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106|回复: 2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管季超近年研读收存的数学教育典型论文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2011-1-12 09:37:53 | 显示全部楼层
“湖北省小学数学青年骨干教师教学研究中心”机构名单 

  来源:湖北省教研室       

名誉主任:向鹤梅
主    任:刘  莉  周东明
副 主 任:马青山  秦和平  彭传新
指导委员会委员:
向鹤梅  周东明  马青山  周崇波  李光杰  吕得星  秦和平  彭传新
彭传新  祝才慧  李正梁  廖祥泉  罗善彪  刘 莉
课题研究委员会委员:
向登本  魏文斌  何金风  王世荣  黄春娥  陈爱萍  马彬国  
李久香  金艳荷  董  菁  罗金华  刘 耀
指导老师:
罗东周  粟菊英  樊志刚  徐德喜  梁红斌  柯爱武  刘文卫  邹  斌   
姚远富  谭  娟  王声萍  杨英友  陶  峰  石有春  李芳成  汤水琴  
史修贤  

中心成员名单:

序号  姓 名  性别  年龄  学历  工作年限  职称职务        工作单位
001  郑惠庆    女    35    大专    17     小高、教研员   武汉市江岸区小学教研室
002  田  洁    女    31    本科    12     小高、教师     武汉市江岸区育才第二小学
003  段  娟    女    34    本科    16     小高、教研员   武汉市江汉区小学教研室
004  陈  瑶    女    27    本科    10     小高、教师     武汉市江汉区滑坡路小学
005  李雪芳    女    29    大专     9     小高、教师     武汉市硚口区长征小学
006  蔡  维    女    33    本科    13     小高、教师     武汉市硚口区水厂路小学
007  黄  英    女    28    本科     7     小高、教师     武汉市硚口区崇仁路小学
008  龙汉玲    女    40    本科    22     小高、教研员   武汉市汉阳区教科中心
009  刘  莉    女    30    本科    11     小高、教师     武汉市汉阳区钟家村小学
010  周  燕    女    36    本科    18     小高、教师     武汉市武昌区千家街小学
011  刘小兵    男    29    大专    11     小高、教师     武汉市武昌区三角路小学
012  李桂玲    女    40    本科    20     小高、教研员   武汉市洪山区小学教研室
013  李秀丽    女    36    本科    18     小高、教研员   武汉市江夏区教研室
014  李  萍    女    31    本科    12     小高、教师     武汉市东西湖区吴家山三小
015  邝淑艺    女    30    本科    10     小高、教师     武汉市实验外国语学校
016  刘艳菲    女    29    大专    10     小高、教师     武汉市武汉小学
017  董  艳    女                         小高、教师     武汉市华师附小
018  章桂莲    女    39    本科    19     小高、副主任   黄石市沈家营小学
019  李嫦君    女    35    本科    17     小高、副校长   黄石市沈家营小学
020  张筱燕    女    35    本科    18     小教高级      黄石市沿湖路小学
021  张兆媛    女    30    本科    12     小高、副主任   黄石市中山小学
022  方儒广    男    31    本科    12     小教高级      黄石市大冶铁矿小学
023  胡小妹    女    32    本科    13     小教高级      黄石市龚家巷小学
024  李剑平    男    38    大学    20     中高、副校长  郧县实验小学
025  郑志虎    男    35    大学    16     小高、主任     实验小学
026  刘小平    女    35    大学    17     小高、主任     人民小学
027 李建权     男    37    大学    17     小高、教研员   茅箭区教研室
028 王  强     男    30    大学    10     小一            五堰小学
029 杨相文     男    33    大学    14     小高、教科主任  柳林小学
030 赵永峰     男    27    大学    9      小一            丹江口市实验小学
031 李林仙     女    35    大学    17     小高            张湾区实验小学
032 柯林利     女    29                                  沙市区大赛巷小学
033 罗雪莲     女    32                                  荆州区荆州小学
034 谭  杰     女    34                                  荆州江陵县熊河小学
035 邓美蓉     女    28                                  荆州松滋市实验小学
036 陈  兰     女    28                                  荆州公安县实验小学
037 王仁平     男    34                                  荆州石首市实验小学
038 闵  芳     女    28                                  荆州洪湖市实验小学
039 李  静     女    30                                  荆州监利县实验小学
040 夏井川     男    30                                  荆州市荆州实验小学
041 黄  河     男    26                                  荆州市沙市实验小学
042 姚  丽     女    36  本科   18      小教高级         宜昌市外国语实验小学
043 杨大会     女    39  大专   21      小教高级         宜昌市长阳县津洋口小学
044 刘群裙     女    28  本科   7       小教高级         宜昌市西陵区刘家大堰小学
045 简翠萍     女    33  本科   16      小高校长         宜昌市夷陵区小溪塔二小
046 石志刚     男    29  本科   6       小教高级         宜昌市西陵区东山小学
047 欧阳娟     女    35  本科   16      小教高级         宜昌市实验小学
048 余歆彦     女    32  本科   10      小教高级         宜昌市伍家区实验小学
049 曹  鑫     男    26  专科   6       小教一级         宜昌市远安县实验小学
050 王昌胜     男    28  专科   8       小教一级         宜昌市枝江实验小学
051 梁玉梅     女    29  本科   11      小高、教导主任   襄樊市襄城实验小学
052 邓华阳     女    28  大专   10      小高、教导副主任 枣阳市第一实验小学
053 石光群     男    28  本科   7       小高、教科室主任 谷城县实验小学
054 黄登花     女    29  大专   10      小教高级教导主任  襄阳区张湾镇中心小学
055 梅  鹂     女    28  本科   10      小教高级          襄樊市大庆路小学
056 周  萍     女    30  大专   11      小教一级          宜城市南街小学
057 李  杰     女    36  本科   17      小高、副主任      南漳县教研室
058 张  鹏     男    36  本科   15      小教高级 襄樊市第一实验小学
059 肖  微     女    26  本科   8       小教一级          鄂州市鼓楼小学
060 汪厚强     男    32  本科   14      小教高级          鄂州市新民街小学
