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5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袁腾飞“牛”在何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1-1 16:25: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袁腾飞“牛”在何处?

武汉一中  高尊平
袁腾飞被誉为“史上最牛的历史老师”,先是被网友捧红,尔后顺理成章地走进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栏目,开讲《两宋风云》,据说收视率超过“坛主”易中天,可谓牛气冲天。袁腾飞“牛气”何来?
袁腾飞的“牛气”源于渊博。袁老师博览群书,学贯中西,文史哲经、诸子百家、三教九流,广泛涉猎,博闻强记,形成了丰富的知识积累,讲课时信手拈来,左右逢源,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如讲帝王的谥号,袁老师会讲谥号起源于周朝,谥号的分类有三种情形——表扬型(美谥)、批评型(恶谥)、同情型(平谥),还会举几个例子,具体说明。这些一般的老师是不讲的。又如讲美国独立战争,讲到华盛顿,他不是照本宣科,只讲华盛顿的历史贡献,还会加以拓展,讲华盛顿是大庄园主,有四千多英亩地,三百个黑奴,日子过得舒服,可是只要人民召唤,他就抛却家业,解散黑奴,毅然从军。可三百个黑奴主动要求留下来替他打理产业,因为他们连“A”都不认识。袁老师还不止于此,他还会继续延伸,讲华盛顿没有后人,只有一女儿,南北战争南军总司令李将军是他外孙女婿。华盛顿的田产后来捐出成为烈士公墓,而且只要是为国捐躯,都可以埋在这里,不像八宝山还要讲级别。袁老师讲华盛顿,不是只从历史知识的层面讲,而是将其还原成鲜活的人,让学生感受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人格魅力,从中受到思想教育和感情熏陶,满足了学生的道德需求和审美需求。
袁腾飞的“牛气”源于发挥。袁老师有丰富的生活阅历,他在讲课时能充分发挥他的阅历,帮助阐释一些深奥陌生的历史知识。比如讲罗斯福新政中的一条重要措施——以工代赈,他会联系当今中国修铁路、建机场、挖地铁、办奥运来增加用工需求、促进就业的做法,让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什么是“以工代赈”,作用是什么。袁老师讲应试技巧,会讲他“评高”时参加英语考试的答题经历,让学生对应试技巧有了真切的认识。
袁腾飞的“牛气”源于搞笑。袁老师在讲课时会加进很多细节,具有很强的历史情境感,因而能引人入胜。比如讲敦刻尔克大撤退,他讲大撤退的意义,会讲英国实行的是志愿兵役制,和欧洲大陆实行的义务兵役制不同,并引用丘吉尔的原话“只有靠童子军来保卫英国”来强调撤退的战略意义,具有很强的原汁原味感。然后用准确又形象的语言介绍英国动员八百多艘船,连工业革命时期老掉牙的蒸汽船都突突突地开动了,用了八天八夜的时间才完成了撤退。接下来又描述英国兵等待撤退时所表现出来的绅士风度:坐在沙滩上喝下午茶,德国飞机过来扔炸弹,溅起的沙子落在杯子里,英国大兵一边将茶水泼掉一边骂德国人“讨厌”。袁老师还擅长使用比喻,把道理讲得深入浅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比如讲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原因,袁老师讲偷袭珍珠港罗斯福事先知道,有意让日本人炸,以便激怒美国人民,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对日本宣战。他打了两个比方,一个大人在街上走路,一个5岁的小孩子冲上来吧嗒一嘴巴,你还有脸吗?一个5岁的小孩子踹你一脚,你还在世上混吗?所以参众两院高票通过对日宣战。袁老师还长于制造噱头。他讲二战时期的不列颠之战。讲到德国的狂轰滥炸没有让英国人民屈服,反而使人民空前团结起来,同仇敌忾。他重点讲到英王室的表现:英国公主伊丽莎白那时十六七岁,亲自开探照灯,引导高射炮打飞机;玛格丽特更小,十二三岁,也到医院服务,一条腿卸下来,抱走……说得学生都笑起来。
总之,袁老师的博学、机智、风趣,确实值得为师者学习。
2#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 16:33:49 | 只看该作者
原来老师可以这样有趣
在网上他被称为“史上最牛历史老师”,他的“语录”每天都在更新。相比太多照本宣科式的教学,他致力于引导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他嬉笑怒骂的讲课风格引来争议,但这位从教14年的老师认为,自己的任务只是普及历史知识,并且让这种普及变得有趣——

对一位醉心于历史的中学老师来说,“史上最牛的……”这种表述像个伪命题,他觉得“这样的人历史上不曾存在过”。但不管他本人是否愿意,在网上,“袁腾飞”已经成了“史上最牛的历史老师”。

