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cctv焦点访谈新闻[视频]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9-14 02:09:29 | 只看该作者
12#
 楼主| 发表于 2010-9-14 02:11:20 | 只看该作者
[转帖]只要是孝感学院的学生,都请转帖,支持学校!!学校在困难的时...
   这是一名孝感学院学生,在昨天晚上看了关于CCTV焦点访谈,“孝感学院就业率造假”一事,所谈的一点看法!
   半夜,看我的同学们纷纷讨论说我们学校要出名了,一头雾水,但感觉出的一定不是好名。于是,去看了《焦点访谈》,第一句话就让我不爽了,“一些不怎么知名的高校”(就没听过谁说实话说得这么刺耳的),还什么“三线城市的二流院校”,字里行间满是不屑,再看那四个2B在那得瑟,找不着工作你还威风了是不?
    下面这段文章转自贴吧某一不知道是学姐还学长的前辈发的,很解气!
       昨天晚上加班,回家时身上淋得湿透,好不容易爬到七楼,一进家门我姐激动地说,快来快来,你们孝感学院。我一看才知道是个负面。内容是四个音乐学院的学生给焦点访谈爆料说学校不交就业证明就延迟给毕业证的事情。
     首先,学校在这方面是有欠妥的地方,但是,一张就业证明是何等简单的事情,不是个猪,都能拿到。就业证明不是我们一个学校的这样做的。根源也不在学校。教育部门每年给高校下达就业率指标,于是许多学校为了完成任务用就业证明的方式来保证就业率的数字。这一点学校是做的不对了,咱客观地说。但是每年学校为了我们的就业问题真的都花了很多心思,各个系的主任都动用了自己的各种关系。
        但是,毕业之后学生的实际就业率比就业证明统计的就业率其实更高,除了了考研的,考公务员的,基本都就业了。结果那几个音乐系的学生说他们班就业率只有10%不到。那个数字可能是事实,但是音乐系本来就很难就业的,但是你够优秀你就就得了业,不是么。
         再说说焦点访谈吧,以前看焦点访谈报到负面的时候都会调查取证比较全面比较有说服力。但是在这次的报道上,记者没有做到全面的调查,只是采访了那几个爆料的学生,再加上电话采访了那学生的几个朋友。因为只有一个就业率10%的数字,从而很容易误导我们学校的就业率只有10%。为什么没有调查别的院系,而只是选择了就业率一向很低的音乐学院。作为新闻从业者的我们,我感到耻辱。揭露社会丑恶面没有错,但是,一旦记者将个人的先入为主的印象和主管臆断放到采访和写稿的过程中,那他做这件事,做这个报道的意义将会大打折扣。曾经在媒体工作过,我知道,记者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崇高,记者也是人也需要吃饭,但是,如果打着正义的幌子而做一些为自己名誉、利益做贡献的事情,就让我无法认同了。而且是作为央视这样一个媒体,作为焦点访谈这样一个权威的栏目,这样我会对以后焦点访谈的报道权威性产生严重地怀疑。
    从昨天开始,很多同学都在为学校打不平,就拿我们班上来说,除了考研和考公务员的其他都找到工作了。因为我们也知道,正如一旦大姐说的,我们是“不知名的高校”,但正因为如此,我们不会像那些“知名高校”的学生那样对工作挑三拣四,所以就业率还是很高的。只是专业对口的不多。
    总之一句话,为那些将母校推上风头浪尖上的人感到可耻,四个大男人找不到工作就想自我炒作,这是明摆的事实,而记者得调查不全面将给观众带来误导,让我深感失望。
