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73|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言文“另类翻译”风靡 《出师表》成黑道自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9-18 06:27: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言文“另类翻译”风靡 《出师表》成黑道自白 2010/07/29 来源:现代快报     

本文导读:近日一本名为《别笑,一本正经的文言文》的“奇书”被网友炒得爆红,该书收录了网络上最雷人、最爆笑的经典文言文“另类翻译”。网友们惊呼:原来,文言文竟然可以这样翻译!然而不同的读者却对此表示出不同的态度。




  “叔本来是一个种地的,在南阳有一亩二分地,在这个人砍人的时代,叔不想砍人,只希望不被人砍。你爸不嫌叔,三天两头地往叔屋里跑,问我如何管理帮派,我感激得眼泪哗哗的,从此跟着你爸四处砸场子抢地盘。”看完这段充满江湖气的文字,你能想到这是千古名篇《出师表》的白话文注解吗?近日一本名为《别笑,一本正经的文言文》的“奇书”被网友炒得爆红,该书收录了网络上最雷人、最爆笑的经典文言文“另类翻译”,譬如上述这段让人笑得捧腹的《出师表》。网友们惊呼:原来,文言文竟然可以这样翻译!

  好不正经

  打开一看笑到喷饭

  书名叫“一本正经”,但翻一翻内容其实非常“不正经”。

  诸葛亮的《出师表》在书中被翻译成了黑道版——“你爸当年出来混,半道上就给挂了;现在地盘又分成三块了,益州好像咱也罩不住了,这世道眼瞅着要杯具了……”

  同样遭恶搞的还有大诗人李白的《将进酒》:“这一匹从国外进口的名车别摸我(BMW),还有这一件专卖店买的值好几千块的皮裘,叫孩子们拿去换美酒吧,咱兄弟们啥也不说了,喝!什么烦恼啊忧愁啊,统统见鬼去吧!

  书中也有为今人“立传”的,比如这篇:“乡野之书已罄稔,罗氏遂遍寻奇书佚志,终得‘知音’‘故事会’二篇,手不释卷,反复把玩,引为经典……”一位自称古文基础扎实的读者看了半天愣是没读明白,最后答案揭晓,原来名为《凤姐传》,再联想一下现实,令他捧腹不已。还有为童话《白雪公主》改编的文言文版结尾:至于婚所,方知新妇正白雪公主也。毒后急火攻心,昏厥于地。自此一病不起,不日即亡。婚后,白雪公主与王子恩爱甚笃,执手偕老。

  好亲切

  文言文不再让人头疼

  “之前《别笑,我是高考零分作文》一书的出版获得了成功,这让我们知道,轻松有趣的书是现今读者喜欢的。”《别笑,一本正经的文言文》责编时先生坦言,恶搞已经成为出版界当下的一种“出书路线”,他透露,《文言文》一书首印5万册目前已经脱销。

  书中《出师表》的作者刘小春是活跃在网络上的专职写手,记者采访他时,发现文风大胆豪放的他,竟是个腼腆害羞的“80后”。刘小春告诉记者,自己平时很喜欢研究文言文,翻译恶搞《出师表》只是抱着玩的心态,在网上走红自己也感到很意外。

  书中《卫风·氓》的白话文“翻译者”董亮则说:“当年上学时学文言文觉得很头疼,所以想弄个亲切版的文言文,可以让大家轻松地解读文言文。我想,一定会有专家对这本书恨之入骨。因为它会‘误导’一部分读者对古文的认识。但我真希望他们知道,读者的智商远在他们想象之上。至于误导,如果学生们都能像书中文章的作者,有能力把古文和白话文都玩于股掌之间……那,我们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好潮

  翻译“达人”遍地开花

  在网络论坛里,此类有才的文言文翻译“达人”还有很多,许多论坛、贴吧还专门有人将时事、娱乐、八卦各类新闻翻译成文言文,大家相互切磋。至于这本《别笑,一本正经的文言文》更是火爆,关于这本书的“读后感”讨论帖在网上满天飞。浩浩荡荡的跟帖中,许多网友纷纷用自己的语言解读或者重新翻译文章,更有网友争先撰写文言文版的“QQ签名”,请“高手”评判。

