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黄 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2-28 16:50: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黄 昏


□ 石舒清

--------------------------------------------------------------------------------


  应该说还是一个普通的黄昏,如果两桩事不并生在一起,也许我就不说它了。
  是去年冬季的一个黄昏,我照例回老家打算写点东西。母亲为了使我清静,反锁了大门,去亲戚家了。母亲一般早出晚归,极少中途回来。临走的时候,母亲给我吃定心丸那样,总是说,你好好写,我不回来打搅你,谁来看到门上的锁子,他也就走掉了。看母亲郑重其事的样子,我真是惭愧得很。我能写出个什么来呀,害得母亲在家里也不能呆。
  我家的院子很大,除了一间偏背的房子里有个我外,其它的房子都空着。因此院子里整天静悄悄的。我也锁紧门,垂下窗帘,一天不出屋去。听见乌鸦叫着从屋顶上空飞过去了。听见风吹着树叶发出倦倦的声音。若是写不出东西,实在是有些个寂寞的。要是有好日子,风和日丽,我就觉得阳光是白白的在我家院子里照拂了一天。我家的院子比一个麦场还大,日复一日,浪废了多少日光啊。
  正如母亲所言,有来我家的,一见门上的锁子,大都走掉了。因此我常常觉得并没有什么人到我家来,有时候,偶尔的,会看到一捆韭菜什么的在院子里扔着,说明着曾有人到我家门上来过,见门锁着,就把带的东西扔过墙来。没有看见了锁子还敲门的。但凡事总有例外,那一天,我家的锁子就没起作用。先是正晌午,我把两手在炉火上面烤着,散漫地想什么。突然间门被敲响了。正午的原因吧,敲门声格外显得响,将铁锁及锁环也带得响着。我听任门响,一动不动,同时有些不快。想着敲一敲总会走的吧,但是不,像是非要敲开不可。钥匙我手边倒有的。大约敲了十余分钟之久,这样子是什么也干不成的,好在我并没有写东西。只好出去。满院的阳光使人晕眩。我一步步探到门那里去。在门缝里看到一条黑影。在门下面看到一双脚。那脚上的鞋使我想到大概是一个乞丐吧。一个乞丐这样子敲人家的门,便有些不像话了。要是乞丐我就不开门。到门口立定了,由门缝里看不到面孔,只看到一点鼻尖。这是辨认不出什么的。我还是看那双鞋,是一双黑条绒跑山鞋,鞋尖已破,条绒缝里积满了老土陈垢,是早该扔掉了。大概是从门缝里也看到了我,他停了敲门,一直等我走到门口,他才咳嗽出两声,像以此在说明他是谁似的。但我没听出来。便问是谁。我,他这样说。声音闷闷的,像是由鼻根儿里发出来的。接着问我父亲在不。我说不在。因为他叫着我父亲的小名,我就知道是一个长辈了。于是开门。他却说我父亲要不在就不必开了。我便不再开,隔了门和他说话。他说找我父亲有个事,问我父亲什么时候能来,我说了个大概时间。他说好,到时间他再来。就走掉了。看着门下面那一双脚的消失,我有一种看书时翻到了空白页的感觉。思谋着他是谁,重又走回屋子来。从声音我没有听出他是谁,我在村里的日子是很少的。屋子里黑洞洞的,窗帘垂久了的缘故,显得有些沉重。炉火从炉盖的边缘跃出来。我坐着想,这个人明明看见人家的门上有锁子,还敲人家的门,难道他知道锁着的门里会有人的么?
