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管季超07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孝南区首届高中美术优质课竞赛》全程实录专帖[37楼起为比赛实录/看图须登陆]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1 05:5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始人的创造

                       新昌澄潭中学
马中来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和西方原始美术的多种形式和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能力目标:尝试探讨原始美术作品与原始人的生活及观念之间的关系。
情感目标:引领学生感悟原始美术神秘、质朴的审美意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原始美术的的神秘之美、质朴之美、形式之美。
教学难点:原始美术的形式之美。
教学重点的处理:适当侧重于“形式之美”部分的教学,这也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难点的处理:希望通过举例、分析、讨论、活动等方法来解决。
三、教具与学具

多媒体课件、纸张、记号笔。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学
以探访小黄山考古遗址的经历导入本课——原始人的创造。
小黄山遗址:2005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距今约9000年,是目前发现的长江下游地区最大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氏族聚落。
(二)史前美术作品欣赏
欣赏中外史前美术作品若干。如《人面鱼纹盆》
教学过程中,如需图例,应尽量使用上述图片,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三)提出本课要点
蒙昧、原始的神秘之美。
率真、烂漫的质朴之美。
无华、朴素的形式之美。
(四)讲述“蒙昧、原始的神秘之美”
通过原始美术蒙昧、神秘的氛围的营造,让学生感知原始美术之博大、浩瀚。进而讨论(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原始美术与原始人的生活以及观念之间的联系。亦即原始美术起源的问题。这些问题本来就是充满学术争议的,不应深究。只需让学生了解原始美术他的神秘和多元。
(五)讲解“率真、烂漫的质朴之美”
通过举例子、作比较(儿童绘画和原始绘画的比较)等方法讲述原始美术的质朴之美。以儿童绘画和原始绘画作比较的方法比较直观,而且也是一个饶有趣味的现象。研究儿童艺术心理本身就是研究艺术起源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六)讲解“无华、朴素的形式之美”
“无华、朴素的形式之美”是本课的重中之重,也是难点。主要通过两个环节来达成。
1、结合第一单元第一课已授知识来论述原始人审美经验的发生、发展以及在形式创造中的应用。如对称(以仰韶文化彩陶、良渚文化玉琮为例)、节奏(以马家窑文化彩陶为例)、光滑等等。
2、安排一次学生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原始美术中的形式之美。
在一个原始彩陶器型的形状上临摹或创作一个有形式美意味的图形。
(七)作适当总结

原始人的创造:“艺术前的艺术”——黑格尔

 
22#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1 05:51:33 | 显示全部楼层
         独特的朝鲜族舞蹈






绍兴县柯桥中学
马林华



一、教学内容:
本课是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第三节《独特民族风》的补充教学内容。本课主要通过学习飘逸的长鼓舞和欢乐的农乐舞的节奏、呼吸与简要的动作来表现朝鲜族明朗激昂、细腻委婉、含蓄深沉的民族性格,并探究形成朝鲜族舞蹈风格的原因。

二、设计思路:
1、为何设计此课:
中国有四大少数民族,分别是藏、蒙、维、朝。在《音乐鉴赏》模块的第二
单元,第三节中,涉及到了藏、蒙、维的音乐教学内容,没有朝鲜族的教学内容。另外,以往的大部分涉及到朝鲜族音乐的老师,都是以朝鲜族歌曲作为切入点进行教学,很少有人从舞蹈切入。朝鲜族的舞蹈非常的独特,复杂,并且包括了很多音乐的要素,可以作为综合性的课题进行教学。


2、怎样设计此课:
由于受到了场地和学生舞蹈基础的限制,本课不能设计成舞蹈模块的教学内容。朝鲜族的舞蹈风格与朝鲜族复杂的民族性格和特殊的历史原因有关,这种复杂的民族性格需要通过不同风格的舞蹈来表现。所以本课选择了最为典型的长鼓舞和农乐舞进行教学。以长鼓舞为主,农乐舞为辅。


朝鲜族的舞蹈最重要的是节奏和呼吸,本课把节奏和呼吸贯穿在两个舞蹈中,动作由于受舞蹈基础的限制,只能做简单的练习。通过两个舞蹈体会两种代表性的朝鲜族长短节奏的特点,并用体验、对比、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朝鲜族舞蹈风格与民族性格的紧密关系。


三、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体验朝鲜族的舞蹈风格,探究舞蹈中所包含的朝鲜族的民族性格及
情感表达方式;激发学生对朝鲜族舞蹈的兴趣,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2、知识与技能:
体验长鼓舞和农乐舞中古格里长短和安旦长短的节奏与呼吸,了解它们的情感和风格特点。
3、过程与方法:
用反复引导、体验、比较、探究的方式,层层递进地了解古格里长短的特点及风格。

四、教学重点:
利用多种有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朝鲜族舞蹈中节奏与呼吸的重要性以及它们民族性格及情感的关联。
利用多种有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古格里长鼓舞与安旦农乐舞的风格。

五、教学难点:
探究朝鲜族的民族性格,紧密地把朝鲜族舞蹈风格与行成这种风格的原因结合起来。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在图片和音乐的背景下,简要的介绍朝鲜族的民族性格,用朝鲜族最喜欢的鹤贯穿,鹤能反映朝鲜族的民族性格。
2、鹤舞的展示
(导入设计意图:用鹤舞既能展示个人的才艺,又能诠释朝鲜民族性格的共性,在跳舞之前需要一段语言和图片来解释朝鲜族与鹤的渊源,这样的方式比较丰富。)

(二)《独特的朝鲜族舞蹈》

1、引出课题

2、中国朝鲜族舞蹈的个性:
A 、中国朝鲜族的历史:
B
、中国朝鲜族舞蹈的历史与特点


3、中国朝鲜族舞蹈种类:
A、欣赏延吉城市形象宣传片,感受最具代表性的长鼓舞与象帽舞(农乐舞中最精彩的部分)

(设计意图:城市形象片更能表现舞蹈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B、
其他具有代表性的朝鲜族舞蹈:外来舞蹈和延边舞蹈;


(设计意图:为了表现朝鲜族舞蹈的多样性,为之后的教学做一个铺垫)


(三)飘逸的长鼓舞

1、舞蹈《长白祥云》,初步感受长鼓舞的飘逸
2、长鼓介绍:
A
长鼓来源:来源于印度的细腰鼓

B
构造介绍:共鸣腔、鼓面,浮转

C
请同学感受长鼓的音色与节奏


3、飘逸三步曲:
(设计方法:用最具代表性的古格里长短来表现飘逸的长鼓舞,并且通过长短节
奏、呼吸、动作三个步骤来表现古格里长短长鼓舞飘逸中显韧性与激昂的风格特点,并且在三个步骤中,用多种有效的方法层层递进地感受古格里长短长鼓舞的特点。)

