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策划研究和实践中的问题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9-13 13:05: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育策划研究和实践中的问题反思

作者:方铭琳
2007年11月6日 中国教育报

教育策划是遵循教育规律,运用策划理论,就学校发展的整体或某一方面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谋划,制订科学、合理、高效的教育行动方案,从而实现“挖掘潜力、整合资源、把握机遇、创造品牌”的教育最大效益。创意是教育策划的灵魂与核心,是策划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衡量策划者水平高低的主要指标。

教育策划的一般程序包括:运用科学的工具与方法收集学校信息——分析学校的优势与机会——确定发展现状与理想之间的差距——提出具体策划目标和策划创意——制订与论证策划方案——实施策划方案并予以修订和完善。但具体到每所学校的策划创意过程,并没有统一的模式,策划者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学校整体和单项的教育策划最终都是以形成供学校领导者决策选择的策划方案为标志。

教育策划研究存在的问题反思

由于我国教育策划的理论研究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第一,理论建构方面,过多地模仿其他策划理论和管理理论,教育策划的独特性不够明显。第二,价值取向方面,过分关注学校的现实利益,忽视对师生本体的价值关怀。第三,研究内容方面,教育策划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原理的研究居多,而教育策划方法和程序的研究比较缺乏。第四,研究范畴方面,几乎集中在学校教育策划,有个别的地区教育策划,而国家教育策划、家庭教育策划和个人教育策划很少涉及。第五,时间跨度方面,重视当前研究,欠缺历史研究和未来预测。第六,重视国内研究,忽视国际比较研究。

当前,我国的教育策划研究要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还需在如下方面努力:第一,就教育策划的理论体系和框架进行深入探讨,寻找教育策划研究的独特性和问题域。第二,对现存不合理的研究进行批判,要兼顾教育价值与经济效益,但反对研究中投机取巧、急功近利的倾向。第三,要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运作的结合,特别是树立面向实践研究的问题意识。不仅要探讨“教育策划是什么”、“教育策划应该是什么”的问题,也要探讨“教育策划怎么可能、如何可能”等问题。第四,研究方法上,注重思辨研究、实证研究和行动研究等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第五,研究内容上,横向的综合拓展与纵向各领域策划的同步推进。第六,研究角度上,国际比较与本土研究的共同关注。

教育策划实践存在的问题反思

教育策划具备很强的实践应用性。目前,在教育策划的实践中,也存在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第一,忽视对教育规律的遵循,借策划来“忽悠”。受教育者的身心得到和谐而全面的发展,生命的价值得到尊重和提升,应是教育策划要始终坚持的信念,为此,教育策划要始终遵循教育规律,切忌心浮气躁、炒作虚夸。我们应当警惕围绕“教育策划”而出现的不良倾向,如一些急功近利又不尊重教育规律的策划者利用策划以牟利,这样的“策划”,不仅玷污了教育策划的名声,还可能使教育堕入世俗化、功利化的泥潭,更重要的是损害了学生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利益。

第二,忽视对办学理念的追寻,变策划为“包装”。学校发展整体策划应以研究并提炼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观为重点,专项策划则更要紧紧围绕学校的核心理念进行。在实施策划方案的各个环节中,也要不断加强和巩固核心价值观。遗憾的是,有些学校在策划过程中,往往忽视核心理念的定位,只重视外在视觉形象的策划,甚至是借策划来包装和作秀。这种策划无疑是没有生命力的。

第三,忽视全体教职工的参与,使策划成“空谈”。学校策划只有校长个人的需求和全力投入是不够的,还需要在学校上下形成策划的氛围。没有对学校各个层面的广泛调研、领导班子集体和教育策划专家团队的共同研讨、全体师生的自觉认同,就不可能形成好的策划方案。特别是在学校策划方案的实施阶段,更需要全体教职工的积极参与和身体力行,否则策划效果就要大打折扣,甚至成为纸上谈兵。

第四,忽视对个性特征的塑造,把策划当“跟风”。一些学校习惯于随大流,缺乏个性、缺少特色和优势。但是,面临激烈的竞争,又急于打造品牌。于是在学校策划的过程中,热衷于追逐和模仿其他名校。殊不知,没有两个学校能够有完全一样的积累和沉淀,学校的策划不能生搬硬套,只有立足于本校的实际,强调塑造学校个性特征的学校策划,才能真正打造出品牌。

总之,教育策划在促进学校跨越式发展,出名校、出名校长方面的确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教育策划也绝不是万能的,如果没有对教育规律的尊重、学校理念的精心设计、全体师生的共同参与、学校个性特征的塑造,就不可能实现教育策划的目标。所以,对教育策划的实践也需要有一个更深刻、更理性的认识和思考。(中央教科所副研究员 方铭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8 11:35 , Processed in 0.10266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