  决定今天不写作了,看书。蒲宁的《莉卡》读得我几乎要睡过去。觉得像《莉卡》这样的小说,不是萝卜白菜,不是五谷杂粮,是蛋糕醇酒,一次少来一点是很美妙的,但要像米饭面条那样一碗接一碗吃,反而是会有些醉氧似的恶心。因此蒲宁的小说,还是读短篇好,而且不可多读,一日一篇甚至一周一篇才好。
  烤着火炉,读着小说,就忘了时间的流逝。在我几乎忘记了正晌午那档事时,门忽然的又响起来。我一时有些纳闷。母亲自有钥匙,常常悄无声息地打开门就进来了。门敲得很响,很果断,似乎明知道里面有人的。我也一下子就想起他来。心里很感觉不快。怎么能一二再,再二三的敲人家锁着的门呢?人在里面,门却锁着,肯定是有其原因的嘛。虽是这样作想,但还是很快的到大门口去。这次毕竟不同于上次,上次不开门犹可,这次不开门就说不过去了。到门口,果然还是那双鞋。问我父亲回来没有。我说没,同时打开了门。这才看到是谁。辈份上算起来应是我的一个姑舅爷。记不得他上次留给我的印象是什么时候了。这次的感觉是,他的变化真不小,老起来真是快,两腮往里凹,胡子白得像草根,白帽子脏兮兮的,明显是洗也洗不干净了,像是这白帽子也同着他一并老了。衣裳在他身上松松垮垮的,与其说穿着,莫若说套着更合适。他说话有些吃力,有些上气不接下气,总像在努力着说话的样子。我不能肯定他是否换了一口假牙,他说话的时候,口里像是有着某种不适。因为我家搬到了银川,偶尔才回一趟老家。照例免不了几句寒喧和问候。他刚开始着重打量了我几眼,似乎要一下子观察考量出我如今的情况。听我父亲还没有回,他便显出一些犹豫,望着父亲要回来的巷子说,快回来了吧?我说,快回来了。他就提议先进去坐着等一等,不然回去了还得来。
  我把他引到正房里去。
  我发现他走着的时候,一摇一晃的,像是以上身的摇摆带动着两条僵僵的腿。他并不太显佝偻,像是他已近枯槁,连即使佝偻也不能了。但他的前襟却显得很长,明显像是两片累赘,随着他的走,一闪一闪的。一边的口袋破了,半片口袋布掉下来,随着他的走,不情愿的动着。
  对他的情况我也略有耳闻,因此他成为这个样子倒不使我觉得意外,只是暗暗服膺,真是什么样的命运便会造就出什么样的人来。
  他这个人,六十多岁吧,儿女是有七、八个之多的。前几年,他的女人扔下他去了。那女人由于不断的生孩子和不停的劳作,像一把用久了的老笤帚那样,使她的个头到后来几乎还没有她八、九岁的孙女儿大。让人觉得照这样下去,如果是活到九十岁,那么她真的会萎缩成老笤帚一样大的,但她六十刚过就殁掉了。几年过后,他又成家了。这个家成得叫人辛酸,对方是他的一个表妹,早就寡居了,后来她的一个儿子竟杀掉了自家四口,被枪毙了,她就回娘家来呆着。不知怎么的他们两个就搬到一起住了。他的几个儿子也不成器,本事倒都不小,只是一个如今在监狱里,一个原本是卡车司机,在新疆跑车,又找了女人,这边的老婆自是不答应,派人到新疆去,刺瞎了他的双眼。司机当不成了,新疆的家也稀哩哗啦散了,只好返回来和原来的老婆过日子,成天坐在矮矮的门槛上用一双刺瞎的双眼望天空。我听到这些事时,莫名地会有一种不安和忧惧,我发现生活中有那么一些人,不知什么原因,厄运会一再地降临到他们身上。不要说过这样的日子,只是事不关己地听听,也让人觉得乱糟糟的受不了。
  正房里的炉火用炉盖封着,使房内有些清冷。当当当的座钟声似乎也一记一记的敲出寒意来。我拿出封火盖,捅一捅炉子,倒了一杯茶后,就陪我这个姑舅爷坐下来。
  坐下来时,他身上的衣服似乎更显宽大,而且冰凉。我觉得他的一双枯硬的手倒像是从冰窟窿里伸出来的。
  你像是有些冷,加一件衣裳吧。他望着我说。
  我就去加了一件衣裳过来。他大口喝茶,似乎那茶水极香似的。我再倒时,他却将手撑开来罩在茶杯上不让倒了。我还是强倒了一杯。茶几上的碟子里有苹果,劝他吃了一只。吃得极香。吃苹果的声音酸得人流口水。但是香香地吃完一只后,却不再吃了。我们这地方的人就是这样,到别人家去,人家客气地端上吃食来,就客气地吃一点,然后就自尊地收势不吃了。
