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910|回复: 7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学生宿舍是非地抑或温馨港?——写给大学新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9-26 17:22: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大学生宿舍是非地抑或温馨港?——写给大学新生
2010-09-26  来源: 中国教育报
浏览字号: 过Email推荐给好友: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室友关系最难处,大学里对人改变最大、影响最深的,也是朝夕相处的室友。宿舍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每个成员的学习、生活乃至健康。不健康的宿舍人际关系,对学生的不良影响非常大。
  结束了紧张的军训,各地大学一年级新生陆续开始了崭新的生活。对每一个人来说,大学四年都是人生中鲜明的坐标,四年中所有的记忆都将镌刻在生命的备忘录上。
  尽快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塑造完美的大学生活,这是每一个大学“新鲜人”的渴望。环境的变化、交往人群的变化以及学习目标的变化都使生活这道题增加了难度,如何解好这道题成为大学新生需要直面的现实。
  怎样和周围同学和睦相处?渴望与爱情相遇,但怎样分辨友情与爱情,怎样处理爱与性的关系?无疑,人际关系和情感体验是成长中的大学生最为切近的两个命题。值此新学期之际,本刊特别策划“写给大学新生”系列报道,希望从现实、理论和实践诸层面提供思考,寻找答案。
  9月,大二女生张乐开始了新学年的生活,可是有件烦心事一直困扰着她:同宿舍的一位女同学总是跟大家对着干,人家睡觉她熬夜,并经常整出很大动静把大家吵醒,宿舍卫生从来不主动打扫,宿舍用电说好大家轮流买电也总是故意拖着不买。最让人不能容忍的是,有一天同宿舍的其他两位同学不在时,张乐晚上去了趟卫生间,回来时竟被关在了门外,害得她大冬天的在宿舍外面冻了半天。一想到开学后又要面对这样一位“室友”,而且还将长达3年同在一个屋檐下,张乐感到很痛苦。
  在今天的大学校园,像张乐一样面临宿舍人际关系问题的并不是个别现象。“据我们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最困扰大学生的是宿舍人际交往问题。”中国政法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刘希庆说。
  一项调查显示,人际交往、情绪压力、学习三方面的问题在心理咨询中居前三位
  人际关系成为大学生首要压力
  “身为一名理科大三学生,最令我困扰的不是学业,不是考研,而是和自己宿舍同学的关系。真是令人感到很羞愧,20岁的人了,还孩子似的闹可笑的矛盾。可是,我无法化解它,这折磨人的桎梏。”某大学女生小汪3年来一直被尴尬的宿舍人际关系所困扰,最近甚至影响到学业。“宿舍里的气氛很不好,我就像呆在冰窖似的,很影响心情,学习成绩也下降了。一想到我还要在那个‘冰窖’呆一年多,整个人都要崩溃了。我还要考研,可现在根本看不进去书。”小汪痛苦地说,大学里一般本宿舍的关系最好,尤其是女生。“可我恰恰相反,和其他宿舍的人关系都很好,形影不离的好友也是外宿舍的。唯独和最重要的本宿舍的人水火不相容,甚至和其中一位频繁吵架。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从一些机构和学校所做的调查来看,目前我国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不容乐观。据中国政法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对本校前来咨询心理问题的467位学生进行的调查统计显示,人际交往、情绪压力、学习三个问题在心理咨询中居前三位,分别占咨询人数的20.9%、19.3%和18.6%,其他依次是爱情心理(16.3%)、个性心理(13.1)、神经症性问题(9.4%)、职业心理(1.3%)和性心理(1.1%)。“从统计数据来看,人际交往问题是目前大学生面临的最为突出的问题。”刘希庆对记者说。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室友关系最难处,大学里对人改变最大、影响最深的,也是朝夕相处的室友。宿舍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每个成员的学习、生活乃至健康。不健康的宿舍人际关系,对学生的不良影响也最大。”刘希庆说,“曾来找我咨询的一个学生在社团、学生会表现出很强的工作能力,与别的宿舍同学关系也不错,就是处理不好与本宿舍同学的关系,搞得他很苦恼。”宿舍作为大学生活的基本单元,不仅是大学生住宿的场所,也是学习、娱乐、交流、交往的重要场所。由于宿舍成员相对固定,朝夕相处,相互之间频繁接触,很多私密袒露其间,室友之间产生不愉快甚至冲突在所难免,这些鸡毛蒜皮的小矛盾如果得不到及时化解,日积月累,就会导致室友间产生误会,直至爆发“战争”,严重的还会诱发心理疾病。刘希庆说。
  北京市曾对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作了3次较大规模的跟踪调查,结果显示:人际关系适应不良或交往不良成为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已经超过择业和学业的压力。
  “像小汪这样的案例,我们在咨询中经常会遇到,有的学生与其他宿舍的人关系处得很好,一到自己宿舍关系就处理不好;有的宿舍出现了几个人合起来孤立一个同学,甚至最后把这个同学赶出宿舍的情况。其实许多矛盾都是因为一些生活琐事引发的,但解决不好、长期积累就会引发大问题,影响到学生心理健康甚至引发更为严重的冲突。”去年11月14日发生在吉林农业大学学生公寓的杀人案就是一个惨痛的教训。刘希庆认为,这个被称为“第二起马家爵”事件的惨案为我们再次敲响警钟,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一刻也不能忽视。
