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女画家的新文学创作(陈子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9-9 20:02: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女画家的新文学创作(陈子善) 2010年08月10日文汇报 陈子善


  知道周炼霞的名字已有很多年了。但只知道她是上世纪30年代有名的女画家,对她的生平和创作不甚了然。后来读当年的《万象》杂志,始知她多才多艺,文采风流,决非“画家”身份所能完全概括的。
  周炼霞(1908-2000)系江西吉安人,生于湖南湘潭,字紫宜,号螺川,书斋名“螺川书屋”,又名“忏红轩”。她自幼聪慧,喜爱绘事,14岁为名画家郑壶叟入室弟子;18岁开始在海上鬻画(据1926年10月2日《申报》载《女画家周炼霞赠画》)。1934年6月加入冯文凤、李秋君、陈小翠、顾飞等创办的中国女子书画会,成为这个现代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女子书画会的骨干。周炼霞擅仕女和花卉,风格工细,设色明净,时人誉之为“古雅奇秀”。吴湖帆、张大千、陈巨来等艺苑大家都对她的画品和人品有很高的评价。
  “以丹青名于时”的周炼霞,还“工吟咏书法”。她17岁时从晚清四大词人之一的朱彊村学词,又从徐悲鸿外舅、蒋碧薇之父蒋梅笙学诗。她的诗词在当时就广受称誉,后人也认为她的“诗名更胜于画名,功夫尚在画外”(引自包铭新《海上闺秀·周炼霞》)。且举她发表在1942年4月和10月《万象》上的“忏红轩近诗”两首,以略见其妩媚中见清奇的诗词造诣:
  过旧居有感归写海棠双燕即题
  山河仍在事全非,惆怅东风燕子飞。回首已无王谢第,海棠花外又斜晖。
  采桑子
  当时记得曾携手,人醉花扶,花醉人扶,羞褪红香粉欲酥。而今只是成相忆,灯背人孤,人背灯孤,千种思量一梦无。
  前者寄托家国忧愁,后者状写闺秀恋情,均清新可诵。当然,一阕《寒夜》更为传诵一时:
  几度声低语软,道是寒轻夜犹浅;早些归去早些眠,梦里和君相见。丁宁后约毋忘,星华滟滟生光;但使两心相照,无灯无月何妨。
  难得的是,周炼霞对新文学也有浓厚的兴趣,作过可喜的尝试。我见到的周炼霞最早的新文学创作是发表于1941年7月《万象》创刊号的散文《女性的青春美》,此后,接连在《万象》上刊出小说《宋医生的罗曼史》、“螺川小品”《露宿》和《秋猎》等。接着又应《万象》主编陈蝶衣之邀,担任1942年5月创刊的《万象十日刊》编辑委员,负责《万象十日刊》编务,这大概是她唯一的一次参与文学刊物的编辑工作,虽然为时仅三个月。
  正如陈蝶衣所说,周炼霞这位“女艺人之(文)笔,毕竟是不同寻常的”(引自1942年7月《万象》第一年第七期《编辑室》)。谭正璧1944年编选《当代女作家小说选》,周炼霞以小说《佳人》入选,与张爱玲、苏青、施济美等当时正走红的女作家并驾齐驱。谭正璧承认周炼霞的“小说不过是出于她偶然的写作”,但他强调《宋医生的罗曼史》“除了情节曲折外,文章也流利可读”,《佳人》“刻划诗人的性格颇逼真”,《秋猎》“写得极好”,总之她“老练的笔调,不是老作家是写不出的”(引自《<当代女作家小说选>叙言》)。特别是她抗战胜利前夕创作的连载小说《遗珠》,以女性主义立场写一个童养媳骤然转变为都市摩登女性。这篇“乡下人”进城的另类故事,是上世纪40年代“海派”市民小说的上乘之作。
  1956年,周炼霞应聘上海中国画院,为首批女画师之一。“十年浩劫”中,她受尽折磨,一目失明,却请人篆刻“一目了然”章,可见其豁达正气。她1980年移居美国,直至谢世。
  今年是周炼霞逝世十周年,除了她的字画在拍卖场上不断飙升外,记得她的人还有多少呢?我把搜集到的她的新文学小说和散文合为一帙《遗珠》付梓,作为对这位诗文书画俱佳的绝代才女的纪念。
庚寅四月初七于海上梅川书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2 21:09 , Processed in 0.08120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