  网友天天表示:“这些白话版文言文虽然个别用语不够规范,但作者对原版中的情境语气拿捏堪称精准,妙趣横生的行文也让人过目不忘,如果能找范伟演绎一下会更妙!有人说这种行为是‘亵渎’中国经典文化,但是我却认为,这样的方式反而激起了我们对文言文的兴趣,让原本令人‘头疼’的文言文顿时变得轻松亲切起来。”

  而网友妮妮则对这种“文言文热”持否定态度。“文言文被调侃、恶搞成这样,是对中国文化的不尊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去理解‘之乎者也’的内在含义,而是把恶搞、调侃文言文当作乐趣。”

  好担忧

  专家:恶搞对不起古人

  就“恶搞文言文”的现象,记者昨天采访了多位文学界专家教授。其中,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包忠文对此现象表示了深深的担忧。包教授认为,文言文是我们语言宝库中的重要财富,这种恶搞既对不起古人,更对不起读者。“这样恶搞文言文的行为特别不严肃。文言文是在一定历史环境下产生的。作为一个将其传播给大众的作者,就算你要改编作品,你也必须对读者负责,既要顾及所改编作品的时代背景,顾及文章本身的上下联系,也要顾及原作者的本身意图。如果只是为了恶搞而恶搞,就属于‘瞎胡闹’。这样对学习文言文的学生也很不好,学生接触这样的‘曲解’多了,可能反而记不住正确的原文和翻译,对原文意思造成误解。”

  和包教授一样,著名文学评论家王干也坦言如果没有“节制”地恶搞文言文并不是明智之举。“文言文是咱们中国非常重要的文化之一。虽然它在发展到一定时期的时候也遇到了局限,很多人对学习文言文觉得很苦恼,但是刻意恶搞文言文,就有点‘过’了,是没有必要的。”
2#
 楼主| 发表于 2010-9-18 06:27:53 | 只看该作者
江苏考生王云飞用一篇佶屈聱牙的古文高考作文,展示了自己的所长;而在极短的考试时间里,他是如何完成这样一篇古文作文的呢?
  在不少人看来,王云飞是在用一篇古文高考作文冒险,所幸结局不坏;尤其是获得“眼球效应”之后,他不仅诠释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箴言,还取得了“破格录取”的结果。只是他的成功,更深一层地折射出应试教育的无奈。

  王云飞家住江苏省如皋县下原镇文庄村,父母都是农民。对此次儿子的出名,母亲路女士感到很“突然”。因为在她印象里,儿子不过是一个本分、用功的学生。陡然间成为“明星”,让她很难适应。

  在家里,王云飞偶尔也干干农活,但大部分时间如其他乡村学生一样,都用来看书、学习。如今,提起儿子的学习情况,母亲觉得还“不错”,但对其精通的古文,则实在说不上个子丑寅卯来。“他看的书我看不懂,也不太管。”母亲说。

  考前两月就做准备

  王云飞个子不高,言语爽快。说起自己的事,时不时嘿嘿笑着,他说,写高考作文,就是想“一展所长”。

  高考前两月,王云飞就在为写一篇标准、切题的古文作文做准备。“所谓标准,就是词句用得准确,文章有古文言韵味。”王云飞解释,不像现代文,古文的行文要有气势,而且不能把词语用错。

  为此,一本厚厚的《高考古汉语词典》成为他朝夕翻看的“复习材料”。因为到底高考出什么题,他肯定不清楚,只有掌握了尽可能丰富的古汉语词汇,在写古文作文时才不会缩手缩脚,为题所困。

  但认古字并不容易,枯燥,难记。两个多月的时间,他把高中三年来认的字又温习了一通,到了高考前,“基本上已经认下字典的一半了”。

  字典的一半究竟有几千字,王云飞没有计算过。不过,即便记了那么多的字,考试前,他的心里还是很忐忑。好在考语文那天他碰到的题目不错——《绿色生活》。他先迅速答完了基础知识部分,然后构思,打草稿,等修改完毕,才誊上了试卷。一个半小时时间,他完成了让阅卷老师要花上好几小时还不一定能看懂的一篇高考作文。“今天下多灾。北国井冞[mí],陈主复至,当与孔张俱歾[mò]。南域之霖,大禹洊[jiàn]存,只得扼腕而叹息。人不咎己而咎旱魃[bá],不诮[qiào]己而诼[zhuó]共工。未之可也……”

