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管季超07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0.11.17.祝站学区《小语识字教学有效性课例研讨暨学生优秀习作点评活动》专帖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10-11-18 19:10:51 | 只看该作者
22#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8 19:40:04 | 只看该作者
23#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8 20:31:45 |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10-11-18 21:24:00 | 只看该作者
                我看余老师执教的《假如》

       这是一篇充满童趣、情趣、理趣的诗歌,语言清新活泼,充满儿童的想像力、创造力。全诗用并列结构的形式,借“马良的神笔”,表达“我”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这些关爱,显示了儿童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
       余老师利用《神笔马良》的故事导入课文的学习,这种设想和做法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为学文作了很好的一个铺垫。
       在学文过程中,余老师能多次地安排朗读的环节,这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但是,我个人觉得余老师在安排朗读的时候还缺少应有的目的性,若能让学生在感知课文内容后,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渐渐进入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中去,在读中感悟理解,在读中触发情感,在读中培养能力,提升思维。最理想的读书目标是超越文本、超越作者,对文本进行创造性的解读,让学生的注意中心由作者、文本转移到自己身上。朗读这首诗,学生可能会产生许多共鸣,有创作新的“假如”的欲望,教师要满足学生的需求,并作为学习的伙伴参与其中。
25#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9 07:16:29 | 只看该作者
                我看余老师执教的《假如》

       这是一篇充满童趣、情趣、理趣的诗歌,语言清新活泼,充满儿童的想像力、创造力。全诗用并列结构的形式,借“马良的神笔”,表达“我”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 ...
吴红娟 发表于 2010-11-18 21:24



赞赞赞





26#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9 18:46:53 | 只看该作者
本土网人[朱楚桥]的下水作文[转]



小学四年级习作训练要求学生编一则童话故事。平时作文教学总让我感到棘手,讲一些大道理,学生听不进去,这次我做了尝试,就是和学生一起下水作文,再和学生一起评析,学生得到启发后开始习作,再评析修改,收到好的效果。


夜静悄悄的,院子里眼睛、鼻子、耳朵和口聚在一块,它们议论纷纷。
眼睛说:“我的作用可大了。我可以看四方,观察每天发生的一切。没有我,世界是一片黑暗,主人只能在黑暗中摸索。”鼻子听了,很不服气,它开口了:“我可以闻到各种气味,辨别香臭,还可以呼吸空气。如果没有我,主人的心脏停止跳动。我的作用不比你小。”站在一旁的耳朵听了,也嚷了起来:“别门缝里瞧人——把人看扁了。我也不比你们差。我可以听到外面的声音,试想象一下,耳朵失聪,主人又痴又呆,怎么生活呀!怎么欣赏美梦的音乐?”不等耳朵说完,嘴巴也不甘落后,说道:“没有我,你们能聚在一块说话吗?没有我,主人只有活活饿死。”它们争论着,一直持续了几个小时,站在上面的眉毛开始说话了:“你们都有作用,各有所长,只是分工不同。只有密切协作,尽职尽责,才能为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它们似乎明白了什么,都沉思起来。
夜深了,万籁俱寂,月亮出来,露出洁白的微笑。
学生读后评析 甲:眼睛、鼻子、耳朵和口,具有人的特征,拟人化。
             乙:故事是假想的,想象力丰富。
             丙:告诉我们的道理,人各有所长,要密切协作。
教师总结:你们已经掌握了童话的基本特点,童话通常采用拟人夸张的手法,情节是虚构的,假象的,童话告诉我们道理,读后给人启发。你们开始习作。
学生习作         小猪和小兔
小兔和小猪是好朋友,为了一件小事吵架了,他们互不来往。
有一天,小兔生病了,小猪连忙打了一斤蜂蜜,带着一束花,来到小兔家。小兔见了,非常感动,不好意思说:“小猪哥哥,上次吵架是我的错,真对不起。”“我也有错,我们再也不吵了!”小猪说。小兔高兴地吃着蜂蜜,很快,病就好了,他们又高高兴兴地在一起做游戏。
过了几天,小猪不小心把脚扭了,在家里养伤。正逢小猪过生日,小兔买了蛋糕和鲜花来到他的家。“祝你生日快乐,早日康复!”小猪高兴地说:“谢谢你,小兔妹妹!”于是他们一起共进晚餐,唱着生日歌:“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很快,小猪的脚伤痊愈了。
  小猪终于明白了:学会了关心别人,别人才会关心你。
   学生评析 甲:小兔小猪会说话,具有拟人化的特点。
            乙:读后受到教育,要学会关心别人。
            丙:想象力丰富,有故事情节。
教师总结:这位学生的童话有特色,是一篇佳作。如果再把内容写详实一些就好了。大家再来修改自己的文章。学生都踊跃修改自己的习作。
通过本次作文教学,我发现学生的童话写得生动有趣,作文比以往大有提高。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为了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让作文课落到实处,教师不妨下水作文,同学生一起,共同提高,分享一份成功的快乐。