  “建立良好而真诚的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心理保健途径。”刘希庆认为,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增加自信和理解,减少心理上的不适感,实现心理平衡。大学生大多在学校寄宿,同室伙伴之间的交往状况往往决定一个学生对学校生活的满意程度。在融洽的宿舍中生活的同学,因人际关系和谐,往往心理健康程度高,心情舒畅,学习专心,乐于交往与助人。反之人际关系不和谐、感情不融洽,甚至冲突、仇视,彼此勾心斗角,心理压力便会增大,导致压抑、冷漠、猜疑、退缩、回避、畏惧、敌对等消极情绪和内心体验,严重阻碍心理健康发展。
  以自我为中心、人际交往能力欠缺、家庭经济状况的差距等原因使一些学生“合不来”
2#
 楼主| 发表于 2010-9-26 17:22:54 | 只看该作者
引发人际关系问题的主要原因  “其实仔细想想,也没什么大事,都是因为生活习惯不同或者一些生活小节问题引起的矛盾。”张乐说,“就拿开空调来说,有的同学家住南方,特别喜欢开空调,天气刚有点热就整宿地开空调,我睡在上铺,床铺上面就是空调,经常半夜被冻醒,时间长了真有点受不了,感觉自己像块‘冻肉’。还有的同学从不主动打扫卫生,还乱用别人东西。我们隔壁宿舍有个女生随便用人家东西,连饭盒也不例外,还不及时清洗,甚至将瓜子皮、水果皮往人家饭盒里丢,等这个北京同学回来后看到自己的饭盒成了这样,气得当面就把饭盒扔掉了。”张乐说,“我们宿舍一位东北的同学心直口快,死活看不惯这位室友,两人经常吵架,平时谁也不理谁,搞得宿舍关系非常紧张。我和另外一个女生只好躲出去,尽量不在宿舍呆着。还有3年要同处一室,一想到宿舍里的火药味,就觉得不舒服。”
  庞然是北京某名牌大学三年级学生,谈起宿舍同学关系也是有话要说:“我们宿舍有位女生从来不打水,饭也懒得打,总是使唤别人替她打。缺了什么东西也让同屋的同学代买,偶尔这样还能忍受,可时间长了谁也受不了。凭什么大家就该伺候她?我们经常找借口拒绝她。”
  上学期,那个女生从家里养病一段时间回来后,发现经常被她使唤的宿舍同学不听使唤了,于是开始在宿舍里故意摔摔打打,不理人,甚至在同学间挑拨离间,搞得宿舍关系十分紧张,同宿舍的5个同学纷纷找辅导员要求调换宿舍。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与男生宿舍相比,女生宿舍人际关系更为复杂,女同学对人际关系的敏感度也更高。
  “尤其是大一下学期到大二上学期,宿舍矛盾会集中爆发。”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辅导员尹晓华说,大一新生刚入学时,彼此还有些新鲜感,共同生活一段时间后,互相都比较熟悉了,一些个性差异、生活习惯不同引发的问题开始暴露出来,等到了下半学期,冲突会集中爆发,室友间的吵架、冷战非常多。有的是一个宿舍两个人之间的问题,有的是两三个人与另两个人之间的冲突,还有的是一个人与5个人之间的矛盾。
  “这与家庭教育在这方面的欠缺有关。”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分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王洪松认为,大学生从小一直局限在家庭和学校这些单纯的生活环境中,经常是埋头于学业,没有闲暇和精力顾及人际交往。还有一部分独生子女,在家里娇生惯养,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不会替别人着想。例如,有的学生戴着耳机却把电脑弄出很大声音,有的学生晚上睡得很晚,弄出很大声响影响别人休息,但如果别人吵他睡觉却不行。有些学生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对其他室友的反感却浑然不知。等老师提醒时竟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别人造成了伤害。
  人际交往能力的欠缺也是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原因之一。怎么处理人际关系?怎样才能让同学喜欢我?我对他们挺好的,有什么好吃的都给他们,为什么他们对我还是不理不睬?许多大学生都会问到这些问题。尹晓华说,很多大学生渴望与室友处理好关系,但对人际交往的艺术和技巧、人际冲突和矛盾的应对知之甚少,往往凭直觉、凭情绪、凭经验来处理各种人际问题,经常会弄巧成拙,导致各种人际冲突的发生。
  在尹晓华辅导过的学生中,有的性格外向,有什么说什么,但不注意方式方法,结果让人难以接受,导致正面冲突;有的性格内向,有什么话憋在心里,既不跟老师说,也没有朋友可倾诉,独来独往,自我封闭,最终导致抑郁。
  应试教育被认为是导致大学生人际关系堪忧的另一个原因。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曾针对何种原因引起大学生心理障碍展开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34.94%的被调查者认为,引起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是应试教育导致家长、学校只关注考试分数,忽视其他方面的培养,使学生缺乏应对困难的意志力及心理承受力等方面的锻炼。
  小学要上市重点,中学要上省重点,大学要上国家重点。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家长们对孩子的态度往往是除了学习以外,其他事都一手包办,这种过度保护导致一些学生心理发育不健全,素质不全面,有些大学生是大学的智商、小学的情商,这些都直接使他们在处理人际关系和自身的心理问题时不知所措。
  家庭经济状况的差距也是造成大学生人际交往困惑的原因之一。“那些家里条件好的同学经常聚餐、出去买东西,他们一顿饭花的钱够我吃一星期的。”某高校大二学生小闫说。家庭条件好的同学有许多共同的话题,比如说起品牌和时尚,他根本插不上嘴,只能把自己“藏”在自习室里啃书本,而室友们见他整天拼命学习也难免冷嘲热讽,这让他越来越压抑。
