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8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村小”不该没有教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9-1 21:03: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研是学校工作永远说不完的话题。眼见各地各校的教学研究开展得如火如荼,作为长年在村小工作的我,内心的焦虑也是“如火如荼”。村小是基础教育的弱势群体,资源配置差、教师工作强度大、专业支持不足等问题,使村小成了被教研遗忘的角落,压制着村小的发展。
  资源配置差,先天不足。规模小、设备差一直都是村小的外在形象,近年来,在“两基”政策的推动下,村小的薄弱形象有所改观。然而改观的仅仅停留于表象,如校舍的危改,环境的绿化等,而真正与教学直接挂钩的教学资源配置与更新的力度,远远跟不上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需求。以笔者去年所在的村小为例,仪器室、图书室看上去琳琅满目,但有教学使用价值的还不到五成,另外的五成就静静地躺在那儿专门为迎接检查作摆设。

  更要命的是,村小因地处偏远,人力资源的短缺问题随着教师流动显得日益突出,有门路、有底气的教师纷纷外流。出而不进的流动严重损伤了村小原本虚弱的教研元气。

  工作强度大,精力不够。与大规模学校相比,村小教师的常规工作强度明显高于规模学校的教师,要么一人包班,要么复式教学,每天五六节课的教学任务是常有的事。偶有空堂,还不够从容批改作业,备课就“纯属业余”了。不管是什么形式的教研,要真正研出成效,就得付出时间成本。试问,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哪个研究环节不需要时间、精力?

  高强度的工作状态,衍生的必然是职业倦怠,荒废的必然是业务学习,导致的必然是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常听“有识之士”埋怨:“现在的村小教师不思进取,教研严重落伍。”笔者不由得又惭愧又委屈:“我们落伍,但我们很累。”

  信息渠道窄,见识不广。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各地教研成果可谓层出不穷,教研成果的应用与推广,全依赖于各传媒的推介,信息资源是推动教研工作进程的核心资源之一。放眼各校,村小的信息资源现状如何?各种新课程理论书籍、教育报刊等资源的占有量远远低于规模学校。网络资源在技术水准、设备维护等因素的影响下,外界教育信息的传输也大打折扣。不知道多元智能,没翻过《给教师的三百条建议》,对村小教师而言已是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了。

  狭窄的信息获取渠道先天地给村小戴了一副“近视眼镜”,让村小教师看不清课改方向,摸不透研究中的是与非。到头来,短视的村小,干脆不看也不想。

  专业支持弱,氛围不浓。教研工作的推动,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持之以恒的专业支持。其支持内容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学术支持,二是舆论支持。长期以来,村小面对的几乎是零支持力度。从学术支持上看,活跃在教研前沿的专家、名师又何曾到村小现场指导过?即便是外出取经,因为名额所限,这样的机会也与绝大多数村小无缘。再看舆论支持,稍微留意便不难发现,频频亮相于各媒体的学校,有哪一所不是家大业大?

  引不来专家,上不了台面,那就老老实实地学习媒体广泛推介的新经验、好做法。就说集体备课,上上下下都在推广,可到了我们村小,就像一盆长在温室的蝴蝶兰,好看却养不活;就说同伴互助,仅有的几张老面孔早已失去棱角,相互同化,哪有通过交流获得两种思想的可能;就说借鉴,合乎村小胃口的教研经验总是那样难求。于是乎,羸弱的村小,只能教而不研。

  村小教研被遗忘,也许这只是农村基础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无奈之举,然而,在大力倡导教育均衡发展的今天,作为村小的一员,笔者呼吁:请多多关注村小教研!(湖南省临澧县实验小学 刘昌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2 09:47 , Processed in 0.13453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