  高考过后的6月22日,当王云飞看到名为《绿色生活》的古文高考作文因为阅卷老师的推崇而见诸报端后,起先还不敢肯定是否为自己所写,直到发现报道中出现了自己写的句子,才主动联系了媒体。而随着媒体热炒,王云飞“古文奇才”的美誉声名鹊起,紧接着,他便被南京的一所大学破格录取了。

  录取原因很简单,王云飞有古文专长且理科成绩较好。媒体报道,当高考阅卷老师初看此文时,还以“怀疑卷”提交给了专家组,但经南京市语文基础知识阅卷组组长、古典文献学专家吴新江阅后,发现文中尚有五六十字自己也不懂。在查阅资料认真详读后他认为,此文不仅使用了大量古汉语,而且文章写得切题!一位负责江苏高考作文阅卷老师在看过作文后甚至评价,写这篇作文的考生完全可以被破格录取。“考前我跟我妈说了想用古文写高考作文,我妈不同意,说万一得零分咋办。后来又跟我爸说,他也不支持。可我想,自己有这个特长,不展示一下,有点亏。大不了这次考不好,再补一年就是了。”王云飞说,这样的尝试,值得。

  “古文天才”不是教出来的

  王云飞是家中独子,平时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在当地一家服装厂上班。家里除了他和爷爷奶奶,还有一位患小儿麻痹的叔叔需要照顾。

  爷爷奶奶尚能下地做一些农活。平时照顾叔叔,基本上就靠王云飞一个人。王云飞会做饭,也能下地做简单的农活,没事的时候就看看古文书籍,和爷爷奶奶聊聊天,很少去网吧或外出闲逛 。

  在母亲的印象中,儿子似乎更喜欢也更擅长理科。虽然儿子曾在初中获得过奥数一等奖的事她已不记得,但儿子志在学习数理化却是明摆着的事。如今年的高考成绩单,王云飞数学考了157分,物理化学均是A,都很不错。

  但即便如此,王云飞爱好古文已非一日,尤其是高中三年,他几乎将学习古文当成了除数理化之外的一项重要“任务”。

  那是在上高一时,不知为何他忽然对教材中的古文有了兴趣。“好像是《孟子见梁惠王》吧,还有韩非子的《五蠹》,古文寓言《孟子》中的五十步笑百步,看着挺有意思……”在王云飞的记忆中,高中一年级课余时间挺多,同学们做完作业不是发呆就是闲聊,他觉得得做点什么。自从对古文有了兴趣之后,他就想多认识一些古文字,多了解一下古文的用法。于是,闷着头从选修课文开始,一路读到了《史记》、《资治通鉴》以及《尚书》等等。

  随着阅读量的增加,他的古文基础越来越扎实,古文感觉也越来越好,并且在与古人的交谈中神游千年,享受着中国古文言文独有的魅力和乐趣。所谓“学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王云飞认为,他的古文功底完全是在兴趣引导下,自己在三年高中学习中摸索出来的,不是谁教出来的。

  王云飞坦言自己不爱运动,也没什么其他爱好。一有时间,便埋身于古文当中,遇到不认识的字就查,碰到难记住的字就常常温习。很快,一本《古汉语常用字典》被他翻成了毛边,一部《资治通鉴》被他翻得掉了页。
3#
 楼主| 发表于 2010-9-18 06:28:26 | 只看该作者
  爱读也就爱写,无论文言文、现代文,王云飞都曾用之于写作。王云飞常用古文给同学们“记传”,还仿照“聊斋体”,写一些中小故事投稿。不过,所投的稿件大都泥牛入海,没有回音,但他却并未因此而气馁。

  此外,他还喜欢阅读现代的玄幻类小说,诸如“恶魔法则”、“诛仙”一类。他读得多也读得快,常常跳着读,乐此不疲。

  “要成为有底气的中国人”