061 范小丽     女    30  大专   13      小教高级教导主任  鄂州市鼓楼街道东城小学
062 李明杰     男    29  本科   12      小教高级          鄂州市明塘小学
063 李慧玲     女    30  本科   10      小学高级          荆门市实验小学
064 陈  霞     女    27  本科    8      小学高级          荆门市金虾路小学
065 刘治国     男    29  专科    8      小学一级          荆门市竹园小学
066 肖群会     女    31  本科   12      小学高级          东宝区象山小学
067 杜小兰     女    29  专科   10      小学高级          掇刀区掇刀石小学
068 姚秀梅     女    34  本科   15      小学高级          荆门市石化第二小学
069 任兴梅     女    34  本科   11      小学高级          沙洋县实验小学
070 张玉琼     女    28  本科    9      小学一级          钟祥市新堤小学
071 陈静涛     男    29  专科   12      小学一级          京山县实验小学
072 王桂华     女    36  本科   18      小学高级          黄州区教研室
073 汪学军     男    33  本科   15      小学高级          黄冈市实验小学
074 詹发莲     女    38  本科   20      小学高级          麻城市教研室
075 李桂华     女    31  本科   13      小学高级          蕲春漕河一小
076 张广鹏     男    39  大专   18      小学高级          浠水师范附小
077 吴文涛     女        大专   22      小学高级          黄州区实验小学
078 刘稳定     男   36   本科   19      小学高级          武穴师范附小
079 付梅平     男   33   本科   15      小学高级          黄梅实验小学
080 汪  俊     男   31   本科   14      小学高级          团风实验小学
081 涂如豹     男   37   本科   19      中学高级          红安实验小学
082 冷  淦     男   34          16      中教一级          英山县教研室
083 李  鹏     男   30   本科    7      小教高级副主任    孝感市玉泉小学
084 彭  兴     男   27   专科    9      小教一级          云梦县城关二小
085 王  俊     女   32   本科   11      小教高级副主任孝  南区实验小学
086 余小莉     女   29   本科   10      小教高级          孝感市实验小学
087 方  杨     女   27   本科   7       小教一级          孝感市实验小学
088 管菊蕾     女   34   本科   15      小教高级          孝感市实验小学
089 杨  彬     男   40   本科   21      小教高级副主任    应城市教研室
090 刘茂雄     男   34   本科   16      小教高级副校长    汉川市马口小学
091 肖  娟     女   26   大专   8       小教一级          应城市城北小学
092 吴  青     女   28   大专   9       小教一级          崇阳县第三小学
093 刘朝辉     男   37   本科   20      小教高级、副校长  咸宁市实验小学
094 潘利荣     女   31   大专   13      小教高级咸安区西门小学
095 马满昌     男   33   大专   14      小教高级 教科主任  赤壁市实验小学
096 徐拥军     男   34   本科   17      小教高级教研员     嘉鱼县教研室
097 骆明艳     女   35   本科   16      小教高级教务副主任 咸宁市实验小学
098 成武英     女   39   本科   21      小教高级           通山县实验小学
099 李梅先     女   33   本科   16      小学高级           仙桃市沔州小学
100 赵美玲     女   32   本科   10      小学高级           仙桃市实验小学
101 周琴丽     女   31   本科   14      小学高级           仙桃市大新路小学
102 刘全祥     男   32   本科   10      小学高级           仙桃市仙桃小学
103 张先梅     女   33   本科   16      小学高级           仙桃市第二实验小学
104 杨  梅     女   31   本科   14      小高主任           潜江实验小学
105 罗泽洋     男   32   本科   14      小高、副校长       潜江实验小学
106 杨  柳     女   33   本科   15      小高、主任         潜江二实小
107 卢  彪     男   34   专科   14      小教一级           利川市石坝民族小学
108 刘梅芳     女   31   大学   13      小高               建始县实验小学
109 易  红     女   38   专科   20      小高副主任         巴东县实验小学
110 杨白玉     女   34   专科   15      小高               宣恩县实验小学
111 颜  敏     女   29   专科   10      小一               咸丰县清坪小学
112 胡  恂     女   31   专科   12      小一               来凤县实验小学
113 韩秀丽     女   34   大学   16      小高、主任         鹤峰县实验小学
114 王 超     男   33   本科   13      小高、副主任       利川市民族实验小学
115 肖  君     男   25   本科   7       小高               恩施市第二实验小学
116 刘洪超     男   33   专科   14      小高               恩施市逸夫小学
117 李九香     女   40   本科   22      中一               天门市教研室
118 李智群     女   36   本科   17      小高               天门市实验小学
119 伍晓艳     女   30    本科  12       中一              天门师范附小
120 张亮国     男   30    专科  10       小教一级          广水市实验小学
121 张雪丹     女   26    本科   8       小教一级          曾都区东关学校
122 马心悦     女   24    中师   6       小教二级          曾都区南郊柳树淌小学
123 王  娟     女   29    本科   7       小教高级          东风教育集团22小学
124 唐  艳     女   32    大专   13      小教高级          江汉油田东方红第二小学
125 张东艺     女   35    本科   16      小教高级          武昌水果湖一小
126 马俊莉     女   36    本科   17      中学高级           武昌水果湖二小
2#
发表于 2011-1-26 09:40:22 | 显示全部楼层
3#
发表于 2011-2-1 16:43:0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数学如何与艺术相遇


作者:张蕾



 提起数学,你会觉得它是乏味、枯燥的,数学家们不总是以严谨甚至呆板的形象示人吗?现在我们要讨论的是,数学与艺术结合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变化?这些艺术作品将以何种形象印刻在公众的心灵?