(1)
长短

A、长短的概念。
B、
古格里长短的特点:

(教学方法:教师紧紧围绕古格里长短的节奏型、节拍、强弱、情绪等要素,环环相扣,最终总结出古格里长短柔中带刚的风格。)

(教师第一次示范,强调拍子与节奏型)
a 节奏型:与语言的关系;
b 节拍特点:6拍子与3拍子的区别;
c
强弱处理:(教师第二次示范)强调第三拍的情感处理;

(教学方法:用朝鲜族的念法感受古格里节奏的强弱关系,并与普通6拍子作一个对比,感受古格里长短柔中带刚的特点。)

d 拓展:古格里长短在歌曲中的运用
(教学意图:通过欣赏歌曲,再次感受古格里长短的强弱、情绪的特点,特别是第三拍强拍的情感处理,这样的方式更为生动,明了,同时也为之后的呼吸,动作的情绪做更好的铺垫。)

欣赏卞英花的传统歌曲《阿里郎》;
感受古格里长短的节奏,强弱、情绪在歌曲中的运用;
(教学方法与意图:请学生唱前两句,感受第三拍重拍的特点,老师范唱后两句,表现古格里长短的强弱关系对于旋律的影响,最终为了表达古格里长短柔中带刚的情绪。)

2)呼吸(教师第三次示范,强调呼吸在歌曲和舞蹈中的运用)
A、学生根据节奏来处理呼吸;
B、呼吸前的体态特点以及原因;(方法:可与新疆的体态对比,突出朝鲜族的含蓄,谦卑。)
C、体验古格里长短的呼吸方式:
第一拍前半拍吸半口气,后半拍停半口气,第二拍渐渐吸气,第三拍,吸到顶,第四拍前半拍呼半口气,后半拍停止,第五拍逐渐呼气,第六拍呼到底。
(教学方法:利用哭泣的方式感受呼吸,可以把直白的哭泣和含蓄的哭泣做对比。);

D、呼吸与节奏强弱、情感的关系;

3)柳手鹤步(教师第四次示范,强调动作与呼吸节奏的融合)
A、柳手的特点及原因:(方法:可与藏族的水袖做对比,突出朝鲜族手形的圆润,包容,含蓄,和谐之美。)
B、柳手与节奏呼吸相结合;
C、实践:在歌曲中进行柳手的练习,并伴随呼吸,再次感受古格里长鼓舞的特点。

4、小结:飘逸潇洒中显韧性与激昂
(教学方法:引用金达莱花,把它与民族象征相结合)
(小结的教学意图:一方面对长鼓舞做一个小结,另一方面为下一环节做个过渡,体现朝鲜族舞蹈复杂,丰富的情感。)

(四)欢乐的农乐舞
(教学意图:农乐舞和长鼓舞风格不同,但是都有朝鲜族舞蹈的共性,都带着含蓄激昂的特点,而且都强调节奏与呼吸。飘逸与欢乐正好表达朝鲜民族复杂的情感,前者表现柔中带刚,坚忍不拔的精神,后者表现勇于战胜困难的乐观精神,所以,两者并不独立。)

1、农乐舞的由来和特点。
2、自娱自乐的农乐舞:
A
教师展示一段农乐舞(请学生思考节奏与动作的出处)

B
安旦长短

a
节奏练习;

b
呼吸练习(以大笑为例,感受呼吸);

C
在节奏和呼吸中加入简单的动作(拍手,拍肩等)


3、小结
:欢乐幽默中显含蓄与激昂

4、象帽舞
(意图:它是农乐舞种最高潮和技术要求最高的舞蹈,所以做简单的介绍与尝试,让学生体验朝鲜族人民的生活热情)
A 、欣赏《象帽舞》;
B
体验甩象帽及与扁鼓的配合;



()总结
A 、在音乐中请学生思考、总结朝鲜族舞蹈的独特之处以及所要表现的民族性格。
(意图:在结尾处再次点明节奏和呼吸,加深印象;把舞蹈风格与民族性格结合起来,升华主题。)
B 、教师结束语
C 、教师展示一段独具特色的朝鲜族舞蹈。
(意图:加深学生对朝鲜族舞蹈的印象,舞蹈《扇骨》表达了一位传统的唱剧艺人的坚韧不拔的气节。)
23#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1 05:53:13 | 显示全部楼层
24#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1 05:56:32 | 显示全部楼层
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艺术类)评审结果一览表