  早在2001年,江苏就曾有一位考生用文言笔法写《赤兔之死》而轰动全国。如今,王云飞又用更为佶屈聱牙的古文字完成了一篇引起关注的高考作文。就两篇作文而言,有专家认为,前一篇虽系文言,但还是浅白的文言文,后一篇则是古雅纯正的文言文,其古文字功底之深,甚至直接读古文献硕士都没问题。

  对于自己的古文水平,王云飞称还没有老师们说得那么高。“其实,只是比别人多学了一些而已。”他说,要是条件允许,他兴许还能读到更多的书,至少比现在要强很多。

  当王云飞这篇古文作文刚一见报的时候,人们多认为这样的学生一定是个“古董型”的学生,然而实际却不然。王云飞不仅不“古董”,而且性格开朗,乐于表演。上高二时,作为班上的文艺委员,一次为了一个双截棍的表演,他花了半个多月练习,结果手都被打肿了;此外,他还喜欢唱歌,喜欢周杰伦,虽音调常把握不好,但敢于开口。

  高三时,面对高考带来的紧张感,学生们精神压力较大,班级气氛也比较凝重。班主任希望同学们能通过唱歌来缓解,唱歌的任务往往就推到了王云飞身上。他从来都不推辞,站起来就唱,一唱就是《精忠报国》。

  在班上,王云飞属于那种具有强烈“爱国”情怀的学生。他说自己的偶像是岳飞,而且,对岳飞的身世遭遇也非常同情。说起周围的同学,他认为“在关键的时候,大家都是很爱国的”。

  王云飞所说的“关键时候”,是指外国指责、欺负中国的时候。一次看新闻,当得知某国觊觎中国“南海”领土后,班上同学群情激奋,他也很受感动。身为文艺委员的他,专门在当期黑板报上辟出一块地方,用以展示“惹事”国家的弱小,军事力量的薄弱——这样做,至少在他看来“可以激励一下大家,同时讽刺讽刺那个国家”。

  在他心目中,《聊斋志异》是他读到的最好的文言小说。聊斋故事生动、文辞典雅,其言简意赅以及文字中所传达出的美的意蕴,常令他深受感染。不过,谈及对古文以及古文字的喜爱,他认为并不单单只是因为受到美的吸引,更多的还是基于“爱国”基础上的、一种对于传统文化在传承上的责任感。

  “学古文,认那些古文字,的确很枯燥,但它与功利性的学习没有关系。我觉得现在中国人缺乏一种文化上的传承,而这个传承,应该是一种平民化的传承。”王云飞坦言自己喜爱古文更多是一种文化责任,而且,自认为要成为有底气的中国人,“学习传统文化是非常必要的”。“像唐代的《吊古战场文》就很不错,四六骈,既大气又规范。现在的散文很难比得上。”言语间,王云飞丝毫不掩饰他对于古文的推崇。

  在自学过程中,他一直都是以工具书为师,因为“老师很多也不懂,问老师还不如自己查。”三年来,王云飞就是靠着看书,慢慢地查,慢慢地记,越学积累越多。

  他的这种爱好,引起了语文老师的注意。老师没有指责他,甚至出于鼓励,还特许他可以在课堂上看古文书籍——这种开通,在某种程度上,支持了王云飞发展自己的爱好。

  “高考应放松一点,敢于破格录取”

  “所谓的生僻字就是看得不多、不认识的字,认字是学习古文的基础,基础打不牢谈什么学习古文?文化是一代代传承的,当你认为那些字是生僻字的时候,你要问自己是不是传统文化学习得少了?”王云飞说,在学习上父母虽然对自己有期望,但没有什么要求。而爷爷奶奶,也不过是希望我学得好一些,将来能找份好工作。“我的责任感是上幼儿园的时候就有的,后来不过是更明确了一些。”“中国近六十年没出过大师,为什么?我认为就是接受古文化的学养不够;只有有了传承,才能再发展;没有传承,谈什么发展?”在最近一次他与东南大学的王步高教授接触后,他对于古文的研究似乎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更明确的方向。

  为了系统地学习古文,他还认真背过中国的历史年表。读《山海经》的时候,还专门就书中所写的一些地理情况,翻阅了大量现今的书籍。

  王云飞的古文偏好,一度让他的语文老师很是担心。平时,语文老师经常看他在休息时间捧着一本古文书看,后来王云飞交上来的作文也用古文写。为了自己的学生不至于将来在高考时冒险,老师曾特意给打过低分。然而,这却并没有打消掉王云飞以古文来写高考作文的念头。

