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被遮蔽的通学之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8-25 15:46: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被遮蔽的通学之才
蒋功成  淮阴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上世纪30年代的清华学生,经常会在校园里见到“一个掉了一条腿的中年人,两根木拐杖永远夹在腋窝里;除了上楼,并不比别人走得慢。一件灰色的长衫,有时加一个黑背心,上面有一个多肉的脸,圆的两腮,圆的下颌,圆的近视眼镜,一副面容竟好像是许多网球和乒乓球凑起来的图案。说话时,非常委婉动人”。这个人就是潘光旦,他不仅在当时的清华是个名人,在上海和北京的学术界,不知道潘光旦的人,恐怕也不多。他喜欢在报纸上谈家庭问题、婚姻问题、民族问题等等,其言论核心的关键词就是两个字:优生。



潘光旦的观点,多与时论相左。他从遗传与优生的观点出发,给予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以很高评价;他批评女权主义运动,说“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古训对于种族全体,“不无功德可言”;他提倡择偶要“门当户对”,对年轻人盲目的自由恋爱抱一种批评的态度。这些言论虽然与“五四”时代激进的反传统思潮、妇女解放运动存在着明显的冲突,使得他在受邀出席妇女问题讨论会时经常挨骂,但其深厚的科学素养、缜密的论述风格、中和的学术态度还是使得他在当时的学术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949年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潘光旦的身影“淡出了人们的视野”。除了在一些批判资产阶段优生学、社会学的文章中偶而见到潘光旦的名字之外,生在红旗下的年轻人是很少有机会了解他这个人以及他所提出的学术思想的。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伴随着连续四届“潘光旦纪念讲座”的举行,《潘光旦文集》、《潘光旦选集》等多部文献的出版,潘光旦的名字又重新为社会科学界的人熟悉起来。在追忆优生学、社会学、性学、民族学等学科在近代中国发展历史的文章中,潘光旦对这些学科的贡献也得到了很高的评价。他被称之为中国近代研究与传播优生学的第一人,也是中国社会学“较突出并有代表性的四大名家之一”。



当年潘光旦向梁启超交那份著名的作业《冯小青》的时候,梁启超在赞许他“头脑之莹澈,可以为科学家,情绪之深刻,可以为文学家”之余,曾劝他“望将趣味集中,务成就其一,勿如鄙人之泛滥无归耳”。梁启超当年的劝导真是很有道理,潘光旦在多个领域里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但毕竟分力太多,在按每个学科门类的贡献来品评个人成就,而且本来就缺少潘光旦这样通学之才的当代社会学术体系中,他还是吃了大亏。大家都知道潘光旦在自己所在的学术领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对于潘光旦的整个学术思想,却了解得很少。



我是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在书店里偶遇潘著,从而成为“潘迷”的,十余年来几乎读尽了能找到的所有潘光旦作品及相关史料,也写了几篇述评潘光旦在进化论、优生学等方面贡献的文章。近来一直想找到同样关注潘光旦的前辈与专家进行交流,但由于所从事的是进化生物学与科学史研究,在此领域中人们对潘光旦了解得并不太多,所以一直未能如愿。偶然一次在上海书城里见到吕文浩先生所著的《潘光旦图传》,我立刻喜欢上了这本史料丰富,纵述了潘光旦一生行脚的书。后来知道文浩先生还有一本《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潘光旦》出版,更加期待可以早点读到,不久收到他亲手寄赠的大作,那真可以说是如愿以偿了。

在许多中国近现代思想史、学术史的书籍中,进入著者研究视野的人物,大多数是哲学家、政治家,所关注的思想也主要是维新革命、文化运动、主义之争之类的大命题,虽有葛兆光等学者在所著《中国思想史》中提出思想史研究需要关注“一般知识、思想和信仰世界”的重要性,真正被认真分析的社会学家、科学家及其思想却是少数。而潘光旦、孙本文、陈达、吴景超这些社会学家,倒是真正在严谨的科学基础之上对中国近现代的社会做出了认真的调查和研究。潘光旦更是立足于对现代生物学,特别是遗传学、进化论正确的理解和把握,把研究的视野拓展到优生学、社会学、民族学、历史学的领域中,并广泛地参与社会上对婚姻、生育、儿童教育等现实问题的讨论。吕文浩先生在长期进行潘光旦的教育思想、社会思想研究的基础上,写出了《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潘光旦》这样的一篇著作,也正是对这些专业学者在思想史上贡献的一种肯定,值得后来再写中国近现代思想史、学术史的学者充分地予以关注。

潘光旦所写所说的东西,读起来并不难懂,但他各种论著涉及的领域太多,如何把握住他思想的发展历程,在一本书里全面反映其学术观点的“全豹”,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吕文浩先生多年来广泛阅读和研究潘光旦的著作,硕士、博士论文的工作都与此有关,还在研究中同潘光旦的家人、亲友广泛地接触交流,所付会的心血体现在他厚厚的两本书中,读起来确实给人一种沉甸甸的感受。

潘光旦作品中的学术思想,既是一种社会思想,也是一种科学思想。五四运动时期的学者曾举起科学和民主两面大旗,在“五四”之后,确实现代科学的各种学科在国内陆续建立起来了,并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给社会带来了许多实惠性的东西。但各门科学进入以后,带给我们的思想的成分在哪里呢?中国现代有真正自己的科学思想吗?笔者觉得,潘光旦论著中讨论的虽多是优生、婚姻、性、民族、家庭等社会问题,但立脚点都是从其所接受的生物学专业训练而来的,他把现代生物学的基本理念和对中国现实与传统的问题结合在一起,提出了中和而客观的社会思想。这样的一种思想,在科学与人文之间存在着巨大鸿沟的当代中国,当有更重要的参考价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28 21:13 , Processed in 0.10293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