       出来这个事件,我觉得感受最深的就是一句话:母校是个什么地方?就是自己天天骂十遍,对绝对不准别人骂的地方。我知道报道说的一部分是现实,也不全是。但是从感情的层面上来说,我是对那种卖校求荣的猥琐男是反感的。不否认,对于学校的某些做法我们都抱怨过,埋汰过,但是将心比心,功利一点说,学校也有自己的一些苦衷,有一定的利益需求,上面压着能怎么办,没事谁喜欢造假啊,再说督促大家就业也没什么错吧? 别的学校怎么做,大家也心知肚明吧?我们“被就业”就该努力去就业,那你们呢,你说你们这么做有什么好处啊,搞臭学校的名声你们就能真就业了?还是你们比较有社会责任感啊,看你们也没长一副忧国忧民样啊?何况,你们怎么不去揭发那些所谓的“知名”院校,找我们自己这“不知名”的做什么,杀这只鸡你给哪只猴看。只能说,我挺佩服你们的勇气,敢借《焦点访谈》这种标榜严谨的节目博出位,难道你们真指望节目的播出效应能带给你们几块狗骨头,幼稚,你们连半杯残羹冷炙都分不着。有这点时间和精力,不如去多跑几个公司,多投几份简历。但愿这只是我一厢情愿的猜想,如果你们的目标真是炒作,手段还不如凤姐高尚,人家最多利用的是自己,你们利用自己的母校。
     是的,实话实说,我们的母校不知名,因为不知名,所以我们知道要加倍努力弥补与别人的差距;我们的母校不知名,所以我们知道放下自己的身段,先生存,再发展;我们的母校不知名,所以我们拥有美好的愿望,希望它有一天因为我们而知名;我们的母校不知名,但是它是我们的母校!
      在将原因推给外界的时候,先看看和你同一起跑线的人们在做什么,先思考自己真正该做的是什么。我很佩服敢说真话,敢揭露真相的勇士,但是显然那四位某校园乐队的童鞋不在此列,他们是以披露为名,行炒作之实。
      最后感谢CCTV,让我们重温美丽的校园。
     以下是我个人看法,我认为焦点访谈的记者在字里行间,满是对学校的不屑··我很想请问下,他是什么高级学校毕业的内?满嘴都是对学校的侮辱。做一名央视记者就更应该为自己的言行负责。我们这些所谓的二流学校,每年也给社会输送几千人才。我们虽然比不上一流学府,但是我们有我们存在的价值,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有机会上一流学府的。没有我们这些绿叶哪里存托出那些红花的耀眼?
    片中音乐系的几个同学,我更想请问你们一下,你们找不到工作,是学校的错么?如果是学校的错的话,那么社会又要承担什么责任呃逆?你们在校读书期间不努力,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毕业了找不到工作就埋怨老师,埋怨学校,还要去曝光学校就业率。我敢问你们良心何在?居心何在?你们想乘着这个机会出名么?我告诉你们,人品不好的人,走到哪里都会让人唾弃的。就业率这个问题,我想说的是,几乎每个学校都会存在这个问题,不是只有孝感学院才会这样。话又说回来,是什么使得学校为了就业率而去造假内?是我们头上的省教育厅啊,教育厅头上的是教育部啊,教育部头上是我们的国家高校教育体制啊··
     做为一名孝感学院人,我觉得我们学校虽然比不上一流学府,但是老师都是兢兢业业的在工作,在教育学生成才成人,我们把我们所有的知识都传授给你们,希望你们以后能够给社会尽一份责任,做出一份贡献。央视记者对我们学校如此这般侮辱,我深深的感到痛心,虽然我们学校不是一流学府,也有很多的不足,但是我们会努力的把学校越办越好。在此代表全院1万多人的师生员工,所以乞请社会能够给予学校应有的尊重。因为此时此刻有很多关心和爱护我们学校的人,在看着我们。当然与此同时也有些人在看我们学校的笑话,冷嘲热讽,幸灾乐祸。那么,我在此号召所有的孝感学院人,我们要团结起来,在学校最困难的时候,在最需要支持的时候,伸出手,为学校加油!!
     我们从不后悔成为孝感学院人,我们永远支持您······加油!!!!!!
     请将此贴转发给每一个孝感学院人··感谢你们支持孝感学院~·····