  “别以为状元有什么了不起。江苏省排在前1000名的学生,只要临场发挥好,都有可能成为状元。而像我这样,一直认真读下来且打下基础的,并不多。类似这种情况,高考应该给予重视。”王云飞坦言自己是真正的在学习,不为分数,并称“高考应该放松一点,敢于破格录取有特长基础的学生”。

  当古文高考作文的消息见报后,语文老师也曾心存忐忑,好在王云飞的结局并不坏。对于这种担心,王云飞能够理解。不过在他看来,既然喜欢就可以尝试。

  对于偏爱理科而又钟情于古文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王云飞却不以为然:“喜欢理科难道就不能喜欢古文么?喜欢就是喜欢,没什么为什么。”他说,学古文,是爱好也是一种责任,学理科亦然。相比之下,他的志向是理科。因为”学理科,学习自然科学,才能为强国真正的出点力,只有科技才能救国”。

  “我的座右铭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只有学好了,将来国家交给我们来管理的时候,我们才有能力管好它。”他之所以选择了理科的土木工程专业,就是为了将来能盖好房子、好的大桥为国家做贡献,因为“现在的建筑太没有特色了”——在他的记忆中,他只记得有一次去洛阳父亲干活的工地时,路过一个刻着九条龙的古建筑,还觉得不错。

  尽管王云飞在决定是否用古文进行“高考一搏”上颇有主见,但在填志愿的时候,他还是充分尊重了父母的意见。“因为选择专业,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事,还是一个家庭的事,我要在将来帮助我的父母亲。”
4#
 楼主| 发表于 2010-9-18 06:29:09 | 只看该作者
记者手记:兴趣是学习的最持久动力
  王云飞用一篇古文高考作文为自己的前途撞开了一道大门。他的成功,不仅再一次验证高考作文每每 “出奇”方能“制胜”,同时,亦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来了一次现身说法。

  我国生物学家、教育家童第周说过,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用这个警句来衡量王云飞,虽然天才尚需时日验证,但兴趣和入迷,他却已具备了。他的“成功”,正是兴趣做了最好的引导。

  应该说,在面临题山课海的高考压力下还能有时间读自己喜爱的书,这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做到的。而凭着兴趣学习、钻研,即便对文化传承负有责任感,也还需要一定抗外界干扰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好在王云飞都做到了。

  学习,原本就应该是兴趣第一。可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弊端尚未完全剔除,家庭、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功利性学习风气依然强盛。因而很多学生在繁重的课业学习中,既找不到自身的兴趣点,又缺乏引导,这样便丧失了主动学习的动力,使学习成为一种枯燥乏味甚至痛苦的事。尤其在分数至上的教育环境下,学校无法真正做到“独立自主”,只能跟着高考的“指挥棒”,进行所谓的素质教育。在这种教育状态下,学生的兴趣、性格、爱好、特长等等,往往都被整齐划一的学校教育所漠视。学生们要么被繁重的学习剥夺了选择的权利,要么被迫参与到缺乏乐趣的学习中去。久而久之,学习被异化,成为不少学生用完就扔的一块“敲门砖”……

  一个有生气有创造力的社会,是需要“乐学”作为支撑的。只有有了兴趣,学习也才能持久,才能成为每个人一生的事,才能激发潜能,形成专长,才能有益于己,有益于人,有益于社会。

        相关阅读:福建满分文言文作文考生因总分低被名校拒绝

  20年来从未离开过闽东小山城的福建寿宁县一中考生杨华,因用文言文写就的高考作文《士运论》得了满分而一鸣惊人。近日,在此间媒体的策划下,他首次来到省城福州,寻求被高校破格录取的可能性。

  他特地用文言文写了《鉴才书》,向北大、清华、复旦、浙大等四所名校来闽招生的老师自荐,但均被拒绝,因为“总分太低了”。

  杨华的高考总分离福建省本科最低录取线还差43分。尽管他语文得了126分,但数学只考了49分,英语也才64分(满分均为150分)。连他自己也不得不承认,“偏科太严重了”。