大自然文学的动画改编研究张先云

3D 电影剪辑的新理论研究 邱章红

国际电影教育潮流与趋势钟大丰

老龄化社会设计需求研究宫晓东

萨满神歌与北方少数民族民间歌曲的关系研究金顺爱

东北文化与东北绘画研究孟庆凯

现代传媒视野下的戏曲传播与产业化研究----以《申报》戏曲信息为研究对象 王省民

中国傩戏史章军华

中国当代旅游商品设计研究周武忠

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旅游利用经验及其借鉴研究宋立中

周代的器物,符号与制度研究 徐东树

中断与连续--电影美学的一对基本范畴颜纯钧

城市化背景下本土音乐的流变与保护——以兰州鼓子为例蒋明云

广府服饰文化研究孙恩乐

广西民俗节庆音乐文化研究陈坤鹏

意象与仿像——艺术表意范式的中西对比与当代建构王妍

传统与现代接轨的中国音乐图像学研究李荣有

新世纪我国师范美术教师教育改革对策研究张道森
徽州历史文化村镇环境艺术设计与更新研究贺为才

黑龙江流域北方民族萨满信仰文化中的造型艺术研究余雁

影视文化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建构胡和平

非物质文化遗产───湘、鄂、渝、黔边区原生民歌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张卫民

低碳经济时代产品包装的低碳设计研究王东

音乐专业大学生农村支教个案追踪研究郭声健

中国近现代美术院校发展史研究胡光华

中国音乐教育制度史研究陈永

地方戏曲进入高师音乐教育体系的构建研究周希正

鄂东民间工艺的现代转型与开发研究李国庆

闽粤赣客家山歌比较研究李彦

《里耶秦简书法字典》的编纂及其数字化应用王焕林

江苏镇江近代建筑空间形态及其艺术特征研究过伟敏

艺术形态学理论体系的新建构朱云涛

万籁鸣和他的时尚设计圈施茜

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系统建设易崇英

中国陶瓷设计史张亚林

当代中国环境音乐教育教学研究张建国

民国建筑装饰艺术研究郭承波

中国古代戏曲理论史通论俞为民

家用纺织品艺术设计应用理论研究张毅

中国元素的定位与创新研究--以艺术设计为中心 成阳

土族花儿的调查与研究祁慧民

文化生态视野下的中国当代戏剧演变研究杨宝春

汉唐艺术史学史研究陈池瑜

中国“甲、金、篆”古文字的数字化设计与实践应用研究陈楠

二十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思想史研究褚灏
土家族舞蹈生态学研究陈廷亮

楚书法史研究王祖龙

蒲剧史王星荣

规范与超越:社会转型语境下的中国电影规制金冠军

中国电影品牌的战略研究汪献平

中国音乐美学学科发展史(1978-2008) 韩锺恩

艺术嗓音科学检测与定量分析研究廖昌永

社区音乐教育与民间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研究袁平

纸上宝石:中国藏书票的源流与艺术价值研究舒惠芳

译著《后调性作曲理论导论》齐研

国家认同与民族想象——新中国西部民族题材美术创作研究黄宗贤

动漫受众研究杨先平

中国古代染织纹样史张晓霞

偶类动画外部运动数控拍摄技术应用研究李佳

城市信息符号应用标准研究牟跃

天津地方音乐的研究与应用王建欣

古汉字形态与艺术设计学研究王薇

社会性别视角下女性服饰文化比较与研究陶辉

《西部地区道教造像艺术研究》朱尽晖

传承与衍变:维吾尔木卡姆与西亚、中亚、北非木卡姆比较研究 曾金寿

藏族民间音乐在西藏学校教学中的传承研究次珍

新绵竹年画的民艺学研究与旅游文化开发刘能强

人类学视野下大足石刻艺术世俗化审美价值取向研究邱正伦

中国动画的主要缺失与对策研究李南

新疆哈萨克族民间服饰刺绣艺术研究武君

特色专业维吾尔麦西莱甫理论教程研究阿依古丽.麦合买提

中国戏曲故事母题生成与衍变研究张文德
中国古代神话图像研究朱存明

锡伯族音乐在新疆的流变与传承研究王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传统戏剧研究——以桂南采茶戏为例刘廷新

云南少数民族鼓乐文化研究申波

从拉康到麦茨-后结构场景中的电影语式研究 吴毅 笔名南野

格林伯格艺术理论与批评研究沈建平

中国农民画现状及产业化发展研究王淑兰

江南园林艺术史王琴

跨文化语境中的影视艺术传播研究彭文祥

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公共艺术规划问题研究周刚

京剧腔典费玉平

东方戏剧年表麻国钧

中国艺术硕士(MFA)专业学位教育发展报告(2005-2010 年) 丁凡

艺术学科门类增设研究王次炤

芜湖传统工艺堆漆画的挖掘与整理孟梅林

鲍里斯·查哈洛夫对中国钢琴艺术文化的影响黄萍

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动画的文化策略研究马华

藏族装饰风格在现代室内陈设设计中的应用徐彬

设计社会学: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工业设计研究宫浩钦

中国近代音乐文化编年李静

北京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安全标识系统研究滕学荣

纪念空间环境艺术与城市集体记忆、社会精神研究高巍

日本南画研究孙淼

山岳风景区景观建筑设计中的乡土语言与适用方法研究赵玫
当代民间美术的“回流”与“集聚”现象研究:以北京为例张旗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剪纸研究(1919——1956) 韩慧荣

清代书学文献叙录与研究朱天曙

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应用再生系统研究—以蒙古族民间工艺为例达妮莎

延安鲁艺音乐教育与音乐成就研究魏艳

权力与偶像——中国帝王图像研究丁勤

桂北瑶族祭祀舞蹈的传承与发展农春雀

东北民俗喜剧地域文化因子传承与文化生态研究卢晓侠

中国管理哲学与设计管理关系研究徐平华

贵州原生态纤维艺术审察与承传研究程嘉

壮族绣球工艺传承的艺术人类学研究吕屏

音乐叙事理论研究王旭青

设计DNA 分析法研究 申泽

新时期以来国产动画生产机制转型研究孙振涛

中国流行音乐文化现况调查与研究张燚

20 世纪上半叶犹太音乐家对中国音乐艺术发展影响的多视角研究 胡雪丽

湘西少数民族民间印染工艺与产业化的研究柴颂华

湖南邵阳布袋戏研究刘海潮

1932-1937 年中国左翼电影研究 欧孟宏

现代民族器乐创作中新和声语言的探索与研究匡君

中日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保护对比研究陈又林

大学校园环境文化濡染作用的研究尚慧芳

北朝设计艺术研究张晶

品牌个性中产品意象DNA 的视知觉分析体系研究 张艳河

在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开展二十世纪音乐教学研究唐小波

京剧“四大名旦”唱腔艺术研究仲立斌

中国当代绘画的“意境重构” 陈晓娟
基于符号学的徽派民间家具设计研究方学兵

长影集团经典电影的文化意义与产业化转型得失研究孔朝蓬


“和谐”视野中的可持续设计研究──以中国2010 年上海世博会为个案 孔德明

中古东北民族音乐文化的融合与嬗变——以鲜卑为中心吕净植

战后台湾设计史研究赵平垣

中西园林行乐生活图像表现之比较研究韩波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电影的国家形象建构及其认同研究陈林侠