  《盗梦空间》与非欧几何
  今年9月上映的好莱坞大片《盗梦空间》在全球掀起一阵头脑风暴,片中涉及的数学、物理、哲学和心理学等专业知识的梦境设计,引起观众的极大兴趣与深层探讨;尤其是该片的许多假设与现象,都来源于现代数学中的几何研究。
  让我们回忆一下影片中两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细节:一个是阿丽雅德妮一直向上走了四段楼梯,却又回到了起点——这其实是荷兰“图形艺术家”埃舍尔在画作《上行与下行》中表达的“无限楼梯”概念,另一个是阿丽雅德妮设计的蛇形迷宫——一个永远也走不出去的真正迷宫。
  “无限楼梯”与蛇形迷宫并不存在于现实世界。按照数学理论,真实的世界是欧几里得空间(简称欧氏空间),而“无限楼梯”与蛇形迷宫则建立在非欧空间。与欧氏空间不同,非欧空间的面是曲面,与我们常见的平面从视觉感官上有很大不同,它发生在事物的相对运动中,向欧氏空间弯曲、变化。在影片中,当梦境设计师阿丽雅德妮问科布,如果物理规律在梦境中全部被打破,将会怎样——其实她是在问:如果我们熟悉的对平面几何的传统描述被打破了,将会怎样?
  《达·芬奇密码》与斐波纳契数列
  电影《达·芬奇密码》取材于同名小说,是惊险与智力解谜结合的典范之作。作者将密码学、数学、宗教等诸多知识巧妙地植入到错落有致的故事情节中,使得整部作品高潮迭起。
  影片从卢浮宫博物馆馆长被杀场面开始,凶案现场留下了像“13”、“3”、“2”、“21”、“1”、“1”、“8”、“5”这样神秘排列的数字。这些数字看似令人费解,实际上只是混合排列了1、1、2、3、5、8、13、21、34、55等斐波纳契数列的前8个数字罢了。你发现这组数字的排列规律了吗?对了,从第3个数字开始,每个数字都是前面两个数字的和。
  这个数列发现源于意大利数学家斐波纳契在《算盘书》中提出的“兔子问题”:假设一只刚出生的小兔,一个月后长成大兔;再过一个月,生出一只小兔。三个月后,大兔又生出一只小兔,而原先的小兔长成大兔。按照这样的规律,四个月、五个月……如果不发生死亡的话,过了一年,共有多少只兔子?当月的兔子数总是等于上月的兔子数加上上月的大兔数,用数列表示就是:1、1、2、3、5、8、13、21、34、55、89、144、233。
  斐波纳契数列之所以有名,不仅因为数列中相邻两项之和等于后一项,还因为相邻两项相除所得的商竟然无限趋近于0.618——黄金分割率。艺术家在创作时,都会有意识地甚至严格地遵循这个“世界上最美的数字”。在《达·芬奇密码》中,精彩的故事情节同样也少不了围绕这个数字展开。
  《画廊》与空间逻辑
  平版画《画廊》被认为是荷兰“图形艺术家”埃舍尔一生的巅峰之作,埃舍尔本人也认为,在这幅画上自己达到了思维能力和表现能力的极限。
  先看看画里都有什么:画廊内正在举行画展,一位青年站在一幅画前聚精会神地欣赏——画上是一艘轮船,远处码头上矗立着许多楼房。但是问题并不这样简单:从画面左上方开始,那些楼房绵延而来,一直到画面右边出现的一栋角楼——那是一间画廊的入口,画廊内正在举行画展,一位青年人站在那里看画……
  确切地说,青年人是站在自己所观看的画中。在此,埃舍尔探索的是空间逻辑与拓扑的表现形式——他将空间由二维转变成三维,使人产生“青年人既在画内又在画外”的恍惚感觉。
  如何达到这样的艺术效果呢?我们可以从创作这幅版画的方格草图中找到答案:注意,所有格子的边框都连续地按顺时针方向排列,在画面中间形成一个洞——数学家称其为“奇异点”。看来,到了一个空间结构不再保持完整的地方,要将整个空间编织成一个无洞的整体是非常困难的,埃舍尔也宁可保持这种现状,并将自己的商标initials放在“奇异点”的中心。
  除了在传统的影视、文学和美术等艺术领域外,数学在现代音乐、现代美术创作中也得到了普遍应用,而且二者融合得更加生动、完美。例如上世纪50年代在西方音乐界开始流行的“数学作曲体系”(也称“序列音乐”),以及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起来的电子音乐与三维电脑动画。
  埃舍尔说:“数学家们打开了通向一个广阔领域的大门,但是他们却从未进入该领域。从他们的天性来看,他们更感兴趣的是打开这扇门的方式,而不是门后面的花园。”话说到这儿,相信你已经猜到了其中的意思——带领公众打开后花园的,正是那些善于探究数学问题的艺术家们。
4#
发表于 2011-2-11 10:3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学数学题何以难倒北大数学硕士?