“您挂在百度视频第一条。”6月初,他接到一位留学海外的学生打来的电话,袁腾飞这才想起,一周前,他此前业余任教的一所民办学校曾提出,要将他讲课的视频片段放到“优酷”上。他以为“优酷”是学校内部网,就答应了。

之后的事出乎他的意料。学校先后上传了24段视频,累计点击量超过1000万。经网友收藏和转发后,与“史上最牛历史老师”相关的网页超过7万个。《袁腾飞语录》随即出炉,每天都在更新。网友们观后褒多于贬,大多认为“课上得生动睿智”,“多几个这样的老师,中国就会少几个上课睡觉的学生。”

赞叹者谓之“渊博”反对者看成是“颠覆”

作为北京市高级历史教师,此次“非正常出名”让袁腾飞倍感压力,他甚至不希望别人知道他的工作单位以及从教经历。有同行笑着叫他“牛老师”,也有老师背后说他“哗众取宠,胡说八道”。

“偷袭珍珠港”是其中点击量最大的一段。一身中山装的袁腾飞,迈着八字步,像说书一般演绎:“咱们一般说,什么东西不自量力呵,叫蛇吞象,日本人是蛤蟆吞恐龙,居然敢跟美国打仗。”他掰着手指头给学生算账,“美国的钢产量是日本的9倍,石油产量25倍,汽车产量450倍,飞机制造能力600倍,你跟他打,你不是自找苦吃吗?”

接下来,他甚至模拟了一段日本海军军令部长永野修身大将与联合舰队长官山本五十六的对话,分析战争有多少胜算。

尽管讲授内容大多围绕课本,但是袁腾飞这种连批带讲、嬉笑怒骂的讲课风格,足以让学生和网友们会心一笑。当然,也有网友认为这是“对历史不严肃”的表现。此外他所涉及的史料,教材和教参上大多没有。赞叹者谓之“渊博”,反对者看成是“颠覆”。

而在这个教了14年中学历史的老师看来,自己的任务其实只是普及历史知识,并且让这种普及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实际上,远在视频上网之前,袁腾飞在网络上早有声名。他的几个学生2006年年初即创建了百度“袁腾飞”吧,比“易中天”吧还早。这里汇集了他从教以来从“70后”至“90后”的众多弟子,还有培训班上来自北京各所中学的学生。

这些学生因为喜欢袁腾飞的课而喜欢上历史,他上课时的细节成了这个吧里经久不衰的谈资。比如,“大多数时候他都是坐着上课,一旦他站起来,就要讲段子了。”还有人观察到,“他用粉笔写完字必定要拿湿巾擦手,多半有洁癖。而且老师的书特干净,一个标注都没有,可他却能准确地告诉你该在哪里画重点。”这些都被看作是“牛人”的一面。

因为记满了“袁腾飞语录”,历史课本成了这些学生惟一不在高考后处理掉的教科书。

18年前保送上大学时被认为走上了“歧途”

一位今年的考生直到高考前还在报班听袁腾飞的历史课,作为理科生,他原本高一之后就不用再考历史了。还有一位女学生,即将进大学学财会了,却还想着要报“袁sir”的暑期班。

小雯(化名)是西城区一所区重点中学的高三学生。高考前一个月,她放弃了欣赏昆曲 《牡丹亭》的机会,赶去上袁腾飞的最后一节课。她想报考历史系,希望得到老师的鼓励。

但是这个让小雯“爱上历史”的老师并不赞成她的选择,他告诫小雯,学历史要有坐冷板凳的准备。“又一个孩子被我引上了歧途。”在得知小雯已经考上历史系文物和博物馆管理专业之后,袁腾飞摇了摇头。

而他自己则是在18年前被保送进首都师范大学时走上的“歧途”。当时的高三学生公认面前有三条道:外语是金道,数理化是白道,文史哲是黑道。袁腾飞选择了“黑道”。由于生长在没有过多娱乐活动的年代,他小时候就以听评书、看连环画、读传奇故事为乐,因此迷上历史。

尽管对历史感兴趣,他却从未想过要当历史老师,大三时一度想去卖保险。直到有一天,系里有位先生说,“你去教书会很有潜力。”

第一次给学生讲课其实是一次失败的经历

其实袁腾飞第一次给学生讲历史是一次很失败的经历。大一时,他给一个初中历史兴趣小组讲北京历史。头天他在宿舍里试讲了好几遍,没想到第二天一上课,学生根本就不爱听,“我那时上课特别木讷,照本宣科,就想把知道的都告诉他们。”