城市更新中产业类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研究朱蓉

突发性自然灾害的有序救助导引系统研究臧勇

《诗经》与器乐研究李婷婷

从《画语录》管窥中国古代绘画中的空间思想陈丹

工业化、城镇化背景下新农村乡村规划研究桂俊荣

新中国译制片史:1949-1966 柳迪善

上海租界时期戏曲生态研究陈恬

中国传统道论与中国画研究朱剑

民俗艺术在动画中的应用战略研究徐瑞华

当代西方音乐教育哲学研究与音乐教育的诉求覃江梅

中国民歌声谱诗文数字化技术研究板俊荣

中国古代绘画价格研究李万康

当代城市废置地区生态景观的补偿性设计研究刘岚

近现代中国音乐对外传播历史研究王静怡

玉树灾区“格萨尔”音乐遗产的传承与保护郭晓虹

闽西客家古陶瓷艺术的当代价值研究林梓波

低碳城市的景观设计理论与实证研究张剑

戏剧的人类学视阈——以中国民间祭祀戏剧为切入点王志峰

山西梆子腔剧种唱腔、方言比较研究张燕丽

电影悬念的叙事研究陈瑜
龟兹乐器的历史流变及音响特性张寅

当代艺术产业聚集区调查及其发展战略研究陶宇

羌民族舞蹈的保护与传承雷燕

台湾电影与大陆电影关系史(1924-2010) 谢建华

侗族南部方言区歌谣体系与社会结构研究杨晓

中国古代室内设计文献考察(先秦——宋)王春雨

相声艺术研究陈建华

中国造园艺术对西方影响的再认识——基于提高文化软实力的视角张威

中西服饰文化交流研究要彬

中国古乐器音色集成——编磬音色库制作胡壮利

我国工业设计产业的用户研究方法与路径胡飞

先秦艺术思想史研究喻仲文

艺术品经济学董涛

陕西关中地区造像碑的图像研究宋莉

具有巴蜀文化的特色产品研究王蓉

金石学与晚清艺术观念变迁之关系研究崔树强

冲突与融合:台湾当代戏剧研究王晓红

新疆传统金属工艺文化研究秦峰

新疆维吾尔传统民居门窗装饰艺术研究李文浩

新疆伊斯兰陵墓建筑艺术研究马诚

新疆吐鲁番传统聚落人居空间模式研究闫飞

中国古代佚本戏曲研究石艳梅

西文东渐与中国早期电影的跨文化改编(19131931) 徐红

宋元时期中日绘画的传播与交流王莲

镜像中国:新时期以来银幕农民形象流变及社会思辨谢晓霞

近现代西方艺术公共领域研究葛佳平

澳门折衷风格建筑界面形态研究赵淑红

教材插图的功能研究:知识理解与审美体验王滢

留学经验与我国早期艺术学研究王建英
中国电视节目创新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杨乘虎

中外影视生产与传播中声音的价值与功能比较研究俞锫

立体出版物多元空间理论与结构装置优化设计研究洪缨

农村数字电影的类型化制作韩婷婷

中国动画民族化内容产业研究李朝阳

中国漆艺术传统文化价值与学科发展应用研究冯晓娜

明清水陆画的艺术特征研究苏金成

新中国招贴艺术史研究朱海辰

戏曲表演形体设计研究生媛媛

京剧男旦艺术发展史颜全毅

中国古代俗乐史王安潮

民国时期流行音乐研究项筱刚

西方艺术市场推崇中国当代艺术的文化心理分析丁月华

生态批评视野中的当代中国纪录片研究谭俐莎

基于三网融合环境下的手机电视艺术研究李雨生

越调研究成军

中国画写意性笔墨的文化精神考察尹沧海

木鱼石矿区景观与文化再生策略的实证研究马品磊

古建筑装饰与中国界画艺术的比较研究朱广宇

25#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1 05:57:05 | 显示全部楼层
26#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1 06:08:29 | 显示全部楼层
27#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1 06: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sj-yj.net/
http://www.sj-yj.net/
http://www.sj-yj.net/



《教师之友网》友好互链网站《郭声健艺术教育网》




http://www.chash.chc.edu.tw/
http://www.chash.chc.edu.tw/
http://www.chash.chc.edu.tw/
http://www.chash.chc.edu.tw/
http://www.chash.chc.edu.tw/
管季超陪您[参观]台湾彰化艺术高中。。。。。
28#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1 08:26:04 | 显示全部楼层
欧洲美术教育管窥
作者: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 李永长

    去年10月我随中国艺术教育代表团去欧洲访问,因我是美术教师,又是第一次出国访问,所以对美术教育方面的情况更为敏感,感触颇多,影响强烈。现就有关问题论述于后,或许对我国的美术教育有所裨益,不妥处乞冀同行方家指导。
    一、博物馆协助学校美术教育
    中国艺术教育代表团一行18人,由德国杜塞尔多大市“德中文化交流中心”邀请去欧洲数国访问。我们在奥地利的维也纳,德国的杜塞尔多大、亚琛、科隆,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比利时的布鲁塞尔,法国的里昂、巴黎及意大利的威尼斯、佛罗伦萨、罗马等城市,参观艺术博物馆和美术展览时,都会遇到大、中、小学生和外国留学生在免费参观或临摹作画。许多博物馆在门口有学生免费的文字说明,有些售票处还特意问有无学生。许多国家的各类博物馆、美术展览在节假日还向全部参观者免费,我们参观卢佛宫是星期天,就免费。有许多博物馆还专为小学生开设了画室,其中有画架、画凳和其他教学设备,也是免费的。由此小事我们却可以看到西方国家对青少年艺术教育的重视,其实质是对人才培养和精神文明的重视。
              
    西方的这些做法,我们国家是否也能效仿呢?现在,国内各类博物馆、美术馆、名人纪念等,越来越多,学生人群也越来越多,其中艺术生也与日俱增,这些都是国家兴旺昌盛之大好事。可是,我们还毕竟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的生活还很不富裕,而学生上学的费用却不轻,特别是艺术生的负担更重。在一些大城市,比如北京、上海等地,有些重要的美展和博物馆,门票一次就是五、六十元,对学生即便是半价,也是很贵的呀!我建议从首都北京的中国美术馆和国家级的各类博物馆带头做起,向学生再降门票或完全免费,再逐渐向上海、天津、广州、武汉等大城市和省会城市扩张,用实际行动为国家的科教兴国和道德精神文明建设做贡献。
              