千年 回答采纳率:7.8% 2010-09-06 23:10
13#
 楼主| 发表于 2010-9-14 02:12:41 | 只看该作者
14#
 楼主| 发表于 2010-9-14 02:46:08 | 只看该作者
http://xnjyw.5d6d.com/thread-24786-1-1.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24786-1-1.html

公益服务教育文化专业网站《教师之友网》不附加任何条件义助大学生朋友自主创业

专为青年朋友作若干艺术设计类/创业类网站首页链接,方便你们查照。


祝你们成功。。。。。。
15#
 楼主| 发表于 2010-9-29 17:41:54 | 只看该作者
8大专业就业不乐观(图)

作者:黄 瑶 来源: 新华网教育频道

很多公司现在招聘物流部门的人员,都是以“储备干部”的名义,要求新员工从搬运工、快递员等基层工作开始做起。
今年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据2010年就业形势调查结果显示,46.0%的被调查者认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另有22.8%的人表示今年也好不到哪去。在“造成目前就业形势的原因”中,47.4%的人认为是金融危机造成的,其次有35.0%的人认为是毕业生人数增多,导致竞争加剧。在“就业形势严峻,受影响最大的群体”的一项调查中,54.0%的人认为是应届毕业生。当问及“应该如何应对今年的就业形势”时,66.2%的人建议找到工作就应赶紧签约。
目前的就业状况显示,学校的培养与行业的需求脱节显得很明显,报考的热门专业并不意味着一定会成为就业的热门行业,如医学、法学、计算机等热门专业的人才就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而被高高亮起了“红灯”。昔日的热门专业如今纷纷被排在了失业率最高的行业的前十位。
医学:失业率最高的专业
不乐观指数:★★★★★
根据麦可思最新调查数据显示,在毕业半年后失业率排名前十位的本科专业中,临床医学以23.1%排首位,中医学以18.4%排第六,前十名的本科专业中仅医学就占据了两名。而在毕业半年后失业率排名前十位的高职高专专业中,同样是临床医学以28.5%位居首位。
专家分析,医学类就业率迅速下滑,与近年来专业的扩招有关。由于大中城市医学类人才已趋饱和,有关人士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许多医学院校每年的毕业生中,仅有三成的人能够当上医生。而据研究表明,全国范围内中医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只有10%,事实上,目前有约20%的中医学生选择了从事服务业作为谋生的手段。
法律:法官律师并不好当
不乐观指数:★★★★★
目前从社会需求来看真正能够从事法律行业的专业人才,相对于每年法律专业的毕业人数,其实是少之又少。为什么法学出路较窄导致法律行业这么难进?造成这种就业困难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当前的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冲突,绝大部分的法学学士甚至法学硕士,不能立刻从事与法律专业关系密切的法官、检察官、律师、法律顾问等工作,而必须得通过司法考试,要知道极低的通过率成为了摆在他们面前的最大的“拦路虎”。
其二,从事法律行业的公务员由于职位极其有限而且“热度”很高,一个岗位就有成百上千个报考者争抢。
会计:十年前就供大于求
不乐观指数:★★★★☆
不可否认的是,会计行业正在走下坡路,会计人才市场已经饱和。早在2000年就有统计结果表明,会计人才已经呈现出供大于求的局面。加之这几年注册会计师认证深受从业人员的青睐,财会类人员的数量激增,这也直接导致了普通财务人员的工作越来越难找。
另一方面,企业对高级财务管理人员求贤若渴,在中国未来的5年里,高级财务管理人才会非常短缺,从现在的数据看,缺口达60%。而从地域来看,目前内地的高级财务管理人才大部分来自香港和海外,很少有内地培养的高级会计人才。
计算机:
无业可就是假 有业不就是真
不乐观指数:★★★★☆
分析报告显示,几年前非常红火的计算机类相关专业,由于报考人数太多,如今出现了市场饱和的情况,各大招聘市场上,昔日人人争抢的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忽然变得无人问津,许多原本学计算机专业的人员干脆转行、另谋生路。那么计算机专业人才是短缺还是过剩?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是“无业可就”还是“有业不就”?这些与当前国内就业市场存在的问题紧密相关。
随着毕业生人数剧增,计算机与通信工程、自动化、电子技术等相近专业间挤占就业岗位现象更加突出。我国人才和劳动力配置的市场化程度低,高校与用人单位间也缺少便捷、高效的供需机制。
由于毕业生就业市场不规范、制约机制不健全等因素的存在,导致了不公平竞争、虚假招聘、随意毁约等现象在各地普遍存在。尤其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对外地大学生落户设置的种种政策限制,致使众多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成为“临时工”,严重伤害了他们的个人利益。于是,计算机行业的就业意愿开始遭受严峻考验。
其三,法律人才要想转行发展的话也较为困难,每年都会有其他专业的毕业生试图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法律行业就业,导致了就业的竞争更为惨烈。