27#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0 09:49:59 | 只看该作者
    听评课还要作为内行看门道[z]     

   说到语文课,仿佛谁都可以品头论足一番。然而,在新旧教学理念交替、碰撞、磨合的今天,在应试教育仍然没有偃旗息鼓的背景下,到底该依据什么样的标准来评价一节语文课成功与否呢?作为常规教研的载体,作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平台,在学校制度化要求的支撑下,听评课仍然是同仁之间彼此切磋、互相提高的重要方式。笔者自1999年担任学校的语文教研组长以来,每周的例行公事之一,便是组织包括听评课等形式在内的教研活动。在具体听评课时,有时也会感到茫然无绪、单调重复,有时也会怀疑:这是不是应景式的务虚,是不是形式主义的自我纠缠?但我的同事们在执教公开课时的可圈可点,也使我似乎摸索到了一点听评课的门道。从评课的原则上,听评课着重看“四性”;从评课的内容上,着重抓“五点”。   看“四性”,看的是课的真实性、实效性、创新性与和谐性四个方面真实性。我们看待一节公开课,评价的起点是真实性,特别是看学生对文本感知的真实思维过程,看绝大部分学生学习过程的曲折性、领悟过程的自然性,看所讨论的问题的互补性与争鸣性是否符合大部分学生的思维实际,看教师教学设计的框架内有没有学生课堂生成的意外情景,看教师的教学机智和教师作为“平等的首席”是否拥有足够的引导能力。
  实效性。语文课固然不能上成纯粹的知识课、训练课,但也不能借口培养语文素养、提升人文精神,从而偏执地走向虚幻之路,走向泛语文、反语文的泡沫化、边缘化之路。语文课即使要从“大语文教学”的视角出发,也应该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质的因素存在。一节语文课下来,至少应该能浓缩成一些“干货”,实实在在地授人以“渔”。即使是情感的洗涤、情操的陶冶、视野的开阔这样务虚的东西,也是有迹可循的,也是可以依托于具体的语言文字当中的。实效性应该是评价一节语文课的重要标尺。当然,对实效性的追求不能简单地理解成“一课一得”,更不能走繁琐分析和机械训练的老路。
  创新性。一节语文公开课如果没有创新性、千人一面,就会失去公开课应有的意义。只有充分展示了教师的教学个性、潜能、风格,并在教学设计、教材解读、教学方法等方面有独树一帜的追求,才能给人以启迪。以个性化解读文本为例,教师在上公开课时,应该有自己独特的声音和色彩。如果只是仰仗教学参考书的支撑,自然也只能是依葫芦画瓢、鹦鹉学舌般地贩卖别人的思想。在公开课这种鼓励探讨、争鸣的舞台,我们提倡执教教师敢于提出不同观点。当然,教师浸润自己最原生态的阅读体验,并以此传输、启发学生,才是最真实、最有感染力的阅读。
  和谐性。从语文课堂教学的角度,应当重点处理下列几对关系:一要把握好教学目标、教学设计的相对明确与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探究、生发文本之间的关系。教师不能借口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就一味无原则地自由放任,而应该引导学生建设性地讨论,适时回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上来。
  同时,教师还要注意从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兴趣出发,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完成与预定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不同的新的教学旅程。二要把握好个性化阅读与遵循文本逻辑之间的关系。既要倡导和鼓励个性化阅读,又不能走向漫无节制的以颠覆传统观点、消解一般观点为快意的末流阅读。三要把握好文本拓展与文本解读之间的关系。既要贯彻“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新理念,又要防范因过分注重拓展迁移,文本解读反而欠火候的现象。四要把握好现代教育技术与文字的内蕴、情感之间的关系。
  既要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课堂上的作用,又要避免画面、图像对文字潜在魅力的冲击。五要把握好语言基础知识的积累、语文基本能力的训练和人文素养提升之间的关系。既要避免走繁琐训练的歧路,又要防止必要的语文训练的缺席。六要把握好常态的语文课堂教学与高考语文之间的关系。既要防范高考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过早介入、过早链接,又要避免对高考走向的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抓“五点”,抓的是切入点、制高点、高潮点、动情点和拐点切入点。一节语文课如果上得不好,容易出现杂乱无绪的现象。一篇课文讲多讲少、讲深讲浅,重点、难点定位在哪里,没有一定之规,但找准切入点很重要。如有位教师讲李白的《蜀道难》,找的切入点是“‘蜀道难’到底‘难’在何处?”学生于是从文本里细心寻觅,很自然发现入蜀之路的险峻艰难;一唱三叹之余,便可窥蜀地久居之难,蜀中军阀可能酝酿着凶险的割据叛乱的隐忧,意在警诫当局者在形势险要处应当好好防守;一番思悟之后,更可自然联想到人生之路的艰难。层层发掘,剥茧抽丝,便达成了对诗歌主旨的解构。
  制高点。一堂高质量的公开课应当从学生的思维实际出发,抢占制高点。这个制高点可以是引导学生归纳出某种相应的思维方法,可以是矫治学生的思维疏漏,也可以是大幅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还可以是与高考或隐或显的从容对接。每一节课的制高点都要站在宏观的视野、动态的视角,着眼于学生思维的系统发展,应该指向学生思维、情感和悟性等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终极发展。不能总是重复,一点序列和层级也不讲,一点梯度和坡度也没有。
  高潮点。没有高潮的语文公开课无法紧紧揪住学生的心弦。教师要充分运用渲染铺排、对比纠错、悬念照应、起伏跌宕、谐趣幽默、个性解读、质疑探究等多种方式激活语文课堂,师生互动、酝酿高潮。
  动情点。当前,语文课堂中的学生活动有过度泛滥的趋势,却偏偏看不到语文教师激情的张扬与澎湃。部分课堂在提升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语文教师的职业角色和主导作用被弱化了。而实际上,教师的激情恰恰是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强烈动力之一。没有语文教师的激情,何来语文迥异于其他学科的动人魅力?
  拐点。课堂结构设计忌平淡无奇、平庸乏味。如果一堂公开课能匠心独运地设计一两个拐点,又与教学内容水乳交融,将大大强化教学效果。特别在小说、戏剧这类情节注重起伏跌宕的文体的学习上,公开课没有必要过于追求四平八稳,应该自然地运用与文体一致的课堂结构程式。如为了让学生体验小说结尾“合乎情理又出乎意料”的特点,教师可以训练学生续写和改写小说的结尾,特别是隐去微型小说的结尾,让学生依据铺垫、暗示,合理地制造意外、波澜,往往能激活课堂气氛,学生思维的火花异彩纷呈。出现疾徐有致的拐点,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将极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听课也需精心准备