    从19世纪中叶开始,英德法等国的艺术博物馆、艺术协会,就协助学校开展美术教育,极大地促进了工业进步。我国在19世纪末,康有为等人也曾大力提倡,在全国各地多设立博物馆、美术馆。蔡元培更是倡导向国民普及审美教育,“以美育代宗教”,认为西方各国所以进步如此,除重视科学外,尤其重视美术;他认为科学和美术是建设强大国家的两大工具。我想,时至今日,先辈们的这些夙愿是可以逐步实现了。
    二、从孩子们对名画的评论想到的
    我们在欧洲各大艺术博物馆参观时,经常碰到幼儿园阿姨和小学老师带着幼儿和小学生在参观,使我感兴趣的是,那些阿姨和老师经常在认真倾听和启发孩子们对美术作品的意见和评论。孩子们对世界名画的指点、评论,或许在成人看来似乎太幼稚、简单了,但这种教学方式,从现代艺术教育理念上讲,其意义可就非同小可了。
    西方现代艺术教育,非常重视艺术批评,认为“批评探索是艺术教育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其根本价值是极有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所以,无论是艺术专业教育和普遍中小学中的艺术教育,都将艺术批评列为四项主要内容之一。因为“艺术批评应该是对艺术作品的一种和谐的、令人愉快的、思想上无拘束、无偏见的探索,其目的在于加深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自我实现。”e实践证明,艺术批评教学是极有活力、极为开放的活动过程,教师是艺术作品和学生之间的桥梁,也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对艺术作品自由进行审视评论,充分发挥想象力,挖掘自身创造潜能,展现自己的真实情感,从而培养其自主意识、独立人格和创造才能。西方国家的政府和教育界认定:艺术批评是提高艺术教育质量的重要方式。
    所谓艺术批评,就是美术欣赏与评价。其教学功能是分析、评价艺术制作的背景、过程,作品的内容、形式语言及优劣等。西方艺术批评教学尤其重视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直觉感受、真实情感和不同的意见。其次是对现代艺术作品的审视评价。“艺术批评一个最重要的功能是:确认新的艺术,使之能被理解并得到公正的评价,不论这些新创作的艺术如何怪诞,不符合艺术标准,甚至逆潮流。对文艺批评家来说,当代的艺术最为重要,昨天的艺术已经归于艺术史。……如果教师和学生不能掌握目前正在流行的艺术,那他们将不能得到唯有艺术批评才能带来的独特的好处。”
    同西方相比,我国的中小学的美术课及综合性大学的艺术素养课,甚至于一些美术院校,只有美术欣赏而无美术批评教学。其内容大都是作者及创作背景介绍,作品内容形式分析,艺术审美欣赏等;其教学法则多是教师单一讲授,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方向是单向的,非双向的,即重在知识目标,忽视人的(学生)目标。这种以知识、教师、教室三者为中心的封闭式教学,既抹煞了美术的学科特征,又不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因此,增加美术批评是我国美术教育改革的内容之一。
    三、访问巴黎美术学院
    10月26日我们去访问巴黎美术学院,由该院国际学术交流部的负责人带领参观了作品陈列室、展览大厅,油画、版画、装饰设计艺术教室,并在学术报告大厅同校方进行了座谈。
    该院始建于17世纪,现有学生600余人,学制五年。外国学生考取该院的主要条件,一是法语,二是年龄不超过26岁,每年春季招生,10月份人校。当时该院有8名中国学生,并有中央美院的一位雕塑教师应聘任教。
    访问该院之后给我的突出感觉有两点:一是辉煌的历史,从学院建筑及作品陈列馆可以强烈地感觉到。其二是自由开放的现代教学。(1)在参观课堂教学中,我们问同学:对作业教师有何教学要求?回答是因教师而异,多是无具体要求,学生自己感到满意或教师也认为好就成,如师生双方看法不一致则以学生意见为主。学生们的作业,基本上都是用现代派表现手法,自然是各不一样。就每个同学而言,同一作业对象,也是采用多种手法去表现,是以研究探索为目的,而不是为了完成一次作业。从时间上看大都是中短期作业。(2)在一间大厅,有七位同学正在搞行动艺术表演:有两个同学身披黑布,头戴模型牛头,装成一头长有长犄角的公牛,另一位同学在牛前面抖动红布引逗,其余四人,有的敲鼓,有的打击其他乐器,有的呼叫助威,人与牛都在使劲舞蹈呼叫,加上鼓乐之声,热闹非凡,如同中国农村的闹社火。校方负责人介绍说,这些同学的创作要去西班牙访问表演,现在正在作准备。这种教学情况,使我想起了在上个世纪40年代,英国美术史学家赫伯·里德,在《通过艺术的教育》一书中提出的美术教育的“民主原则”和“统整方法”。赫伯·里德的教育思想曾长期地、强烈地影响着西方美术教育。(3)学院展览大厅展出学生风景写生作品,有油画、水粉、水彩,作品基本是写实技法,据介绍全是临摹风景照片而成,很少有现场写生者。我们甚感疑惑,问及校方负责人,回答很明确:西方现代派美术已走到了尽头,所以,现在又开始重视造型写实基础训练。
    四、西方现代派美术的境遇
    西方现代派美术,从19世纪中叶兴起,发展一百多年,到了20世纪的60至70年代,逐渐呈现出衰落,随之,后现代主义出现,其发展景象即变化多样,又扑朔迷离。我们在参观各国大型艺术博物馆和美术展览时,在陈列古典主义、印象派和浪漫主义作品的地方,参观者总是摩肩接踵,前挤后拥,而在现代派作品的地方,或观者稀少,景象冷落,或到去之后,粗粗浏览,匆匆而过。比如卢佛宫、奥塞博物馆和蓬皮杜现代美术馆,前二者和后者的情况即截然相反。在各大美术馆中,有不少青少年和老年人在临摹古典派和印象派作品,从未见到有人临摹现代派作品。美术作品无人临摹不一定是不好,但少有人观赏和接受就绝非好事。
    在访问期间,我注意到在饭店、宾馆、商店和公共场所中,悬挂布置的绘画作品,多是写实和半写实半抽象的风景、静物画和装饰画,而现代派绘画作品极少。就此问题我多次问及三个翻译,回答几乎一致:西方老百姓大多数还是喜欢写实的或半写实的作品,近来在家庭中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布置具有田园抒情的写实风景画。现代派作品多是在展览会和陈列馆中。
    我们在杜塞尔多夫和巴黎时,多次和艺术博物馆、社区艺术俱乐部和美术院校的负责人,谈及美术教育的情况,了解到西方青年人到美术院校学习,大多数是选择建筑艺术和装饰设计艺术,而只有少数人去学习纯艺术性美术,因为没有什么出路。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英国、德国的思想和教育家,就明确批评指出:当时各国美术院校培养的所谓“有教养”的纯艺术性的美术家太多,而适应社会生活需求的应用型的美术人才太少,此种情况阻碍社会的发展。之后,各国开始大力发展以工业应用美术为重点的美术教育,掀起了引世界注目的美术教育运动。到了20世纪中期以后,情况就完全改观,并收到了非常显著的效果。
    与西方各国相比,我国专业美术教育的情况却正相反,无论是学校性质和专业设置及招生人数,都是以培养纯艺术性美术人才为主,工艺应用美术人才培养为数极少。近些年来,虽有改观,但无论是数量和质量都远不适应社会之需求。实在说,目前我国纯艺术性的专业美术家已经够多,将近过剩了。十多年前曾有学者在《美术》杂志上发文,对此种情况郑重提出:《当代美术教育向何处去》4,慧眼所识,极有见地。
    西方美术教育的历史与现状,经验与教训,都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借鉴,以加速我国美术教育改革,为国家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大批量的高素质人材。         
                                           出处:《中国美术教育》
29#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1 08:26:42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代美国艺术教育初探
作者:周冠生
    最近,美国政府颁布了《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文件明确规定:艺术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学科,并强调指出艺术与"教育"一词根本含义的密不可分性。断言:"缺乏基本的艺术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决不能称为真正的教育""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进而系统地阐释了艺术教育的极端重要的价值。

