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杨继晖/《诗评人》创刊词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11-2-19 12:05:23 | 只看该作者
乡村笔记(8章) / 周大强


      在小周村




   在小周村,炊烟是可以用来倾听的。晚归的西风也是。

   大地安静,只有牛羊亲切的交谈声。

   野姜花与青刺菜商量着结婚,用半亩地的芬芳换回清凉月光搭成的洞房。弥陀寺的钟声响起,我要准备好红包,穿过一条温暖的乡间小路,再趟过村头的淮洪新河,就可以为它们的新婚深情的祝福。

   如果这时绿茎下的繁星取出珍藏的婚纱,我还会捧着月光去教堂祈祷平安,让满田野的暗香一点点弥漫着整个村庄。



      致猫头鹰



    猫头鹰呵,今夜,我只想和你一起为村庄守护和平,只想和你一起静静地看熟睡的父亲疲惫的翻一下身,让慈祥的母亲缝补浆洗好的衣衫,再让夜行的飞鸟收回云朵下的翅膀,留出一截春天里的背影。

    我还要让我们的视线不断靠近一盏马蹄灯亮起的地方——

    二喜家的牛棚里,刚刚下完崽子的老牯牛用舌头温柔的舔着小牛身上的羊水和黏液,灯光下的母爱,让小牛犊不一会儿便摇摇晃晃地立在了人间。



      乡村公路上,拾煤的老人




    乡村公路上,她像一株秋风里的蒿草,随时湮没在一阵紧接一阵的烟尘里。

    又一辆装满煤炭的大货车从她身边疾驰飞过,丢下一粒粒黑色的煤渣。烟尘中的老妇人,迅速拿起手中的笤帚和蛇皮口袋,将那些能换回老伴药费的颗粒扫进没了牙的微笑中。   



      鹭鸶




    淮河。暮色。一只鹭鸶。

    它的孤独写满苍穹的辽阔,它的背影凸现一个诗人影子的寒酸。

    远方的渔火是另一只鹭鸶,一只不会飞行的白鸟。

    它看见自己的同伴了吗?

    晚风依旧吹袭着鹭鸶的双翅,只是在一束光里,不会让鹭鸶的稚幻去啄破夜的回忆。

    晚风要留下这条飘泊的淮河呵!



      幸福




    华严寺的钟声冰凉成一弯银钩,泥土安静地埋下了鸟鸣的种子。炊烟之上,寺院的香火萦绕绽放的杜鹃花周围。惟有寂静的露珠一言不发,蹲在一片草叶间,想象着夜晚的沉默和卑微生灵的幸福。



      静




    静呵,真静。雨落沟汊悄无声息地静,雁翅酽开天空水墨的静,高粱穗子与芝麻开花争高低的静,一声蝉语落入湖面泛起涟漪的静。

    静静地听,静静地想,静静地用心吟唱父亲鱼篓里的乡愁。

    今夜,我无眠,月无眠,村庄无眠。

    静静地消失在一片静谧的夜色。



      我要写下这样的乡村




    我要写下这样的乡村。河水绿了,紫色的河泥摇晃水草。摸鱼的娃儿一手下去,放跑了鲶鱼,抓一把螺蛳。

    我要写下这样的乡村。杨柳抽芽,笑颜里鼓出一个燕语中的家园。牧童牵回脚步缓慢的水牛,唱一支蝉鸣和蛙声伴奏的儿歌。

    我要写下这样的乡村。嘘——不要惊动草窝里的那对小鹌鹑,它们春天的鸣叫会引来一声春雷,到时,满山坡的青草让镰刀割到八月十五也直不起腰。

    我要写下这样的乡村。西风亮起灯笼,提起砍刀割倒一片甘蔗后,你会看见两座墓碑,不要问他们是谁,看一看坟头上两棵紧紧相拥的槐树枝就知道,这么多年,他们的骨头还爱着。



      春燕的呢喃




    春燕的呢喃让故乡的河水涨了又涨,让一只多情地麻雀在粉红的桃花里留下了岁月的相思。

    我们接回了春天的乡村歌手,我们也接回了一个冬天的爱情。









                   (节选,原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ef2a230100c8hz.html
32#
 楼主| 发表于 2011-2-19 12:06:52 | 只看该作者
  诗歌中的语言“陌生美”

  
  “陌生化”是指使之陌生、奇特、不同寻常的意义。在文学创作中,它是一种写作技巧。“陌生化”的语言主要表现在打破词语用法常规,或运用反常句式,或如文学家苦心孤诣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所表现出的个性化语言等。而这样的语言,对读者来说,往往会感到“陌生”,但却给人新奇的感受,比非文学语言往往更有情趣,更有吸引力,更易于启发读者的思维和想象能力。如,李白的诗句: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从诗句来看,在实际的生活中没有这种说法,而且还不符合语法规则。而诗人这样用,读起来感觉有些不顺,但这样使语言产生了“陌生化”效果。从意义上说,虽然显得有些不可理喻,但读者也能理解,并能感受到这样“陌生”。不规范的语言中所蕴含的审美趣味。又如,杜甫《秋兴·八》: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美陂。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采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在诗歌中,颔联“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如果按汉语语法要求,诗句应为“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诗中的原句是描写句,改过的句子变成了叙述句,它在告诉读者一件事情,或者出现了某种现象,显得很有理性的。这样虽然“规范”了,不“陌生”了,意义明确了,但比较原句来说,诗句的情韵减少了,情趣也薄弱了,重点要表现的“香稻”和“碧梧”在诗中的突出地位也被缩减了。而原句中,语句虽然有些陌生,但读者同样能感受到诗人所表现的“香稻”、“碧梧”为主的物质丰美的景象,而且比“规范”后更有吸引力、引发读者思考和想象,使诗歌的情趣表现得更为浓厚。这是由于读者在鉴赏诗歌时,采用了艺术知觉和艺术直觉的思维方式,直接感受到对象,并透过表层进入到对象内在含蕴中,从而感受到对象中没有直接显现的“韵味”和“味外之旨”、“言外之意”等。 
  另外,在诗歌中,为了到达语言“陌生化”的效果,还采用有些修辞方法,诸如,拟人、通感、夸张、象征等,这些都是形象思维方式,不但在语言上描写出“陌生化”,而且在描绘的事物(形象、意象)也具有现实生活中所不存在的,表现出形象的陌生化。如果从理性上说,所描写的对象或者现象也许不能存在,甚至也无法讲通,但在诗歌中,这些方法上都有助于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吸引读者的兴趣。这与文学作品欣赏主要的思维方式有着直接的关系,也就是符合文学欣赏的思维方式——在艺术知觉和艺术直觉中,感受到蕴含文学作品中的情韵。在李白诗歌中这样的语言可以说是很多的,譬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从理性来讲,是讲不通的,就是内容来说,也是不可能的。但从文学欣赏来说,确实很妙的。而李白飘逸的艺术风格恰恰是通过这些“陌生化”的语言表现出来的。  
  总之,文学语言中的“陌生化”,不但是文学语言与非文学语言的区别的标志,而且使文学语言表现出新奇的意义,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从而激发读者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想象,使读者更好地感悟诗歌的意蕴,获得审美享受。
  
    
  