[日期:2008-01-27] 来源:光明网











给你出道一年级数学题:小明钓鱼回来,小玲问他钓了几条鱼,小明答:“钓得真不少啊!6条没头,9条没尾,8条只有半个身躯。”你知道小明到底钓了几条鱼?看你翻白眼,半天没想出来,告诉你吧,答案是23条。据说这道题难倒了北大的数学硕士。(01月25日《南方都市报》)




再给你出几道题:一本书,小明第一天看了3页,以后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看2页,第10天看了多少页?这是三年级学生需要解答的高中才学的数列知识,孩子从何下手?其实,现在的作业难倒许多大家并不是新鲜事。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王蒙,在爱孙面前常好为人师。孙子的语文考试不及格后,王蒙就做起孙子的语文考题,结果败下阵来,竟然不及格!

我家有女初长成(读小学二年级),经常拿自己不会的思考题来考我们。我摸爬教坛近十年,当然还能应付,可她老爸就惨了,经常被问得晕头转向。一天,女儿又在电话中向我投诉:“妈妈,你快回来吧,爸爸又不会做这个题目,我看只有聪明的妈妈你能帮我了!爸爸太笨了!连小学二年级的题目都不会做,还说自己是作家,嘘~~”那口气真是把老爸给看扁了。结果我回家一看,原来是个找规律填数的题目,看了半天才找出那个该死的规律来。真是太难了!

小学生作业出现超纲难题,是如今的教学理念出现了误区。现在虽然各地在大喊素质教育,可连年的考试却没有本质的改变。自从实行课程改革之后,书本上一些知识显得简单了,但是考试的题目却是相当复杂。比如小学一二年级的数学广角部分,一般看来就是一些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只要学生能明白就可以,但是考试时却是让你来进行排列与组合,题型复杂,而且答案繁多,不是反复训练,很多小学生根本读不懂题意,又何谈解答呢?

窥一斑而知全豹,小学阶段存在这样的现象,初中、高中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越来越多的难题、偏题难倒了老师、难倒了家长,难倒了许多名家大家。在这样的教育事实面前,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小小年纪就被逼着去参加各种训练班、补习班,孩子的思维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哪里还有活力?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研究员孙孝武说,奥数题已经毁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教育的本质意义应该是启迪智慧、点燃智慧,让孩子通过老师的引导懂得如何去学,并且有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愿意自己主动去学。这样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才是是充满好奇、充满创新理念、富有创造力的人才。如果教育成了抹杀孩子的好奇、束缚孩子的思维、浇灭孩子学习热情的魔掌,那么教育就成了最大的杀手,它杀害的将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
5#
发表于 2011-2-12 20: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6#
发表于 2012-10-12 21:57:54 | 显示全部楼层
7#
发表于 2012-10-12 21:58:35 | 显示全部楼层
8#
发表于 2012-10-12 21:59:54 | 显示全部楼层
9#
发表于 2013-2-9 09: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数学:不仅重“实用”,而且有“理论”——郭书春先生谈《中国科学技术史·数学卷》
《 中华读书报 》( 2011年09月07日   12 版)

    编者按:2008年,中国科学院“八五”重点研究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国家“九五”重点图书出版项目《中国科学技术史》通过专家验收,本报曾给予大篇幅的报道和高度评价,认为:“这套中国人自己编写的大书出版以后,我们谈论中国古代科技史,可以不用言必称李约瑟了!”不过,当时这套书还未出齐。去年10月底,《中国科学技术史·数学卷》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使这一重大出版工程又向前迈进一步。该书出版以后,学界赞誉有加,认为该书是对截至到21世纪头十年中国数学史研究成果的最新全面总结,是该领域里程碑式的成就。日前,记者采访了该书主编郭书春先生,请他介绍了该书编纂过程,及其对中国数学史的阐释新在何处。
    读书报:据了解,《中国科学技术史·数学卷》的编纂工作早在1980年代后期即已启动,直到去年才最终完成,为什么耗时如此之久呢?
