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部认错:当年扩招“太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9-16 15:54: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育部认错:当年扩招“太急”  广州日报 2008年10月10日
  昨天上午,教育部在发布会上首次表示,1999年决定的全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太急促。据悉,今后高校扩招步伐将放缓,明年扩招幅度将不超过4%,后年不超过3%。
  扩招太快引发就业等新问题
  发展规划司副司长宋德民介绍,1999年全国高校扩招了48%,其中,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规模从1998年的108万人扩大到159万人。在大规模扩招的决定出台前,本来已经有一个扩招计划,即增扩普通高校22万人,但国务院立足于现代化建设的全局,科技和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作出了“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重大决策。

“扩招之父”汤敏

  但由此引发的另一些问题也接踵而来:扩大规模的辅助性政策和措施跟不上,学校教学和生活条件的约束成为高校稳定问题的新因素;一些学校由于扩招造成学校升格或教学条件下降而导致教学质量的滑坡;造成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困境等
2#
 楼主| 发表于 2010-9-16 15:55:34 | 只看该作者
当年扩招是否心血来潮?  当年为什么要在临近高考的时候急迫作出这样的重大决定,在原计划扩招22万人的基础上,还要增加23万多人,使各类高等教育机构招生总规模超过270万人?为什么在当年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定为7%的时候,高等教育发展速度要从过去平均年递增9%提高到40%以上?
  专家认为,一是宏观社会需求,二是解决经济困境,三是走出“应试教育”怪圈。扩招政策的决策过程看起来似乎很短促,出台很仓促,但是,与此紧密相关的诸多问题早已经是教育主管部门和政府决策部门综合研究的政策问题。这一政策的出台既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心血来潮。从近期看,它作为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措施之一,成为政治经济全局战略中的一部分,是教育主动适应的直接体现;从深层次看,它与当前我国宏观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和跨世纪教育适应全球变革的必然反映。(北京晚报)
  “扩招之父”:建议没得到很好执行
  汤敏(左图)的头衔包括:中国改革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原亚洲银行副代表、首席经济学家、经济50人论坛成员。正是他的一纸“扩招”谏言率先拉开了中国教育改革的大幕,被冠名以“中国高校扩招之父”、“教育市场化的倡导者”,不过他并不认同第二个称呼。
  他称当年以个人身份向中央寄了一封信,大致陈述了5个理由支持扩招:其一,当时中国大学生数量远低于同等发达国家水平,18~22岁适龄青年入学率仅为4%;其二,1998年国企改革,大量下岗工人进入就业市场,如果大量年轻人参与竞争,就业将面临恶性局面;其三,扩大内需,而教育被认为是老百姓需求最大的;其四,当时高校有能力消化扩招,平均一个教师仅带7个学生;最后,高等教育的普及事关中华民族的整体振兴。
  汤敏认为,自己至少有四个方面的建议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首先,建议3年扩一倍,结果是6年扩了超过5倍;第二,助学贷款等制度显然在过去没有得到重视;第三,教育改革没有跟上,造成高校毕业学子非社会所需人才,这是造成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最核心问题所在;第四,主张好学校多扩,差学校少扩,但结果却并不是这样。
  汤敏称自己并不赞同教育市场化的提法,这是一个伪命题。什么是市场化,过去兜里没钱,不交钱就不是市场化,现在兜里有钱,交钱就成了市场化,生活水平在提高,教育的属性也会发生变化。“我始终相信扩招是利大于弊,如果等教育改革完善了再扩招就太晚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30 05:39 , Processed in 0.19452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