  我们似乎都找不到话说。
  我自然不好意思问他日子过得怎样。虽然我是很想知道这些的。他和那个女人结合后,村里有一些议论,说一个村里人,又是表兄妹,还不如早早儿就结成一对,这样子他就无需娶那个业已入土的女人做老婆,她也就不必嫁到别处去了,那么,后来的这若干事情,种种不幸,都不是就没有了么?都知道这也只是说说而已。我是一个有些敏感的人,总是想着他是和一个儿子被枪毙了的女人生活在一起,便因此会觉得不安和不适。
  我不知道他这样急切地找我父亲是要做什么。我想莫不是要借钱,父亲做着一个小买卖,常有人来找他借钱。有时候借父亲几十块钱,七、八年十几年后才还来,这还算不错,有些便只借不还了。见了父亲,远远地就躲开去。对于这一点,我们都很烦心,但又不知道如何对父亲说才好。父亲的钱,父亲自己决定吧。反正借不了多少,超过一百是很少的。但借得多了,也让人受不了的。父亲有时候为了要账,和人家吵起来,会吵得很厉害,气得父亲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我们说与其这样,还不如不借,终了把人没和下,还把人惹下了嘛。父亲说借账就是个惹人的事,这是他的个经验。但不借也不成啊。父亲是有些迷信的,他怕他拒绝了别人的请求,在真主那里就会拒绝他的请求。于是他常常折衷一下,比如人家借50,他就借30或20,要借100,就借60,来借钱的人虽不能如愿以偿,但也会很高兴的。
  我想着姑舅爷要是跟父亲借钱,会借多少。他这个样子,还起来真是很困难的啊,得十年八年吧。
  我今儿找你大是个啥事呢?唉,说来话就长了。
  大概是见坐得寂寞,姑舅爷主动地说起来。一说真是让我觉得意外,并且有些惭愧,觉得自己愈来愈习惯于从恶劣的一面去揣度人了。
  原来姑舅爷不是来借账的。非但不是来借账,而且还是来还账的。
  说来话真是有些长了,要说到一些故人和姑舅爷的父亲。
  是几十年前的一件旧事,当时姑舅爷的父亲儿女多,光阴紧,托我的爷爷做中间人,跟爷爷的一个朋友叫麻花客者,借到40块银元。姑舅爷的父亲直到归真没把这个钱还上。临终时留下遗言,三个儿子各承担一份,务必把这钱还给人家。
  现在,麻花客和我爷爷也早就不在人世了。大家几乎都忘了世上还有这么一份账债,姑舅爷却又来还债了,想通过我父亲把账还给麻花客的后人。
  我放下心来。而且有些感动。
  他说账分成了三股,他的两个哥哥和他,各担一股;两个哥哥的儿子们争气,人家的那两股是早就还了;他呢,儿子们是这样子,自个呢又老了,想鼓劲也鼓不上了,但心里头总是个负担,老人背着账债入土,自己再不能背着账债入土了啊,真主赐悯,今年个庄稼好,他又跟那个女人做了一段时间酿皮子,做了一段时间醋,做了一段时间糖瓜子,总之是做这个做那个的想挣点钱把这点账还了,大都是卖给了村里人。说不多嘛,也卖了几个钱,再把粮食卖掉几百斤,也就凑得差不多了,高兴得很啊,赶紧跑来找我父亲,赶紧把这个账债了却了去。
  他这样说的时候,脸上显出开心的样子来,但这样子像不能长久,一闪就没有了,重新换成了他那老羊皮似的面孔。
  我注意到他说两个哥哥的儿子们争气,而自己的儿子不争气时,口气和表情都是很平静的,像是并无什么不平和抱怨。说到他和那个女人做酿皮子糖瓜子和醋时,他竟忍不住笑起来,似乎连他自己也才知道自己竟然做了这么多营生。
  听他说卖粮还债,我心里多少还是有些不是滋味。但还是觉得还了的好。他给我算账说,他的股子是十三块银元多一点,就算上十四块吧,一块银元合现在的六十块钱,那么算下来就是七百八十元钱,就算成八百吧,他手里有个几百块,卖掉七百斤麦子,就够了。
  我不知道他们老两口,即便丰收,整整一年能打多少斤麦子。最多也就是个近千斤吧。那么突然有个不测,需要花钱时怎么办?但还是觉得还了的好。又想,如果遭遇不测,有个病啊灾啊什么的,几百块钱能顶个什么用呢?
