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备课:创造性的选择与建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6-13 11:11: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备课:创造性的选择与建构作者:方菲菲 来源:《湖北教育》



  备课是教师对种种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因素进行选择和建构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教师把学校的教育内容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内容,是一种应然转化为实然的准备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因为教师的经验、个性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面对的学生不同等,可以进行不同的选择与建构。“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同样也适用于备课。教师要提高备课的质量,就需要通过提高自我的认识水平,尽可能把更多的备课对象纳入自己的视野,为课堂教学做出更充分的准备。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夏甄陶认为,要使物质世界多种多样的自在之物,越来越多的转化为对主体有意义的对象,以不断扩大主体对象性活动所及的客体的范围,仅仅承认这些自在之物是客观存在的,仅仅承认它们能够转化成为我之物,那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问题在于发展、强化主体自身的本质力量,即提高和加强主体自身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备课,实质上就是备课主体——教师的一种创造性的选择与建构的过程。
  一、发挥教师备课的主体能动性
  以往对备课的研究都关注于教师备课的过程与步骤,如钻研教材、确定重难点、选择教学方法等,却很少有人讨论教师在备课中的主体性问题。诚然,备课活动是教师的实践活动,教师是备课的主体,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在备课中具有主体能动性,也并不意味着教师的备课选择过程一定是合理性的选择。
  能动性不是屈从于外在力量的盲目行动,而是植根于一种独立的、基于人自己的生产性观察和思维之中的行为。弗洛姆区分了异化的能动性和非异化的能动性,认为能动性不能仅仅以表面上行为的积极、主动为标准。他举了个极端的例子来说明异化的能动性:一个被催眠的人,在他从催眠入睡中醒来之后,仍将遵从着催眠者所给予的各种暗示,尽管他以为是在遵从他自己的判断和主动性,这就是异化的能动性。而非异化的能动性是一种理性行为,可能有时其表面形式很怠懈、消极,但却是一种“静观内省求悟真理的生活”。
  那么,如何看待教师在备课中的能动性呢?如果教师受到学校检查教案就是评价备课质量这样一种错误导向的影响,对备课的认识仅限于应付学校检查,认为备课只是为完成常规教学任务,那么他在这种外来要求下所进行的备课就必然是一种异化的能动,决不会在备课中精心积累、反思消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自身的发展和推进新课程的有效实施。还有一种现象,有些教师为了参加一些教学竞赛等活动,可能会在备课时表现得非常积极,教案准备得很详实,课也上得非常美观,但是一旦“功成名就”,就不会再如此精心准备;再有功利性的目的出现时,则“能动性”又表现出来了。这也是异化的能动,其目的是为了取得功利,而不是为了达到育人的目的。在集体备课中,有些教师认为集体备课就可以不用自己个人备课了,就可以使用“同头案”了,特别是一些名师的备课教案更是被一些教师反复借用。不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盲目地使用他人的教案、他人的备课方案可能会导致课堂教学低效、甚至失败,这也是一种异化的能动。相反,有些教师可能在教案检查中拿不出像样的教案,或者就是在课本、教参上做一些简单的符号和标注,但这并不说明这些教师没有进行备课,这种备课可能没有文字上的详案,却有精细的腹案。这些教师的备课是通过平时的经验积累和反省等多种途径获得的,是一种“静观内省求悟真理”的大备课方式,是一种非异化的能动。
  培养教师在备课中的主体能动性首先要形成教师对备课正确的认识,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有效地指引备课行为。备课是一种创造性的建构和选择过程,这种过程不仅是“为人”,还是“为己”。“为人”就是为了实现学生发展的需要,实现了这个需要也就完成了课堂有效教学的任务;“为己”就是在不断建构和创造的过程中,充实知识基础,提高教学技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达成了“为人”与“为己”的统一,就达成了有效教学真正的内涵。第二,发挥教师在备课中的主体能动性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素质,通过平时阅读教育期刊、参加教育教研培训活动、写教后反思等,扩大备课这个选择过程的广度和深度,把更多的可能性教育资源转化为可资利用的教育因素。第三,发挥教师的主体能动性还需要提高教师对制约条件的利用程度。萨特曾说:“我的每一个活动,哪怕是最小的活动,都是完全自由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可以是任意的,甚至也等于说它是不可预测的。”这说明任何活动都是在种种现实制约条件下进行的。备课活动中会受到学校多媒体硬件设施、学校教学资源等条件的制约。然而条件限制并不意味着教师是不自由的。条件是为我所用的,教师可以通过利用现有的条件,或通过组合、创造而生成的新条件来发挥其在备课活动中的主体能动性。