  “我接触的一个宿舍有个同学家在农村,其他5位都是大城市的,宿舍同学过生日,来自农村的学生因不愿花钱很少参加。据了解她是单亲家庭,母亲不在了,父亲身体有病,姐姐也嫁人了,她不愿让同学了解她的家庭情况,平时显得很不合群。除了上课,她几乎整天泡在自习室、图书馆里。大四时,这个学生考上了某重点大学的研究生,而其他5位同学没有考上研究生,也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有一天,这位平时总是回避大家、不言不语的同学突然问其他5位同学‘你们怎么找不到工作呢?’大家本来就挺郁闷的,被她这么一问气得没法回答。”尹晓华后来找这名女生谈心,问她为什么拿这些话刺激同学,这个学生直言不讳地说,“我就想拿那些话刺激他们,这几年我一直忍受着他们,眼看就快分手了,我也不想忍了,憋了4年的怨气终于可以发泄出来了。”
  据尹晓华介绍,大城市的孩子一般心理问题会少一些,而来自农村或者小城镇的学生往往心理问题较多,有些农村来的孩子没吃过麦当劳,也没听说过什么明星,与城市孩子谈论的话题也不一样,兴趣爱好也较少。许多农村学生在同学面前不敢说话,没办法与城市孩子交朋友。时间一长,他们就各自形成自己的交往圈子。
  推选责任心强的学生当室长、辅导员定期入寝室与学生沟通、设立宿舍文化节等方式促宿舍氛围和谐
3#
 楼主| 发表于 2010-9-26 17:23:49 | 只看该作者
帮助大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早就期盼能有这么一个活动,让全寝室同学一起参加,在参赛的过程中重拾大一时那份团结与融洽。”中国政法大学07级学生李佳亮说,“这次比赛我们宿舍第一次‘全家总动员’。在准备比赛过程中,我们一起选参赛曲目、一起设计动作、多次排练,这个过程是辛苦的,但更是幸福的,室友之间的感情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我们的业余生活也变得更加充实了。”李佳亮所在的宿舍在今年6月学校组织的“‘我爱我家’首届宿舍文化节”中,获得文艺类比赛歌唱组一等奖。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问题,正在受到越来越多高校和大学生的重视。
  中国政法大学1990年就成立了以大学生公寓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宗旨的“学生宿舍自我管理委员会”,在倡导学生参与公寓管理和服务,反映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监督各项制度的执行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年学校又组织了首届宿舍文化节。
  “通过宿舍文化节的竞赛评比,同学们更加遵守宿舍管理制度,宿舍卫生状况明显提高,课余生活也更加丰富,宿舍氛围更加和谐”。中国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冯世勇说,对于每一个大学生来讲,宿舍在大学4年的学习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谐的宿舍氛围有助于学业和学生身心健康,宿舍文化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创建休息与修养相结合、娱乐与学习相结合、兴趣爱好与提高素质能力相结合、文体活动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的育人环境。
  此外,很多高校也通过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各种学生社团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团队合作的机会,对大学生完善人际关系有很大帮助。许多高校正在建立健全心理咨询体系,对调整大学生交际心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在帮助大学生学会处理人际关系问题上,大学生辅导员的作用至关重要,也受到学校各方面的高度重视。王洪松介绍说,如何提高辅导员从容应对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职业素养,已成为许多学校研究的课题。“我们学院通过组织辅导员参加各种专题培训、学习,帮助他们熟悉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及特点,掌握大学生人际交往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切实提高帮助学生解决困惑的能力。”同时学院要求辅导员每学年分别与每位同学进行至少一次面对面的交流,即“深度辅导”,充分把握学生心理,有效帮助学生修复人际关系危机和心理危机。并坚持“第一时间”原则,即当大学生人际交往危机出现时,学工队伍在第一时间内作出反应,及时了解情况,找出问题原因,迅速作出判断,控制事态发展,阻止不良情绪的蔓延,从而最大可能降低危机对学生心理和生活环境所造成的伤害。
  作为北京市优秀辅导员,尹晓华总结自己8年来的经验认为,大学生辅导员在处理宿舍人际关系问题时,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辅导员不要直接干预宿舍同学之间的矛盾,必要时再介入其中进行调解。在处理方法上,辅导员要“一碗水端平”,以感化为主、批评为辅,避免寝室矛盾升级。
  尹晓华认为,家长在孩子宿舍矛盾处理上,也应该多与学校老师、辅导员沟通。大学生虽然已经成人,但许多学生缺乏处理人际关系问题的正确方法,有的学生有问题不能及时跟老师沟通,有的学生有心理疾病老师也不知道,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当然,寝室矛盾的解决主要还得靠学生自身,有了问题宿舍可以开会,把问题摆到桌面上,开诚布公地提出来,或者发生冲突的两个人私下谈心,指出对方的问题,只要同学之间坦诚相见、相互宽容,多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设身处地多为他人着想,许多问题都会得到很好解决的。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种能力,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保障。