  我一直隐隐觉得,还钱是一件让姑舅爷很兴奋的事,他有时甚至会露出一点得意和满足的看我,似乎他终于成了一个能还得起债的人了,似乎还债在他是一桩梦寐以求的极为荣耀和幸福的事。
  债要咬着牙还,能还的时间一点也不敢耽搁,你譬如明年还有这么个好年成么?不一定了。所以就要定死在今年还,定死在这两天还。这个账一还,老人也就在土里头睡展妥睡平安了。说过这些,他似乎把要说的都说完了,然后用一只手抚弄着另一只手的大拇指指甲,像在深深地回味着什么。我觉得从他的任何一个指甲上都能推断出他的身份和命运来。
  白门帘渐渐的暗青下去,夜就要来了,但父亲不知为什么还不回来。往日这时候,父亲早就坐在门槛上喝茶了。
  我拉亮灯。姑舅爷说时间还早,不必拉灯的。但他频频往门口看,显出一些焦急来
  这时候母亲端了饭进来,使姑舅爷略显尴尬。母亲不知何时进来,而且悄悄的就做好了饭。
  我说姑舅爷是来还钱的。这话使姑舅爷轻松了不少,带些感激的看了我一眼。
  姑舅爷吃了一碗饭就不肯再吃。和我的倒茶一样,母亲将一碗饭强倒入他碗里去,他才红着脸吃掉了。
  我忽然觉得辛酸和忿懑,这么一个连吃人家一顿家常饭也要红脸的老人,他究竟享过什么福,要让他受这么多罪,承受这么多东西。我觉得他简直不像是个人,而是丢在仓库里不用的一个老风箱。
  他很快地吃完了第二碗饭,但是近于绝决地把手罩在碗口上不拿开了。
  母亲夸他们的醋做得好,酿皮子糖瓜子也做得好。他歉虚而自得地笑着,补充说,起码有一点,自己做的自己清楚,干净是没问题的,吃起来大可以放心。
  母亲问他的女人好么?怎么常常不见出来。在我是不便问这些的。但由于母亲问得自然,姑舅爷也就很自然地答着。说她就是那样,钻在屋子里不出来,不过,把他侍候得很好的,他也知足了。然而他的口袋破了,布片儿都掉下来了,她难道就看不见么?
  接下来就似乎再没有话说。
  我是很想说的,却不知说什么才是。这就使得姑舅爷身子发紧起来,双腿并拢,手除了摸指甲就不知放在哪里好,那么大的沙发,他却没来由的拘谨着自己,使沙发显得空寂寂的。
  他频频看门帘。
  突然站起来说,好了,再不等了。就是这个话,他把该准备的都准备好,要是对方要粮食更好,他就不卖了,让我转告我父亲一声,明天他们一起去还债。
  说着就出门去,我和母亲赶在后面送,他的手却不断地向后划拉着说不必送了,很快就走入大门外的夜黑里不见了。

  父亲约过了半个时辰才回来,说他是早就回来了,但是还没顾得上回家来,就被三舅爷拦去了。原来三舅爷找父亲要兑换我们的地。因为我家有一块地临着公路,适于盖房,三舅爷就想给他的儿子克里木兑去,给他收拾一院子地方。
  我和母亲一听就不同意。路边的地,大家知道,现在已大多不用种庄稼了,种庄稼已太不划算。这几年,公家不断地征地埋光缆植路边树,征用费越来越高。而且即使不被公家征去,卖给谁盖地方也不错啊。三舅爷他们多么精明,不是卖,而是要兑过去置院落,什么叫兑,那就是一分兑一分,一亩兑一亩罢了。而且三舅爷的地偏背得很,还得上塬下沟,就是种一点庄稼也不好运回来,只要不是傻子,就断不会做这样的买卖的。三舅爷的意思是,大家都是骨肉亲戚,沾便宜嘛也沾不了多少便宜,吃亏嘛也没有吃到旁处,重要的一点是,三舅爷对父亲说,你弟弟克里木是个残疾人嘛。说得多好听。 此前我们已经是兑过一块了,够意思了,为那块兑过的地父亲和母亲吵过多少次嘴?叔叔的地也临着路边,为什么不跟叔叔去兑?叔叔也是骨肉亲戚嘛。还不是看着父亲面情软好说话,才一次一次这样的来沾便宜。