                          摘编自语文教学文章http://blog.sina.com.cn/pingyanyang
33#
 楼主| 发表于 2011-2-19 12:08:00 | 只看该作者
中国诗坛风景线 -- 90后风采录 (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90后新生代诗人的出现,给中国诗坛注入了新生血液,让我们看到了诗坛美好的明天。以下是根据五个多月的调查,经过评议,最终选出20多位90后的诗人入选此榜。当然,大力推介他们,也是对他们的鞭策和鼓励。
  (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1,原筱菲:1993年生。12岁开始文学创作。发表作品900余篇(首)。散见于《诗刊》《诗选刊》《诗歌月刊》《诗林》《诗潮》《中国诗人》《黄河诗报》《常青藤》(美)《新大陆》(美)《澳洲彩虹鹦》(澳)《北美枫》(加)《秋水》(台)《中国校园文学》等近百家期刊,多家期刊重点栏目或封面推介。
  作品入选《诗选刊•2008年中国诗歌年代大展》,收入国家典籍《六十年中国青春诗歌经典》《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2008》《大诗歌》《2008中国新诗年鉴》《2009年中国年度散文诗》《大诗歌》,合集《十四岁的天空》《90季》《少年中国》《被绑在树上的人》,收入《首届华语校园文学大赛佳作集》《中国校园文学精选》《青少年文学殿堂》《雪野上的蓝色极光》《当代新诗选》《中国当代诗歌精选》等30余种诗文集。
  曾获第三十一届台湾“联合报文学奖”评审大奖、第四届“叶红全球华语女性诗奖”优胜奖、《诗刊》社“红松杯”全国诗歌大奖赛优秀奖、“中学生原创文学大赛”一等奖、“潘婷杯•新诗创作大赛”学生杰出奖、“小诗人”奖、“首届华语校园文学大赛”金奖、“睿格杯•魅力星生散文大赛”特等奖、《星星》诗刊“嘉阳杯”诗歌大赛优秀奖等多种奖项,出版个人诗集《花季不说永远》《嬗变的石头》、散文诗集《时间之伤》,文集《指尖的森林掌心的海》即将出版,被《出版商务周报》评为2010年图书出版十大靓人。

  2,张牧笛:16岁,天津二中高一学生。12岁开始写作。已发表散文、诗歌、小说等作品50多万字,在全国性的征文赛事中获特等奖、一等奖四十余次。2005年,获全国十佳中学生小作家和全国十佳文学少年称号。诗集《看不见的风在吹》,散文集《像南瓜,默默成长》,长篇***《走走停停》于2008年1月已出版发行。

  3,李 唐:1992年生,14岁开始创作诗歌。就读于北京垂杨柳中学。作品见《诗刊•下半月刊》、《诗选刊》、《诗林》、《北京诗报》、《中华文学选刊•少年写作》、《少年文艺》、《中国校园文学》、《课堂内外》、《赣西文学》、《黄河诗报》、《诗歌月刊》及一些民刊。有作品收录《2008年诗歌精选》、《盛开》等、《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诗歌卷》(张清华主编)、《青少年文学殿堂•诗歌卷》、《青少年文学殿堂•童话卷》、《大诗歌》(中国青年出版社)等。曾在《新课程》开设诗歌专栏。著有合集《90后诗人7家》。曾获得台湾第五届X19诗奖首奖、首届中华文学复兴奖。

  4,高 璨,1995年出生。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西安交通大学附中学生。 8岁开始发表习作,至今已先后在《诗刊》《儿童文学》《全国优秀作文选》《星星》《诗选刊》《文艺报》《少年文艺》《语文报》《延安文学》《华商报》《西安晚报》《上海诗人》及日本《地球季刊诗志》等国内外数十种报刊发表童话、诗歌、散文600余篇(首)。 9岁出版了童话散文集《树叶船》。 10岁出版了诗集《夏天躲在哪儿》及童话集《狡猾熊与笨狐狸》。 11岁出版了诗集《阳光的脚步很轻》和《一朵野菊花又开了》。先后加入了中国小作家协会和陕西省作家协会。应邀参加了全国首届“东华杯”魅力诗歌论坛中国洛阳牡丹诗会。12岁出版了散文集《一首曲子反复播放》和诗集《路边没有相同的风景》。应邀在香格里拉参加了第十届亚洲诗人大会。在《西安晚报》开设专栏。 13岁出版了诗选《梦跟颜色一样轻——90后作家高璨诗绘本三年选(中英文对照)》和散文集《你来,你去》。其中《梦跟颜色一样轻》一书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 14岁出版诗集《第二支闪电》。获得第六届雨花杯全国十佳文学少年。

  5,慈琪 1992年生。浙江省作协会员。获2008年第二届浙江省少年文学之星;2008年首届浙江省青春文学新势力•十大校园新锐写手金奖得主;第2届冰心作文奖一等奖;连获中国少年作家杯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一等奖。在《诗选刊》、《读友》、《东方少年》、《中国校园文学》、《今日中学生》、《中学生天地》、《语文报》等数十家报刊杂志发表作品童话、诗歌、散文和***百余篇;其中《梦游的孩子》组诗17首由《少年文艺》头条发表,《蒲玛》组诗24首由《少年文艺》头条发表,《中国儿童文学》转载《梦游的孩子》组诗8首(配主编评论)和《煮星茶》等3首。作品入选《2008年中国儿童文学精选》《2008中国年度儿童文学》、《诗歌卷:春雪融融——当代儿童文学阅读新经典》、《浙江儿童文学60年作品精选》、《90后十家名诗荟萃》、21世纪中国文学大2008年诗歌》、《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2008年儿童文学》、《2008中国年度少年作家作品》(中国少年作家班编)、《2007中国年度少年作家作品》、《闪开,90后来了》,出版诗集《梦游的孩子》。

  6,陈思楷:校园诗人,“90后诗歌群落”成员,“我们”散文诗群成员。曾在《青年文学》、《中国诗歌》、《诗选刊》、《诗潮》、《青年作家》、《西部》、《散文诗》、《西北军事文学》、《大众阅读报》、《语文报》、《上海诗人》、《岁月》、《佛山文艺》等几十种刊物上发表诗文两百多首(篇),获过几个小奖,作品入选《诗选刊》2009年中国诗歌年代大展,《语文报•大学人文》2009年中国大学生诗歌年展。现为上海作协文学百校行创作会会员。



    7,苏笑嫣:90后女生。作品曾在《人民文学》《诗刊》《诗选刊》《诗歌月刊》《诗林》《青年文学》《民族文学》《中国校园文学》《上海诗人》《中华文学选刊》等报刊发表。入选《中国诗歌年选》《中国最佳诗歌》《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诗歌》《90后十家•名诗荟萃》“青年文摘”90后文学系列《春暖花开》《闪开,90后来了》《90后诗人7家》等多种选本。《青少年文学殿堂》***卷主编。★获第六届“雨花杯”全国十佳文学少年称号,曾获《诗歌月刊》“雾里青茶”世界华语诗歌大赛二等奖,曾获首届中华校园诗歌节三等奖,第三届冰心作文奖高中组二等奖。

  8,蓝冰丫头:1991年生。作品多发表于网络,并入选《诗选刊》2008年中国诗歌年代大展特别专号,曾获2008中国年度先锋诗歌奖,是获得这重要诗歌奖项的第一位90年代出生的诗人。