  二、追求备课过程的合理性
  许多人认为,理性就是逻辑学意义上的理性,简称逻辑理性,是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教育中所要培养的合理性的人大多是指培养人的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但是,法国思想家福柯用一段有关疯子的论述告诉我们:理性教育不能只是逻辑理性教育。“如果他相信自己是玻璃做的,并因此得出结论:自己轻脆易碎,不能接触任何坚硬的物体,应该静止不动等等,那么他就是发疯了。这种推理是疯人的推理。但是我们必须指出,这些推理既不荒谬也不违反逻辑。相反,它们完全符合严格的逻辑格式。”疯子的话语有结构完整的论述语言,有无可辩驳的逻辑,但却是一种丧失了“合理性”的理性。这种“合理性”的理性是一种辩证理性,不仅合自然的必然性,而且合社会的必然性;不仅包含逻辑理性,还高于逻辑理性。辩证理性的教育就是要克服逻辑理性教育中以传授系统的知识和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为唯一目标,借助具有固定含义的语言、概念、逻辑、科学等理性化的手段和工具来实施教育的弊端,要补充“丢掉了的另一半”——非理性教育,即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直观体验、表象能力、联想能力以及情感、需要、意志、兴趣、信念等非理性因素。
  教师在备课活动中不能仅仅把视野局限在对教材内容的选择上,也不能把教学目标局限在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上,从而导致“以教科书为中心”“以知识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备课思维,这样的备课显然已经不能为培养“主动全面发展的人”这一教学目的服务。追求备课过程的合理性要求教师心中要有“人”,重视教学生活中乃至生命实践活动中的人——学生,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来整合各方面的教学资源,不仅要观察了解学生的智力水平,还要了解学生的需要、兴趣、情感等,实现备课的生命性、系统性、整体性和有机性。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备教材内容,还要备育人价值;不仅要备学生发展的现状,还要备学生发展的可能状态;不仅要备学生个人特点,还要了解学生团体的特征;不仅要备认知目标,还要备情感态度目标等,从而融合理性教育和非理性教育,实现育“主动全面发展的人”这一教学目的。
  三、倡导备课对象的多元化
  备课是教师的建构和选择的过程,这种选择的对象是一种无限广泛的、多元的、开放的存在。学生的知识水平、个性特征、兴趣爱好、课堂的组织形式、教学环境等都是可供备课选择的对象。按照备课对象的存在形态,可以将其分为物质的对象和观念的对象:物质的对象如书本、多媒体、报刊,观念的对象如教师自身的经验、思想品质;显性的对象和潜在的对象:教科书、教参、板书等是显在的备课对象,而潜在的对象是需要教师去挖掘的,如一个口琴可能被教师作为教具而利用;教师主体自身的对象和主体之外的对象:教师的情绪、情感、个性特长等都是备课的对象,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更要选择以什么样的心态去教学,而主体之外的因素是指教师所处的环境等。过去,教师主要把备课对象局限于教材和教参,而忽略了抽象的书本知识和学生生活世界的丰富联系,也忽略了这些知识与形成知识过程的生命实践的联系。其实,一切有助于课堂教学实施的因素皆有可能成为教师备课的对象。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卖油翁》(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一文时,先将未标标点的课文呈现给学生,并告知学生在听教师朗读的过程中解决几个问题:听第一遍时,能点标点则点;听第二遍时,把标点点全;听第三遍时,注意读音。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们不仅掌握了如何正确使用标点,更通过这样的标点练习,逐渐理解了这篇课文。在备课时,这位教师选择了让学生探究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探究中掌握语句的意群和语气,并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这里所使用的标点就是教师备课的对象。鉴于教师选择水平有高有低,有些教师似乎就不会意识到利用标点也可大做文章。
  备课对象的多元化存在为教师的备课提供了充分的支持。当然,这些对象只有被教师纳入自我的视野,才能转化为对教师有现实意义的备课对象。在这之前,它们还只是游离于教师认识之外的“自在之物”,这些“自在之物”并不会自动转化为“为我之物”,需要教师提高备课的主体能动性,提高主体的选择水平。其实教师发挥主体能动性的程度就决定了教师认识和利用备课对象的程度,两者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的,即通过充分发挥教师备课的主体能动性,发展、强化教师素质,以培养“全面主动发展的人”为目的,在备课中追求辩证合理性,并尽可能的把更多的备课对象纳入自己的视野,创造性地选择和建构这些对象,为课堂教学做出更充分的准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7 23:07 , Processed in 0.18540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