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民文学》开启“行动者”计划 公开征集12个写作项目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 06:04:37 | 只看该作者
《人民文学》力推慕容雪村“非虚构”新作


 作者:曹雪萍 345

  萨特对非虚构文学作过一个预言:不久将成为文学最重要的形式,今日的非虚构文学正在实现这个预言。今年年初《人民文学》推出《非虚构》栏目,作家陆续向“非虚构”这个领域探索前进,十期《非虚构》栏目重磅推出慕容雪村的《中国,少了一味药》。
  《中国,少了一味药》,这个暗藏玄机的题目答案是什么?慕容雪村于2009年在江西上饶一个传销团伙中卧底二十三天,亲历了一套完整的洗脑程序。据可信的统计,到2010年,中国大陆的传销者已经接近或超过一千万,这数字还在增长,人们习惯了把它当成一只烂苹果,既不问它为什么腐烂,更不在乎它烂到什么程度。“最后我不得不承认,这就是一片适合传销的土地,这就是一个适合传销的国家,所有传销者都有相同点,缺乏常识。而在当下中国,有一种社会之病久治不愈,这味药就是常识。”慕容雪村认为。
  同时,刊发的还有萧相风的《词典:南方工业生活》,这依然是震撼人心的好作品,萧相风,他就是一个工人,他亲身经历了南方工业生活的方方面面。主编李敬泽在留言中表示,纪实作品的通病是主体膨胀,好比一个史学家要在史书中处处证明自己的高明,纪实作品的作家常常比爱事实更爱自己,更热衷于确立自己的主体形象——过度的议论、过度的抒情、过度的修辞,好像世界和事实只是为满足他的雄心和虚荣而设。“我们认为,非虚构作品的根本伦理应该是:努力看清事物与人心,对复杂混沌的经验作出精确的表达和命名,而这对文学来说,已经是一个艰巨而光荣的目标”。
12#
发表于 2010-11-26 07:57:18 | 只看该作者
作家王树增:非虚构一种愤怒抑或绝望的产物


作者:王树增     

  
  我在边防的时候,我才知道“行动”起来是什么意思,是走向“人民大地“的意思。现在中蒙边界已经下雪了,气温非常低,在中蒙俄三国交界的地方,我们看地图有一个会点,那个点上有一个三角形的地方,有一个小小的哨所,战士24小时在那儿潜伏,这么冷的天,我就和战士们龟缩在那个小小的雪地里面,一个战士跟我谈,他说的人生最高的理想是当国家干部,因为他妈认为只要我儿当了国家干部,他妈在村里面就可以直起背走路,他说我自己没有愿望,我们讨论了很多怎么才能考上公务员的问题,还有一个家庭赤贫的孤儿,孩子很小,估计不到18岁,一个大个子,东北孩子,他的人生理想说这辈子就想开画廊,我说你的画廊是什么?他说反正挂很多画,你和他们谈的时候你才知道,你挨着土地最近,还有一个前面5米之外,你不能在那儿睡,你睡不踏实。我想那条界限非常非常的鲜明,一寸一寸地都在计较,我们说到今天的话题,我想非虚构和其他文学门类或者非虚构到底是什么的话,绝不是有一个国民线,也不是拉一个铁丝网,我认为它是一个至少在我们当代中国来讲,是一个综合性的产物。
  我认为相对于虚构类作品,小说的特质来讲,非虚构类作品我说是一种愤怒的产物,我自己的体会,这不理论,或者叫有点绝望的产物,就是你突然看不到你前面要走的路的时候,你又有硬闯的感觉或者是你想大喊一声,招呼一下同伴是不是能领着我一起走,它有这样的感觉,我觉得虚构类作品没有这个力量,我只能拿最现实的东西和最真实的东西来刺激这种斗志。我想在世界文学上来讲,这种东西确实是一种社会到了令人精神危机时候的产物,不然的话我们老老实实地读我们的虚构作品,我觉得至少我是这样,我看不明白了这个社会的时候,我才拿起这样一个写作方式,虽然我写的是历史,近代史和当代史,历史上的一些篇章,但是我骨子里不是写历史,我也不是写军史,更不是写战争史,我在发泄我心中的一种愤怒或者是一种呐喊,一种强调,我的理解是这样,至少我的心境是这样。所以说我看《人民文学》发的这几个作家的作品,我觉得都带有这样的特质,他不用这样的方式无以表达自己内心的那种,几乎已经到了绝望边缘的境地,我想如果说非虚构类如果以真实取胜的话,那么作家的这种非常复杂和激烈的内心情感的真实是最本质的真实,没有这个真实你写那个东西,你照搬那个生活原形都达不到非虚构类文学的境界。我举个例子,汶川,我现在没有刊一篇写汶川的能让我捧读不已的,为什么?现在的媒体天天在汶川,天天在直播,每次看一眼泪汪汪,凭什么看文字的东西,如果文字比不过现代媒体给我们现场直播的真实的话,那你的真实何在,你光标榜你非虚构类是不管用的,非虚构不是目的。在这个意义上讲,我认为非虚构类的作品它的生命在于个性,是我这样认识,这才是文学的特质,如果说你写的地震和中央电视台那个地震是一样的,那你看你的干什么?你解读的灾难是什么?我觉得我们称他为非虚构类的作品,他的生命在于呐喊的真实性、情感的真实性和你作家的个性,我就是这样解读生活的。
  我个人认为,非虚构类是一个大概念,因为你给我们的前提是新的可能性,他可能性都是一样的,现实发生的东西和现在发生的东西,这不是唯一。我希望《人民文学》现在启动非虚构写作计划,胸怀更加宽广,我不管你写的是哪一个时代的,不以历史的时空来区分,我觉得这样的包容性应该有,这才叫可能性。我甚至还设想,非虚构类肯定是发生过的,可以证实的真人真事,但是在历史上,我觉得历史没有真实可言,我说的是那种纯粹的真实,没有真实,司马迁写的《史记》,那是他的历史,不是当时真实的历史。我说的真实就是你作家在读生活当中传达出来的情感是真实的,我们现在太需要戴面具了,不戴面具什么都没有,必须戴面具。所以我在写东西的时候,我常常撕自己的面具,可是我撕不下来,以戴面具为耻,我确实感到耻辱,我尽可能地把面具拉下来露出自己原来的脸色,我想《人民文学》启动这个活动,必然成一件大事,如果有可能的话,将来文学史得有这个会,如果我们做好了的话,这是很大的一件事情,支持这件事情的就是作品,我希望我能够拿出好东西来,写它。
  最后说一说我的世界观,我很欣赏李敬泽提出一句话叫做“吾土吾民”,我觉得这个太令我感动了,我不知道别人怎么想,我是赞成文以载道,我觉得你既然拿起东西,你要写一个公开的出版物,你必须要对我们生我养我的国家负责任,对祖国负责任,对人民负责任,因为这是你作家的责任,我一直是这样认为的。如果说你这个人就是一个老派人物,那我宁可老派了,我不相信纯粹为自己写作的东西能够存在,这个你无论如何说服不了,我觉得“吾土吾民”这个词确实感情深厚。我想我们看到这几部作品都是“吾土吾民”的产物,你对那块土地爱得很深,对那些人民爱得很深,你认为你就是他们中间的语言,你愿意和他们同甘共苦,你才能写出“吾土吾民”味道的文章出来。如果说我们的非虚构写作计划能够尽最大可能反映出“吾土吾民”的这种深刻和情感的话,我觉得就算是大事了,这就是文学上的一件大事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9 23:29 , Processed in 0.10240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