每个人都希望被人接受和理解,这种需要在大学期间尤为迫切。因此,学会与人相处十分重要。”尹晓华认为,通过多方面的学习、锻炼和培养,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是可以改变的。通过后天的练习和训练,大学生可以发展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的改善除了有赖于一定的外界环境条件之外,最主要的还取决于大学生自己的主观努力。在个人心态上,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核心实际上是一个人逐渐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过程。建立和发展深入持久的人际交往,重要的是坦诚相见,表达真实的自我。并且对自我有合理的认知,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如果自己身上存在着明显的缺点,理应努力克服和改正。这种在人际交往中不断审视自我、认识他人、领悟人生,才是人际交往的内涵所在。
  “学生心理有问题,不要自己闷着不说,一定要宣泄出去,跟家长、老师或者同学说都可以。”据刘希庆介绍,在前来参加咨询的学生中大一新生咨询的人数明显多于其他三个年级,女生人数多于男生。说明从高中生活到大学生活的这个转折时期学生最容易产生各类心理问题。有研究表明大学生处于个体成长的关键期,又面临脱离父母,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对新环境的适应等诸多问题,其心理问题的发生率高于普通人群。因此在入学教育中应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帮助大学新生顺利度过适应期。
  另外,建议每个宿舍都能推选一名责任心强的室长。尹晓华介绍说:“我们学校大一新生入学时,每个宿舍6位同学会推选出一位室长,一般情况4年不再更换。室长负责学校事务上情下达,宿舍安全以及安排本宿舍同学轮流值日等事务性工作。在我们学校,室长是一级学生干部,与班团委成员一样参与班级管理等工作。一般来讲室长最了解本宿舍的情况,出现问题时,辅导员、老师首先通过室长了解情况,因此这几年室长的工作越来越受到学校的重视。(文中部分大学生为化名)
4#
 楼主| 发表于 2010-9-26 17:31:55 | 只看该作者
青少年有社交障碍 没机会融入社会是主因
2010年09月25日    羊城晚报
  “父母过多地替代子女排解压力会导致个人社交能力的萎缩,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不仅是社交恐惧,还会彻底厌恶社交活动,几乎把自己完全封闭起来。”这是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袁岳日前发表的博文《从社交恐惧到社交厌恶》中指出的观点。目前很多教育专家认为,社交缺失与社交能力弱化已经成为如今青年一代中比较普遍的问题。
  “一心读书”弱化能力
  袁岳博士断言:“现在大学生的社交能力基本上只相当于七八岁孩子的水平。而存在社交障碍的95%以上的原因都在于孩子在上学期间没有机会走入社会,从小就不与别人打交道,只是一味读书考试。”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相关课题组研究员朱松概括了造成当代青少年普遍社交障碍的原因:教育是以考试为导向的,来自学校和高考的学习压力特别大,春游、夏令营等活动这几年变得越来越少,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孩子的社交机会。家长、学生自己,都认为应当把学习放在首位,甚至将学习作为学生的全部生活。
  性格外向的小杨从来都不觉得自己与别人打交道时存在障碍,然而做汽车销售的工作一年多,却遇到了社交困惑:自己工作后变得越来越不爱说话了。汽车销售的工作让他几乎每天上班下班都是赔笑吃饭,工作上的强迫社交越多,他对与人打交道的厌烦情绪就越重。但他明白自己需要这份可观的收入来维持日常生活中的开销,又不得不继续社交过度地工作下去。在工作之余,他变得越来越孤僻,话越来越少。他怀疑自己患了“强迫社交症”。
  朱松说:“这是一种自我调节和自我缓解,每个人每天的社交量是有限的,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不能过近。因为工作的社交过度而带来工作之余的社交回避是源于一种正常的自我调节机制,无可厚非。”
  然而袁岳却认为,这种“社交过度”是一种伪观念,因为过去人们也同样工作同样社交,没有人抱怨过“社交过度”,而在现在,正是因为孩子们从小的社交不足导致了他们长大工作时对社交的反感和厌恶。
  
  未必受父母影响
  不少家长有这样困惑,如自身学历高低或职业会不会影响孩子的社交呢?父母能力有限人脉也不旺,不能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社交环境,是不是孩子也会变得内向呢?
  这是多数人认识上的误区,其实无论学历还是职业与社交能力都是没有必然联系的。袁岳说:“我们通常认为博士生的社交能力差,那是因为博士生可能从来就没有走出校园走入社会,所以他们的社交能力得不到发展,是停滞的。然而相比之下,其他同龄人可能都已经在职场上打拼多年了,自然社交能力会好很多。”
  “家庭收入还有人脉关系与孩子的社交能力没有直接联系。”袁岳说,“据调查,通常是工薪家庭中比较贫困的家庭里成长起来的孩子更容易成才,因为他们更独立,能更早地得到锻炼,去社交和打拼。相反家庭条件越好,父母创造的机会越多,孩子成熟越晚。”
  朱松说:“孩子的社交能力和父母性格及日常社交行为能力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因为性格是遗传的。另外,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效仿父母的行为和处世方式,这也造成孩子和父母的社交能力往一边倒的现象。”
  应改变教育形式
  朱松建议,学校应认识到对孩子社交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朱松说:“日本、美国学校都开设专为锻炼学生社交的活动性课程,他们称之为‘远足课’。美国初中会组织学生到城市的近郊去游玩,高中则组织学生国内游,大学就要求学生出国交流,这些都按规定算学分。国内的课程是不是可以借鉴呢?”