  9,李军洋:90后作家,重庆作家协会会员,少年先锋诗人。著有长篇***《一路向北》《繁华落尽》等。在中国90后十大少年作家中名列第五。在《新课程》开辟了诗歌专栏。被《华西都市报》《重庆时报》《华商报》《辽沈晚报》《楚天金报》《经济晚报》《乌鲁木齐晚报》《恩施晚报》《武陵都市报》《新安晚报》《张家界日报》《山西商报》、《文学报》、《劳动报》、《金华日报》、《小龙人报》、《追梦》《少年先锋报》等报刊大篇幅转载或者报道。与吴子尤、张悉妮称为90后文化传媒三巨头。随着吴子尤的离开,李军洋逐渐与十二岁陕西女孩成为媒体焦点。2007年9月成为《新周刊》公论人物。

  10,马列福:1990年生。在《青少年生活报》《读写周刊》《钱江晚报》《年轻人》《中学时代》《东方少年》《新作文》《散文诗天地》《中学生》《青年散文诗》《学生时代》《佛子岭文艺》《乐清日报》《语文小报》《未来科学家》《精英时代(诗刊)》《语文世界》《读与写》《作文导报》《作文报》《诗选刊》《新世纪文学选刊》《江门文艺》《牡丹》《岁月》《佛山文艺》《香港字花》《香港青艺》《香港中国文学》《台湾诗学》《越南華文文學》《澳洲彩虹鹦(澳大利亚)》等刊物发表作品百余篇。
  
   11,鬼啸寒:90后诗歌群落成员。作品见《诗选刊》《乌江》《大别山诗刊》《夜郎文学》《铜仁日报》《玄鸟网刊》《南方作家》《优秀话语诗人》《新诗大观》《潮》《春韵》《江苏》等官民刊。2009年受诗人黄运丰邀请加入玄鸟诗社,并担任版主。

  12,潘云贵:90后诗人,曾获过第三届全国青少年冰心文学大赛金奖,第二届冰心作文奖高中组一等奖,2008“世纪杯”校园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福建省“感受新变化,永远跟党走”中小学生征文大赛高中组一等奖,第六届“西湖杯”小作家奖等。作品偶见《诗刊•下半月刊》《创新作文》《福州日报》《作文通讯》《小作家选刊》《香港文艺报》《青少年文学殿堂》等。第六届"雨花杯"全国十佳文学少年。“我们”散文诗群成员。上海市作家协会文学百校行创作会会员。现就读于佳木斯大学。

  13,邓守强:1991年出生,系中国小记者协会会员、龙里县作家协会会员、龙里县青少年诗歌协会主席、龙里县青春写手联盟主席、博文中国网文学栏目版主、贵州省黔东南州作家协会官方网驻扎作家、文学凉都现代诗歌在线版主、“湾潭之声”小记者、《创作新星》诗刊小记者、《星星》诗刊特邀通讯员。
  15岁开始创作,迄今已在全国各级刊物发表近200于篇的文学作品,其作品散见:《21世纪初叶中国汶川大地震诗歌选萃〈泪花•光芒万丈〉》、《〈星星〉诗刊》、《作文大王》《龙里周讯报》、《黔南日报》、《美文共赏》及网络发布、博客、电子书等。代表作品有:个人诗歌集《青春诗语》诗歌类:《希望》、《别哭!这是一场灾难》、《夜郎飞歌》、《我的青春三年》、《双手是理想的翅膀》、《我们是初升的太阳》、《中国巨人神六》、《悟》、《心中的奥运梦,燃起熊熊烈火》、《路》、《心声呼吁》、《故乡情》、《奥运是什么》、《黄昏》、《感动》、《珍惜》、《黎明》、《望江南》(词)等。

  14,许仕龙:1991年生。浪漫主义诗人、90后作者、清风文学社社长、广州90后作家联谊会主席、中国德艺双馨文艺家协会作家分会会员、中国小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绿城文学》杂志社特邀编委、神洲文学社作家.记者、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全国二级文艺家、中国90后作家排行榜第十七名。创作诗歌作品300余首。在各级报刊、书籍发表文学作品100余篇(首)。
  主要奖项:2009年“世纪杯”全国校园文学艺术大赛 一等奖、第十届“中国少年作家杯”全国征文大赛 二等奖、第四届全国青少年冰心文学大赛 铜奖、第七届“绿城”杯全国文艺家作品大奖赛诗歌组三等奖散文组二等奖。文学作品入选情况:
  当代优秀网络诗歌集荟《梦里寻诗牵百度》《新时期中国青少年作家精品文学大观》《全国散文作家精品集》《2009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华夏情——全国文学艺术精品集》
34#
 楼主| 发表于 2011-2-19 12:08:40 | 只看该作者
中国诗坛风景线---90后风采录(下)

————————————————————




   16) 赵恒智:1990年生,90后印象主义诗人,少年作家。高中时期任河北省巨鹿中学启航文学社社长,毕业后任名誉社长。2008年8月获第九届中国少年作家杯一等奖。高中时期发表文学作品200余篇(首),多家期刊重点栏目推介,在《语文导刊》上开辟了诗歌专栏。作品入选中国和平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诗歌百家集锦》、重庆出版社出版的《第二届创新作文大赛获奖作品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少年作家作品集》等。

  17)李寻路:1990年生。中国当代网络诗人。被认为是新先锋派的代表诗人之一。主要作品有《夜色温柔之懵懂少年回头泪》《崩溃的爱情之萎靡冬日无法倾诉的痛苦》《我和生命》《冬日•蝶》其作品常见于《诗歌报》《星星诗刊》以及好心情原创文学网。



   18)雀:1992年生。7岁时偶发性地开始写作。先后在《诗潮》、《诗刊》、《诗歌月刊》、《诗选刊》等刊物发表诗歌百余首。现就读重庆南开中学高二。获得2009•《诗选刊》“中国年度先锋诗歌奖”。

  19)零落香:现用名余幼幼,1990年生。诗歌作品在《诗选刊》等杂志发表。现在校。获得2009•《诗选刊》“中国年度先锋诗歌奖”。
    她幼嫩的文字充满灵性,她写道:这年头谈恋爱一定要讲求成本,凡事不能做亏的买卖。这些年下来幼仔总结经验,逐渐明确了自己未来对象的“模型”:

绝对不能是写作的,尤其是写诗的,百分之九十以上是装逼的爷们,还剩百分之十都是哪天想不开就自杀的,如果找个指不定哪天就成一具尸体的人在身边,多恐怖。

  20)庄苓:1991年生。为甘肃天水作协会员,天水羲雨诗社名誉社长,主编民刊《天涯阁文学报》,作品见于《天水晚报》。出版诗集《艺林小草》。

  21)王正言:主要创作类型为现代诗歌。华语春韵“90后诗歌群落”创作会成员,上海作协文学百校行创作会成员。在《优秀华语诗人》《守望》《北京诗报》《中国网络诗歌精选》《金心诗刊》《青少年文学殿堂》(诗歌卷)发表作品100余篇(首)。

  22)何欣航:诗歌入选当代儿童文学阅读新经典诗歌卷之《春雪融融》。曾获第十二届中国青少年作家杯银奖、第十届中国少年作家杯个人作品集一等奖、2009《七彩语文》童诗二等奖、中国诗歌网“新诗放歌60年”网络诗赛优秀奖等。上海市作家协会文学百校行创作会成员。中国少年儿童报刊工作者协会小作家分会会员。