    郭书春:作为“八五”计划的中国科学院重大课题的一个子课题,《中国科学技术史·数学卷》是上世纪80年代末启动的,我是作者之一,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因主编出国,没有按时完成,却把经费花光了。在《中国科学技术史》编委会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领导反复动员下,我在2004年夏应允出任《中国科学技术史·数学卷》主编,随即在2004年下半年重新组建编委会,考虑到本人关于明末之后的数学史修养比较薄弱,我提议李兆华先生出任《数学卷》副主编,约请了冯立昇、傅祚华、高红成、郭金海、郭世荣、韩琦、侯钢、纪志刚、孔国平、吕兴焕、田淼、汪晓勤、王渝生、徐泽林、邹大海(以姓氏拼音为序)等中国数学史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和科研骨干参加编写。大家齐心协力,在经费十分少,甚至零经费的情况下完成了撰写。
    读书报:据了解,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国内外已经出版了十几部不同规模的中国古代数学的通史性著作,请问,《中国科学技术史·数学卷》与这些著作相比有什么特点?
    郭书春:首先是关于中国数学史的分期,近一个世纪来,学术界有各种不同看法。我们赞同钱宝琮的思想,认为数学史的分期应以数学内部的发展为主要依据,同时考虑相应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的变革和思想、文化背景,因此,我们结合30余年来中国数学史研究的新成果,将中国数学史分成中国数学的兴起——原始社会到西周时期的数学,中国传统数学框架的确立——春秋至东汉中期的数学,中国传统数学理论体系的完成——东汉末至唐中叶的数学,中国传统数学的高潮——唐中叶至元中叶的数学,传统数学主流的转变与珠算的发展——元中叶至明末数学,西方数学的传入与中西数学的融会——明末至清末的数学凡6个时期,这正是本书的六编。
    其次是尊重并认真研读原始文献。这本来是对数学史工作者的起码要求。但是,不客气地说,一个世纪以来,不认真研究原始文献,对古文进行曲解,随意删节、篡改,在数学史研究和著述中并不鲜见。本书依据原始文献对清中叶以来学术界流传一二百年的对《九章算术》的编纂、刘徽的割圆术及求圆周率的程序、杨辉《详解九章算法》的结构、秦九韶的人品及其大衍总数术、李冶《测圆海镜》为何而作及其天元式等中国数学史的重大问题的认识偏颇做了实事求是的纠正。
    第三,本书力图探索各个时期数学的发展与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关系。
    读书报:在我们一般的印象中,中国古代数学强调实用,未能像西方数学那样发展出高度抽象化、形式化的纯数学,所以其能到达的高度也就大为受限,是这样吗?
    郭书春:这正是我要讲的本书的第四个特点,就是重视中国古代数学理论的探讨。说中国古代数学重视实际应用是不错的,但简单地以此来概括中国古代数学的特点,由此认为中国古代数学没有理论,就失之于片面了。许多中国数学史著述进而将中国古代数学著作统统概括为“应用问题集”,特别是将《九章算术》概括为“一题、一答、一术的应用问题集”,并不符合实际情况。不言而喻,应用问题集是以问题为中心的,而《九章算术》等著作的主体部分则是以术文为中心的。《九章算术》中,许多术文是几道、十几道甚至是几十道题目的总术,大部分术文是非常抽象的具有普适性的严谨算法。另外,刘徽《九章算术注》、贾宪《黄帝九章算经细草》和杨辉《详解九章算法》等进一步抽象了《九章算术》抽象得不够的术文。《海岛算经》、《张丘建算经》、《缉古算经》、《杨辉算法》、《算学宝鉴》等的术文是关于一种数学问题的比较抽象的算法。所以,简单地将中国古代数学的特点概括为实用,并不准确。
    读书报:还有一种非常流行的看法是,中国古代数学中没有形式逻辑,尤其没有演绎逻辑。李约瑟也说过,“在从实践到纯知识领域的飞跃中,中国数学是未曾参与过的”,所谓成就都是经验的积累,没有推理和证明,总之,是没有数学理论。您同意这类说法吗?
