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4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英国小学管理的特点及其启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0-29 13:46: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英国小学管理的特点及其启示
陈晓端1  〔英〕保罗·瑞安2
  摘 要 个案研究的结果表明, 英国自《1988 年教育改革法》颁布以来, 小学的管理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改革的目的很明确, 就是要改变以往的管理模式, 使学校管理更加科学化。这些改革既顺应了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 也体现了英国的特色, 其中不少是值得中国小学管理借鉴的。
关键词 英国教育 小学管理 教育改革    分类号 G6291561
    随着国际间交流的日益增多, 人们进一步认识到了进行跨国、跨文化研究, 合理地吸收与借鉴国外经验对于推进本国改革的重要作用。也正是基于这一点, 1996 年4 月~ 1997 年4 月受英国皇家学会、莱斯特大学和中国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及陕西师范大学的资助, 中英教育研究者共同合作对中英两国小学的管理分别进行了个案研究。目的主要是为了探讨中英两国小学的管理模式和改革动向及其对两国小学管理的启示。本文主要分析英国小学管理的特点及其对中国小学管理的启示。
   一、英国小学管理体制改革
   通过对英国3 所学校(梅尔小学、麦都小学和马尼菲尔德小学) 管理实践的个案研究, 我们了解到, 英国小学的内外部领导与管理体制自本世纪60 年代以来就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尤其是自《1988 年教育改革法》颁布以后, 学校的内、外部领导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最为突出的就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教育局管理权限的重新分配和学校管理团体与校长管理权力的重新分配。具体表现在, 中央和学校本身管理权限的增加, 地方教育局对学校控制的减少; 学校的自我管理加强了; 学校管理委员会参与课程决策的权限减少了; 校长日常管理的责任增加了, 而决定本校课程的权力减少了; 教师自己决定课程内容的权力减少了, 课程负责人的协调责任增加了, 等等。改革的目的很明确, 就是要改变以往的管理模式, 使学校管理更加科学化。这些改革一方面符合世界教育发展潮流, 另一方面也体现了英国的特色。
    与中国小学不同, 英国小学的管理体制是管理委员会控制下的校长负责制。管理委员会是学校的最高决策机构, 校长是学校的最高行政负责人。依照《1988 教育改革法》, 管理委员会的成员多少因学校的大小(指学生数量) 和受资助的性质不同而有所不同。管理委员会的主席一般是从地方教育局任命的代表中产生, 教师代表和父母代表采取自愿申请原委员会投票选举的办法产生, 任期一般为4 年, 到期后可停止申请或继续申请进入管委会。1986 年教育法的颁布赋予了管理委员会在决定学校课程方面很大的权力, 因为以往的英国小学都是由校长或教师决定应该教什么。时隔仅2 年,《1988 年教育改革法》在首次推出国家课程的同时, 大大减小了管理委员会在参加学校课程设计方面的权力。政府通过立法不断调整管理委员会在参加学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和责任, 其目的很明确, 就是为了理顺中央、地方、管委会和校长之间的关系, 合理地分配管理的权力, 使学校管理更有效, 更有利于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
    在对个案学校的进一步研究中, 我们了解到, 英国小学校长的责任和权力在《1988 年教育改革法》颁布前后是明显不同的。《1988 年教育改革法》对学校管理权力进行了重新的分配, 加强了校长在学校管理中的责任, 给予校长在行政管理上更多的自主权。但自由设置课程的决定权却大大减小。校长的主要职责是通过制定学校目标、学校发展计划、课程发展计划、课外活动计划、教师培训计划、人员资源分配计划、校舍建筑计划和经费使用计划, 协调校内外关系, 制定学校教育规则, 评价教师与学生进步等, 保证学校有计划地正常运行。校长向管理委员会负责, 执行管理委员会的决定。很明显, 实行管理委员会控制下的校长负责制, 能保证学校管理中的重大决策更准确、更科学。
  二、英国小学管理的主要特点
    1.管理模式的特点
    莱斯特大学教育管理中心主任汤尼·布什(Tony Bush) 教授等在其所著的《教育管理模式》(1996) 一书中将西方的教育管理模式概括为六种: (1) 正规模式; (2) 政治模式; (3) 民主模式; (4) 主观模式;(5) 模糊模式;(6) 学院模式。那么, 英国小学的管理是一种什么样的模式呢? 在访谈中, 我们就这个问题与校长们进行了广泛的交谈。结论是要准确地回答英国小学的管理是哪一种模式的确很困难。但从实践的角度看, 正规模式、民主模式和学院模式似乎运用的更多一些。通过3 所案例学校校长的部分访谈记录以及他们对问卷中所提问题的回答, 可以看出, 英国小学的管理模式虽然多样, 但依法管理, 按照目标和计划管理是3 所小学的共同特点。学校制定的各种计划及管理策略足以说明这一点。与此同时, 校长与教师在管理过程中的协调, 管理委员会对父母意见的征询, 管理委员会代表的广泛性等, 又充分体现了教师和父母参与管理的特点。可以说, 英国小学的管理实践更多地体现了正规模式和学院模式结合的特点。因为正规模式强调管理的计划性和高层管理人员在决策中的权威性, 在这样的模式中, 决策往往是自上而下的, 管理委员会和校长的意图是举足轻重的。
    而学院模式则更重视下属人员参与决策及其与高层管理人员的协商。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中, 决策往往是自下而上的, 教职工的意见是很受重视的。
    2.课程管理的特点