  
    23)老祥:1990年生。作家、作词人。文字散见《九月诗刊》《华语文学》《守望》《中学生优秀作品选刊》《北美枫》(加拿大)《春韵》(春华版)(秋实版)等。校园文学掌门人原筱菲曾这样评价:老祥的诗歌中一直沉淀着一种冷,像经霜的叶子或冰冻的花瓣,也许与他的经历有关。他诗的影子常常引导我与他一起穿越在寒冬和初春,穿越在列车和地铁之间,穿越在甲地和乙地之间。他的文字是流浪的,他的语言是流离的,但他的心却一直在坚守在期待,所以他的诗里隐藏着暗香,拨开一层层细雪般的掩埋,我能读懂他向往绽放的理由。

  24)损欲寒:1991年生。当代诗人,作家,90后第一人。从事诗歌创作多年。先后有大量优秀的作品问世。现任“彧涵文学社”社长,著有诗集《晓晓》,其中《给晓晓姐姐》获2007年度最佳抒情诗“一等奖”,被诗歌界誉为:“当代精神诗歌对爱的殇歌”。

  25)时迪芬:1990年生。中国少年报记者,曾在《诗刊》《少年报》《长江文学》等报刊杂志发表作品数十篇,有作品收录《中国网络诗精选》、《中国校园诗精选》等诗集。编有诗集《童年诗趣》等。多次荣获各类文学作品大奖赛奖及上海中学生作文竞赛奖。

    26)甘玮:1990年生。曾在《诗刊》《诗潮》《儿童文学》《写作报》发表60余首短诗。

  27)艾溅果:1990年生。诗歌散见《诗江湖网刊》、《青春潮》、《金三角》等刊物。“秦文学”成员。

  28)习修鹏:从小爱好文学并忠于写作,已有多篇文章散见于《光雾山文学》《课堂内外》《阆苑》《诗屋》《大地诗刊》《蓝田文艺》《巴中日报》《中国校园文学》《校园风》《北美枫》等多家刊物。现系巴中市作家协会会员,《行知》校刊主编。获第二届中华校园诗歌大赛中学组三等奖。

  29)木鱼:有作品在《诗选刊》《时代文学》《九月诗刊》《大地诗刊》《中国诗歌在线》《大别山诗刊》《诗流向》《巴中文学》《诗友》等刊物发表,入选多个选本。现在校。

  30)苏月:1990生。09年高考完后,正式开始写诗。一直活跃在各大论坛,现为《新诗潮》网刊编辑。诗作见于《中国诗苑》、《新诗潮》、《金山》。

  31)为萧云:1990年生。09年开始网上投稿,作品散见《天下诗报》《诗文杂志》《情诗季邗》《乡风诗邗》《中国诗歌在线》《思念的夜晚》《优秀华语诗人》《桥研之歌精品选》《格律体新诗》《原野》《张北文艺》《黄河风诗邗》等邗物发表新旧诗数十篇。
35#
 楼主| 发表于 2011-2-19 12:09:31 | 只看该作者
诗如何结尾 / 严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人说,一首诗的结尾艺术,要求很高,其妙无穷,认为画龙点睛,是全诗的一个警句,非常重要;有的则说,诗的结尾虚无飘忽,应是留有余音。我从众多诗作的结尾中考察判断,好像是不外乎上述两种类型的手法。
  
  这两种主张,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如何界入得恰当却也有难。诗到底如何结尾?在我的概念里始终是个模糊的探索,谁都难以提出一个固定的模式。其实,也不应固定起来,应题材、品种而定,只要能创造较高的境界,把全诗推向高潮的均可应用。
  
  有一首很有名的诗《中国,我的钥匙丢了》(作者梁小斌),这首诗的结尾艺术,是比较明确的点题之句“我沿着心灵的足迹寻找/那一切丢失了的/我都在认真思考”。全诗38行,这是最后结尾的三句。因为全诗的关键所在,是钥匙丢了,一切都丢了,他在认真思考。“天,又开始下雨,/我的钥匙啊,/你躺在哪里?”读着这诗句,让我的心情不安和沉重起来,而诗在最后发出了作者心底的呼唤,连贯起来是那么动人,而这种结尾又把我带进了新的思考,也并非不留空间。
  
  再来欣赏女诗人路也《鱼塘》这首诗的结尾。全诗只有13行:/我相信那些鱼都睡着了,所以不见踪影/红鲤该有画上的模样,这方水塘是金色屋子用来藏娇。/破烂的鱼网扔在地上,供麻雀结绳记事。/紧靠岸边的,仿佛是伏羲或神农留下来的一只失去双橹的木船。/藻类絮絮叨叨,话题挤向水塘四个边缘。/那些逐水而居的灌木临帖着北风/把自己的姓和名写下来/用勇气顶住了江南冬天的微寒。/当我和你走过,我说,要小心,要小心/这岸边的泥土很软,跟春天时候一样/那么容易塌陷!/似乎用她的诗句,把你带进休鱼后一番鱼塘里的平静景象,或者已进入初冬季节,鱼已潜沉塘底不是它的活跃期,所以都睡着了。而诗意并没有因为鱼塘的平静而平静,在结尾时却来了一个180度的跳跃,是这样结尾的,当我和你走过,我说,要小心,要小心/这岸边的泥土很软,跟春天时候一样/那么容易塌陷!/已不是你想象中一首诗的发展顺理推舟的思路了,相反重新启动了读者的思维,向高处传奇式的一跳,这种平静后的提醒,已超出了“鱼塘”的概念,可领会为要想在池边摸大鱼,小心岸边的泥土很软。我坐在电脑前摸着头,久久地揣摩它的余音。这是我议论中另一种类型的结尾,特别是现代诗的结尾,常常是为之一震。
  
  所以,关于结尾艺术如果要强调单一的那一点,似乎都不宜绝对的定而论之,只要不是假、大、空,题材、品种不一,处理也应不一,如:抒情诗与哲理诗又不尽相同,新诗与古诗也不尽相同,现代诗与传统抒情又不尽相同。划一的做法是绝对论的反映,把模式定格在一个静止的、固定的、偏面的框子之内,都不符合实际。
  
  这里有个误区,只要结尾点题就认为是“抒情尽而又尽,不留半点余地,”“言志直而又直、没有一点余味”是偏面的。如果只要恰到好处地尽情地抒情,也没有什么不好,只要分寸得当,诗怎么能离开情呢?情是心灵的倾吐,是诗的核心,而现在情不是多了而是抒发少了;言志虽是传统的诗学理念,也没有绝对禁闭,只要不是空洞的豪言,虚假的大话,言志也没有什么不可以,跃眼的火炬,点起共鸣,也没什么不好。如果一定要按那一种格式,聪明人都不会这样武断,只要不给读者有荒凉感。诗篇的终点,在结尾艺术上,匠心独运的艺术效果是如何产生的,我倾向于在实践中摸索,自然地跃然而出,多种多样,不拘一格。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cac9510100dydp.html

                            ( 节选,转载时有删动 )
36#
 楼主| 发表于 2011-2-19 12:10:37 | 只看该作者
现代诗歌创新之路何在?

