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语文教材中的父亲与母亲形象比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0-11 16:11: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语文教材中的父亲与母亲形象比较
       曾桢                    
比较语文教材中女性和男性形象的文章很多,这次我想从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父亲与母亲形象进行比较,希望能够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以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为基础,统计了不同年级出现父亲和母亲形象的文章篇数,以及出现时呈现的场景,如父亲是以严厉的形象出现,母亲是以温柔体贴的形象出现等。

年级
关于母亲的文章篇数
关于父亲的文章篇数
父母都有的文章篇数
一年级
12
5
1
二年级
11
4
0
三年级
6
6
1
四年级
1
2
3
五年级
5
6
1
六年级
2
3
2

从上面这个表我们还是能够得出一些结论的。首先是随着年级的增加,和父亲相关的文章数一直持续在2~3篇,变化不大;关于母亲的文章数骤减,从一年级的十二篇减少到两篇。究其原因在于一年级课文中拟人化表达居多,很多文章中的母亲形象是“鸟妈妈”“祖国妈妈”“柳树妈妈”等方式出现,当然,这与母亲形象更加体贴温柔有关,是一个保护孩子的形象,能够带给孩子亲切的感觉。
带孩子出去旅游的一定是父亲,带孩子去超市或者买东西的一定是母亲。男女角色分工非常清晰。这一点有利于孩子性别角色的区分和建立。
在文章中出现劳动的场景基本都是父亲带着孩子一起去劳动,而出现母亲的场景则会变成母亲一个人劳动,孩子看到后帮助母亲。例如《小熊住山洞》《万年牢》都是父亲带着女儿或者儿子一起工作,在工作过程中父亲很有可能告诉子女一些做人处事的道理;《三个儿子》中母亲一个人抬水,三个儿子,只有一个帮忙,是通过帮助母亲向孩子们讲一个道理——作为子女应该帮助父母。
随着年级的增加,父母在同一篇文章中出现的时候,基本都是父母平分秋色或者父亲占更重要的分量,总的看来还是父亲出现得更多。例如五年级上《冬阳•童年•骆驼队》母亲只出现一次,其他都是父亲和骆驼队商量价格和作者自己的描写,还有三年级上《和时间赛跑》中也是父亲向我讲述道理,《落花生》中的描写“父亲难得也来了”,父亲就在我们吃落花生的时候像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落花生的道理。从小学选择的这些文章中可以看出,要不是母亲向孩子解释父亲做某件事的原因从而向子女讲述一个道理,例如《中彩那天》,父亲做决定,母亲向我解释原因。还有六年级上册《穷人》,贫穷的渔夫夫妇决定收养孩子,但是最后的决定还是由渔夫做出,渔夫决定收养才使收养得以实现。
从量上看,确实是涉及到母亲的文章更多,从质上看,父亲却占有更重要的位置。母亲形象在有父亲形象伴随的时候是有些附属性质,不做重大决定。在没有父亲形象伴随的时候是坚强的或者是更加柔弱的。这些选文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体现了女性的附属地位和女性的弱者形象。
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关于父母形象选文的趋势可以预测出初高中关于父母亲形象的选文走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5 12:18 , Processed in 0.09863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