  杨华的中考成绩还挺均衡:语文125分,数学126分,英语140分。可是,“到了高一,数学、英语就落下来了,因为我看了钱钟书、王小波、鲁迅、韩寒、梁实秋等人的作品之后,思想开始觉醒,觉得老师教给我们的多半是没用的知识”。他举例说,自己的英语老师曾经说过,工作后只和老外说过两句英语,一句是“Hello”,另一句是“Follow me”,还是到武夷山旅游时用上的。

  于是,杨华一头钻进古书里,去汲取他自以为有用的知识。“《古文观止》翻烂了,《史记》读过4遍,通读过《资治通鉴》、《三国志》、《汉书》等。”他觉得,“读这些书很快乐,而且可以提高思想境界和对事物的判别能力”。当然,他也大量阅读西方哲学和文学名著。而在他不喜欢的数学课上,他有时哼歌,有时甚至在数学考卷上写旧体诗。

  杨华知道,自己如此偏科,将来很可能与大学无缘。他是个矛盾的年轻人—一方面抨击现行的教育体制,认为“选择的是庸才,而排斥的是两种人:不学无术者和偏才”;另一方面,他对现有的教育体制“存有幻想”,所以“有预谋地用文言文写作文,希望一举成名”,从而给他这样的偏才在录取上“开一个口子”。毕竟,“我家祖祖辈辈是农民,爷爷和父亲都特别渴望家里能出一个大学生”。

  杨华曾经想过“通过媒体的报道,或许能有上大学的机会”,但是,福建省教育部门已明确表示,未达到本科线,就过不了投档这一关。据说,作文满分但总成绩没有上线的高考生,福建还没有破格录取的先例。

  对于杨华该不该被高校破格录取,此间舆论针锋相对。一部分人认为,“杨华的古文功底上中文系绰绰有余,放着宝贝不要,到处求状元,高校啥时候才能以务实的态度培养人才?”“全才毕竟是少数。与其全而平庸,不若偏而独秀。试想钱钟书若生在当代,岂不杯具(悲剧)?”“国家需要这样的人才,教育部门应该不拘一格选人才”。另一部分人则认为,“语文126分根本不算高分,就因为用古文写出优秀作文就被破格录取,无法服众”。“是人才怎样都会出头的,何必去这些名校呢?高考招生应该标准化,不能因为会魔术、会古文就破坏标准”。“如果作文满分的应该破格,那么英语、数学、物理、化学满分要不要破格?各科满分都破格,这高考招生还怎么招?”此间一家电视台对此做了民意调查,多数人不赞成破格录取杨华。

  目前,摆在杨华面前的有3条路。凭现有的成绩可以上大专,但家里人希望他复读一年,明年考个好的大学。而他自己则打算边打工边看书。

  今天下午,福州一家民办高校的老板主动向杨华伸出“橄榄枝”,愿意为他提供校刊编辑的岗位,同时允许他旁听中文系的课程。考虑到4年后还是拿不到大学文凭,杨华对此不感兴趣。

  不过,福建省文史馆馆长卢美松有意接纳杨华。这位北大历史系毕业的老人评价说,杨华的文章“写得很不错,确实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看得出他古典文学的修养很深”,这样的人“可遇不可求”。卢告诉记者,此前他曾公开招聘过,但结果不理想,“一些研究生都不一定行”。卢对媒体表示,如果杨华愿意来的话,他可以作为临时聘用人员,做地方文史的整理、校对、编辑工作。杨华获悉后,认为“这是自己感兴趣的工作”,但需要和家人商量后再定。
5#
 楼主| 发表于 2010-9-18 06:29:59 | 只看该作者
“亵渎”,还是“普及”?
  另类“文言文热”有赞有弹

  黑道版《出师表》、童话版《曹刿论战》,文言版《凤姐传》、文言版《犀利哥传》……文言文以一种很“娱乐”的方式在网络上流行起来了。而对于这种另类“文言文热”,大家褒贬不一,众说纷纭。