  朱松认为:“问题是,学校和家长担心孩子在活动时出意外,这直接导致了学校组织的活动越来越少。针对这样的顾虑,是否可以通过给学生上保险来减轻学校的负担?(王洛)
5#
 楼主| 发表于 2010-9-29 06:06:46 | 只看该作者
大学新生生活篇 学会做自己的会计做足入学准备
2007年08月16日 来源:京华时报
   



资料图片(记者 范继文 摄)
    十年寒窗苦终于换来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学生心里欢喜,父母亲人更是无比欣慰。快开学了,孩子即将初次离开家人住进学生宿舍,开始新鲜而陌生的大学生活。家长们早已张罗着给孩子准备入学物品,准备学费、生活费。记者采访了刚上完大一的“过来人”,让他们讲讲上大学时的准备,给新同学一个参考。

   于川,男,06级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工程专业
    个人感言:我从老家山西远道来京上学,家里人恨不得把所有的东西都给我带着。结果总共带了4个大箱子,搞得一家人送我。其实,我觉得如果是外地的新生,像被褥、洗漱用品之类完全不用带,到了学校买很方便。倒是带个小型收音机,晚上听一听很不错。大学里有些资源如教材之类的都可以循环使用的,没有必要什么都买新的。
    带物品要考虑到细节     首先,千万记得带齐录取通知书、户口迁移证、身份证、团关系资料、照片等报名必需材料。然后,准备一只结实的带轮子的大行李箱,换洗衣物和秋冬的衣服都带好。其次,常用药品比如感冒药、消炎药、下火药、止泻药等应提前备好携带,外地学生可携带些防止水土不服的药品。     如果学校不提供被褥、蚊帐、台灯、暖瓶、洗漱用品等生活必需品的,本地学生可酌情自带,路途遥远的外地学生可选择在学校商店或周边超市购买,会算计过活的父母可以打听去周围居民小区的百货市场买,一定会省将近一半的费用。   
  军训带好护膝护腕     大部分学校一开学就军训,有些物品是不可缺的。军服大多不合身,最好带一条腰带,免得裤子肥大总往下掉;战术训练中摸爬滚打很容易受伤,最好准备一副护膝护腕;买上两双耐磨透气的鞋垫铺在一起,要不脚会磨破肿痛;手电筒也带一只,因为晚上要求统一熄灯,以备不时之需;藿香正气水之类的防暑药品也是必备之物。军训完后军训用品一般会有人低价回收。
     电脑最好大二再买     刚刚入学的新生很多自控力差,初次离开父母老师的管理,很容易沉溺电脑游戏和网络,白白浪费自己大块大块的课余时间,最终影响学习。通常学校的电子阅览室都有大量电脑足以满足学生的日常使用,所以我觉得大一时没有必要急于购买电脑。     
教材用书可“代代相传”     入学时新生都会领到一部分新书,但这些书并不是大学所学课程的全部教材。其实,有很多教材学校是没有强迫学生购买新书的,学生完全可以从学校BBS或其他途径买到学长们用过的教材,价格比新书要优惠得多。这些书等用完后,如果觉得没有收藏价值完全可以再转手卖给需要它的学生。      李庆,女,山西大学外国语学院06级日语系     个人感言:我家里经济比较困难,开学的4000多块钱学费和生活费都是家里东拼西凑了好久才凑齐的。其实,到了学校我才知道可以通过“绿色通道”直接办理入学手续,而且大学可以申请助学贷款,还能做校园勤工助学补贴生活。想想当时给家里那么大压力,真的很内疚,希望学弟学妹们体谅父母,珍惜父母的血汗钱,安排好自己的生活。
    贫困生可申请助学贷款     在考生接到录取通知书同时,一般都会收到学校早已为学生开好户头的银行卡或存折,便于家长把学费汇到卡上。但有些家长为省去异地汇费,直接让孩子把学费带在身上,但是有被盗的危险。我去年在火车上就丢了装在小包里的300多块钱,幸亏录取通知书之类的没丢。建议家长们一定不要图省几个小钱而因小失大。     有的学弟学妹像我一样家里可能经济不宽裕,但不用发愁。入学的时候学校一般都特意安排了“绿色通道”,贫困生也一样可以顺利报到入学。过后,学校会凭借学生提供的贫困证明材料,为这些学生办理助学贷款。而且贷款在校期间没有任何利息,毕业后才按照银行合同收取利息。  
   生活费建议按月打     我同学的家长给生活费的方式大体有3种:一种是开学时家里一次性把整个学期的生活费都打进卡里,另一种是家长根据孩子的消费能力固定在每月选择一天打到卡上,最后一种是家长在本地开户,随时看孩子的余额,发现不够花了就再存一些,孩子在异地取钱。仔细分析,我发现第一种方式如果没有很强的计划性和自控力,很容易“前松后紧”,到了期末“山穷水尽”;第三种家长可能经济比较宽裕,但容易导致孩子大手大脚花钱。所以,还是第二种方式比较好,既能满足孩子的正常生活,也能有所节制,培养理财意识。
    学会做自己的“会计”     很多同学到了大学都是第一次独立安排自己的生活,用钱的时候就比较忙乱,总是糊里糊涂钱就没了。我的方法是妈妈教的,学会记账。把自己每天的支出项目列出来,很明显地看出来自己的消费结构,然后就知道哪些钱不必花,养成好的消费习惯。如果实在做不到坚持记账,还有一个方法就是把自己多余的钱存在饭卡里,可以控制自己乱花钱。(记者 李斌)


6#
 楼主| 发表于 2010-9-29 06:07:30 | 只看该作者
大学新生升学篇 听过来人讲如何在大学学习?
2007年08月16日  来源:京华时报

  



资料图片(记者 范继文 摄)
    “大一的时候,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大二的时候,不知道自己知道什么;大三的时候,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大四的时候,知道自己知道什么。”这句在大学校园里广泛流传的段子可以说是对大学学习的经典写照。那究竟大学的学习是怎样的情形呢?
    王浩,男,天津人,北京大学06级世界历史专业     个人感言:看到今年刚毕业的学长们,我感慨万分。大一刚来时,其实他们基本相差无几,但经过四年尤其到最后毕业时,有的同学出国了、保研了,或是找到了相当理想的工作,而有的连毕业都成问题。大家的出路是天壤之别,我发现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学习成绩的优劣。   