    郭书春:我不同意。数学理论,最主要的有两个方面:首先是具有普适性的抽象性的正确的算法;其次是有关于这些算法的推理和论证,以及数学定义,并且其推理和论证主要是演绎的。对前者,前已指出,《九章算术》等著作中有大量关于一类数学问题的具有正确性、普适性和抽象性的术文,这本身就是数学理论。后一方面来说,尽管大多数中国古代数学著作都没有数学定义、推理与论证,但绝不是全部。事实上,刘徽的《九章算术注》和贾宪的《黄帝九章算经细草》、李冶的《测圆海镜》、《益古演段断》、杨辉的《详解九章算法》和《杨辉算法》、王文素的《算学宝鉴》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定义、推理和论证。李约瑟已经指出杨辉有演绎推理的倾向。实际上,刘徽《九章算术注》中的演绎推理和数学证明比杨辉高明得多,深刻得多。我们经过考察发现,现今形式逻辑教程中关于演绎推理的几种主要形式,刘徽都娴熟地使用过,而且没有任何循环推理。刘徽的数学证明是相当严谨的。说中国古代数学没有演绎逻辑,大约是没有读或者没有读懂刘徽的《九章算术注》。西方有远见的学者,比如以研究古希腊数学著称的英国罗界(G.Lloyd)爵士多次与我讨论刘徽的证明问题,他对刘徽的评价极高。法国伦理与政治科学院院长E.Poulle教授等认为刘徽在数学证明及其意义的概念上有新的突破。
    我们认为,刘徽等数学家的数学证明表明,中国古代存在着纯数学研究,也就是为数学而数学的活动。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就实际应用而言,《九章算术》和许多数学著作提出的公式、算法,只要能够无数次的应用,并且在应用中表明它们正确就够了,不在数学上证明它们,根本不会影响它们的应用。刘徽的《九章算术注》对《九章算术》的公式、算法进行了全面而且基本上是严谨的证明,并在证明中追求逻辑的正确,推理的明晰,这显然是纯数学的活动。杨辉、王文素等的论证工作,也属于纯数学的范畴。另外,像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8位有效数字,更不是实际应用所需要的。实际上,祖冲之后一千多年间,在工艺技术和历法的计算中,人们还大多使用“周三径一”,除了数学著作中的计算外,甚至连徽率157/50也未必使用。王恂、郭守敬制定明以前最精确的历法《授时历》,仍然使用圆周率3。事实上,即使使用祖率355/113或8位有效数字的圆周率计算出需要的数值,没有近现代的精密加工技术,古代加工技术所造成的误差,会远远超过圆周率不精确造成的误差。显然,追求圆周率的精确值,不是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需要,而是纯数学活动。
    读书报:您前面提到中国古代数学很重视算法,中国古代的算法和现代计算机科学中常说的算法是一回事吗?如何看待中国数学的这一特点?
    郭书春:应该说是一回事。事实上,中国古代的许多算法稍加改变就可以用到电子计算机上。
    20世纪70年代以前,中国数学史界一般将中国古代数学的特征概括为强烈的位值制,以计算为中心与数学理论密切联系社会实际等。这是非常明显的,也是正确的。钱宝琮等前辈已经做了充分的论述。然而,进一步问,中国古代数学的算法有什么特点?提出并解决这个问题的是吴文俊。他说:“我国古代数学,总的说来就是这样一种数学,构造性与机械化,是其两大特色。”构造性和机械化的思想贯穿于整个中国古代数学的始终。所谓构造性数学是指从某些初始对象出发,通过明确规定的操作展开的数学理论。中国古代的方程术即线性方程组解法、刘徽求圆周率的程序、开方术和求高次方程正根的增乘开方法、大衍总数术即一次同余方程组解法等成就都是典型的构造性方法。所谓机械化,就是刻板化和规格化。《九章算术》中的分数四则运算法则,开平方、开立方程序,方程术等,刘徽的求圆周率的程序、解方程互乘相消法和方程新术,等等,都具有规格化的程序,是典型的机械化方法。吴文俊院士正是从中国传统数学的构造性和机械化特征得到启发,开创了数学机械化理论,为当代数学做出了重大贡献。
    读书报:研究中国古代数学史,除了要准确地描述其发展历程和特点之外,我想,还应该对中国古代数学与西方数学、现代数学的关系做出说明。我们从上学开始,接触的数学概念、定理、理论大多都是以西方人的名字命名的,所以,很多人都会觉得,似乎中国古代数学与现代数学是没有多大关系的。这种看法是否成立呢?
    郭书春:事实上,许多西方学者也有这种看法,像西方著名数学史家克莱因在《古今数学思想》中就将中国与日本、玛雅的数学一道列入“对于数学思想的主流没有重大的影响”而略而不论。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1900-1995)则根据自己以及李俨、钱宝琮、严敦杰等学者的中国数学史的研究成果,指出在数学上,“在公元前250年到公元1250年之间,从中国传出去的东西比传入中国的东西要多得多”,批驳了中国古代数学源于古巴比伦、古希腊和印度的谬说。
    吴文俊根据钱宝琮的思想,将中世纪数学发展过程概括为“中国-印度-欧洲”和“希腊-阿拉伯-欧洲”两条路线。后来,他进而指出:“贯穿在整个数学发展历史过程中有两个中心思想,一是公理化思想,一是机械化思想。”不久,他又将“两个中心思想”改成“两条发展路线”:“一条是从希腊欧几里得系统下来的,另一条是发源于中国,影响到印度,然后影响到世界的数学。”他明确地回答了数学发展的主流问题:“在历史长河中,数学机械化算法体系与数学公理化演绎体系曾多次反复互为消长交替成为数学发展中的主流”,而“中国古代数学,乃是机械化体系的代表”。这就是说,在吴文俊看来,数学发展的主流并不像以往有些西方数学史家所描述的那样只有单一的希腊演绎模式,还有与之平行的中国式数学,而就近代数学的产生而言,后者甚至更具有决定性的(或者说是主流的)意义。正是以中国数学为其源头和重要组成部分的东方数学,包括数学方法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传统,传到欧洲,与发掘出来的古希腊数学相结合,导致数学模式和数学家的数学观的改变,重视数学计算,走向几何问题的代数化,从而开辟了文艺复兴后欧洲数学的繁荣,并开辟了通向解析几何和微积分的道路。总之,只要了解并客观、公正地评价中国传统数学,就会发现,它是世界数学主流的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读书报:从李俨、钱宝琮在上世纪初开创对中国数学史的科学研究,到这部《中国科学技术史·数学卷》出版,已有一百年的时间。经过几代学者的奋斗,我们已基本弄清了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的面貌。是否这个领域的研究已到了题无剩义的地步?您对今后中国数学史的研究有什么建议?
