时间一点点过去了,孩子们一个个举起了小手,教室内的声音渐渐轻起来了,不一会儿,整个教室里只剩下了一个孩子的声音,疙疙瘩瘩:“没过……几天,小鸭……学会了……游泳……小鹰……”对妈妈说:“我……想去……山……那边……看看……”,这个孩子读得那么认真,但是却十分不流利,浪费了许多时间,这时,我一直耐心地等待着这个孩子,侧着耳朵认真倾听着他的朗读,他读得那么专注,而我听的那么专注……
   
   深思考
    当我们设计好一份教案去上课时,常常被课堂中的一些突发事情所影响,于是很多时候,我们都在“抢时间”,去一一落实教案里的设计,教学过程也只是“识大体”,如朱自清的“匆匆”一样,这样的做法,无疑是放弃了一部分学习困难的孩子,背离了“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理念,一堂堂课的放弃,让原本学习就比较困难的孩子,学习起来就更加吃力了,慢慢地连学习的兴趣也没有了,这样形成的一个恶性循环让人深感担忧!尊重每一个孩子学习的权利,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心理,尊重每一个孩子的行为言语.尊重如一条清澈的小溪,静静地流淌在每一个孩子的心里……

    关注,让爱在细微处折射
    小镜头:
    一节语文课,前面的一个小女孩,羞涩地注视着我,轻轻地回答了我的问题,这时,她的声音很轻很轻,我鼓励她再大声一点,于是她的声音又响亮了一些些.但却能让我听到了.正当我准备示意她坐下时,忽然教室后面的一个小男孩大声地说了一句:“老师,我根本一点也听不到!”这时,我对这个小女孩说:“你能再大声点吗?让班里所有的孩子都能听到你动听的声音。”小女孩响亮又正确地回答了我的问题,我看见后面的男孩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深思考:
    就这个小女孩的发言,对于许多孩子而言都是“失聪”的──没听清楚或者没听到小女孩一开始的发言。班里小男孩的一句话落在我的心里,不禁让我考问:学生发言面对的是老师,还是面向学习主体学生呢。长久以来,由于习惯,学生发言总是面对老师,这时其实作为学生主体的许多学生已经是被忽视了。新课程的理念决定了面向学生,以人为本。我认为,学生在发表自己的意见时,不妨让发言的学生面向大多数的孩子,让其他孩子不仅能听到他的回答,还能清晰地看到发言者的表情语言,肢体语言。相信这样交流会关注到更多的孩子的需要。关注班里的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在课堂上都享受到被关注的快乐。关注,让爱在细微处折射出更多的光芒。

    理解,让爱在细微处温馨
    小镜头:
    语文课上,孩子们正在认真地听我讲课,忽然,教室里飞进了一只蜻蜓,这下子,教室里像炸开了锅,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你们看,一只蜻蜓飞来了。”“到这边来了。”“又飞过去了。”……面对这一突发现象,我对孩子们说:“蜻蜓来到我们教室做客,想看看一(3)班的小朋友上课表现得怎么样,坐得端不端正,听课认不认真?”这下子,小朋友们都坐得笔直的,仔细听我讲,我顺手把教室的门打开,蜻蜓也知趣地飞走了,课堂上孩子们更加认真地听讲了……
   深思考:
   面对蜻蜓在课堂上的“突袭”,如果我用发怒来制止喧闹,我想孩子们也会安静下来的,但这样做却在课堂上形成一种压抑的气氛,伤害了他们的情感。蜻蜓飞进教室时,我看到孩子们惊喜的表情。从他们的脸上,从他们的神情,我理解了孩子对于意外事件的兴趣,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理解了孩子们那颗敏感而稚嫩的心。于是我艺术性地向孩子们透露这样一个信息:蜻蜓是来看我们小朋友上课的表现的,把学生的注意力放到课堂上来,从而使教学预设按计划进行。理解,让爱在细微处变得如此温馨!

   真情,让爱在细微处凝聚
    镜头四:
    在一堂语文课上,当一名学生惊喜地告诉我:“老师,我发现蚂蚁,蝴蝶,蜻蜓,蚯蚓所有的名称都是虫字旁的。”我也惊喜地对他说:“是呀,真有意思呀!你的眼睛真亮呀。真像一名小发现家呀。”当学生欢快地朗读:“蝌蚪池中游得欢。”读得有滋有味时,我也立刻亲切地对她说:“你读得真好,小蝌蚪在池塘里游得真快活呀!”当学生了不起地告诉我:“老师,我知道,小蚂蚁能用触角来传递信息,而且它们也不会迷路。”我马上高兴地对他说:“你知道的知识真多,像个小博士了。”孩子的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神情。
    深思考:
    老师对于学生的教育和引导,不仅仅在语言上,更主要的是表现在师生之间的真情交流。这种情感的交流在课堂上让学生受到了激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然,这种真情实感,必须来源于正确的教育理念,自己遵循的儿童观,和人生价值观,这种情感的流露不能流于形式,变成一种廉价的表扬,只有这样才能让老师的真情,在一点一滴的细微处凝聚成一股爱的力量。
在新课程的精神下,我们作为孩子们的启蒙老师,必须树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课程理念,心中装着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学生获得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将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体现在细微处。







[ 本帖最后由 宋伟 于 2008-7-19 15:17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0 02:47 , Processed in 1.07783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