    一、当代美国艺术教育发展之历程
    美国教育改革明显地受到哲学与心理学的影响。教育改革导致艺术教育的发展,而艺术教育的逐步完善则又进一步深化了教育革新的成果。有两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在美国教育改革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是杜威和布鲁纳。

    美国音乐教育由基督教教会创始,发端于18世纪的歌唱学校。19世纪30年代,由于音乐家洛威尔·梅森的努力,波士顿的公立学校开始设置音乐课,训练的重点在于识谱。

    20世纪初,在杜威的儿童中心主义的教育心理学浪潮推动下,学校才从把识谱当作主要目标转变过来,开始强调必须重视旋律与歌曲,重视节奏性动作与舞蹈。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几年中,中学里开始有了管弦乐队,并开设音乐欣赏与活动课。学校管弦乐队运动蓬勃发展。1910年,美国中学管弦乐队已有100余个。1923年,芝加哥举办了第一届全国性的学校管弦乐队比赛,共有30个乐队参加。至1937年,"全国学校声乐协会"组织的比赛中,涵盖了中学音乐教育的全部内容。至1941年,约有来自全国24000所学校的81000名学生参加了地区比赛。但在第二次世纪大战后这些比赛并未恢复。

    在美国的艺术教育中。考试与评估的手段一开始就受到了麻烦。一般认为,比赛和音乐会是学习成绩的最令人信服的证明,尽管它们所提供的信息极为有限。著名音乐家卡尔·西肖尔在1919年发表并于1939年进一步修订的"西肖尔音乐天才测量法"获得广泛地运用,但却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

    在詹姆士·默塞尔的影响下,40年代与50年代带来了哲学思想上的巨大变化,即强调艺术教育中的"发展的"观点,坚持认为乐感的发展应该比音乐技巧更重要,音乐教育并非知识的积累,技巧的掌握并不能掩盖音乐的真正价值。不过,由于艺术教师的师资条件太差,唱歌往往要死记硬背,管弦乐队的数量锐减,理论与欣赏亦不再是必修的内容,强调音乐与其它学科的结合,削弱学生的艺术训练。因此,50年代人们对学校艺术教育提出严厉的批评。

    50年代末,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走红美国,深化了教育改革的内容,强烈地推动了艺术教育的发展。尤其是他强调学习的结构、直觉思维及学习动机,影响了音乐的教学的"曼哈顿式"处理法。这一方法由罗纳德·B·托马斯制定而且原先曾得到联邦科研基金的资助,它以有声的试验和即兴演奏来作为教授音乐知识技巧的一种方法。在1985年出版并由全国教育研究协会第57届年鉴所发表的《音乐教育基本概念》一文中,清楚地显示了这一时期人们强烈关注艺术教育的心理学的逻辑依据。

    1959年,美国组建了全国性的艺术教育委员会,即认识到发表一个有关艺术教育的全面价值文件的重要性与迫切性。经过多年的调查研究,终于由25名专家组成的专门小组于1977年发表了一份报告:《我们的领悟--艺术对美国教育的重要性》(Coming  to our Senses. Ten Significance of the Arts for American Education)
      为了体现出《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的全面要求,1994年在艺术教育标准全国委员会指导下,由项目主任约翰·马赫尔曼(John  J.Mahimana)领导下的全国艺术教育协会联盟编写出《艺术教育国家标准》,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从一个方面改进和提高美国的教育质量,使美国的教育在2000年达到美国总统克林顿和教育部长赖利提出的"世界级水平"。这份文件,是美国艺术教育界在总结以往历史经验基础上概括出来的,她本身反映出最高的教育科学理论。

    二、当代美国艺术教育的基本观点
    在上述两份国家级的文件中,美国艺术教育家从当代哲学与心理学立场,强调了以下几点:
    第一,猛烈抨击轻视艺术教育的错误倾向,认为艺术教育具有极高的地位。
    艺术教育家概述了美国社会现在的危机与未来的希望,而这种"危机"与希望均以是否重视艺术教育的价值为转移。如果轻视艺术教育,人们长期生活在"灰暗"与紧张的生活条件中,社会将出现危机;如果人们视艺术教育是日常生活的合理部分,那这种周围环境的灰暗与紧张状况顿会改变,这就是社会的希望。
    因此,美国的政界与学界人士经常地反复地强调说,"缺乏基本的艺术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决不能称为真正的教育""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只有重视艺术的教育价值与功能,才能促进人性的发展与完善。

    第二,艺术及其教育有助于"人类自我的发现"
    艺术是人类有史以来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自从游牧民族祭奠祖先的原始歌舞、猎手在石窟中留下的原始猎物壁画以及人们编演的原始英雄史诗以来,艺术始终在描述、界定并深化着人类的经验。一个没有艺术的社会和民族是不能想象的,正如没有空气人们无法呼吸,没有艺术的社会与民族均无法生存。

    艺术是体现人性渊源的最深的长河之一,它连接着人类的世世代代的传承。新生一代在人生的追求中,总会从艺术中觅得前人遗留下来的永恒问题的答案--人的本质是什么?人类的宗旨是什么?人类的出路在何处。艺术深深地根植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它给人们的记忆里留下希望,激发着人们的信心与勇气,丰富着各类庆典、礼仪,使人们勇于承受悲伤。同时,艺术又是一种使人们轻松愉快的源泉。

    第三、艺术是儿童的一本最佳的"启蒙书"
    艺术学科有其自身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各门艺术学科之间差异之遥远,足以同生物学与哲学之间的差异相比拟。然而艺术形象思维都能把感觉、情感和理性相结合,通过表象去创造对象与完成作业,解释经验,促进顿悟。艺术为学生提供发现过程中的"Aha",推动他们用新的方式看待自己,在更深的层次把握对事物的领悟,发现并更新着我们的想象。从学习的性质来说,学生采取两种基本的形式,一种称为"认知性学习";而另一种则称为"情感性学习"。艺术能丰富并推动儿童的情感性学习,这是由于艺术表象最易激起他们情感反应,增进学生对所学学科的兴趣与爱好,促进他们格外努力地去学习。艺术学科兼具"认知性学习""情感性学习"的双重功能,因此,艺术在人类的世世代代中一直占据着优先的地位,这正是由于它善于凝聚人们,使学生亦能更佳地体会深邃的事物与原理的缘故。
   
    第四,艺术教育不仅能使人性完美与充实,而且她亦存在颇佳的社会价值。
    艺术的目标,旨在直接联系人与经验,架起语词和非语词之间以及严密逻辑和情感之间的桥梁,以便使人们更完美地理解人的社会生活和整体民办。
    艺术有助于理解人类古今的经验,通过她学会借鉴、尊重其他人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以及表达方式,从而学会解决问题的"艺术方式"(通常所谓的教学"艺术",政治"艺术"等),为各种人类的环境提供表达、分析和发展的工具。