                                   赵东理
  

  第一是意象的创新。现代诗歌必须直面生活中丑的一面,甚至审丑要多于审美,古典诗词中的审美情趣必须让位给当代城市生活的多重意味,要把现实的意象、工业化的意象、街巷里的意象、现实和人性中丑的意象容纳进诗歌里,甚至歌颂它们。要在城市的街巷里寻找新的意象,在精神的困境里寻找新的意象,屏弃那些传统的理想化的意象。尝试在传统、现实、工业化、城市、宗教、时空、命运、历史、情感、困窘等各种意象之间实现自由的联接,不需要任何中介,产生新的意象,从而扩展意象的意境和想象空间,并使语言的力度无限扩展,突破语言中固有含义的限制,赋予语言新的内涵,从而使现代诗歌的语言表现力跟上现代社会发展变化的步伐。

  第二是技能训练。与绘画、音乐等需要多年艰苦的技能训练不同,诗歌的门槛要低得多,基本属于零门槛,这导致诗歌界鱼龙混杂,真正的精品很少。但是优秀的诗歌精品其实是需要技能的训练,就像古典诗词需要掌握韵脚、韵律,现代诗歌同样需要掌握这些基本的技能,由于现代诗歌不太讲究同一韵脚押韵的方式,形式上自由多了,但是更应该强调内在的韵律,而这需要刻苦的系统的学习,包括东西方文学、古典诗词、音乐、绘画、逻辑、哲学、科学等多方面知识的储备,以及自我的修养、提高。这是创作现代诗歌的基本条件,也是作为一名现代诗人必备的基本条件。伟大是一种视界。现代诗歌的零门槛其实是无形的高门槛,要真正踏入现代诗歌之门其实并不容易。

  第三需要禅宗式的顿悟。敏锐的直觉是诗人的标志,诗人用直觉去把握意象间细微的相通之处,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美妙词句,直觉是天生的,但要让直觉达到优秀诗歌的高度,同样需要后天刻苦的训练,佛教禅宗讲究顿悟,要达到顿悟的境界,则需要“面壁十年”,日复一日的沉思冥想,忽然间彻悟了。诗人对直觉的培养也是这样,需要经过一个“苦修”的过程,有意识的自觉的训练。现代生活繁杂多变,是多重矛盾的混合体,没有经过智性修炼的直觉很难精确地捕捉到恰当的意象。当今诗歌,绝大部分产生于先天的直觉,这导致现代诗歌在思想境界上始终在较低的层次徘徊,词句华美但软弱无力,很难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对直觉进行禅宗式的苦修是进入现代诗歌的重要途径,从这里出发,诗人们才能够领略到日常生活所包涵的更深的复杂意味。

  
                          摘自作者《把现代诗歌的门槛抬得稍微高一点》
37#
 楼主| 发表于 2011-2-19 12:11:22 | 只看该作者
一首获奖诗的创作灵感



     新概念作文大赛由北大、清华等全国十三所著名高校和萌芽杂志社联合发起共同主办。
     “新概念作文大奖赛”以反叛应试教育而闻名,比赛备受关注的一个原因是,诸如韩寒、郭敬明、张悦然等现在中国文坛炙手可热的新星,都是从这个比赛中走出来的。高三女生于洋,凭借一首诗歌,从10万多名参赛者中脱颖而出,获得第12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诗歌灵感来自春运照片。
    本届比赛的题目是《致站台》,于洋说,她一看到题目,马上想起舒婷的《致橡树》。用了半个小时的时间,于洋决定采用诗歌体裁。
    于洋在《致站台》中,描写了游子和亲人重逢与离别的复杂情感,在宁静的深处暗藏着忧伤的阴影。
    这似乎是这名女孩喜欢的基调——她参与本届大赛初赛作文《又见炊烟》,也散发类似的味道。《又见炊烟》描写了一个小山村,由于外人的涌入,打破了它的宁静。
    奇怪的是,无论是载着游子的火车站台,还是飘着炊烟的山村,并不是于洋的生活——于洋是厦门人,始终和她当经济师的妈妈、当工程师的爸爸生活在一起。
    这名过着“学校-家里”两点一线生活的女孩,喜欢通过观看别人的博客等方式来感受生活,《致站台》的灵感来自她参加比赛之前在网上看到的一幅春运图片:车厢外人山人海,有人被从窗口塞进去。
    于洋说,当她看到这幅照片时,心尖像是被什么刺了。这名被她的老师和同学称为“粗线条”的女孩,事实上有着细腻的心理,于洋不好意思地承认,直到现在,她很容易因为不相干的人和不相干的事哭个稀里糊涂。

  

    致站台 / 于洋

    我与你的重逢
    是谁与谁的相见
    我与你的分别
    是谁与谁的离别
    她
    立在你的身上
    盼着归来的游子
    他
    立在我的心口
    数着回家的路途
    归途
    他在我的窗口眺望
    希望你能再近些
    再近些
    好让他能早点看到
    母亲盼望的面庞
    相见
    我在你的身旁躺着
    希望时光能再长些
    再长些
    好让他们能久久享受
    一同相聚的喜悦
    她在你的台上奔跑
    希望我能再慢些
    再慢些
    好让她能晚点失掉
    孩子离去的身影
    你
    静静地坐在家乡
    身上落着拭泪的帕
    我
    孤独地跑在路上
    心里怀着想念的悲
38#
 楼主| 发表于 2011-2-19 12:12:03 | 只看该作者
全国部分刊物诗歌投稿信箱

黑龙江省

《 北方文学》 bfwx@163.com     组诗最后与北方事物有关森林大雪村庄

《 雪花》 jixixuehua@126.com     组诗生活化   

《 岁月》 sywxyk@sohu.com       组诗   生活化 乡村

《诗林》 hrbshilin@163.com

《辽宁青年》文学梦园 散文诗 诗歌 slymao@sina.com   sly@LNYouth.cn

辽宁省

《辽河》 tougao@liaohewenxue.com     组诗大气

《芒种》 mzwxyk@sohu.com     大型组诗

《鸭绿江》 yljwxyk@126.com

《满族文学》 manzuwenxue@126.com   鸭绿江诗会大型组诗

《大连日报》诗歌专栏  shaoxungong@163.com

云南省

《滇池》 Dc5bjb6@public.km.yn.cn     先锋组诗

山东省

《时代文学》 shidaiwenxue@126.com

《山东文学》 济南舜玉路40号 250002

《新诗文》 xsw2484@126.com  济南

福建省

《福建文学》     swl@fjwl.com     人生大气时代社会

安徽省

《安徽文学》 ahwx@mail.hf.ah.cn     现代型

《诗歌月刊》 合肥市大钟楼邮局 518信箱  230001 曹五木

天津

《青春阅读》 youthreading@Tom.com     (侧重青春哲理)