学长是很好的老师     入学后,了解学校的最好途径就是多向学长们请教。所以,入学时负责接待你的那个学长你一定要留下联系方式,随时有不懂的问题就咨询,他们会很热情。像我刚来时,就经常去找一个刘师兄,他学习很好,我就跟他讨教大学学习方法,也经常从他那借读很多好书。关于哪些课该重点学,哪些课该选修,怎样评选奖学金,甚至还讲给我很多老师的掌故。考试的时候他还把去年他整理的复习资料借我看,受益匪浅。   
学习计划重在执行   
  我觉得学习应该有计划性,但执行起来是最难的。总觉得计划赶不上变化。我参加的一些社团活动就经常与我的学习计划撞车,搞得我焦头烂额。建议一定不要报过多的社团,选择自己喜欢的报一两个就行。  
   最大限度地享用所有资源     
大学学费里其实包括了利用学校实验室、图书馆、自习室等一切资源,如果不好好利用,就等于有权利没有享受。所以,大学里一定要多去泡图书馆,多动手做实验。去图书馆自习,借阅自己喜欢的书尽情地读,还可以查阅一些珍贵的工具书或文献。另外,图书馆一般都允许复印,可以把有用的资料复印保存,为以后的论文作准备。      李想,男,湖北人,清华大学06级生物科学与技术专业     个人感言:千万不要以为大学是玩乐的天堂。虽然这里考试成绩不公布,也不会排名次,但实际上竞争状态是外松内紧型的,表面看起来没有竞争,但很多同学都在暗地里努力。等到了评奖学金、保研、留学、交流、推荐工作时就显示出成绩的重要性了,早有准备的同学就会发现很多好机会都会属于自己。   
  选修课遵循四原则     大学实行学分制,分必须课和选修课,修满规定的学分才能毕业。选修课可以自由选择,我的经验是遵循四个原则。第一据个人兴趣选择。我特别喜欢中国古典文化,加上我自己是理科生,所以觉得选修些文科的课可以完善一下自己的知识结构,所以就选修了《老子与庄子研究》;第二,选择一些对自己来说具有实用价值的课,比如我选择了《网页设计》,将来对自己的择业等都有好处;第三,可以提前选择一些对自己来说难度较大的课。比如《生物化学》是高年级的课,但难度较大又很重要,为了能学好这门课,我就在大一选了,这样以后再学就容易多了;第四,有些课是因为仰慕老师才去的,想去领略一下名师的大家风范。     听课功夫在课外     大学课多,所学东西也多,有的大课几百人一起上,师生互动少,所以一定要提前预习,尤其是理工科不预习的话上课就不知所云,坐在那儿心里会很难受;另外,大学学习关键靠自觉,不能仅靠上课听讲,下课后自习应该整理笔记,再好好消化一下,老师布置的书目、论文自己课下一定要下工夫认真读;关于记笔记,我觉得老师有PPT课件的就不需要上课记太多笔记,好好听讲,记些课件以外的东西。老师板书的课一定要记,否则考试时会吃大亏。   
  英语永远都不能放弃     虽然现在教育部规定英语四六级不再与学位挂钩,但我的经验是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放弃英语学习。因为出国、交流、保研、考研、就业等对英语都有要求,平时如果不准备的话,机会来临的时候你就后悔莫及了。  
   大学讲座是笔无价的财富     大学生活中最吸引人的莫过于各种精彩的讲座,海报栏里花花绿绿的海报经常吸引着很多同学驻足。讲座一般只有短暂的几个小时,要求这个老师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讲完自己的主题,而且还要讲得吸引人。这样的话,老师们一定会精心准备,有的甚至会集毕生之所学,旁征博引,口吐珠玑,文采飞扬,激情澎湃。听者定会如沐春风,受益匪浅。甚至有的讲座会改变你的一个观念,影响你的行为,乃至改变你的人生。所以,尽可能在大学里多听听讲座。(记者 李斌)


7#
 楼主| 发表于 2010-9-29 06:10:12 | 只看该作者
大学新生:适应大学生活完全手册

  上海高校新生报到已近一个月,在这个全新的环境中生活和学习,一些大一新生难免会因为不适应而产生各种消极心理。那么如何给自己做好心理调适?记者为此请来了华东师大心理咨询中心张亚老师和同济大学心理咨询中心鲍立铣老师,让他们为“新鲜人”特制应对“心理高危点”的指南。
  [常见“症状”]
  新生有哪些常见不适应“症状”
  -案例1:当“喂食式”变为“放养式”
  对于小周来说,初进大学后最大的不适应就是教学方式的改变。高中时,老师都盯得很紧,不时地有这个测验那个考试,不想努力都难。但是进了大学,作业不常布置了,老师也很少主动来关心自己的学习。面对这么宽松的学习方式,小周有些手足无措。
  心理老师对你说:高中学习基本上是被动式的。大学则全然不同,自由支配的时间越来越多,老师不再施加压力,特别是文科的课程,课业一般比较轻松。成绩的好坏就全靠个人平时的学习态度是否自觉了。建议新生在确定所学课程后,为自己制订一个合理可行的学习计划、确切的学习目标,并坚持按照计划进行学习,平时有问题主动请教老师。
  此外,大学里的一些基础课程教学一般都在阶梯教室里进行的,建议“抢占”前10排的座位,这样听课效率会高一些。
  -案例2:我不喜欢学校的课程安排
  新生小王是一个对自己的未来很有计划的人,可如今看了课程表却发现学校的课程安排和他想的不太一样。比如他认为实践操作应当尽早开始,可课程安排却要到大三大四,想先行一步吧又觉得缺少专业的指导,想跟着学校走又觉得太晚了,该怎么办?
  心理老师对你说:入学的第一、二年,学校都会先安排公共必修课程,专业课往往安排得比较靠后。大学的课程安排是每个学校根据自己的师资力量和育人目标来制定的,本来就不可能适合每个人。如果你有自己的学习计划,不妨先向学长学姐要一张课程表,看看感兴趣的课程是不是和自己的上课时间安排冲突,如果不冲突的话就可以去旁听。
  -案例3:突然多了那么多时间,怎么安排
  有些同学习惯了高中时每天时间被安排得满满的,上了大学,时间一下子宽裕很多,反而觉得不知所措,每天上完课之后如何处理大段的空余时间成了他们最头痛的问题。
  心理老师对你说:大学学习的课程多,课时少,每天的上课密度也不一样,有时甚至会出现一天仅有1、2节课的情况。大量的空余时间决定了自主学习是大学里主要的学习方式。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想从事什么职业、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才,然后根据目标制订学习计划。可以参照与自己的理想相近院校的课程安排,看看除了本校的原有课程安排外,还需要补充哪些课程。
  -案例4:同在屋檐下的烦