    艺术有助人际交往与经验交流,她用各种方式交流人们的思想与情感,有力地增强自我表达的内涵。在充满着令人困惑的信息世界中,艺术教育尚有助于年轻人探索、理解、接受和运用模糊性与主观性的事物。如同生活中那样,艺术往往不存在明确的或"正确"的答案,而这一点正是艺术追求的价值之所在。因此,艺术能帮助在无标准答案的情境中的决策。

    第五,艺术教育决非"天才教育",她为全体学生所享有。
     全体学生,无论其天赋或文化背景,均有权享受艺术教育所提供的丰富内容。在一个科技日益先进而感官信息日趋复杂的环境中,对各类信息的感知、阐释、理解与评价的能力便成的关键。艺术有助于全体学生发展理解和辨别这种充满形象与符号的世界的多种潜力。
                       (转自外国中小学教育,1998.3)
30#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1 08:46:44 | 显示全部楼层
浙江省普通高中艺术课程实施指导意见
2007年6月8日颁发

普通高中艺术课程包括音乐和美术两门课程,是普通高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现就普通高中艺术课程的实施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艺术课程实施的领导和管理
    1.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艺术课程实施工作的领导,督促和指导学校按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要求开足、开好艺术课程,并及时帮助学校解决在课程开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2.普通高中学校应确保学生在高中期间完成音乐和美术各3个必修学分的学习。
    普通高中学校必须开设音乐的必选模块“音乐鉴赏”(36学时,2学分),在此基础上,还须确保学生能从“歌唱”、“演奏”、“音乐与戏剧表演”、“音乐与舞蹈”和“创作”等模块中选择1个模块(每个模块18学时,1学分)进行学习,再获得1个学分。
    普通高中学校必须开设美术的必选模块“美术鉴赏”(18学时,1学分),在此基础上,还须确保学生能从“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电脑绘画/电脑设计”、“摄影/摄像”等模块中选择2个模块(每个模块18学时,1学分)进行学习,再获得2个学分。
    普通高中学校应创造条件为对艺术感兴趣或有志于向艺术方向发展的学生开设更多的选修模块。
    3.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指导普通高中学校统筹安排好高中三年音乐和美术课程的开设,尤其要保证高三下学期每个学生有必要的艺术活动时间。
    4.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定期举办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指导普通高中学校面向全体学生组织艺术社团或者艺术活动小组,举办经常性、综合性、多样性的艺术活动,扩展和丰富学校艺术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二、高度重视艺术教师队伍建设

    5.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督促普通高中学校根据需要逐步配齐配足音乐和美术专职教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支持学校招聘音乐和美术专业的优秀毕业生担任专职教师,鼓励学校间根据不同模块对师资的要求,互通有无、共享教师资源。
    6.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切实做好音乐和美术教师的新课程培训工作,要加强对模块教学所必需的专业技能培训,并对培训结果进行考核,要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
    7.各高等师范院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开办音乐和美术课程的师资培训班或函授班,帮助教师适应专业性较强的模块教学工作,促进选修模块课程的开设。
    三、加大艺术专用教室和活动室建设工作力度
    8.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督促普通高中学校根据新课程的需要和有关标准,加快音乐和美术专用教室和活动室的建设。
    普通高中学校应当至少为音乐和美术各设置1个专用教室和2个活动室,并按照教育部制定的器材配备目录配备音乐、美术课程教学和艺术活动所需的器材。在配备活动器材时,应充分考虑新课程模块教学的需要,逐步配齐所需的专用设备和多媒体设备。省一级重点中学应在2007年内达到标准,其他学校应在2010年之前逐步达到标准。
    9.普通高中学校应积极开发艺术课程实施所需的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社会艺术教育资源,补充和完善艺术教育活动内容,促进艺术教育活动质量和水平的提高,推动校园文化艺术环境建设。
四、切实加强教学研究工作
    10.各市、各县(区)应配备专职音乐和美术教研员,并成立由骨干教师组成的中心教研组,负责指导高中音乐、美术教学和开展教学研究工作。
    11.普通高中学校应分别成立音乐和美术教研组或艺术教研组,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探讨教学中的问题,开展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的交流,组织教师外出采风、写生、考察等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12.各级教研部门应加强课程评价研究和指导工作,尽快完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中“审美与艺术”的评价工作细则。
    13.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督促普通高中学校做好学业评价和学分认定工作,为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监控和评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审美与艺术”项目测评的质量。
    五、认真落实各项保障措施
    14.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制定政策,确保艺术教师在职称评定、继续教育、评选先进以及教坛新秀和特级教师评选等方面与其他学科享受同等待遇。在制定工作量标准时,应将学校宣传工作、组织和指导学校课外艺术活动等工作,计入艺术教师工作量。
    15、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积极向当地政府争取,为艺术课程专用教室和活动室建设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艺术课程的顺利开设与实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在年度工作经费预算内保证艺术教育经费。
    16.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各学校艺术课程实施情况纳入普通高中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年度考核范围内,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学校课程设置、教师配备、教材征订、场地器材、教师教案等,并把考核结果作为省级重点中学复评以及市县普通高中学校评估的评判依据.
现场展示, 再续有效教学大研讨
 
——记2010年广州市中小学美术有效教学现场观摩研讨会
 

2010年5月13~14日,在充满浓郁书香的培正中学,2010年广州市中小学美术有效教学现场观摩研讨会隆重举行。本次研讨会由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美术学科、广州市中小学美术教学研究会主办,广州市培正中学承办,旨在通过义务教育学段和普通高中学段中学美术教学课例现场教学的观摩与专家点评,为各区以及执教不同学段的美术教师提供一个互相学习和深入研究的平台,共同分享美术教育的经验和成果,提高美术教育教学的质量,推进基础教育美术新课程实验的进程。广州市教育局局属学校、各区(县级市)的全体美术教师和美术教研员,广州市教研室黄宪主任、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美术教研员周凤甫老师、广州美术学院教育系陈卫和教授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造型艺术系主任王丹教授和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华年老师参加了本次的研讨会,与会的还有上述各大院校的研究生和本科生 ;各少年宫、校外美术学校的美术教师们。研讨会由广州市美术教研会罗开源会长主持,小学5节、中学6节优秀课例的展示分别由教研会毕晓晖陈泽勉副会长主持。

