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怎样理解“新读书无用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6-21 09:43: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怎样理解“新读书无用论”
     2008-03-07 来源: 北京青年报
    最近有媒体在讨论所谓“新读书无用论”,其中有人谈到,初中毕业不读高中,高中毕业不上大学,大学毕业不再热衷考研,这些倾向,反映出读书“越来越失去价值”。一些地方的家长让孩子早早辍学去打工的现象,当然可以归类为“新读书无用论”抬头。对此,可以反思《义务教育法》的执法问题、义务教育的普及问题、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成本及教育内容与回报的问题,但绝不能把读不读高中、上不上大学、考不考研与“读书是否有用”联系在一起。     高中教育目前还是非义务教育,初中毕业之后不选择读高中,本是公民的合法选择。目前,只需要劳动者有9年教育经历的工作岗位其实相当多。从我国产业发展与劳动力需求的实情看,允许初中毕业生选择升高中、职高或选择就业,应该是并行不悖的。但在不少人的观念中,初中毕业上高中是最佳选择;选择职高,是“没有多大出息”的选择;选择直接就业,则是迫不得已、最没有前途的。而9年义务教育也是以“升学”为主题,生活教育只是点缀,更不消提培养初中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了。     同样,高中毕业不上大学,本也应是受教育者正常的选择。2007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约1010万名,比2006年增加了60万名,创历史新记录。据介绍,2008年这一数字还将继续刷新。高考报名人数增多,有高中教育进一步发达的原因,也与人才出口单一密切相关。在升学(国内升学或出国留学)之外,高中毕业生其实很难找到更好的出路。不少人士面对每年的高考热,曾经呼吁给高中毕业生更宽广的选择,但真有高中毕业生选择直接就业时,社会却又往往难以接受。     不把升学作为成才的唯一选择,在某种程度上,恰恰是社会进步的反映———虽然这种选择,可能是由教育成本过高、教育回报太低所逼迫的。社会舆论认为不升学就是“读书无用论”在抬头,其实是在长期的升学教育模式下形成的教育观念、成才观念所致。在升学教育模式中,读书的目的就是升学,顺利升学的是成功者,否则便是失败者。对应这一模式,不把升学作为追求,读书就是无用的;如果升学失去价值,读书也就失去价值———这样的逻辑显然是有问题的。     要让读书有用,我国的教育必须走出升学教育模式,发挥教育、读书对人本身能力与素质的提升作用,以及对人格的完善作用。一方面,这是应对学历日益贬值的必然选择。当每年百万大学生就业难、“大学生起薪不及民工”等信息不断强化时,加上教育成本过高,读书升学的价值自然会逐渐降低,靠升学来吸引大家读书越来越困难。另一方面,这是对教育本质的回归。我国教育必须增加公民教育、生活教育、平民教育等内容,让受教育者从中获得使生活更美好的知识与能力,才能使教育有可持续性。当大家不再关注升学给自己带来的“身份”改变以及学历提高,而是关心读书本身给自己带来的收获与体验时,才会迎来真正的终身教育时代,读书、学习才能成为大家必然的生活选择,而不再是追求功利目标的一个过程。     因此,不要把毕业不升学统统归纳为“读书无用论”的作用,社会应该为多元成才创造更宽阔的空间,教育则应该给学生的多元成才提供充足的知识、能力、素质准备,不要让整个社会对初、高中毕业生、大学毕业生甚至研究生,都产生这样的困惑———除了分数,除了证书,你们究竟在学校里学到些啥?究竟能做啥?(熊丙奇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5 15:32 , Processed in 0.07498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