  我们群情激愤,给父亲施加压力,让他千万不要再松口,这一次兑了,下一次免不了还要兑的,就像上一次如果拿硬些,不兑,就不会有这一次的麻烦的,人总是不得够的。我们的心思全在这件事上了,完全忘记了姑舅爷托付的事。
  父亲困倦地笑着说,先吃饭,克里木很快就要来的。
  逼得可真是紧。
  父亲吃饭时,我们在他的耳边聒噪个不休,无非是,千说万说,地不能兑,哪怕先把人惹下,以后再慢慢下话都成。
  父亲的饭碗刚放下,摩托车的声音就传进院子里来。隔着门帘也看到摩托车的灯光。夜里的缘故吧,摩托车的声音那么响那么刺耳,觉得四面的墙皮都被震裂下来了。我们都极不情愿地出门去,把克里木让到屋内。
  克里木是三舅爷的次子,小我约一轮。小儿麻痹症患者。记得七、八岁了,还在地上爬着走。或者就是外太太背了他走。外太太七、八十岁了,孙子爬在她的背子里,两个残疾的脚松动的螺丝那样要掉到地上来。外太太归真后,三舅爷就给克里木做了双拐,让他自己走。三舅爷无疑是村子里少见的慈父,他天天把克里木背到村小学里让他上学。后来克里木考上了中学,这样的娃娃怎么上学呢?学校一见人就把通知书收了回去。后来三舅爷求爷爷告奶奶,终于使儿子上了县城职中,初中毕业后又花学费让儿子拜县城的名师刘学仁学家电修理。克里木在这些方面是有些天分的。毕业后就在村子里开了一家家电修理铺,由于手艺好,也有慕名而来让他修理家电的。这样几年下来,就挣了一点钱。三舅爷竟让他结婚,给他找了一个姑娘,长相嘛老实讲,倒不是很丑,毛病是好吃懒做,脾气大,稍有不如意,屁股一拧,就回娘家了。娘家在几十里外的深山里。这可急坏了克里木,干着急是无法勾到身边来,又总不能使父亲去叫儿媳妇吧。也是急中生智,克里木仗着自己的手艺,弄来一辆旧摩托,改装了一下,后面安置了一个可以捎人带货的车箱,这样女人再回娘家时就不用怕了,先让女人在娘家舒舒心心地呆上几天,克里木的摩托车突然就不期而至了,停在外母家的大门上了。于是就可以看到克里木神情激越地一路加大着油门,将女人载回来了。有时女人跑到半道,就会被克里木追上,或者是劝一劝,让女人消消气,回心转意跟他回来;或者是克里木咬咬牙,买一些大米西瓜一类,追上女人,和女人一道把这些东西送到丈母娘家去,吃一顿饭,歇一歇,立即再回来。这样女人也是很乐意跟他回来的。后来生了三、四个孩子,女人的斗志就减弱了一些,不很往娘家跑了,但好吃懒做依然如故。克里木有了摩托车,不但对女人的回娘家没了担心,还可以开车到县上自己进货,把修好的家电给外村的人送过去,同时挣一份送货钱。这么着,日子不能说好,但也过得去的。父亲常说克里木要是有个好婆姨日子就好过了。但更多的人认为克里木有这么个婆姨也是他的福分了。早就听说克里木要从老院里搬出来,自己拾掇一院子地方,我们还都为他高兴着,毕竟他是一个残疾人嘛,自己拾掇一院子地方真是很不容易的,是可庆可贺的,但是没想到又打上了我们的主意,三舅爷给他的大儿子萨迪收拾院子,就曾兑过我们的地。事后一算账,真是吃亏不小,实际上对于上一次的兑地,到如今我们还没有后悔罢呢。
  克里木撑着双拐进来,在炉边的凳子上坐下。让果子不吃,让茶不喝。看来是直奔主题来的。
  我们一家人都在屋子里不出去,要监视着父亲和克里木谈判,要无声地给父亲施加压力。
  父亲坐在炉子另一侧,悠悠地喝着茶不开口,等着克里木说出来。
