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活力汉川”的三分法解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3 16:58: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活力汉川”的三分法解读
新闻作者:湖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黎继  新闻来源: 日期:2008-2-2  
    *湖北日报区域经济专家解析文章,2007年11月7日第2版。

许多学者赞同把全部社会生活条件分为物质条件下的生活、社会精神条件下的生活、社会制度条件下的生活三类,也可以说经济生活、文化生活、政治生活基本上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全部。与此对应,党中央早在十六大就提出了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宏伟目标。汉川建市10周年以来的辉煌历程,似乎可以为我们这个三分法视角的观察和分析提供一个良好的佐证。
汉川建市10年来,尤其是近几年来,大力实施工业强市、全民创业、接轨武汉、外向带动和文化兴市五大战略,不断增强产业活力、投资活力、协作活力和政策活力,呈现出发展较快、实力增强、环境改善、结构优化、活力释放的鲜明特征,全民创业氛围浓郁,连续五年成为湖北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市,位居“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第38位。“活力汉川、创业之都”的城市内涵日益彰显。
激励与保护:让制度因素成为“创业之都”的源头活水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制度因素,即提供一种制度安排,以形成对个人创造性的激励和对企业主的产权保护,从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英国哲学家罗素认为,最好的社会大多数是建筑在创造的冲动上面,而最坏的生活大多数是由爱好占有所激发出来的。我们应当思考的,也正是在调节人类的竞争与合作、创造与占有的关系的过程中,做出适宜的制度安排,使之既符合公平正义的道德而不至于僵化停滞,又符合物质生产的绩效而不至于打破均衡,这应当成为县政治理的题中应有之义,当然也是显示高超治理智慧的主要领域。在产业转移者眼里,一地的行政服务环境、民风和治安状况同该地的区位条件、产业基础一样,都是要计入交易成本的。近些年来,汉川把改善投资软环境作为扩大招商引资、促进经济加快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以政府效能建设为保障,通过优惠政策和优质服务的牵引,打造区域竞争“软实力”,把对全民创业的创造性的激励和对积极性的保护结合起来,最终汇聚成促进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源头活水。
建设效能政府:“四大中心和四个直达”。在制度规章上,该市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和废除行政审批、收费项目513个,降低收费标准39项。在机构载体上,建立和完善行政服务中心、经济发展环境投拆中心、综合招标投标交易中心、国库集中收付中心“四大中心”,简化程序,便民快捷。在运行机制上,适应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实行财政、项目、资金、信息“四个直达”。在监督评价上,建立了以永和安门业、达利食品等10家企业为代表的经济发展环境监测点,每年坚持开展环境集中整治和“民营企业百家行”、“百家企业谈环境评部门”等活动,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评议行风,深化为由市场主体直接评议部门,评议意见及时反馈,相关部门迅速整改,严肃查处影响投资环境的违法违纪案件。
落实“六制两隔离”,营造亲商、安商、扶商、富商的良好环境。为落户企业服务采取手续代办制,由招商局独家代办引进企业的所有手续;对投资过千万元的项目,实行领导跟踪服务制,由一位市领导挂帅,一个专班、一名联络员、一个政策管到底;为让外商集中精力抓生产,落实协理员制,从市直单位选派副局级以上干部到引进企业担任协理员,替企业排忧解难。还落实了挂牌保护制、企业安静生产日制、客商绿卡制,实现企业与落户地村民、与市政府职能部门粮隔离,杜绝“三乱”现象。
统筹内生型增长于外援型增长,平等保护和培育市场主体平等竞争。对创业者的激励与保护,不分内外,不分行业,不分所有制,一视同仁。该市从2005年起,出台系列奖励政策,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贡献大的金融机构,对实缴税收贡献大、增速快的企业,对完成技改投资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对招商引资有功人员分别给予奖励,两年共颁发奖金520万元。对敬业守法、贡献突出的民营业主公开表彰,极大的激发了广大群众创业致富的积极性。2006年新增私营企业197户、个体工商户3005户,近年激活民间资本约20亿元投入各个产业。作为对社会的回报,该市还有20多位私营企业主捐资400多万元成立了教育基金会。