文/李祥辉
   
听课,是教学研究的基本方式。听课之后,需要听课者对上课者的课堂教学提出意见和建议。但是,上课者往往不买评课者的帐,不认同他们的评价反馈,甚至出现与评课者“辩论”的尴尬场面。这与听课者缺乏充分的听课准备有很大的关系。对此,崔允指出“进入课堂时,听评课者自己没有充分的准备,也没有与上课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是听课评课“去专业”现象的具体表现之一。
那么,听课前要做好哪些准备呢?一般情况下,听课需要做好五个方面的准备,即学识准备、心理准备、情况准备、物质准备和课前会议。
“学识准备”指的是,听课者要做到“五要”。一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学习论等理论。二要理解掌握课程标准。三要充分把握教材,掌握教材体系和教学内容。四要了解先进教改经验,熟悉有关学科的教改信息。五要积累课堂教学实践案例等。
“心理准备”指的是,听课者应以学习者的身份来听课,听课时精力集中,听、看、记、思结合。
“情况准备”指的是,听课者在听课前要了解听课班级班风、学风和学生的当前状况,了解任课教师的学识水平、教学特点等有关情况,了解学校的办学条件、教研文化等基本信息等。
“物质准备”指的是,听课者要准备好听课用品和材料,如记录用的笔、笔记本,教科书和参考书等。
“课前会议”是为听课评课而召开的会议,主要研究方面有:内容主题、教学目标、活动设计、区别指导、观察重点以及课后讨论(评课)的时间和地点等问题。
据笔者了解,不少教师、教研员和教学管理人员,乃至少数“专家”,在对教材和教学内容不甚理解,对学生学习起点和实际学情几乎“无知”,对教师的教学特点和教学设计的意图没有了解的情况下,匆忙走进课堂听课。这种没有做好准备的听课,听课者对所听课的教材内容和教学重点等比较模糊,对教师和学生特点不明,不知道教学目标和听课目标,往往曲解了教学过程和方法的设计等,自然会出现评课不当的情况,或大而化之,空洞无物,或凭空臆断,建议失度。可见,“学识准备”和“情况准备”是听课者首先必须做好的。
在“心理准备”方面,听课者的角色定位,影响着听课时的态度和情绪。如果把自己当作“学生”,将自己处在“学”的情境中,就会比较准确地知道教学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是否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如果把自己定位为“教师”,将自己处于“教”的情境中,就会进行“如果我来教,该怎样上”的思考,在比较反思过程中,发现教学的优点、特点、成功之处和失误、不足、商榷之处。听课者做到“学生”与“教师”角色的结合,有利于深入思考,提出恰当的评价和中肯的建议。
随着听课评课向观课议课的发展,在“物质准备”方面尤其强调课堂观察前的技术手段和观察工具的准备:对听课者进行明确的分工和要求(观察位置、观察角度),设计适应观察目标要求的记录表格、计时工具,记录课堂的设备,如录音机、摄像机等,以课后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如果我们把听评课切实当作教师专业生活与专业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之真正成为教师专业学习的重要途径,“课前会议”必然是听课准备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崔允指出,“课前会议”需要关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上课者说课。二是听课者提问与上课者的进一步阐述。三是双方商议,确定观察点。
经过充分的课前准备,听课者在听课的过程中,就能够快速进入角色,就能够围绕明确的目的和重点,集中注意力进行听、看、记、思,就能够有针对性地比较、分析、反思,对课堂教学的感受和体会就能够深刻,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也就能感同身受,得到上课者的认同和积极的反思、回应。因此,为提高听课质量和评课效果,使其具备专业价值,听课者必须精心做好听课前的各项准备。
28#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1 09:15:50 | 只看该作者
29#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2 23:41:11 | 只看该作者
这里教、学、研的氛围很浓郁!
晨曦 发表于 2010-11-22 11:31



