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非修辞的生活,非虚构地写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2-6 12:26: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非修辞的生活,非虚构地写作


楼主作者:夏榆  
  (本文是2009年在大连国际写作中心散文论坛的发言,刊于《当代作家评论》2010年2期)
  
  谈自己和写作的关系,我感到某种难度。
  就个人愿望而言,我更倾向于书写,而不是言说。
  跟写作相比,言说总是简陋的。言说的难度在于我们常常词不及义,论不及理。
  写作者的本分是写作,言说是脱口秀主持人做的事情。作家写不好,说得再好也没有力量。
  反之,作家写得好,即便说得不好也不要紧。因为写作不是表演,不是作秀。
  对某些意志强韧的写作者来说,有没有观众,观众赞不赞美,其实并不重要。有没有观众,观众赞不赞美,他都会写下去。从某种角度说,写作者对表达的需要胜于对赞美的需要;
  还有一个难度是,把写作的问题说清楚不容易。对于我来说,写作已经属于私人的生活。就像某种隐秘的爱情。突然要在这里公开解说,我有某种不适应。
  但既然坐到这里,我就要接受安排,尝试着把自己跟写作的关系交代清楚。
  
   以怎样的身份写作
  
  我想用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用剥离法说清楚自己。
  说清楚自己,而不是说清楚他人;相比较而言,我们对自己的观察比对他人的观察,更有把握。我一直回避对某些宏大命题作某种判断,比如,我们经常听到的词语“时代”、“历史”或者“集权主义”,等等概念,在面对这些命题的时候,我的言说和判断总是趋于谨慎。我觉得,对个人的观察和体验,比对一个时代的观察更有把握。我知道自己的视野所及,知道自己的视野所限。所以把目光收回来,放到自己的身上,放到自己的心里。
  为什么写作,以怎样的身份和立场写作,对很多人来说,这是旧的问题。
  但是对我而言,它是常问常新。
  当年在我开始写作的时候,我在矿区的工长轻蔑地骂我:你还想当作家?当球去吧。
  我母亲也说,只有祖坟上长着宰宰苗——晋北一种植物——的人,才能当作家。
  而我遥望一下,作家,作家们也多是在作家协会里,或者在学院体制里。
  作家,在我的视界里是一个高踞上流社会的智识阶层。
  据说,要成为一个作家,需要很强大很宏阔的知识系统作背景。
  这是一个很高的写作标准。也是一个森严和等级制的写作标准。就如同在我们国家,作家有体制内和体制外的区别,甚至作家还有高级和不高级的区别。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制度。
  在写作的群体中,还有一类,就是文人雅士,这是以优雅和赏乐为荣的阶层。
  我也不属于这个群体。那么,如果我生而为人,生来就渴望表达;如果我热爱语词和书写,我不具备高等的知识系统,我远在森严的等级制的文学体制之外,在名流名利场之外,我是否就没有权利书写和表达?这是我当年的困惑,也是我在写作之初的疑难。
  我没有读过几天书,因为出生在矿区,高中没有毕业就辍学顶替父亲做了矿工。
  那时候我18岁,每天穿着像铠甲般坚硬的窑衣下到矿井里劳作。跟我一起下矿井的那些大哥大叔,他们下去的时候,四肢健全,出去的时候就肢体残断。有的永远成为地下的幽魂。
  我生活的矿区,天空弥漫着浓重的烟尘,树木与河流都是黑色的,甚至连飞过的麻雀都是满身烟尘。在那里,死亡和创伤是我学习的功课,灾难和困苦是我看到的日常景象。
  以色列思想家阿伯特在《犹太智慧书》中说:“在无人之处,则要努力去做一个人。”
  那时候,因为生活在底层,因为劳作在地下,我经历和体验着别样的生活。
  那时候,我觉得我生活的全部努力就是为了摆脱非人的状态,使自己真正能成为一个人。
  我渴望能过上人的生活。首先是免予恐惧,其次是社会正义,然后是人性自由、精神独立;还有就是人与人之间没有压迫,没有奴役,人在自然之中没有污染、没有摧残和毁灭。
  那时候我无可救药地爱上了写作,就像爱上一个心仪的女人。
  我对母亲说:我可以不当作家,但是我一定要写作。
  那时候,我在下矿井的时候,在工装里揣着纸笔和书本。下到阴湿漆黑的矿井里,因为我的工种是负责为矿井供电,在漆黑的硐室里值班的时候,我可以用矿灯照耀着阅读,可以用矿灯照耀着练习写作。但是文学却像嫌贫爱富的阔人家,门庭高企森严。我写出的文字被拒绝是我在那时候写作的必然结果。为了能够保持我隐秘的爱情,保持我对写作原始而朴素的情感,我的方法就是决裂和剥离——就是远离文学的秩序,远离文学的等级制度,远离文人雅士的群落,不以作家也不以文人的身份写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0 01:08 , Processed in 0.912424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