该市为保证引资质量设置了“五度”门槛:引进项目必须符合投资强度、税收额度、链条长度、环保程度和科技高度五个方面要求。尽管抬高了“门槛”,但在产业集聚的势能、全民创业的氛围和优良的服务环境的吸引下,一批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大项目如沃特威电子、凯迪生物、金百利包装、武汉飘飘养鸭等相继落户汉川。据统计,1998以来,该市共引进固定资产投资过千万元项目186个,高科技项目6个,国家著名商标企业5个,引资总额66亿元,拉动出口1432万美元,解决劳动就业13万余人,招商引资企业累计税收近16亿元。
集群化发展:在生产组织形式上探索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量
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告诉我们,当一种生产方式边际效益递减时,新的生产方式就会被发明出来,渔猎、畜牧、农耕、工业化乃至全球化,概莫能外。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仍然来自探索并建立一种有效率的生产组织形式。正如波特所言,当今世界经济地图上布满了被称为集群的区域。大量实例表明,产业集群以其极强的竞争力和旺盛的生命力成为当今经济活动的重要事实,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最具前景的商业战略。
发展富有特色的产业集群是提高区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在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手抓武汉城市圈建设,一手抓县域经济发展”的区域发展战略视野中,汉川市既具有武汉城市圈核心层的独特区位优势,也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先进县市,因此,在大力推进县域经济“一主三化”同时,汉川市凭借与大武汉毗邻的独特区位优势,建设产业转移基地、打造配套发展支点、拓宽科技转化途径、服务武汉消费市场,加速分享武汉城市圈带来的集聚和扩散效应,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竞争力的金属制品、纺织服装、医药食品三大产业集群。
以园区建设为载体,助推产业集聚发展。立足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先后延请知名规划设计院精心设计论证园区建设规划,最终确定了“两线三区”发展战略:集中力量抓好荷沙线、刘北线两条工业经济带和汉川经济技术开发区、沉湖福星开发区、马口民营纺织工业园“三大工业园区”建设。五年来共投入10亿元启动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日供水能力达12万吨,园区新增面积12平方公里,为工业集约发展打造良好平台。该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7家中的90%以上集中在“两线三区”,其工业产值占全市的98%,工商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在80%以上。
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增强整体经济竞争力。一是集中资源优先扶持骨干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该市金属制品、纺织服装、医药食品三大产业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达到84%,已成为湖北最大金属制品生产基地,其中钢帘线生产能力在全国名列第二,金属门生产能力在全国位居前十强,金属钢构生产能力居华中地区同行业前列,被商务部认定为“中南地区最大童车出口基地”;马口镇涤纶纺纱占全国市场份额的五分之一,被评为“中国制线名镇”;分水镇医药包装占全省市场份额的85%,成为名副其实的“湖北医药包装第一镇”。二是加强金融服务,组织政企、银企见面会,为中小企业担保融资,有力促进了中小企业快速发展。三是实施精品名牌战略,调整产品结构。精品名牌不断涌现,拥有全国知名品牌企业5家,中国名牌产品1个,国家免检产品5个,省名牌产品5个,省著名商标5件。“福星”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刁汊湖”牌系列水产品、“汉新”牌丝瓜、“富硒”莲藕等9种农产品被农业部认定为“绿色食品”。
以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为支撑,提升产业竞争力。近几年来,福星科技、永和安、童霸、康乐宝、长天科技等重点企业广泛与国内及武汉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在技术支持、创业辅导、人员培训、信息服务等方面加强产业集群服务体系建设。福星科技与华中科技大学合作创办了湖北省博士后产业基地,每年投入科技创新资金都在千万元以上,先后研制生产出12个高新技术产品。永和安依托武钢延伸产业链,与华中科技大学合作建立校企培训基地,增强研发实力。汉川市还投入技改资金5亿多元,引导各企业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开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项目和产品。2006年,该市被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23.2亿元,增长21%。