谢谢来自陕西安康的[晨曦]坛友鼓励。我们再加油干。。。。。。
30#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3 13:46:56 | 只看该作者
飞翔的梦幻
——解读《村小:识字课》
李建荣

    村小:识字课——“村小”是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冒号有静场的感觉,是对开幕前寂静气氛的渲染;“识字课”交代诗歌要表现的具体内容,引发读者对老师身份、学生形象的潜在联想。
   “蛋  蛋  鸡蛋的蛋”—— 直接进入诗歌现场,毫不拖泥带水。观察者是诗人,行动者是老师,老师作为诗歌中的一个首要形象,直接“表演”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作者中间转述的环节,使诗歌具有客观性,让诗歌的内容直接去进入读者视野,直接感动读者,这样反倒使诗歌与读者最近、最亲。作者作为抒情主人公的身份在表面上被淡化,读者与诗歌所表现的原生态生活距离最短。作者对叙述与抒情的关系有独到的把握,有辨证的认识,充分发挥了故事的吸引功能,充分发挥了叙述的抒情功能,充分考虑了读者对象的接受心理。“鸡蛋的蛋”把我们带入乡村生活的氛围里。鸡蛋是起兴,后面就是铺排了,孩子们的小脸圆圆的,就像鸡蛋样圆,暗含着一个幽默的比喻。
   “调皮蛋的蛋  乖蛋蛋的蛋 红脸蛋的蛋马铁蛋的蛋”由题目到第一段,镜头移动,由乡村到小学,由校外到教室,转为对孩子们的特写。这镜头就是老师的眼睛,在老师的眼里,他的学生是什么样?“蛋儿、
    蛋蛋、蛋娃”,这些称呼是陇东方言里大人对孩子最亲昵的称呼,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对孩子的呵护疼爱体现在这些乡土味浓郁的呼叫里。叫“乖蛋蛋”,那就更疼爱了!老师教学生认识“蛋”字,学生也体会着老师对他们的喜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四句诗,每句都各有所指,都可能有具体的学生,学生有的调皮,有的乖巧,有的倔强,有的憨顽,个性各异。老师兴味盎然,热情洋溢,教室里其乐融融。显然,在《村小:识字课》里,每一个字的组词都不是简单重复,都是“老师”富有诗意的生动描写。如果这一段侧重写男娃娃,下一段就着重写女孩子了。
    “花  花  花骨朵的花”春天来了,草绿了,花儿快要开了!“桃花的花  杏花的花”春天的发现,春天的激动,春天的喜悦,在春天的校园里弥散开去。“花蝴蝶的花  花衫衫的花”孩子们也许已经跑出了教室,跑向了山洼,到山涧的清泉里去抬水;也许春天的蝴蝶从窗外飞了进来。在蝴蝶的眼睛里,教室里孩子头上簪的发卡也是散发着芬芳的花朵。“王梅花的花曹爱花的花”这样的意蕴很快得到了解答,山里的花就是孩子,山里的孩子就是花;大自然就是孩子们的乐园,老师就是育花的园丁。教育的诗情画意在层层递升里渲染得山花烂漫!这样的渲染是写实?是想象?都是。“爱花”——孩子热爱春天,热爱知识,老师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的的主题在花与花衫衫的相互衬托张扬里得到饱满的发挥。
     有了一、二两段的铺排、递进、烘托,“黑  黑  黑白的黑”就是强烈的对比了。是非的分明,社会的黑白,人生的道德启示等等深层的内容渐次渗入。
