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山东省禁止全文诵读《三字经》等引发的话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2 15:31: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山东省禁止全文诵读《三字经》等引发的话题


新华网山东频道1月3日电(记者赵仁伟、陈灏)“不可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如《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等内容”——近日,山东省教育厅向全省中小学下发的一纸禁令激起舆论千层浪。赞同者支持中小学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时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反对者认为,此举是以行政命令的方式人为破坏了经典作品的完整性,实为断章取义,也让学生失去了自主判断是非的机会。

实际上,由于语文教学扮演着塑造学生心灵的特殊作用,近年来伴随着课程改革进行的语文教材修订不断引发争议。人们关注的焦点是,在社会环境复杂、思想观念多元的大环境下,语文教学到底该如何进行?该给孩子营造一个“世外桃源”,还是让孩子学会自己判断真假善恶?

《三字经》《弟子规》腐蚀学生心灵?

2010年12月28日,山东省教育厅下发《关于规范中小学传统文化课程实施和专题教育活动内容的通知》,其中提到,一些中小学开展中小学生经典诵读活动时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对诵读活动的内容研究不深,分析不透,甄别不够,致使一些带有糟粕性的内容流入学校,扭曲了学生的价值观念,腐蚀了中小学生的心灵,造成了很坏的负面影响,引起社会和家长的强烈关注。为此,要求中小学要认真甄别和筛选优秀传统文化,原则上应以地方课程《传统文化》规定的学习篇章作为诵读的主要内容,不可不加选择的全文推荐如《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等内容。

“我们的初衷是强化中小学的课程意识,规范学校的教学行为,净化教育环境。”山东省教育厅基教处处长关延平解释说,传统文化作品中有精华,也有糟粕,不能随便拿来就用,比如《弟子规》《三字经》中就有宣扬宿命论、顺民思想等封建礼教和迷信思想的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悖的,必须加以扬弃,不能不加选择地灌输给中小学生。山东省地方课程《传统文化》中选用的传统经典作品都是经过专家严格论证的,中小学校应该将这些内容推荐给学生。

记者采访了解到,许多家长和学校在对低龄孩子进行传统文化经典教育时,都将《三字经》《弟子规》作为首选。山东省利津县北宋中学语文教师崔金英说,现在幼儿园和低年级小学生几乎人手一本《三字经》《弟子规》,自己8岁的女儿也曾大篇幅背诵,现在回过头看的确有些盲目。“里面有强调孝道、言听计从、一味顺从等陈旧的东西,这与现代社会的主流思想是冲突的,不应该让孩子全盘接受,家长和老师应该有所选择和指导。”济南明湖小学教师谭晓庆说,诵读国学不应该盲目地进行,而要挑选经典的部分,让孩子边理解,边背诵,这样才能起到传统文化教育的作用。

保持纯净,还是断章取义?

不过,山东省教育部门的做法也招致了一些非议。山东省社科院文化研究所所长涂可国说,《三字经》《弟子规》《神童诗》都是明清以来重要的启蒙读物,在道德劝诫、历史文化知识普及、传统语文教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中小学生一开始不明白其内涵,久而久之能起到文化熏陶和思想润泽的作用。

“必须承认,这些文章中的确有强调繁文缛节、牺牲个性、男尊女卑等消极落后的内容,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相符合的意识形态,我们必须批判地继承,”涂可国说,“但是,我还是主张全文背诵,这些作品是顺畅、完整的整体,不应该断章取义。为了让学生正确地理解,需要老师进行讲解和指导。把不好的东西告诉学生,这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判断鉴别能力。”

济南市民王志勇对教育部门此项禁令的效果表示质疑。他说,这类经典大多是家长教孩子读,并且非常普遍,学校的作用只是很小一部分。即便把学校的行为约束住了,却无法影响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其实,许多家长让孩子读《三字经》,更多是锻炼孩子说话、认字的能力,而不是要孩子全盘接受里面的思想观念。

一些网民认为,如果教育主管部门戴着道德洁癖的有色眼镜,对《三字经》等经典文本进行删改,既会让经典著作丧失文本价值,也会让批判性阅读有名无实,因为批判要建立在对全貌真实了解的基础上。再者,难道对所有经典著作都要以残缺的面貌和孩子见面吗?那“四书”“五经”“四大名著”呢?

“怎么教”与“教什么”同样重要

近年来,关于语文教材修订的争议不断。比如,上海二期课改教材删除了《祝福》《纪念刘和珍君》《狂人日记》等鲁迅文章,而“人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相应减少鲁迅文章,曾被舆论惊呼为“鲁迅大撤退”。北京一位教授曾著文指出现行初中语文课本里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应该删掉,因为其核心是血淋淋的杀人场面,会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这一言论也引发争议。

对于语文教材调整引发的讨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人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执行主编温儒敏曾解释说,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教材的改变是正常现象,不应仅盯着几篇课文。语文教育的关键是引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新语文课本对名家作品的增减主要考虑其是否适合现在中学生。


一些教育界人士表示,语文教材改革之所以广受关注,主要是对孩子思想价值观念的重视。语文教学的确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有很大影响,教学方式与内容本身同样重要。有20多年教龄的湖北黄冈市高中语文教师周洁认为,教材的作用,是提供一个让学生认识人性、学习语言的载体,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甄别真善美和假恶丑,进而形成自己的人格体系。“在小学和中学阶段,学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判断能力,教师和教材只需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课文里涉及的人和事情。把美的和丑的都展现给他们,让他们自己去判断,他们会作出正确的选择。”

对于有人认为教材内容有可能会影响学生的行为,周洁表示不认可。她说,我教了20多年书,没见过学生因为学了《孔雀东南飞》就自杀殉情,也没见过学生学孔乙己去图书馆偷书的。“孩子的价值观是由学校、家庭、社会等各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在社会道德环境不理想的情况下,学生受不良思想影响,更应该追问社会环境和我们的教育方式,而不是教材本身。”(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5 21:51 , Processed in 0.10222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