  对那些从未住过宿舍的同学来说,处理好和舍友之间的关系也算一个不小挑战。毕竟,时下有许多同学没有兄弟姐妹,很难体会到突然间多了好几个朝夕相处的“兄弟”或“姐妹”的感觉。
  心理老师对你说:在一个宿舍生活,主动最重要。比如打水的时候主动代别人打;一个宿舍的同学来得有早有晚,早来的同学就把全宿舍的被子都抱到户外晒个遍,又把床铺铺好,这样刚下火车的同学一到学校就能上床休息。晚到的同学看到舍友大扫除,可以把弄脏的衣服抱到水房洗干净。许多同学都愿意为宿舍、为别人做点什么,关键是谁先主动,谁先开好一个头。此外大家来自不同地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宿舍里的不合拍本属正常,每个人在多些宽容的同时更要学会体谅、照顾别人。
  [高危心理]
  由不适应引发的5种“高危心理”
  -间歇心理:高中时期高度紧张的生活体验是学子们终生难忘的。经过3年超负荷的拼搏以及身心能量的过度透支,大学生入学后几乎身心俱惫,相当部分同学滋生了对学习的厌倦情绪。由于心理紧张系统解除,学习上无动力,行为上提不起劲,喘口气,歇歇脚的心理比较普遍。
  应对招数:高三紧张的学习之后,有一个休息阶段是很正常的,关键是要有意识地让自己早点调整过来。建议在“十·一”长假之后,给自己列一张计划表,将自修、休息、社团活动都安排好,这也能起到督促作用。
  -茫然心理:中学阶段人们的奋斗目标非常明确与强烈,即一切围绕高考而拼搏。考人大学后,有的新生入学初期新的人生目标尚未确立,出现目标的丢失和理想真空。由于目标的迷乱往往使人缺乏方向感,无所适从,再加上高校管理不像中学那么直接和严格。许多新生不知自己该干什么、干什么好,不善于自主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导致焦虑、茫然、百无聊赖的感觉比较强烈。
  应对招数:遇到这种情况,最忌“憋在心里”。建议主动求助,找辅导员或者师兄师姐或者同班同学好好聊一聊,或者找学校的心理咨询老师,谈谈自己的一些发展规划,明确目标。
  -自卑心理:产生这种心理有三种情况:一是部分同学高考成绩不理想,录取到较低层次学校,自尊心受挫;二是高校的某些价值标准与中学不同,在高校,衡量个体价值和能力的不仅仅是学业成绩,而那些来自偏远贫困地区或者一心埋头苦读而很少注意全面素质发展的同学,深感自己在这些方面的劣势而滋生自卑心理;三是角色地位变化诱发的自卑心理。大学生多是中学时期的学习尖子,自我感觉良好,进入高校后,却发现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这种学习位置的重新洗牌造成巨大的心理落差,一遇挫折,往往导致他们自我评价失真,从而诱发自卑心理。
  应对招数:有自卑心理的新生容易出现“泛化”状况。也就是,一旦一个方面不如别人,就会觉得很多方面都不好,容易全盘否定自己,这种心态在新生中最容易出现。这个时候就建议给自己一个职业规划,看看自己以后要从事哪方面的工作,以确定需要发展哪方面的素质。
  -失落心理:这种心理的产生与两种因素有关:一是没有录取到理想的学校或专业,只是抱着权宜之计入学,入学后心理别扭和沮丧,退学或转系的意念强烈。由于对录取学校所学专业不接纳、不认同,心理上的抵触情绪和失落感比较严重;二是有的新生入学前把大学生活想象得浪漫、神秘和多姿多彩。过高的期望值与大学的现实生活反差较大,导致部分新生人学出现情绪波动和失落。
  应对招数:失落心理常见于较为理想主义或者原本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应学会宣泄。可以先找到自己对目前生活不满意的方面在哪里,然后找老师谈谈,找寻解决的办法。但是如果不满意的状况无法改善,可在考虑清楚后转系或者转校。
  -怀旧心理:由于生活方式、习惯、环境的急剧变化,加上远离家乡、亲友和同伴,这对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人际交往技能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个不小的挑战。尤其是某些年龄小、以自我为中心、习惯于依赖家庭的女生,哭鼻子、人际关系紧张的事情时有发生,怀旧心理油然而生。
  应对招数:“怀旧”心理其实是一种表象,背后反映的还是对大学生生活的不满,觉得“现在不如从前”。还是应该着眼现在,看看自己对新生活不满意的方面在哪里,对那些可改变的努力改善,而一些不可改变的方面(如大学里不可能再像高中,再成为班级或者学校的焦点)则要尽量去适应。
  来源:新闻晨报 林颖颖 实习生 陶怡婷
8#
 楼主| 发表于 2010-9-29 06:12:00 | 只看该作者
大学新生生活用品
  盘点一下生活上的必备用品  

大学新生必备之日常用品   
A.旅行箱
B.拖鞋(使用率最高)
C.沐浴露、洗发水、洗面奶
D.牙刷(最好先自带)、牙膏、大口杯(刷牙用) F.衣架(衫架,N)
E.毛巾(2,一洗脸另一洗澡)
I.收音机(英语听力考试要用)
G.闹钟 H.台灯 K.鞋
L.衣服:裤子、袜子
J.洗衣皂或洗衣粉
M.学习用书(字典等)
N.笔记本电脑(有的话)
大学新生必备之小药箱
A.创可贴
B.银翘(多点)
C.活络油
D.正路丸(防水土不服)
E.双飞人
F.西瓜霜
G.医用胶布
H.黄连
I.皮炎平
J.保心安油
K.感冒药
L.头痛片
M.云南白药
N.维生素
O.夏桑菊冲济(去火)
P.眼药水
Q.众生丸
R.保济丸
大学新生必备之床上用品
A.毛巾被 棉被(国庆不回家的话)
B.枕头(建议自带,不然不习惯就惨了)、枕头套、枕巾
C.被单(2,可换洗)
D.草席或竹席
床单(2,可换洗)
大学新生入学必备之预备生活用品
A.隐形眼镜 B.小锁 C.快译通
D.小电风扇 E.剪刀 F.笔记本电脑
G.绒毛玩具 H.台灯 I.接线板 J.针线盒 K.玻璃交 L.双面胶
M.订书机 N.手电筒 T.护肤品 P.指甲钳 Q.电话卡 R.防晒霜
S.奶粉 T.叉子 U.帽子 V.闲书
W.蚊香 X.花露水 Y.镜子 Z.mp3
A1.咖啡 B1.茶叶
C1.几块抹布(洗碗,擦桌子)
D1.充电灯一个(宿舍会定时关灯)
E1.电热水壶(许多学校都禁用)
F1.喜欢娱乐的可以带棋牌、随身运动器材、口琴、萧、吉他等等。
G1.如学校环境有需要的,可以自带自行车,也可以自己买,自行车失窃的问题没传说的严重,不过锁还是要备的。还有不要买太贵重的自行车;四年用完了就扔。
H1.还可带些家乡特产与室友们分享,与同乡的师兄师姐联络感情,想家的时候,还可以再回味一下家乡的美味!
