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词花园的通幽小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2-16 11:24: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诗词花园的通幽小径
张玥
关键词 《唐人七绝诗浅释》(沈祖棻 著)

  古人喜作诗词,更乐于赏析,自古以来解读诗词的作品层出不穷,其中不乏欧阳修、杨万里、严羽等名家手笔。现当代阐释诗词的学者仍然不少,名家有顾随、钱仲联、叶嘉莹等先生。
  《唐人七绝诗浅释》是现代学者沈祖棻的著作,解读唐代绝句近七十首,言及唐至清代其余诗作近两百首。作者从技法、意境等诸多角度评点诗歌,浅近易懂。书中内容早年曾作为金陵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的讲稿,学术价值和耐读程度都非同一般。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话是有先决条件的。对于悟性好的人来说,没人教也能成大师,对于悟性不好的人可就费劲了。它让人想起严羽的“妙悟”说,总带着不那么亲近的感觉,像隔着层窗纱和你讲话。

  沈祖棻先生到底是搞教育出身,她的《唐人七绝诗浅释》就没有拒人千里之外的姿态。这个“浅”字相当好,并不是指表面化的解读,而是指将唐诗的深厚底蕴解释得尽量浅显。当初这本书是作为教材使用的,学生们能听明白的,大众当然也能看懂。

  这本书最妙之处,在于它不是就诗而论诗,而是在每一首作品的解读后,都附有相关话题的其他诗作。比如书中讲解王翰的《凉州词》,就兼而论及戴叔伦的《塞上曲》和李益的《暮过回乐峰》;讲解元稹的《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又兼及白居易的《舟中读元九诗》《蓝桥驿见元九诗》。

  前者以“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对照“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透视唐代边塞诗中呈现的复杂情感;后者以“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对照“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玩味元稹、白居易之间的文友佳话,一则论唐代的一种诗歌题材,一则讲述诗人间的故事,其中间杂对意境、技法的解读,将短短的二十八字延展到极致,洋洋洒洒。这数首诗排列开来,犹如廊下徐徐展开的长卷,各自呈现山水风物的同时又相映成趣,令观者深感诗中滋味,品咂之后,意犹未尽。

  这种在正文后附录其他诗歌加以对比的方式,在诗话中比较常见。但沈祖棻在引言中说:“不过,他们(诗话作者)都是兴之所至,随手记下自己的一些看法,不免零碎,此书则是有意识地广泛使用这个方法而已”。作者对唐诗极为熟稔,能从大量的诗歌中信手找到有相互关联的作品加以比照,无论品诗、论人、述说一种现象,还是探讨风格的演变,往往能从一个细节入手,扩展至一家一派,由小见大,由实例而阐述抽象的美学意蕴,将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直白地勾画了出来。诗人之诗,在沈祖棻笔下变为学者之诗。此书虽是赏析著作,看成指点诗歌创作的文字也未尝不可。

  诗话作者中,有既善于评论又擅长写诗者,如欧阳修、袁枚,也有只能评点而创作平平的,如严羽——他的这一“特长”尤其被人诟病。沈祖棻先生属于前者,她的诗词一向为人称道,甚至有人说其与林徽因的诗“堪称双璧”。她一向注重将委婉细腻的情感注入在诗词中,由己推彼,自然能明了古人诗句中暗含的关窍。中国的传统艺术风格是讲究曲径通幽的,若非在这花园小径中亲自走上这一遭,哪能找到柳暗花明的如许景致呢?



原载:《城市快报》2008年9月20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8 08:20 , Processed in 0.163264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