  长江大学学生张静对这种“文言文热”持否定态度。她说,文言文属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文言文在网络上被调侃、恶搞成这样,是对中国文化的不尊重。黄冈师范学院的孔静也说,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中国的传统文化正走向低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去理解“之乎者也”的内在含义,而是把恶搞、调侃文言文当作乐趣。咸宁学院中文系王教授对此现象表示了深深的担忧。王教授认为,文言文是我们语言宝库中的重要财富,这种恶搞对学生影响很大,尤其对初学文言文学生;学生接触这样的“曲解”多了,可能反而记不住正确的原文和翻译,对原文意思造成误解。

  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教古代文学的丁炜老师则对这种现象比较包容。他说,这种文化现象的出现是无法避免的,学以致用,这也是现代人对古代文化的消费,而且文言文被调侃成这样,能吸引更多的人,让他们以更轻松的心态了解文言文。不少网友也认为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好事,“通过对文言文的现代解构、解读和运用,让大家容易地去理解文言文,更多地去发现文言文的可爱,忘记它形式上的枯燥。但在爱上文言文之后,大家自然会发现原以为的枯燥背后,文言文竟有如此惊艳的文字之美、节奏之美。”

  将那些当代文言“杰作”连缀成书《别笑,一本正经的文言文》的编者童亮告诉记者,一定会有专家对这本书恨之入骨。因为它“亵渎”了文言文的庄重和古人的情操,因为它会“误导”一部分读者对古文的认识。“但我们真希望他们知道,读者的智商远在他们的想象之上。至于误导,如果学生们都能像书中文章的作者,把古文和今文转化得炉火纯青似玩于股掌之间……那,我们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相关新闻:区长信箱字数控制100字 网友戏称"文言文投诉

  江苏一区长信箱字数控制100字 网友戏称"文言文投诉

  如今,各地政府官方网站大多设有投诉信箱,可投诉设置字数限制,这还真是新鲜事。4日,搜狐博主张洪峰在自己的博客上爆料称,江苏镇江丹徒区官方网站的区长信箱,投诉不能超过100字,这样的限制让网友哭笑不得,戏称“这是在要求我们用文言文投诉呢!”

  昨日,记者电话连线镇江丹徒区委宣传部,对方解释,这是当初设计、建设网站时技术上的疏漏,目前已经整改过来。针对该事件,该区也第一时间发布了情况说明。

  微博都140了 区长信箱却限字

  张洪峰调查称,丹徒区官网上的区长信箱分为投诉、咨询、建议,但均设置为只能发100字的内容。为了求证,他随意复制了一段文字,当点击发送时,弹窗跳出警告:“你输入的字符长度超过了100个字符”,未果。而后,他减少文字数,便能发送了。每个过程,他都把载屏的图片上传以作证实。“100字是个什么概念?”张洪峰说,现在微博都可以发140字,这100字能写些什么呢?大概就是:尊敬的区长阁下,今天我反映某某,敬礼,某村某人,就100字了。面对这实在让人费解的问题,他向“区长阁下”发出一连串疑问:你是不是存心不让百姓反映问题呢?这网站开通信箱以来,你曾经接收过这样100字的投诉、建议、咨询吗?都有内容吗?老百姓有没有规定你只能写100字的公文报告?

  网友提议:请区长提供文言文公文范例

  如今不少政府网站都设有政民互动的栏目,昨日记者登录了成都市青羊区人民政府和金牛区人民政府的网站,在区长信箱一栏里,虽然看不到是否有设置字数限制,但当记者复制一段1500字的文字,均能够成功提交。相比起来,丹徒区政府的100个字符则显得过于“袖珍”。更有当地网民戏言:镇江不愧是出《昭明文选》和《文心雕龙》的地方,领导在要求我们用文言文来往信箱反映问题呢!