    5月13日上午8:30,研讨会在热烈的掌声中拉开帷幕,广州教育学会副会长、广州市教研室黄宪主任、中国教育协会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美术教研员周凤甫老师以及培正中学吕超校长作为嘉宾分别发言与致辞,随后,领导和嘉宾在现场向执教老师颁发了“2010年广州市中小学美术有效教学现场观摩研讨会现场课例展示”的证书。简短的开幕式结束后,来自海珠区昌岗东路小学的杨伯爵老师、越秀区东风东路小学陈钧老师、萝岗区玉树小学何楚如老师、 越秀区东风西路小学的麦振宇老师、花都区骏威小学夏燕芳老师分别就自己获奖的课例进行现场执教。杨伯爵老师执教的《大鱼和小鱼》以学习鱼嘴一张一合以及鱼游泳的动作把学生导进了课堂,并通过制作精美的电脑课件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鱼、喜欢鱼、学习鱼。陈钧老师以“神秘礼物袋”的游戏和“兔儿爷”的民间传说开篇,以“探寻民间小宝藏”的游戏和师生共同交流的方式完成填写“民间玩具资料表”,又用“一起来闯关”来激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完成任务。何楚如老师执教的《美丽的花园——萝岗香雪》,是一节具有区域特色的拓展课例。她结合萝岗本地资源进行拓展,引领学生对梅花进行创造,培养学生学习梅花精神。麦振宇老师执教的《魔幻的画面》,以理性为内部结构,用“魔术”的方法驾驭课堂,通过打开“魔幻之门”学习三种创作魔幻画面的创作手法,把有相当难度的一节课上得轻松有趣。最后一节课是夏燕芳老师执教的《拓印的游戏》,夏老师通过画家作品欣赏、汉代画像砖作品欣赏欣赏让学生学会欣赏拓印材质肌理美,通过示范让学生掌握拓印版画技法,通过实践让学生进行拓印版画创作。师生互动水乳交融,老师的一句“我听你的!”足见老师与学生平等的民主关系。

    在课例观摩结束后的专家点评研讨活动中。周凤甫老师对五节课作了“个个精彩”的高度评价:一、执教教师教学经验丰富,语言表述、互动、各种媒介的使用等都游刃有余、天衣无缝;二、教师的准备很充分(但也指出有些老师准备得稍微过了一点);三、课的含量、信息量都比较大;四、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都很好,体现了教育的智慧。周老师认为课堂的有效性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非常成功!另外,周老师也对每一节课例作了简洁的点评,还饶有兴趣地介绍了自己对课例的记录方法和评价方法,其中评价方法包含教师的语言表达、教师的教态、师生互动关系、各种工具的运用(包括多媒体、传统的)、综合性的感觉以及课堂的亮点。老师们很有感触,深受启发。
     5月14日是中学美术有效教学现场课例的观摩研讨,大会共展示了6节中学优秀课例,其中初中课例四节,高中课例两节。上午展示的初中课例分别是萝岗区广州市玉岩中学刘晶老师执教的《笔情墨趣——红梅花》、市属二中张筱莉老师执教的《沉雄瑰丽的青铜艺术》、荔湾区四中聚贤学校郑洪未老师执教的《一位优秀的手抄报诊断师》、荔湾区广雅实验学校李燕执教的《镂空的魅力》。下午的高中课例是越秀区广大实验简剑桦老师执教的《走进意象艺术——对主观世界的客观表达》、海珠区实验中学阳军老师执教的《肖形印的艺术特点以及表现手法》。这六节课中各有亮点和创新,反映了执教教师对有效教学的研究,对课程资源的探究,对扎实的专业技能的培养等。例:刘晶老师注意用音乐和示范等手段营造教学情境,用气氛感染了学生。同时注重本土课程资源的开发,结合萝岗区的梅花进行教学。张筱莉老师将“九大 簋”引入课堂中,贴近学生生活感受和体验,吸引了学生投入学习中。郑洪未老师设计有效生动的学习活动,善用语言来激励学生,是一堂成功有效的教学。李燕老师利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的镂空艺术,深深吸引在座的学生和老师。简剑桦老师的课导入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具有创新性。阳军老师的课前短片,把自己刻苦求知的学习经历深深感动学生和教师,加上他上课的激情和对各环节清晰设计,“肖形印”在师生当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下午的观摩课结束后,广州美术学院教育系陈卫和教授对几节课作简明扼要的课例点评。六位上课的老师是均是各区美术教学的优秀代表,教龄虽只有两至五年,但充分体现了一种勇于探索精神。六节课堂中值得大家学习的地方:一、注重情境的营造,用气氛感染学生。例:课堂中采用音乐、示范,达到情境相融。两位男教师上课的激情和有效组织能力,语言带有鼓励性,充分感染了学生。二、注意内容的导入,导入形式多种多样,每课各有特色。三、注重互动环节,用各种方式组织学生互动。四、注重学习评价,把学生学习效果展示出来。五、能体现有效教学的理念。同时提出几点有待改进之处:一、注意思考“示范”用什么方式会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二、例《镂空的魅力》一课用什么方式切入会更好?《沉雄瑰丽的青铜艺术》一课中“九大 簋”很贴近本地区学生生活感受和体验,可以从这角度切入。三、注意教学生成性东西,面对不同的学生,应从不同学生特点改进教学方法。学生所获所得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老师的讲解。

    活动最后,市美术教研员陈玉萍老师对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作了总结性发言,她说:经过大家共同努力,本次研讨会圆满结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会上,各位老师展示了教学课例,为全市美术教师提供互相学习和深入研究的平台,必将有效地推进美术新课程实施的进程。这六个课例虽不是最好的课例,但展现了城乡不同区域、不同学段、不同教学领域、不同模块的教学效果。这是一次有效而且高效的教研活动,是一次高密度、高容量的研讨会,希望能带给我们启迪和思考。专家的点评,使我们对有效教学理念有了更深的理解,明确了有效教学的方向,希望在座各位老师能认真总结学习和借鉴研讨会的成果,在今后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有效教学水平。

    两天的观摩学习,与会老师们不仅分享了我市近年来美术教育教学的新经验、新成果,同时,通过研讨,老师们也在不同层面上对中小学美术课堂的有效教学研究有了全新的认识 。相信,随着全市中小学美术教育教研工作的逐步深化,广州基础美术教育必定在不断的革新中取得更多的成效与更大的发展。



                                       撰稿:黄埔区港湾小学
易凤玲

广州市第七十六中学(岭南画派纪念中学)
王心怡

                                                广州市执信中学
汤仲伟

                                             审稿: 陈玉萍
罗开源

 
摄影:花都秀全中学   张莹
摄影:执信中学  何跃进  
摄影:番禺执信中学  梁智健   
摄影:李险霞   
摄影:赖建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28 09:23 , Processed in 0.10210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