    “黑板的黑  黑毛笔的黑”这才引领我们环顾教室简陋的设施,没有高楼大厦,没有橡胶操场,没有电视投影仪,这乡村小学很穷,教室也可能设在窑洞里,孩子们上学要走很长很长的山路,天还没有亮的时候孩子们就领着狗打着灯往学校走了,放学回家他们还要帮大人劳动,或者贪玩或者干活,小手手都脏成“黑手手”了。也许是老师在教师里边走边领读,这老师顺手拈来,看到学生的黑毛笔就说“黑毛笔的黑”,看到孩子们的黑眼睛就说“黑眼睛的黑”,也许这就是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发下,发散思维,积极联想,随口唱出的词儿!最是“黑眼睛的黑”一句,这可是最神气的一句描写,好象前面的句子都是为了这一句的出现一样。这让我想起反映“希望工程”的那一帧摄影上的小女孩纯洁天真、充满求知渴望的黑眼睛。但这不是一个孩子希望的眼睛,这可是一个教室、一所乡村学校、所有农村的孩子渴望知识的眼睛——这,就是中国的希望,中国的眼睛。诗歌到这里,已经变得深沉,一首简单的诗歌已经升华为一个时代的象征,一个时代中国乡村教育的象征。
     接下来一节变得风趣幽默,有点以外的情节,有学生急急忙忙跑来,他(或她)迟到了。也许他妈妈有病了,她自己要做饭,迟到了外;也许他给猪拾草,来迟了;也许,他贪玩,忘了时间。意外的插曲,丰满了老师的形象,老师的诙谐谈化了因有学生迟到而变得紧张的教室气氛,在学生的笑声里老师对迟到学生温和的关切的询问,我们可以想象得很真切。山里孩子向往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世界有多大呀?“窗外的外  山外的外  外国的外”,这就是老师的回答,这也是学生的黑眼睛里渴望的内容。这一段紧承上段“黑眼睛的黑”,展现了世界的辽阔,山乡孩子精神视野的辽阔。天高地阔,下面就是写天高任鸟飞了。

     飞  飞  飞上天的飞
     飞机的飞  宇宙飞船的飞
     想飞的飞  抬翅膀飞的飞
     笨鸟先飞的飞
     飞呀飞的飞……

     由山里到山外,由大地到天空,诗歌到最后,老师和学生的心灵都飞起来了。群情激动,声音高昂,理想的羽翼在白云下飞动,想象的翅膀在宇宙里飞翔,山里的村学,春天的山花盛开,开满着沟沟洼洼,鲜艳的国旗招展,在春风里飘扬,小同学们沉浸在飞翔的意境里——他们恍若乘着飞机飞翔在世界各大洲,他们仿佛驾驶着宇宙飞船遨游在太空,他们追求科学与自由的梦想、他们为家乡和祖国的发展做贡献的理想实现了!
     虽然,这首诗歌写的乡村小学还有点贫困,但师生的精神追求一点也不落后,他们的心灵是明亮的,他们的志向是向上的。所以说,诗人高凯的这一首诗歌是一首响亮的面向未来的现代诗歌。孩子们喜欢,大人们也喜欢!

附原作:
村小:识字课

高凯

蛋  蛋  鸡蛋的蛋
调皮蛋的蛋  乖蛋蛋的蛋
红脸蛋的蛋
马铁蛋的蛋

花  花  花骨朵的花
桃花的花  杏花的花
花蝴蝶的花  花衫衫的花
王梅花的花
曹爱花的花

黑  黑  黑白的黑
黑板的黑  黑毛笔的黑
黑手手的黑
黑窑洞的黑
黑眼睛的黑

外  外  外面的外
窗外的外  山外的外  外国的外
谁还在门外喊报告的外
外  外——
外就是那个外

飞  飞  飞上天的飞
飞机的飞  宇宙飞船的飞
想飞的飞  抬翅膀飞的飞
笨鸟先飞的飞
飞呀飞的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4 14:25 , Processed in 0.11047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