浙江省

《江南》 jiangnanzazhi@21cn.com

甘肃省

《飞天》  组诗 ftwxyk@163.com

四川省

《星星》 成都市红星路二段 85 号   《星星诗歌》 xxxbyk@163.com

《重庆日报》 cqljc@cqrb.cn

《攀枝花日报〉pzhrb@163.net   诗歌随笔

《散文诗世界》sanws@126.com

北京

<诗刊>         sk1957@vip.163.com

《青年文学》 qnwx_ wx@sohu.com      

《中国铁路文艺》zgtlwy@21cn.net

《中国文化报》 zhangyu922@sohu.com   

湖南省

《长江文艺》电子邮箱: cjwy1949@sohu.com

《散文诗》湖南益阳市sws200412@yahoo.com

湖北省

荆门日报  诗歌随笔  hxbhbnest@sina.com

山西省

《黄河》双月刊 诗歌杂一些 hhzzs20032003@yahoo.com.cn

青海省

《青海湖》 zhuln@slof.com    大型组诗有分量的

内蒙古

《草原》诗歌大气组诗

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西路318号内蒙古文联  

北京

《青年文学》 qnwx@sohu.com     

《中国铁路文学》 tlwx-7309@sina.com

《芙蓉》 yanjiawenl@sina.com  先锋口语

dgm08@163.com    蓝瓴原打工妹诗歌

广州省

讲门文艺诗歌   打工诗歌宋世安

jmwy-songsa@sohu.com

sh@dadao.net  〈佛山文艺〉诗歌

dxz@dadao.net    打工族诗歌

87655877@163.COM    心灵知音罗德远    创业者

hntql@163.com    长安报诗歌散文随笔

深圳:

《石岩文艺》百位小筑  打工诗歌 shinewish2005@126.com

      

江苏省

《青春》诗歌清新 youth-79@163.com

湖北省

《打工知音  》 dgdgdsr@sohu.com     打工

其他:

美国常青藤     ivypoetry@hotmail.com

欧洲梅园文学  xueniwriting@yahoo.com.cn

新城市诗刊       linxi209841@163.com

诗词报 校园诗歌作者投稿邮箱:sgbsnydtksg@163.com

社会诗歌作者投稿邮箱:sgbsnydtkxd@163.com

本报校园记者投稿邮箱:sgbsnydtkjz@163.com

大地诗刊   dadishikan@sina.com

深圳沿海青年   yehai1023@163.com

《上海文学》

shwx001@sh163.com  shwx002@sh163.net

《天涯》

tyzzz@vip.sina.com     tyzzz@0898.net

《滇池》

 诗歌 邹昆凌主持 Dc5bjb6@public.km.yn.cn

《中国铁路文艺》

ZGTLWY@21CN.NET

《鸭绿江》

yljwxyk@126.com  诗歌主持 柳云

《边疆文学》

kmbjwx@sina.com  七彩诗坛

《广西文学》

fyb168@21cn.com  诗歌 冯艳冰

《芒种》诗歌:张启智 王霆

mzwxyk@sohu.com  mzwxyk@163.com

《朔方》

诗歌:杨梓 shuofang.nx@eyou.com

《长江文艺》

诗歌阵地 cjwy1949@sohu.com

《岁月》

经典诗歌sywxyk@sohu.com

《作品》

gzzp2001@21cn.com  gdzp2002@21cn.com

《红岩》 中国诗展 冉冉

hongyanzazhishe@sohu.com

《延安文学》诗读本 阎安

yawx1979@vip.163.com

  刊  名:雪莲

电子邮件信箱:gq0227@mail.chia.com

刊  名:山西文学

E-mail:SXWX2002@163.com         

   黄河诗报shehuizhuyihao1818@163.com     

刊  名:福建文学

电子信箱:swl@fjwl.net

刊  名:东方文学

电子邮箱:qj3166272@163.com

刊  名:广州文艺

电子邮件:gzwyzzs@pub.guangzhou.gd.cn

刊  名:延安文学

e-mail:yawx1979@vip.163.com   

刊  名:西湖

电子邮件:xihu472@yahoo.com.cn

刊  名:作家杂志  

电子邮箱:editor@writermagazine.com

刊  名:江河文学

邮  箱:jhwx2005@yahoo.com.cn   

刊  名:北极光

E-mail:bjg0457@yeah.net

诗潮杂志社

shichao2233@sina.com           

    潮诗刊邮箱jingqiufeng2009@126.com  

诗选刊 shixuankan@sina.com

人民文学renminwx@263.net
39#
 楼主| 发表于 2011-2-19 12:13:40 | 只看该作者
30年30首诗 (之一)
  

    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深圳读书月组委会和深圳报业集团主办,晶报和深圳书城承办的“改革开放30年30首诗”评选活动揭晓,深圳晚报特别刊登了这30首诗的名单和入选理由及作品赏析。现予以连载,供学习参考。稿件均转自闫海育博客,向博主致谢。





     第一首:艾青《古罗马的大斗技场》

    入选理由: 历史转折点上深刻的反思






 《古罗马的大斗技场》



也许你曾经看见过

这样的场面——
在一个圆的小瓦罐里
两只蟋蟀在相斗,
双方都鼓动着翅膀
发出一阵阵金属的声响,
张牙舞爪扑向对方
又是扭打、又是冲撞,
经过了持久的较量,
总是有一只更强的
撕断另一只的腿
咬破肚子——直到死亡


古罗马的大斗技场
也就是这个模样,
大家都可以想象
那一幅壮烈的风光。
古罗马是有名的“七山之城”
在帕拉丁山的东面
在锡利山的北面
在埃斯揆林山的南面
那一片盆地的中间
有一座——可能是
全世界最大的斗技场,
它象圆形的古城堡
远远看去是四层的楼房,
每层都有几十个高大的门窗
里面的圆周是石砌的看台
可以容纳十多万人来观赏。


想当年举行斗技的日子
也许是一个喜庆的日子,
这儿比赶庙会还要热闹
古罗马的人穿上节日的盛装
从四面八方都朝向这儿
真是人山人海——全城欢腾
好象庆祝在亚洲和非洲打了胜仗
其实只是来看一场残酷的悲剧
从别人的痛苦激起自己的欢畅。


号声一响
死神上场

当角斗士的都是奴隶
挑选的一个个身强力壮
他们都是战败国的俘虏
早已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如今被押送到斗技场上
等于执行用不着宣布的死刑
面临着任人宰割的结局
象畜棚里的牲口一样;
  
相搏斗的彼此无冤无仇
却安排了同一的命运,
都要用无辜的手
去杀死无辜的人;
明知自己必然要死
却把希望寄托在刀尖上;

有时也要和猛兽搏斗
猛兽——不论吃饱了的
还是饥饿的都是可怕的——
它所渴求的是温热的鲜血,
奴隶到这里即使有勇气
也只能是来源于绝望,
因为这儿所需要的不是智慧
而是必须压倒对方的力量;
  
看那些“打手”多么神气!
他们是角斗场雇用的工役
一个个长的牛头马面
手拿铁棍和皮鞭
(起先还带着面具
后来连面具也不要了)
他们驱赶着角斗士去厮杀
进行着死亡前的挣扎;
最可怜的是那些蒙面的角斗士
(不知道是哪个游手好闲的
想出如此残忍的坏点子!)
参加角斗的互相看不见
双方都乱挥着短剑寻找敌人
无论进攻和防御都是盲目的——
盲目的死亡、盲目的胜利。

一场角斗结束了
那些“打手”进场
用长钩子钩曳出尸体
和那些血淋淋的肉块
把被戮将死的曳到一旁
拿走武器和其它的什物,
奄奄一息的就把他杀死;
然后用水冲刷污血
使它不留一点痕迹——
这些“打手”受命于人
不直接去杀人
却比刽子手更阴沉。