  克里木似乎感觉到了一种什么,这使他有些不安,不时深有意味地看着父亲笑一笑,似乎是你知道嘛你还逼我说。我突然发现克里木不仅是个小儿麻痹患者,而且还是个斗鸡眼。他看人时你不能确定他究竟是看到了哪里,他眼里的眼白很多,似乎完全是用这个眼白看人的,这使人有一种莫名的不舒服。奇怪,这些年竟没有发现他这一点。实际我投在他身上的目光也的确是很少的。但除过他的眼睛,他的脸、嘴巴、鼻子、耳朵……他的一切都使人觉得不大对劲,好像由于双腿的残疾,使他的其他器官都因此受到了影响和损伤。长期撑拐走路的原因,他的上身已有些畸形了。
  见父亲不受他的启发,克里木就挠着他的后颈,向我暗暗地笑一笑。他虽然坐在灯光处,但我觉得他确是暗暗地向我笑了一笑。我也就笑一笑。他那一笑里的意思,真是难以言说,丰富至极。只有双方的心思都很暧昧时,只有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完全不摸底,又企图与他交流时,只有一个人想沾便宜而又为之踌躇和羞愧时,才会有那样的笑。人总是会受情势的影响,说实在的,我已经有些怜悯他了。我忽然觉得,如果由我取代父亲谈判,一定没有个好结果的。事实上我根本就不是一个适合谈判的人。
  总这么不说话不是个事情。
  克里木干咳两声,还是说话了。说话前又向父亲笑一笑,似乎还是你知道你还逼我说的意思。父亲也老谋深算的对他笑笑。一时双方的笑里都大有文章似的。
  克里木是聪明的,他是这样开口的,他说我大都给你说了吧哥。
  父亲一愣。我们也都一愣。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
  父亲喝了一口茶,像是比克里木还干脆地说,说了,但是不得成。像是为自己的这话给一个好的收尾似的,父亲紧接着又喝了一口茶。
  忧柔的父亲竟如此直快地表达了他的意思,连我们也觉得有些意外。又觉得还是这样一下子说清楚的好,而且父亲的话像是将我们的心明确并统一了起来,刚刚生出的一点恻隐之意很快就没有了,虽然我们都沉默着,但这沉默中的意味却是很了然的,那就是父亲的意思,也即我们大家的意思。
  克里木低着头,用一只手指轻轻敲着炉子。他那修理了不知多少电器的手指也是残疾的,像几根冻僵了的豆角,真不知他是怎样用它们来修理那些电器的。他低头想着,像在思索着怎么应对父亲的话。
  忽然又抬起头来向父亲笑一笑,这一笑里有许多请求、讨好甚至欺诈和引诱父亲上钩的意思,他还近于幽默地向父亲眨一眨白眼,说,行哩吧,帮帮兄弟嘛。
  父亲吹着水上面的茶叶,摇一摇头。
  克里木又像刚才那样,有些幽默地向着父亲眨一下眼,像以此表达着语言难以表达的意思,但父亲的目光有些拘谨的落在盖碗上,没有看到他的幽默和眨眼。他于是不再眨眼,用他的斗鸡眼出神地看父亲。父亲似乎被他看得抬不起头来。我们也觉得压抑。这样过了好一会儿,他忽然打破僵局似的说,我知道你不兑换的,换上我我也不换。
  父亲就解了围似的抬起头,向克里木抱歉又带些伤感地笑笑。
  但是趁着父亲的抬头,克里木又说,不过父亲要是同意兑换,他可以酌情补一些钱。这样说了,克里木就盯住父亲,不让父亲有低头的机会。父亲显然没料到这一手,有些着慌,头低下去是不能的了,他就把眼神偏到一边去,像是在掂量克里木的话。
  母亲适时的过去给父亲添水。她似乎很不满意父亲的暧昧和不坚决,把水倒得溢出茶杯来。
  又是一阵叫人难堪的沉默。
  到头来还是克里木又一次打破沉默,他举着两只胳膊,一边挺直着腰一边笑起来,这一笑是爽朗的,似乎事情已经有一个结果了。好了好了,再不为难你们了,我就是来问一问,他带着一脸释然的笑说。