等到大学毕业后正式当上历史老师,袁腾飞就开始在课堂上讲一些北京土话,“讽喻批讲”也能信手拈来。然而据袁腾飞最早带的一位学生回忆,“每次历史课,我们这帮小屁孩儿就听这个初出茅庐的新手表演单口相声。那时老袁的包袱水平很稚嫩,有时候包袱抖完了,台下都没反应。”每堂课上他都会准备很多材料,但是“控制时间的能力稍差,经常一开扯就忘了时间,然后下课铃一响就哀嚎:‘坏了,又拖堂了?’底下同学们暗自窃笑。”

不过,等第一拨学生教完后,袁腾飞已经成了区里有名的优秀青年教师。他所在学校的校长曾专门写了篇文章《略析青年教师袁腾飞的教学特点》。这位校长认为,看一个教师成熟与否,根本在于看他是否心中明了所讲授的学科要教给学生什么,该怎样去教。在校长看来,这个初出茅庐的青年已经完成了这两点。

有时很短的一段故事也能收到好的效果

怎样教?袁腾飞认为,就是要让学生对历史有兴趣。还必须知道学生喜欢什么,“很多时候,老师想说的和学生想要的不是一回事”,得学会因势利导。

袁腾飞刚当老师时讲甲午海战,讲到军舰沉了,邓世昌想殉国,他养的狗咬着他的发辫往岸上拖,他把那狗摁到海里,一块儿死。第一次讲,学生们也跟袁腾飞一块儿感动,很“壮怀激烈”的感觉。但等他教书教到1999年左右,袁腾飞碰上了“新新人类”,再讲这故事,孩子们说,“哟,可惜了那条狗了。”

后来又讲林则徐虎门销烟,说在海边挖池子,海水引进来,投进石灰和鸦片搅拌,起化学反应后,残渣排进大海。还没说完,讲台下就嚷嚷:“老师,林则徐不环保。”

“当时特别震惊,匪夷所思,觉得彼此不是一个行星上的动物。”袁腾飞想起那帮学生,哈哈大笑,“后来细想想,这帮孩子不是成心捣乱,他们的年龄、心理和人生经历就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

以后袁腾飞在课堂不再提那条狗了,说到虎门销烟,就先抢着说,“林则徐这么做,现在看来不环保,是吧?当时还算高明。”这个“环保”在后来的学生看来也成了抖包袱。

袁腾飞发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应试并不矛盾。比如有个考点说,“唐朝陶瓷艺术的代表作是唐三彩”。这时袁腾飞就会形象地告诉学生,“唐三彩跟今天的纸人纸马一样,死人用的,活人不会用这东西。你看电视剧《孝庄皇后》里,满人进中原一路上抢了不少宝贝,拿出来一看,全是唐三彩。这不是胡说八道吗?谁把纸人纸马当宝贝搁家摆着?这是冥器,民国时农民刨出来都砸了,嫌晦气。宋朝人觉得浪费,改纸人纸马了。”这是他的一条经验:有时候,很短的一段故事,也能收到好的效果。

最牛的老师能在无意间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袁腾飞也会有气急败坏的时候,据最早的那批学生回忆,有一次课堂上说话的人太多,“袁sir教鞭一砸,脸若冰霜,接着讲台上的教材、教案、粉笔盒通通飞扬起来。底下同学早就不敢吱声了,全都战战兢兢看着。只见袁sir又踱了几步,然后做了一件谁也没想到的事:捡起根粉笔,在黑板上题了首七言!”只是,那时学生们“早吓呆了,谁也不敢动笔记录,这首诗便没有流传下来。”据说,袁老师题诗完毕,眼望窗外,悠悠叹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说完,擦掉那首七言绝句,继续讲课,“下课铃响,头也不回,扬长而去”。

这些性情并不影响学生们对他的喜爱,他们觉得这就是“爱之深,责之切。”

面对每一届学生,袁腾飞都会引用宋儒张载的“为往圣继绝学”一句。他认为“往圣”指先贤,“绝学”指的是历史和文化。有时候,他很矛盾,一方面担心学生学历史,将来工作难找,另一方面又希望学生中能出一两个治学的人,把历史和文化传承下去。

在今年袁腾飞所教的班上,至少有3个学生报考了历史专业。小雯是其中一个。此前的历史老师只会照本宣科,让她一度对历史课失去兴趣,直到后来遇到“袁sir”。

“他在我几乎要放弃追随了近10年的历史时,把我拉回了历史身边。”在她看来,“最牛的老师能在有意无意间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16:29 , Processed in 0.06178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