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鄢烈山:“英雄教师”为何更能理解范美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7-6 16:01: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鄢烈山:“英雄教师”为何更能理解范美忠?这次抗震救灾中涌现出那么多令人感热衷肠的人和事,让我不仅钦敬而且深思的是映秀小学校长谭国强。“48岁的谭国强,从地震中逃出来以后,立即组织幸存教师、家长展开救援,在救援队伍来之前共救出57人。而不足百米远的一座居民楼下面,埋着他的妻子与岳母……从5月12日到24日,他一直守在映秀小学,挖出一具尸体,登记一个……”《南方都市报》这篇题为《两个和两百的艰难选择》的访谈,题目与内容其实有点自相矛盾。提要一开篇就写道:“震后幸存的校长,几乎顾不上选择就奔走呼喊在废墟上,只希望他的孩子们一个都不少。”我更愿意相信,这种“选择”是近乎本能的,面对瓦砾中孩子们的呼救声,他根本不忍离开一步,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在组织施救。只是在事后才对从重庆赶回来的女儿解释,“她的外婆是我的亲人,她的妈是我的亲人,但是那么多老师,那么多孩子还是我的亲人。(长长的沉默)那边是两个,这边是两百个,得救的几率这边大得多,那边小得多。”

而且也不是他一个人在这么做:“我真的被我的家长我的老师感动!我那些老师的妻子孩子也都埋在那个地方,他们也没有说先去救他们的!那些家长,他的孩子埋在什么地方他肯定都知道。但是他们没说就到埋的地方去救自己的孩子。我只要说哪里还有孩子在呼救,大家就去救了。不管是谁的,只要能救出来的,都去救。家长都能做到这样……”这里有一种庄严而圣洁的“气场”,这是多年来学校与家长、校长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互相信赖形成的“气场”。自然,视师生如亲人的谭校长的人格感召力在这里至关重要:不难想像,谭校长逃生后先顾着去找妻子和岳母,现场局面就会截然不同。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校长,诚恳地对记者说:“我这样做不是伟大!只是我的职责,我该这样做。”又说:“我岳母跟我20多年,我老婆跟我20多年,你说不想(救),那是不可能的。但是我腾不出精力,腾不出手来!我没办法!(抽泣)”“职责”观念已内化得近于本能,他才觉得“我没办法”在学生与家人之间选择。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校长,他是怎样看待范美忠(即贬称“范跑跑”)老师的呢?
记者问:“如果你的老师出现范跑跑,你能原谅他吗?”谭国强答:“他有他的想法,他有他的观念。人的观念不一样。老师也是一个生命。在这样的大灾难中,任何一个老师,都有求生的欲望。在这种情况下,他要逃生,我们有什么好说?!……”“但你能够理解他的选择?”谭国强:“应该是。”
还有什么人对范美忠的评价,比谭校长的话更能令人信服?这是多么诚实而博大的胸怀!这就是《论语·子张篇》中所谓“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怜悯)不能(修为不够)”的君子之风吧?
我在早先评论范美忠的文章中也忽视了写博客的范美忠是一个灾民,而把他当平常人痛斥他自我辩护的“无耻”;光亚学校校长指出范的灾民身份,却因为与范利益相关也疑似带有危机公关成分。因此,谭校长这样的人讲话更令人信服。
从谭校长的话里,我们可以读出他对人的本能的敬畏———是的,就是比宽恕之类更高层次的敬畏。人的本能是自然的一部分,敬畏自然包括敬畏人的本能。人的这种本能无善无恶,是《中庸》所谓“喜怒哀乐之未发之谓中(通‘衷’)”,人不能消灭它。所谓“存天理,灭人欲”的“以理杀人”,所谓“斗私批修”培养一代“新人”运动的虚妄,所谓“兴无灭资”的乌托邦实验的破产,都是对人的自利等本能的轻蔑而产生的狂妄的社会和政治理念的后果。而我们对所谓“范跑跑”临难先跑和灾后自辩的体谅,我们搞市场经济对个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正当性承认,都是基于对人的本能的敬畏。
人的本能本来无所谓善恶,但从社会伦理规范角度看,又是有善有恶的。有恻隐之心,有勇于牺牲的精神,有团队的合作精神,有急公尚义的利他精神等等被认为是善的。人性善良一面的张扬,是对人性阴暗一面的抑制和超越。这种超越是一种长期的修养(又叫“养成教育”),是自我教育和自我约束的结果,也与一个人所处社会的大小环境有莫大的关系。谭校长与他的老师们、家长们的表现证明了这一点。
当然,很多时候,人的表现是不纯粹的,处于追求超越本能的过程中。抗震救灾中涌现的全国十大志愿者之一、四川资阳20岁的农民尹春龙,是一个李云龙、姜大牙式的人物,极有个性,甚至怀有出人头地、趁时立功来改变自身命运的“野心”,但他在救人和寻找飞行员遗体中表现非常英勇,敢拼敢搏,无疑是个值得赞美的英雄。
正是对范美忠的宽容,对尹春龙的表彰,对谭校长的崇敬,构成了我们对人性复杂的体认,表现了社会道德评价的丰富性和包容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28 00:12 , Processed in 0.10051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