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3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78年前的老教材为何受欢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23 17:16: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78年前的老教材为何受欢迎2010年12月05日   来源:中国教育报
  近日,曾出版于1932年的《开明国语课本》被重印上市。这套书在北京、上海等地刚摆上书架没多久就卖断了货,现在搞得连出版社都没货。《开明国语课本》是由文学大师叶圣陶先生编写课本文字,由书画大师丰子恺为每一篇课文精心绘制了插图。随着它的热销,同期重印的老课本系列在网上都收获了好评。
  内容简单却十分受欢迎
  “先生,早。”“小朋友,早。”
  两句话,七个字,这是《开明国语课本》第一册第一课的全部文字。这也太简单了吧?你恐怕会如此发问!但在这本书的编写者叶圣陶看来“开学那天,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是头一回跨进学校,觉得什么都既新鲜又陌生。见到老师,他们上前去鞠躬问好,老师微笑着欢迎他们。等到上课了,翻开课本一看,刚才温馨的一刹那原来已经写在课本里了。老师此时如果善于启发,定能使孩子感到学习的快活,逐渐养成观察和思考的好习惯”。
  叶圣陶的意思很明白:这本书要教孩子学的不光是语文,更重要的是做人,大师编写的话看似简单,实则用心。像这样注重孩子幼小心灵陶冶的课文,在这本书里不胜枚举。
  对于这本书,读者们的评价最中肯。在当当网上,很多买家如是写道:“我现在天天在睡前给儿子讲一点点,内容好,许多胜于现在用的小学课本。”“从孩子身边的景、物、人、事写起,寥寥几笔勾画出一幅平和、温馨的场景,让大人、孩子在读的过程中感受到对家园、父母朋友的爱,以及人、环境和动植物之间的和谐。”
  热潮对比下的当代教材
  家长的评论归结起来很简单:喜欢78年前的课本,因为更贴近孩子们的心理。相比来讲,现行教材则高高在上,有些内容超过了孩子们的接受年龄,甚至其中还有一些做作和虚伪的东西。
  今年10月,由20位教育一线的语文教师共同发起和成立了“第一线教育研究小组”,在他们的报告《救救孩子:小学语文教材批判》中痛批现有小学语文教材“有毒”。报告指出现行语文课本存在“四大缺失”,即经典的缺失、儿童视角的缺失、快乐的缺失和事实的缺失,甚至发出“救救孩子”的呐喊。“第一线教育研究小组”的成员们在调研中,将小学语文教材中出现“母亲”、“母”、“妈妈”、“妈”、“娘”的课文精选出60多篇进行评点。结果显示,“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母亲形象似乎不外乎两张脸:要么苦大仇深,要么道德完美,很少见到有血有肉、真实生活中的母亲”。
  同时,这个团队还对各版本语文课文内容的真实性表示质疑,比较广为人知的有《爱迪生救妈妈》、《陈毅探母》等篇目的内容与实际年代不符。
  老教材适合做课外读物
  沈阳市教育专家、沈阳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研究生导师于永昌早在2005年就曾关注过《开明国语课本》。相对于现在教材编写“学术味浓、人情味淡、意识形态过多”,于永昌最大的感受是,这本书写得通透、简单易懂,讲道理却没有形而上的东西。这本书能一下子火起来,于永昌说:“社会转型期,我们的科技、经济在发展,心却没跟上。这个时代需要养心的教材。”
  既然《开明国语课本》这么受喜欢,是否可以作为教材使用呢?于永昌给出了否定答案。“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需求,这本书透露的情怀能感染现代人,但是并不等于完全适合当下的教育。但是它给大人们提了个醒,内容富有童心、能给孩子提供发散性思考的教材才是好的。而我们现在的教材主流意识重,偏向灌输式教育和应付考试,哪能培养出有独立思想的孩子?”于永昌说。 辽沈晚报
  《中国教育报》2010年12月5日第2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5 16:37 , Processed in 0.10313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