  接下来就不再说兑地的话。克里木这才开始喝起茶来。开始吃苹果,母亲递一片餐巾纸让他擦一擦再吃,他摆摆手,口里已发出吃苹果的响声了。
  不着边际地谈了一会儿话,问了我在银川的一些情况,虽然要比我小一轮,但看上去他比我还老相一些的。
  忽然拐子在地上一捣,立起来说,好了,不早了,你们休息吧。
  我们就送他出门去。看他撑了拐子艰难地下台阶,我心里一阵难受,几乎要改变主意了。他的摩托车就在院子里,虽说样子是个摩托,但已被他改装了。他像发动拖拉机那样发动着它,将一根皮带缠在一个隐蔽的齿轮上,猛的一拉,摩托车就夸张地颤抖着响起来,车灯也随之亮着了,昏黄的一点光,只能勉强地来照亮。
  这才看到他的摩托像一个正在修理中的机器,许多线头和零件都裸露在外面,像一个人可以被轻易看到内脏似的。
  见我在他身边站着,他就让我回屋去。他把拐子放在座垫后面,准备上车。看到他的座垫就像个破枕头。但就在这时,他的车灯却灭了。
  他只好取出放妥的拐子,撑了过来摸黑修理。我进屋去,拿电灯出来给他照着。看见有那么多油腻腻的线头缠来绕去,显得那么地破败又复杂,连我也看到有几处的螺丝没拧紧,松动着。他手忙脚乱地寻找线头,用牙齿咬出线头顶端的铜丝来,但很容易将铜丝一并咬了去。他试验那样频频地把线头对接到一起,昏黄的电灯明明灭灭着,但是总不能持久地亮起来。有几次似乎好了,但他刚走到座垫前或攀上座垫去,哗一下它又灭掉了,在有意捉弄他似的。他气得咕哝着。一再让我进屋去,不要管他。夜风吹得他的清鼻涕在鼻孔下颤悠着。我发现线头儿太多了,似乎连他自己也不完全明白它们一一的作用似的。大概是怕耗油吧,他灭掉了摩托,然后在我的手电光里忙乱地收拾着。我说你不要忙。他频频说这把你害的。过了很久,他才收拾好,铜丝和铜丝攀缠在一起,外面连胶布也没有缠裹。摩托车重又发动起来。大灯小灯都亮起来了。所谓大灯,并不是车灯,而是一个家用灯泡,被一根松紧缠缚在车头上。这是一辆什么样的摩托啊,实在是比他这个人强不了多少。好在灯亮起了,我也松了一口气。他把那盏昏亮着的灯泡在一团麻似的线头里绕来递去了许多次,才算把它稳定在车前面,但随着车身的颤抖,似乎时刻都会掉下来。他坐上车垫去,大声地向我道别,感激着我陪了他这么久。但在他倒车时,大灯突然又戳破的汽球那样灭掉了,只余了两小坨尾灯似的弱光,病眼一般亮着。他说,你看你看,一点子给人也不鼓劲。但是再没有修,而是掉转头,开出大门去了。
  忘了把手电给他拿着,他那两小坨弱光,远远比不上这手电光的。
  很快就在前面深黑的巷子里看到了那辆摩托车,实际上车是看不到,只看到一点昏黄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灯光,只听到摩托车的松松垮垮的响声,听那声音,油门是不小的,车速是不低的,我真是有些惊讶,在如此深黑的夜里,在那样狭窄的巷道里,一个残疾人开着他的破车,怎么会跑得那样快。
  漫天繁星沉甸甸的,像是和我一同看着。
  我没有打开电灯,借着星光去上街门。直到把两扇开着的大门合到一处时,我才突然的想起姑舅爷托付我的事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23 04:41 , Processed in 0.43165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