    郭书春:由于李俨、钱宝琮、严敦杰等大师筚路蓝缕的工作,中国数学史学科基础深厚,成果丰硕,自上世纪60年代钱宝琮主编的《中国数学史》出版时起,就有“中国数学史没有什么可搞了”,“是贫矿”的说法,并在六七十年代在学术界占据主导地位。30余年来中国数学史的研究,特别是关于《九章算术》及其刘徽注的研究实践,证明了这种看法是不妥当的。同样,这种看法在今天仍然是不对的。总的说来,目前中国数学史的研究,包括《数学卷》的编纂,基本上还是沿着李俨、钱宝琮等开创的路子走的,使用的是传统方法。我们应该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学习国外数学史界科学的、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以新的方法,新的视角考察中国古代数学,一定会取得新的成果。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应该特别重视。首先,就中国数学史的断代史而言,对两头的研究一直薄弱。一头是中国近现代数学史的研究,目前已有很好的起步,应该进一步加强。另一头是先秦数学的研究,其薄弱的原因是资料缺乏。上世纪80年代张家山汉简《筭数书》的出土,2007年底岳麓书院收藏了秦简《数》,改变了文字资料空白的局面,《中国科学技术史·数学卷》都有专门章节论述,但仍值得进一步研究。近年北京大学还收藏了400余支秦数学简牍,清华大学收藏了战国算表简,湖北睡虎地出土了200余支西汉数学简牍,都正在整理中。这些秦汉数学简牍提供了秦与先秦数学最可宝贵的原始文献,对它们的研究,必将开辟中国数学史研究的新天地。
    其次,开展中国古代数学社会史的研究,包括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社会思潮和文化背景,甚至各民族的不同的心理素质,所处的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文化传统的交汇,以及科学技术其他学科的发展情况,即所谓外史的研究。
    第三,开展数学思想史的研究,尽管过去有所涉猎,但总的说来还相当薄弱。
    第四,要开展比较数学史与交流史的研究。比如研究中国传统数学与古希腊数学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形式、风格和特点,研究中国传统数学与印度、阿拉伯数学的关系。为此应该培养不仅懂得英文、法文、德文、日文,而且能阅读阿拉伯语、梵文的数学史学者。
    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尽管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中国古代数学的辉煌成就已得到国内外学术界中有识之士的公认,但是,在国内外学术界中,欧洲中心论或其他什么中心论仍占主导地位。他们或者对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视而不见,或者不顾起码的编年史,硬说中国的成就来源于比中国晚几百年的印度或别的什么地方。即使是对中国古代数学十分推崇的学者,也有中国古代数学没有理论,没有逻辑,更没有演绎逻辑的偏见。可见,向学术界、教育界,尤其是大、中、小学的教师、学生,乃至全民族普及数学史(中国数学史应在其中占据恰当的位置)知识,是十分必要的。这是数学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使命。(本报记者  王洪波
10#
发表于 2013-3-12 10:53:14 | 显示全部楼层
要引导学生集中精力来思考问题    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史宁中的言论:
   “未来的教育应当充分地彰显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会的不要教,要教的是不会的。人与动物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呢?我认为是人有想象能力、抽象能力,而动物没有。”
   “教育是干什么用的呢?是要培养素质的。什么素质?向上的精神,学习的兴趣,创造的激情,社会的责任感。”他认为,一个优秀的教师最根本的表现,就是他教的孩子愿不愿意读书。
   “我觉得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一条就是集中精力。我带了很多博士生,有些人思考就是不深入,后来我发现他们的问题出在不能集中精力。”史宁中校长说,小学生精力集中的时间,一般只有十几分钟,最多20来分钟,老师就要在这十几二十几分钟内把你要讲的东西讲出来。如果教师掌握了知识的本质以后,再精炼语言,肯定能在20分钟内讲完。而反复地唠叨、重复,反而分散了学生的精力。
   史校长甚至认为,学数学不用笔不用纸,用脑袋想就能想出来,而这正是锻炼一个人集中精力思考问题的办法。教师要引导学生真正集中精力来思考问题。
   数学是思维的科学。培养数学能力也一再被我们的数学教育提起,然而在这次峰会上,学生不会思考的问题被一再提起。
   史校长认为,对思维过程的忽视,是当下数学教育的一个普遍现象。“我们的老师讲课,往往是从中间开始讲,其实一开始的思维过程往往很重要,却被扔掉了。老师看学生学得怎么样,也只看答案对不对。知识是什么,是思考的结果、经验的结果。仅仅结果的教育是不能教智慧的,智慧往往表现在过程中。有关过程的东西只有通过过程来教。过程的教育能够培养我们的孩子正确的思考方法,最终培养孩子数学的直观。因此,我们要强调过程的教育,在过程中判断他的思维是不是对的。”
   而教师启发学生思考最好的办法,“就是和学生一起思考”。
   那么,有没有相应的评价体系来推动数学教育走向思考、走向过程呢?负责数学教育检测标准制定的史宁中校长透露,未来这一具有导向型的评价标准将有两大重大变化:
   第一,不要求计算速度,算对即可。“有一种说法在学校很流行:一看就会,一算就对。这是不行的,数学是需要思考的,不是培养技术工。以后考试不要题量太大。”