9#
 楼主| 发表于 2010-9-29 06:13:22 | 只看该作者
适应大学新生生活:90后何时才能“断奶”



  今年,以往人们眼中的“小孩子”90后全面进入大学,当人们还在讨论80后的种种不成熟表现时,90后们也开始独立面对种种问题。
  近日武汉大学新生家长哭求校长为女儿宿舍装空调的事件被各媒体争相报道,也引发了90后大学生何时“断奶”的大讨论。环境的变化、习惯性的依赖使90后进入大学出现了种种不适。专家认为,要早些心理断奶,才能提高其适应社会的能力,但这需要学生和家长共同努力。
  对90后新生来说进入大学也意味着一切都需要“自助”了。
  在生活上适应能力和自理能力不强,远离父母、背井离乡产生难以遏制的思乡情绪,与同样存在问题的同学之间出现交际困难并由此产生了孤独感,由于学习竞争又出现了危机感,90后新生在入学以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出现了比以往大学新生更严重的不适应症状。
  新生生活
  A
  挑学校,找专业,家长一手包干  
  选鞋码,领衣服,新生不知尺码
  本报讯(记者 郭婷婷 通讯员 夏苇 曹煜)由于在家娇生惯养,一些新生生活自理能力极差,不少学生被问到鞋子尺码都要回头找家长。一名身高1.5米左右的女生竟说自己鞋码为40,让发服装的老师无言以对。
  在武科大迎新现场,1991年出生的彭伊蒙,边试军训服边埋怨父母,“都怪你们选个这么远的学校,武汉又这么热。”从彭伊蒙父亲口里得知,高考结束后,她就什么也不管。“选学校,选专业都是我们自己找资料选的,她自己一直也没意见。”父母显然对孩子的责怪,已经习以为常。“很多时候都是这样,她不愿意做,我们做了她又不满意。”
  武科大校门前是107国道,来往车辆较多,速度也快。第一天过马路,彭妈妈就一路牵着女儿。她向记者抱怨,过高速路口连天桥也没有,过马路太危险了。记者安慰她路口有红绿灯,她转而嘱咐女儿:“没事别过马路,就在马路这边买东西。”
  针对今年90后新生较多的特点,该校学工处特意制作了新生入学导航。书中详尽地列出学校附近衣食住行的资料,还有教学生如何尽快适应大学的章节。该校学工处老师说,大学意味着独立,在家靠父母的孩子应通过大学的学习锻炼慢慢成长起来。
  用惯了自家生活用品  五成学生自带装备报到
  本报讯(记者 郭婷婷 通讯员 曾浩 陈一民) “原本准备2000多份生活用品(包括被子、脸盆、桶等),结果最后只发放了1000多份。”华科大武昌分校结束迎新工作,后勤集团统计发现今年有一半的学生都是自己带生活用品报到。
  据了解,华科大武昌分校今年共招收了3000多名新生。“学校考虑到部分学生会自备生活用品,就只准备了2000套。”后勤总经理叶琳告诉记者,去年学校准备了1500份生活用品,基本上都发完了,没想到今年会剩下这么多。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9-29 06:13:58 | 只看该作者
“习惯用家里面的东西,怕学校发的太差了不好用。爸妈不放心,非要我把东西都准备齐全不可,开水瓶都拿了3个。”大一新生王哲说,反正自己是家里开车送到学校的,拿过来也比较方便。新生陈飞表示,并不是嫌学校的东西差,只是家里都置办齐全了。
  原因分析
  B
  多方面原因致新生不适
  ●胡邓,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博士,CCTV“心理访谈”栏目专家
  初入大学的新生的确容易遇到各种各样的“不适应”症状。
  1、由于地理阻隔产生的思乡情绪,表现为过多地思念父母、怀念家乡环境,对新的校园环境有种抵触或恐惧心理。
  2、由于理想与现实的反差而产生的幻灭感。很多学生把大学生活想象得过于美好、自由,当看到实际情况与预期不符及困难时,会非常失望甚至灰心。
  3、由于理想“间断”而产生的迷茫感。相信很多大学生在高中时代的主要目标都是考大学,可能很少有人会为上大学以后的生活设定长远而具体的计划。
  4、由于学习竞争而产生的危机感。
  5、由于交际困难而产生的孤独感。有的学生不愿与人交往,也很少参加集体活动,对外界很少关心,把自己封闭在狭小的天地中,还有的学生过多考虑自己的需要,而忽视他人的需要,导致了人际交往中的自命不凡和过于敏感挑剔。
  家长不放手会使孩子无所适从
  ●李春雨,GCDF(全球职业规划师),中华英才网特聘职业规划专家,首都师范大学职业规划教师
  大一新生入学后普遍存在不适应大学生活的现象,有三点尤其值得深思。首先,90后大学生大多是娇生惯养长大的,生活适应和自理能力普遍差,南方、北方学生在远离家乡的学校就学,在饮食等生活方面的显著差异常会造成部分学生的环境应激。部分大学生不能在短期内顺利适应,产生的心理应激便会影响其正常的学习、睡眠等活动,从而形成心理问题。再加上家长们不肯放手,诸多担忧和抵触等负面情绪传染给学生,更令其无所适从。
  其次,新生中存在攀比之风,包括衣着打扮、学习装备等,同学之间过生日及娱乐消费逐渐上涨。这种情况对部分家庭经济能力有限而又爱面子、讲虚荣的大学生也会造成心理问题。特别是来自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或服饰落伍、乡音浓重、见识较少等原因,总感到“见人矮三分”,于是变得沉默寡言、内向孤僻。
  另外,对大学学习方法的不适应也给很多大一新生带来苦恼,没有了中学里老师的耳提面命,许多大学新生,面对大学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会产生困惑、迷茫和无所适从的感觉。
  解决方案
  C
  学生篇
  过好第一个校园国庆
  适合群体:离家较远,假期不回家的学生
  假期是你了解新城市、新学校,向学长取经、梳理自己大学规划的好时期。因此,不妨利用十一长假,有计划地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1、用两天时间,游览所在城市的主要景点,包括名胜或美术馆、博物馆等。
  2、去城市图书馆,听一场公共讲座,这个地方,可能是你大学四年要经常光顾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8 15:46 , Processed in 0.11769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