再看那一层层的看台上
多少万人都在欢欣若狂
那儿是等级森严、层次分明
按照权力大小坐在不同的位置上,
王家贵族一个个悠闲自得
旁边都有陪臣在阿谀奉承;
那些宫妃打扮得花枝招展
与其说她们是来看角斗
不如说到这儿展览自己的青春
好象是天上的星斗光照人间;
有“赫赫战功”的,生活在
奴隶用双手建造的宫殿里
奸淫战败国的妇女;
他们的餐具都沾着血
他们赞赏血腥的气味;

能看人和兽搏斗的
多少都具有兽性——
从流血的游戏中得到快感
从死亡的挣扎中引起笑声,
别人越痛苦,他们越高兴;
(你没有听见那笑声吗?)
最可恨的是那些
用别人的灾难进行投机
从血泊中捞取利润的人,
他们的财富和罪恶一同增长;

斗技场的奴隶越紧张
看台上的人群越兴奋;
厮杀的叫喊越响
越能爆发狂暴的笑声;
看台上是金银首饰在闪光
斗场上是刀叉匕首在闪光;
两者之间相距并不远
却有一堵不能逾越的墙。

这就是古罗马的斗技场
它延续了多少个世纪
谁知道有多少奴隶
在这个圆池里丧生。
神呀,宙斯呀,丘比特呀,耶和华呀
一切所谓“万能的主”呀,都在哪里?
为什么对人间的不幸无动于衷?
风呀,雨呀,雷霆呀,
为什么对罪恶能宽容?

奴隶依然是奴隶
谁在主宰着人间?
谁是这场游戏的主谋?
时间越久,看得越清:
经营斗技场的都是奴隶主
不论是老泰尔克维尼乌斯
还是苏拉、凯撒、奥大维……
都是奴隶主中的奴隶主——
嗜血的猛兽、残暴的君王!
“不要做奴隶!
要做自由人!”
一人号召
万人响应
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
就要捣毁万恶的斗技场;
把那些拿别人生命作赌的人
钉死在耻辱柱上!

奴隶的领袖
只有从奴隶中产生;
共同的命运
产生共同的思想;
共同的意志
汇成伟大的力量。
一次又一次地举起义旗
斗争的才能因失败而增长
愤怒的队伍象地中海的巨浪
淹没了宫殿,掀翻了凯旋门
冲垮了斗技场,浩浩荡荡
觉醒了的人们誓用鲜血灌溉大地
建造起一个自由劳动的天堂!


如今,古罗马的大斗技场
已成了历史的遗物,象战后的废墟
沉浸在落日的余晖里,象碉堡
不得不引起我疑问和沉思:
它究竟是光荣的纪念,
还是耻辱的标志?
它是夸耀古罗马的豪华,
还是记录野蛮的统治?
它是为了博得廉价的同情,
还是谋求遥远的叹息?

时间太久了
连大理石也要哭泣;
时间太久了
连凯旋门也要低头;
奴隶社会最残忍的一幕已经过去
不义的杀戮已消失在历史的烟雾里
但它却在人类的良心上留下可耻的记忆
而且向我们披示一条真理:
血债迟早都要用血来偿还;
以别人的生命作为赌注的
就不可能得到光彩的下场。


说起来多少有些荒唐——
在当今的世界上
依然有人保留了奴隶主的思想,
他们把全人类都看作奴役的对象
整个地球是一个最大的斗技场。
  
                       1979年7月 北京



【赏析】《历史的警钟》/ 郭宝臣 

    意大利的罗马是世界著名的城市,那里更有一个著名的地方:古罗马斗技场。至今,还耸立着断垣残壁。

    “如今,古罗马的大斗技场/已成了历史的遗物,像战后的废墟/沉浸在落日的余晖里,像碉堡/不得不引起我疑问和沉思/……”

  艾青对于意大利,对于罗马,早就有过向往之情。当他去法国学画,流浪汉一样在巴黎和马赛街头踯躅的时候,他就希望能到意大利去看看。那是一个美丽的国家,更有着优秀的文化传统。特别是文艺复兴,那里出现过一大批世界著名的大画家,大雕塑家。达芬奇,拉斐尔,米朗开基罗……这些不朽的大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不仅成为意大利的骄傲,也成为世界的骄傲。然而,艾青一直没有实现愿望的机会,这也许是命运使然吧!诗人总归有着自己的幸运,1979年,在诗人69岁的时候,实现愿望的机会来了。“中国人民友好访问团”应邀出访三个国家,其中就有意大利。艾青作为代表团的成员——这个代表团中的唯一作家、诗人,有幸去见见那个久已向往的国度了。
  也许是向往之情太恳切的缘故,当诗人站在罗马街头的时候,他对这个著名城市的印象并不好。觉得比不上波恩、维也纳等城市。“我感觉罗马没有粉刷”。然而,当他为罗马人民的热情所感染的时候,他才认识了真正的罗马,因为他看到了罗马人民的心。
  当诗人离开罗马回到北京之后,一个沉重的场景在他心上突出地影现出来——古罗马的大斗技场。那些墓碑似的断垣残壁,使他不能平静,甚至压得他透不过气来。他的情绪再也忍耐不住,不能不述触笔端。《古罗马的大斗技场》,就是他倾吐出来的心声。
    那个美丽的国家,那个有过文艺复兴辉煌年代的国家,那个在现代有着高度发展的国家,在历史上也曾有过悲惨的一幕。虽然那些滴血的日子已经过去,可那极为残酷的场景所发生的震撼,在人类的心灵中并没有消失。诗人更清醒地感觉到,完全有必要把这种震撼和它的底蕴揭示出来,为现在的人类敲响警钟。
    诗人的思绪久远而深沉,他怀着一种崇高的信念,站在人类历史的高度,俯视在古罗马的大斗技场所发生的那残酷的一幕。那笔触是异常犀利而严峻的,为的是引起人类对那一幕的高度警觉。
    “也许你曾经看见过/这样的场面——/在一个圆的小瓦罐里/两只蟋蟀在相斗……”
    诗人为充分表达自己的沉思,由中国人所熟悉的蟋蟀相斗揭开了这首诗的序幕。这一形象的选择,不仅立刻使人感到在大斗技场中奴隶们相斗的情景,而且这一形象所产生的感应笼罩着全篇,悲惨的严峻的气氛,都由这一形象所奠定的基调而产生了。
    接着,诗人以很大的篇幅来写大斗技场的一幕幕血淋淋的场景。奴隶们也是人,可在那种时候,他们却被驱逐进斗技场,他们并不相识,无怨无仇,却又不得不像野兽一样,相互作殊死的拼杀。而那些看台上的人们,受到拼杀的刺激而欣喜若狂。为了揭示得深刻,诗人在描写大斗技场当年的场景的时候,基本上是采用了对比的写法。这样写,不仅是因为事实提供了根据,而且,也是增强艺术效果的需要。
    我们在这里摘录一段,来看看这一对比写法的强大作用。
    “斗技场的奴隶越紧张/看台上的人群越兴奋;/厮杀的叫喊越响/越能爆发狂暴的笑声;/看台上是金银首饰在闪光/斗场上是刀叉匕首在闪光;/两者之间相距并不远/却有一堵不能逾越的墙。”
  奴隶们的悲惨命运和奴隶主们的残忍,极强烈地推在读者面前。看了这种不公道的场面,谁又能不为之震撼呢?
  “不要做奴隶!/要做自由人!”
  诗人不能不发出这样战斗的怒吼!诗人怀着极大的热情,为奴隶们争取解放的斗争而欢呼。
  这首诗的可贵之处,不仅在于诗人以犀利的笔触揭露了大斗技场的过去,更在于诗人的目光注视着现在。不仅在于诗人描绘了大斗技场这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以及这里所发生过的悲惨事情,更在于诗人很自然地生发开去,对于诗注入了更深邃更广泛的含意。不仅鞭笞了当时的奴隶主们,也在鞭笞过去的、现在的一切奴隶主们。诗人在诗的最后,还极明确地道出了自己对现实的思考。这也可以说,正是诗人写这首诗的真正动机所在,也是这首诗的意义所在。
  “说起来多少有些荒唐——/在当今的世界上/依然有人保留了奴隶主的思想,/他们把全人类都看作奴役的对象/整个地球是一个最大的斗技场。”
  在前面慑人心魄的描绘中,使人们已看到那残酷的一幕是怎么一回事。而在世界的今天,却依然有人想做奴隶主,要奴役全人类。这严峻的现实,不是更怵目惊心吗?诗人由这敏锐而深刻的思考,所写下的撼人之句,不是具有着惊天动地的力量吗?
  时刻关注中国人民的命运,时刻关注世界人民的命运,是诗人一生创作的基调。正是出自于这样博大的胸怀,《古罗马的大斗技场》一诗才有了深厚的底蕴,才有了产生的动机和产生后的撼人力量。
  诗人在写这一首诗时,已是近七十高龄的人了。可我们从诗中可以看到,诗人的那种胸怀,那种气魄,不仅没有减弱,反而更增强了。诗行之间,燃烧着澎湃的热情,充满着一个战斗者的活力。
  人老了,诗人的心并不老。这是由于在诗人的胸怀里,有一股奔腾不竭的源泉:和世界人民在一起,和人类的生命在一起,就会使命运的活力不断增长。
  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的断垣残壁还在罗马耸立着,还在世界上耸立着……
    让我们经常听听诗人所敲响的警钟吧!
40#
 楼主| 发表于 2011-2-19 12:14:21 | 只看该作者
第二首:柏桦《在清朝》
入选理由:让诗歌回到古典风神,写出汉语真正的美