要避免单一结构的专业化产业集群面临的市场风险,必须拓宽延长产业链。围绕马口镇纺织先后引进凌久织布、嘉华服饰等纺织产业上下游企业12家,形成了较完备的产业链。目前,全市纺织规模达到130万锭,形成了短纤、纺纱、染纱、织布、制线、服装、机械配套一体的纺织集群。此外,位于新沟镇的“汉正服装工业城”也完成了首期建设,首批入驻的30家服装加工企业全部投产。该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入驻服装加工企业500家,解决8万人就业。立足于现有的纺织服装产业基础,汉川可以积蓄资源,尽快向面料创意和时装设计进军。
和谐文化:催生创业活力和创新动力的精神纽带
著名学者殷海光说,一个有思想有动作的发明家不能不呼吸在一个文化里。他所在的这个文化之内容恒常限制着他的创造力的运用。而所谓文化,据我个人的狭义理解,它是一个社会群体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框架和组织结构。它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同时又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政府达到善治的过程,也就是当地制度、文化和有效率的组织之间协同变迁的过程。
汉川在为经济增长提供制度因素激励和探索建立有效率的生产组织形式的过程中,高度重视“和谐文化”作为催生创业活力和创新精神的纽带作用,把文化兴市作为本地五大战略之一,体现了决策者的人文关怀和对三个文明同步协调发展的深刻领悟。
因势利导,倡导创业文化观念。从自然禀赋及交通条件看,地处江汉平原腹地的汉川,一无矿产资源,二无名山大川,但是汉川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发达的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业以及小型制造业,汉川人历来有重商、亲商的传统。汉川的重商传统从农业下脚料的商品化上可见一斑。韩集乡的水草,麻河镇的荷叶,里潭乡周余村的稻草编织,杨林沟镇的“铁扫帚”……这些被视为“冷门”、“偏角”甚至是废物的农业特色资源,却奇妙地实现了商品化,直接促进了农民增收。当地政府大力倡导“兴业光荣、创业有功”的观念,树立经济竞争就是创业文化竞争的观念,通过政策激励和舆论引导,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因素,激发创业热情,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
借助传统资源,打造城市文化底蕴。“汉川善书”是一种说唱结合的曲艺,“善书”意为劝人行善之书,历史悠久,后来只有汉川艺人将其传承延续至今,并形成了独具风格的“汉川善书”,吸引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汉川善书与构建和谐文化异曲同工。为此,“汉川善书”申报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被列入保护名录,汉川市举办了“首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曲种‘汉川善书’2006国际学术研讨会”,专门成立汉川善书保护馆,提供表演场所,并拨出专门经费进行保护。对比当前很多地方政府只谋求经济增长,漠视本地历史人文资源的现象,“汉川善书”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显得尤为难能可贵。此外,汉川楹联艺术历史悠久,它兼容了传统诗词、书法等艺术因素,雅俗共赏,应用广泛,是非常独特的一种艺术形式。汉川在市内风景秀丽、古迹众多的仙女山公园,建造对联文化景园,把楹联艺术固化为汉川这一文化名城的标志性景观,也赢得了“中国楹联文化城市”的美誉。
关注民生问题,营造和谐文化氛围。汉川市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致力于解决好群众的就学、住房、医保、社保、养老等基本问题。全面落实“两免一补”,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免费入学。着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城市低保户实行应保尽保,建立起了农村低保制度,在全省农村率先建立了“城乡一体化困难群众救助体系”,全市1.9万人纳入城镇“低保”,1.8万人纳入农村特困户救助。全市还启动 “福星工程”、“农村消危工程”,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达到85%。广播电视实现光纤联网,成为全国首批数字电视试点县市。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75%。


(黎继,法学博士,湖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00:05 , Processed in 0.06889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