  张洪峰也在博文中建议:您如果不会文言文,那就还是别发了。还有网友提出,让区长提供一份文言文的公文范例出来。

  记者连线>>>

  “网站设计时有疏漏,已整改”

  既然开通区长信箱,即是希望实现政民互动,又为何有如此限制呢?昨日,记者电话联系到江苏镇江丹徒区委宣传部,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获知这件事情以后,马上与网站技术支持——江苏国泰新点软件有限公司取得了联系,进行了调整。

  他告诉记者,这个版本的网站是在2009年初改的,新增了“区长信箱”等板块内容,考虑到有人攻击网站等安全问题,误将“咨询、投诉、建议”栏目字数进行了限定(100字符)。当时也进行过测试,但只是简单写了几句话提交,为的是看软件是否运行正常,疏忽了字数的限制这一块。

  昨日记者登录镇江丹徒区政府网站,点击进入区长信箱投诉一栏,输入一段2000字的文字,再点击发送,成功了,页面显示:您的信件已经提交给有关部门,请等待回复。而昨日,丹徒区也对该区政府网站栏目限定字数一事进行了情况说明,并发布出来。说明中写道,此事是“我们工作不深入、不细致造成的,妨碍了群众的正常表达,为此,我们深表歉意,并诚恳接受群众和广大网友的批评、指正。”
6#
 楼主| 发表于 2010-9-18 06:30:42 | 只看该作者
 宁波一网友不久前向区长信箱反映出行难问题。过了6天,等来网上回复,就两个字:“已阅”。(8月15日《今日早报》
  记者联系上了鄞州区区长信箱负责人陈荣华。陈荣华说,区长信箱对信访件有3种处理方式。对工作人员能力范围内的事,受理中心直接回复;在能力范围以外的具体问题,交给相关部门办理;非个人事件,涉及面广而杂的,把信件转给相关部门阅读。

  交通局的工作人员表示,他们确实看到过这封由区长信箱转阅的信。“关于转阅的承办件,我们不需要具体办理,看一下就可以了。”他解释,信件所反映内容已超出鄞州区交通局的职责范围,所以不能给出具体承办意见。按照这些人的解释,这个“已阅”没有任何错误,最多算是不妥,比不理不睬可强得多。

  在现实世界,公民到某些部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常常会遇到“知道了”、“已经给相关部门了”这样的搪塞官腔回答,现在又出来一个“官腔网络版”。已阅,已经交给相关部门处理,但是,何时处理完毕?为什么不能给公民一个具体的告知呢?我们都进入网络文明时代了,难道我们的办事效率还停留在过去吗?还让官腔病网络上泛滥吗?为什么我们有些部门解决民生问题就这么难呢?“网络政府”兴起的今天,网络问政为什么就不能让人有点耳目一新的新作风。

  网络为公民反映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也为政府部门了解民生提供了很好的载体,本应成为促进政府部门搞好工作、和谐干群关系的一个媒介。但如果一些政府部门依然还把传统的现实世界的官场病——耍官腔带到网络上,那实在是一种悲哀。

  官腔答复该寿终正寝了,它不会在网络上发挥出效益,如果你硬让它在网络上闪烁,那只能让自己成为公众舆论指责的对象。

        相关阅读:网友戏称最牛区长信箱回复引关注 回应称存疏忽

  中广网北京8月17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14时32分报道,不久前向宁波市鄞州区区长信箱反映邱隘居民出行难问题。过了6天,区长信箱回复了两个字:已阅。网友“天生我才2”将这个帖子发表在宁波天一论坛上,引起了网友的热烈讨论。

  网友们戏称之为“最牛区长信箱回复”。今天,宁波市鄞州区对此作出回应,承认工作存在疏忽将加强整改。

  针对网友热议的“最牛区长信箱回复”,宁波市鄞州区信访局副局长方华介绍说:“这个涉及到宁波东部新城。实际上也超出了我们鄞州区所能答复的范围。交通局负责向发电子邮件的上访进行答复,答复过程中工作人员可能比较疏忽直接答复了一个已阅。”

  方华告诉记者,内部处理文件用“已阅”是比较多的,但对老百姓反映的问题进行答复时确实不该用到这两个字。宁波市鄞州区下步将在区长信箱来信回复方面加强整改。方华说:“下一步我们将对区长电话受理中心网络单位进行培育加强政策教育,第二我们处理软件如果交给下属单位直接办的话没办法进行审核把关,下步专门对软件进行修改,告诉社会或上访户之前呢区长信箱要审核把关。第三我们确实对我们自己工作人员进行教育,对这方面涉及到老百姓回答一些老百姓民生问题要进一步下点功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30 05:32 , Processed in 0.06661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