     在清朝



  在清朝

  安闲和理想越来越深

  牛羊无事,百姓下棋

  科举也大公无私

  货币两地不同

  有时还用谷物兑换

  茶叶、丝、瓷器



  在清朝

  山水画臻于完美

  纸张泛滥,风筝遍地

  灯笼得了要领

  一座座庙宇向南

  财富似乎过分



  在清朝

  诗人不事营生、爱面子

  饮酒落花,风和日丽

  池塘的水很肥

  二只鸭子迎风游泳

  风马牛不相及



  在清朝

  一个人梦见一个人

  夜读太史公,清晨扫地

  而朝廷增设军机处

  每年选拔长指甲的官吏



  在清朝

  多胡须和无胡须的人

  严于身教,不苟言谈

  农村人不愿认字

  孩子们敬老

  母亲屈从于儿子



  在清朝
  用款税激励人民

  办水利、办学校、办祠堂

  编印书籍、整理地方志

  建筑弄得古香古色



  在清朝

  哲学如雨,科学不能适应

  有一个人朝三暮四

  无端端的着急

  愤怒成为他毕生的事业

  他于一八四0年死去





赏析 /  陈仲义

    说起清朝,多数公众印象,总是微服出访、天下粮仓、还珠格格,当然少不了垂帘听政、火烧圆明园……面对遥远的“历史面团”,人们可以拿捏出千奇百怪的花样,而要在数十行篇幅里概括一个时代缩影,吐露一种社会真相,恐怕一般功底难以奏效。

  把准这样的“大”题材,需要吃螃蟹的勇气,可以从某一重要事件切进,可以从某一关键人物入手,或是紧紧揪住经典细节铺开。

  但,诗人柏桦统统放弃了,他大胆使用破碎语像拼缀,在7段大体齐整的共时性运作中,用“在清朝”作为引子,穿起几乎是涂满那个时代色彩的专有名词:科举、家畜、货币、谷物、兑换茶叶、丝、瓷器、山水画、风筝遍地、灯笼、庙宇……当然也有概括性“说事”,诸如款税激励人民办水利、学校、祠堂、编印书籍、整理地方志,建筑弄得古香古色,由此众多简明词组,浓缩着中国文化以儒家为主导的“务实精华”。

  也不全是语像词组的堆砌,期间夹入两个个细节,特别耐人寻味。

  一个细节是,“一个人梦见一个人/夜读太史公,清晨扫地”——在一片封闭、自足、不思变革的画面里,突出如此正直的清廉者,对比着臃肿的军机处“每年选拔长指甲的官吏”。其暗含的反讽令人遐想不已。

  第二个细节是,“有一个人朝三暮四/无端端的着急/愤怒成为他毕生的事业”——在迟滞的时空中,突出躁切而峻急的改革者,于风潮的急变中黯然神伤。很好点出了那个时代的精神。

  这两个细节,堪称此诗的“精髓”、是相互关联呼应的“诗眼”。在近300年“心安理得”的历史进程,在整个社会如此“祥和”的景象中,独有一人在做艰难努力——他,夜读太史公。太史公,《史记》作者也。简到不能再简的意指,莫不隐含着还有中流砥柱者,暗中聚集着人间正气、历史标度、治国平天下的宏图大略。然而,在清谈成风、科学放逐、夜郎自大的时代,再怎样焚心如火的志士,还得眼睁睁带着愤怒,“于一八四O年死去”。

  结尾的“1840”,和“死去”的惊悚,把前面所有的“繁华”一扫而空,像一口黄吕大钟敲响,既是对少数革新者的哀挽,又可外延为一个庞然大物(百足之虫)的终结。

  这一历史性警策,使得前面众多碎片语像,结合为一整体,不虞流散。此乃播撒与收束之辨证,做起来,竟是那么“轻巧”自如。

  可见本诗两个鲜明特点:首先是处理大题材,有意放弃严肃、正统的语汇,大量选用散珠式语像,夹带深刻意涵的细节,在客观化叙说中轻描淡写,散淡处却藏匿作者机心。诚如《诗学指南》所云:贵圆活透彻,常使意在言表,涵蓄有余不尽,乃为佳耳。(明·黄子萧《诗法》)

  其次是全诗采用反讽手——运用非强暴、非夸张、非变形的克制性陈述,进行褒中有贬,贬中有褒的作业,呈现一片正话反说、反话正说的微妙语境,总体上达到表褒实贬的意图,而这一切,又是处理得不动声色,从容有余。——写诗若到了这种举重若轻的地步,可谓九段。

    在柏桦“阴凄幻美”(陈超语)的抒情风格里,像这样格调透明、隐忍、不温不火的反讽是不多见的,对照上世纪80年代同时期——大量剑拔弩张的反讽谱系,犹显出另一路别致。今天重温它,是纪念是珍惜是期待,也是为着更多开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8 07:59 , Processed in 0.10584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