   第二,强调在理解上的掌握。他举例说:“比如三角形内角和180度,你仅仅知道这个不算理解,你也应该知道,一个三角形里不能有两个钝角,一个四边形内角和是360度,这些一步就能得到的结论都应算在理解的范畴。理解没有内容是不行的。
   中国未来小学数学教育将转入更加注重内涵的改革深化阶段,其一,注重思考力的培养;其二,注重过程性经验的积累;其三,注重真正意义上的“理解”。

                  研究学生是当下的一个紧迫课题。
   10年前,主持研制了我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刘坚教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助理),一个深切的感受是,我们的数学教育“研究学生”远远不够。2004年,他就在呼吁要研究学生、读懂学生,此次峰会,他再次重申这一话题。“没有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深切体验,没有发现儿童学习数学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就不可能发自内心地尊重学生、热爱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会永远停留在口头上。”
   “我们今天依然需要研究学生,研究他们是如何思考问题的。不要以为只要老师讲清楚了,学生就明白了。”
   波利亚的观点:“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当然是重要的,然而学生想的是什么则更加千百倍的重要。”
   奥苏泊尔的观点:如果一定要把教育心理学归纳为一句话的话,那我只能说要千方百计弄清楚儿童已经知道了什么。
   当下,我们对学生如何学习数学的研究非常有限,“所以,我们一定要去研究学生是如何学习数学的,研究个体与群体的数学学习活动是如何发生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学研究根本上是研究学生的。教学的根本改革应以研究学生为基础。”

                  数学经验需要积累,更需要提升
   “数学活动经验”不是一个新词,却因为进入了新修订的《数学课程标准》而成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经验对于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杜威说:“一盎司经验胜过一吨理论。”史宁中校长说:“创新能力来自知识积累、经验积累和思维训练。”
   “所以我们应基于学生数学经验开展有效教学。”北京教育学院数理学院副院长张丹认为,就小学数学课堂而言,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
   其一,就每个抽象的数学概念而言,教学时应找找其背后有没有原型。为什么要找寻原型?一方面,数学来自生活;另一方面,通过原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
   “比如负数比较大小,小孩子怎么能够理解这么抽象的意义呢?可以找出温度计,负数大小比较就容易理解了。小数的原型是什么?元、角、分无疑是重要的一个。
   “再比如,数数活动,能给孩子们积累什么样的经验?顺序,大小,还有呢?——一一对应。还有吗?——计算,往前数是减法,往后数是加法。了解这些,我们在上这些内容的时候,也就会更加重视经验。“
   其二,数学经验的提升。
   张丹副教授说,老师们已经开始关注数学经验,但有点浅尝辄止的感觉。
有一次,一位老师上“圆的认识”这一课,他请六年级学生观察圆有什么特点,学生答:“圆圆的,没有边,没有角。”这是一年级学生都能回答出来的答案,老师没有继续挑战学生的思维,而是直接转入他的课题。
   “其实,一年级学生也会这么回答,这就是学生对圆的原始经验认识,但对六年级学生而言,老师完全可以提升经验,比如拿出一个椭圆,你看,这也是圆圆的,没有边,没有角,为什么不用它做车轮呢?这就开始触及圆的本质特征。张丹副教授认为,数学经验一方面在于积累,另一方面也需要提升。经验不经过提升、内化、概括,难以成为学习的内在支撑。
                     学科气质从哪里来?
   郑毓信教授认为,数学的核心是理性精神。无论课程教学怎么改革,数学教育都要牢牢抓住数学的基本问题。什么是数学教学的基本问题?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数学教育思想。
   目前我们的数学课,在学科气质上仍有许多不足之处。
   “比如课堂评价语言。我们听得不叫多的是,很好,你真棒。这是什么语言?社会性语言。现在的关键是怎样从社会性的用于向学科性的用语转变。一个班级讨论问候的塑造必须经由心理的、社会的、科学的发展阶段。
而较为严重的问题是,作为学科气质的核心内容,思维的深刻性并未受到重视,最明显的表现是,课堂思考多为即时型,长时思考几乎为空白,而正是长时思考决定了思考的深度。
   获诺贝尔奖的日本数学家广中平佑说:“我认为思考问题的态度有两种,一种是花费较短时间的即时思考型,一种是花费较长时间的长期思考型,所谓思考能人,大概就是指能够根据思考的对象自由自在地分别使用这两种类型的思考态度的人,但是现在的教育环境不是一个充分培养长期思考的环境……没有长期思考型训练的人,是不会深刻思考问题的……无论怎样训练即时思考,也不会掌握前面谈过的智慧深度。”
   郑教授认为,这段话于我们也有很强的针对性。
   然而真正的气质来自数学文化。
  “数学教师有三个层次,仅仅停留在知识层面的,是教书匠;能够体现数学思维的,是智者;而能进行无形的数学文化熏陶的,则是大师。”他呼吁大家要“做大气的小学数学教师”。
                                                                                           摘自《人民教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9 04:36 , Processed in 0.13077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