    学校管理的终极目的就是不断提高学校教育质量, 教育质量的高低体现在教育目标的实现上, 而课程则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和依托。通过访谈和查阅有关文件、资料, 我们了解到, 在1988 年之前, 所有英国小学都有权确定自己的课程体系。每个学校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教育价值观和学校目标制定相应的课程体系, 课堂教师在确定做什么方面有着很大的自主权或自由度。在相当一些学校, 从教什么、怎样教到评什么、如何评似乎都是教师说了算。尤其到了60 年代以后, 受美国教育家杜威“儿童中心主义”的影响, 许多英国小学都按照儿童的兴趣来设计自己的课程, 结果导致了同一所学校班级与班级之间课程缺乏连续性和发展性。到了70 年代末, 强调课程协调和统一的呼声越来越高。10 年之后,《1988 年教育改革法》的颁布, 第一次确定了统一的“国家课程”, 把英国普通学校的课程改革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阶段。目前, 英国小学在课程管理上已形成了以国家课程为主体, 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和个人课程并存的新特点。
    3. 课堂管理的特点
    通过对英国小学课堂教学的考察, 不难发现, 灵活多样是英国小学课堂管理的突出特点。包班制的教学策略、多类型的座位排列以及开放教室的实践活动都是这一特点的具体体现。
尽管对于包班制的争论至今没有停止, 但它在英国小学的教学实践中仍占统治地位。这种由一位教师或两位教师负责一个班全部科目及活动的教学制度, 特别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自主性, 强调培养学生的兴趣与发展学生的个性。与中国的小学教学相比, 英国小学的座位排列显得格外灵活多样。在3 所个案学校的教室里, 你会发现各种不同的座位排列方法, 但没有一种像中国小学的清一色“秧田式”排列。英国教师认为,这样排列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开展小组活动, 有利于教师指导学生小组和个人的学习, 也有利于学生从事其他实践活动。
    开放教室是英国小学的特殊课堂, 由多个学习角与实践角构成, 它是小学生们进行各种学习和实践活动的场所。在这里, 教师既可以给学生讲授, 也可以让学生讨论、阅读、听故事, 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与课程内容有关的实际操作和练习。开放教室的教学活动安排得非常灵活, 没有严格限制, 可根据学习活动的内容来定。灵活多样的课堂安排与组织为学生的多方面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三、几点启示
    通过对英国小学管理模式与管理实践的个案研究, 我们认为, 英国小学的管理对中国小学管理的启示有如下几个方面:
    1. 加强学校管理的法制性。重视教育法规在学校管理实践中的作用, 是英国小学管理实践对中国小学管理的一个重要启示。为了依法治教, 加强小学内部的规范管理, 中国原国家教委于1996 年3 月颁布了《小学管理规程》, 对小学的内部管理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但在实践中并没有引起广泛的重视, 法规中的许多要求并没有在实践中得到落实, 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这就要求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小学校长加强教育政策法规的学习, 不断提高执行教育法规的自觉性, 严格按照教育法的要求, 依法对学校实施管理。
    2. 加强人事管理的自主性。英国自80 年代末期以来赋予了学校更多的管理权力, 同时也加大了校长的责任。中国目前虽已实行了校长负责制, 但学校在人事决策方面仍受到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较多的限制, 这无疑不利于校长责任意识的增强, 也有碍于学校管理效能的提高。可见, 给校长更多的人事决策权是办好学校的重要举措。
    3. 重视学校管理的民主性与开放性。英国小学在管理体制上实行管理委员会控制下的校长负责制, 但就其管理实践来看, 非常重视教职工和学生家长在参与学校决策中的作用。这不仅表现在管理委员会的代表中有教师和学生家长, 而且关于学校重大问题的决策也往往是自下而上的。按照教育法的规定, 管理委员会每年必须向学生家长提交一份年度报告, 以便从父母那里获得关于学校应如何管理的反馈信息。这是值得中国小学思考与借鉴的。
    4.加强课堂管理的灵活性与多样性。目前, 中英小学都实行按年龄与程度编班的班级授课制, 但就其内部结构来讲, 中国的小学课堂管理更多的强调统一、同步和纪律约束, 而英国小学的课堂管理则显得更为灵活与多样, 为学生的需要与个性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在这一点上, 中国小学应借鉴英国的长处。
    5. 重视父母在参与学校管理中的作用。父母参与学校管理活动是英国小学管理的一大特色。虽然, 中国的小学也举办家长学校, 召开家长会, 但主要是为了让家长们配合学校教育和辅导好自己的孩子。家长很少有机会或者根本就没有机会参与学校的管理活动和管理决策。现代管理强调群策群力, 整合一致, 父母对学校管理的建议和意见对于学校工作的改进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之, 案例研究给我们的启示是, 中英两国虽文化不同、国情不同, 小学管理也有许多的差异, 但受社会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的制约, 仍有不少方面是可以相互借鉴的。比如, 英国自1988 年教育改革以来, 就借鉴中国在课程管理方面的做法, 第一次实行了国家课程, 目前已形成了以国家课程为主, 多种课程形式并存的新局面。当然, 借鉴是有条件的, 如果随意的、不结合自己现实的盲目照搬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正如英国教育家霍尔普因(1995) 所说的, 只有认真的、仔细的、结合本国实际的借鉴才会有价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4 23:01 , Processed in 0.11832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