物流:企业用人存在偏差
不乐观指数:★★★☆☆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波及,国内物流企业不得不降低人力资源成本,裁员、降薪的消息时有传出,同时企业招募人才的步伐也大大放缓。很多公司现在招聘物流部门的人员,都要求新员工从搬运工、快递员等基层工作开始做起,这让很多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又胸怀大志的物流人才感到不满;而一些企业在招聘物流经理时要求既要物流专业毕业,而年龄又要不超过30岁。
事实上,物流工作涉及的部门很多,涉及的业务也很广,比如物资管理、财务管理、设备设施管理、运输管理、员工队伍的管理考核等,而这些管理经验都需要物流人员在管理实践中去体会总结提高,这并不是在短时期内能够完成的,所以目前企业对物流管理工作的实质性认识存在偏差。
美术:想要改行都挺困难
不乐观指数:★★★☆☆
对于多数美术专业的毕业生而言,留校任教是最好不过的选择。然而,这种机会毕竟少之又少,大多数学生为了解决生存问题,还是被迫改行到与艺术毫不相关的行业。不过,设计类学生除了选择改行到与设计相关的专业或找工作普遍容易外,绘画、创作类的学生,要想改行都不容易。
对于美术人才遭遇的尴尬境遇,一些业内人士认为根本原因在于美术专业的扩招,大肆扩招的后果是使得生源质量远不如以前,而每年能够脱颖而出的只有那么几个,其余的相当一部分并不是热爱艺术,而是仅仅为了取得一张大学文凭。
教育:高校招聘条件异常苛刻
不乐观指数:★★★★☆
教育行业的就业难主要体现在高校进人难这一方面。一些高校在招聘非教师职位时明确提出:要求应聘者本科和硕士生阶段必须就读于重点大学。
与往年相比,高校辅导员招聘的条件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应聘高校辅导员不仅要是硕士生,而且还要看出身,如本科、硕士生阶段必须是名校或者国(境)外知名高校、必须是中共党员、原则上要求在大学期间担任过主要学生干部等。
教师一直是高校所有职位的招聘中要求最严格的,今年一些知名高校在引进青年教师时,甚至要求是博士后,并规定博士毕业生选聘后原则上进入博士后流动站工作,中期或出站考核达到师资博士后优秀条件,才能转为固定编制教师。
新闻:找个实习机会也不容易
不乐观指数:★★★☆☆
受到媒体发展变革的影响,不少单位严格控制新闻采编人员的数量;与此同时,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也整顿新闻出版秩序,削减停办了一批报刊。
然而,与此同时,新闻专业的开设规模空前庞大,从以往的新闻类专业开始只有老牌院校的中文系办,到现在的综合性院校、行业性院校等也在抢着办。这样一来新闻人才的供求失衡就显而易见了,事实上如今就连进一些好的新闻单位实习都要通过打通“人脉”获得宝贵的机会,而那些“过五关、斩六将”杀入最后面试环节的应聘者事后回想起来也许还会心有余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20 05:51 , Processed in 0.22586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