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古远清《中国当代文学理论批评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2-16 11:57: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读古远清《中国当代文学理论批评史》
曹竹青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理论批评史》(古远清 著)

新时期以来出版了多部《中国当代文学史》及其分类史,但就不见有《中国当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之所以没有,是因为《中国当代文学理论批评史》比当代小说、当代新诗史、当代散文史难写得多:一是当代文学理论批评与政治的联系比创作更为紧密,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更难把握;二是评论对象大都健在,说好说坏都难以使人满意。当然,评论者不一定都要让评论对象满意,但有些评论对象身居高位,掌握着名目繁多的文学资源和话语权,谁也得罪不起。故有些聪明的评论家,做当代文论史(一般附属在当代文学史)时一般尽量拣好处说。不在评论中心的古远清与这些论者不同。他不顾忌别人的议论,硬是一人独立完成了70万余字的《中国当代文学理论批评史》(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

当代文论史之所以难写,还在于有些人认为:中国当代理论批评“无史”,因当代文论史被政治史所遮蔽;另方面,也没有杰出的理论批评大家及经典性的论著。古远清的写作在于说明当代文学理论批评有史。他认为:且不说新时期,仅“十七年”就有胡风这样的批评大家,还有朱光潜等人的经典性批评著作。到了新时期,经过文学观念的大变革,批评的主体性被进一步确认,批评自身的历史也不再被社会史和运动史所掩盖。这一事实均要求当代文学理论批评应像创作那样拥有自己的历史研究,将中国当代文论史从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还有人认为凡文学现象必须经过时间筛选才能写史,这是片面的。时间的筛选固然是最公正的,可文学史的整理与确认,也是一个重要方面,且应看作这是当代文学研究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写文学史,古远清是主张私家治史的,这样观点和文笔容易得到统一,不必为贯彻领导或主编意图,将个人见解消融掉。对当代文论史的撰写,古氏还有一个“偏见”:最好不由圈中人执笔。正如该书后记中所说:以古远清来说,假如他是北京的评论家,与书中写的批评家私交甚笃,那下起笔来就难免瞻前顾后:或为贤者讳,或摆平方方面面,乃至把有一定知名度属可写或不可写的同事、同窗尽量夹带进去。好在古氏远离中心,所评对象大都缘悭一面,且不在有中文系的名牌大学任教,因而写起来人情因素较少。当然,不在漩涡中心便容易不知情,有些地方写起来难免会“隔”。何况,个人撰写不能集思广益,有些古氏不太熟悉的领域,亦不可能想像“编写组”那样请专家写得深入,这也就是前面说的“不是一本理想的”文论史的一个原因。

这部突破体例化和集团式的当代文学史框架、首部由个人独立完成的当代文论史专著,以宏阔的背景和冷静而具体的描述,再现了中国从1949年7月到1989年底大陆地区文学理论批评大潮那壮阔的景观、神奇的变幻乃至微妙的涟漪。那死水微澜,那汹涌波涛,都反映在此书的评论旋律里。



原载:《文艺报》2006年8月17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8 07:56 , Processed in 0.10179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