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7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百年沧桑的肖港火车站 文/笑对人生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3-3 19:23: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百年沧桑的肖港火车站



      出香铺村往东行至村小学北拐,穿周家榨,朱家榨,上肖陡公路东行约8华里便至故乡的小镇肖港镇。据爷爷在世时讲,肖港火车站建于满清政府时期的1902年,经民国军阀混战,日寇铁蹄盘踞,解放战争洗礼,改革开放后的繁荣,铁路布局后的沉寂,可谓是风云变幻,沧桑百年。

         我第一次见到火车,其时已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当时上小学的我随父亲到镇上卖萝卜,我们那里称去肖港街上为到站里去,村子离镇上较远,那时交通也不方便,平日无事,是断不会有人上肖港的,农忙时节,村里流传一句话;无事不上街,有事找人带,早早把街上,快快把家回。平日里若是家里来了七大姑八大姨的要买点菜,我们往往会渡澴河到对岸的万安镇去更近一些,万安其时是一个很小的露水集,破旧的街巷,蜿蜒在村子一隅,分单双日行集,隔河渡水,只卖些小菜鱼肉豆腐,大件的东西还是要上肖港的。去的多了便有些心烦。相比之下,肖港繁华得多,还可看到火车从铁轨上呼啸而过,把周围的地震的发抖。可惜离我们太遥远,乡下农人不是逢年过节,断没有功夫去肖港转悠的。小孩子喜欢去,常把去了趟肖港当成吹嘘的资本,大抵是物以稀为贵吧。

        去肖港的路有两条路,一条是出香铺村往东行至村小学北拐,穿周家榨,朱家榨,上肖陡公路东行约8华里便至故乡的小镇肖港镇,另一条便是上村后的澴东大堤,经王院农场,穿杨桥丰胜至肖港镇。下雨的时候,往村小学去的土路上泥泞不堪,村里人大都上堤往王院方向走,路况要好些。听说父亲要到肖港去卖货,我便缠着父亲要一起去,父亲同意了,或许是觉得小孩子还是多见点世面好吧。那天父亲骑着一辆28式自行车,后座上载着两麻布袋子萝卜,清早将我唤醒,上了村后的大堤,父亲怕我冷,把我我放在后座上,他骑着车迎着北风往王院方向行进,黄土沙石铺就的大堤上坑坑洼洼,到处是突出的大块马卵石,行车就像是行船一样,要避过一个个险滩暗礁,至王院有一段下堤的斜坡弯道,父亲怕刹车失灵,碰到前面的路人,也怕我从车上跌下来,让我下车,我说不用了,我会抓紧的。父亲迟疑了一下,让我把他抱紧,车子从坑坑洼洼的路面溜过,时不时有马卵石被轧飞,车身也剧烈抖动,我从后座上被抛到空中,落到座上,又从坐上再次被抛到空中,吓得浑身发抖。行到平坦处,父亲怕我在后坐上不安全,让我从后面坐上转移到前面的横杠上,让我抓紧前面的龙头。

           行到南道口,其时还没有涵洞,铁路就横在我们面前,但见随着一声声短促的报警声,铁轨边的红灯不停的闪烁,东西的岗亭里几个穿制服的工作人员出列,面对铁轨整齐列队,打着旗语,高高耸立的栏杆缓缓落下,封锁了南道口的通道,不时有人从栏杆下钻过来,和火车抢道,这时岗亭的工作人员就在一边大声的呵斥;你不要命了,等一下通过!赶集的人在西边的栏杆前等着过铁路赶集,赶完集的人在南道口东边的栏杆前等着过铁路回家,两边的人越聚越多,约莫有三四分钟左右,火车便从这铁轨上呼啸而过,把人们脚下的大地震的发抖。有时候要等好一阵子,因为一辆火车刚过,另一辆火车又即将到来,人们便只有耐着性子等待下一趟火车的到来,等不得的人便相约着往北边的巷子里进去,上天桥到菜市场去买东西。骑车的人上天桥不大方便,只有干等的份。不一会儿火车远去,岗亭里值班的工作人员升起栏杆,潮水般的人们从东西方向涌向对岸,直到另一趟火车的到来。那时岗亭里的人穿着制服,哪家小孩哭闹了,大人就会唬他,再闹就把你让公安局的带走。小孩一看那些大盖帽,一下子就止住了哭声,从此不敢有一声呜咽。火车站前以前经常停一些货车,我们有时会来到天桥上数火车的节数。以前铁路没有护栏,我们经常会爬到火车上,碰的一鼻子煤灰,最担心的是货车开动把我们带走了,远远的还有铁路工人冲着我们吼,这时大家慌乱之中,作鸟兽的散。

         铁路给童年带来无穷的乐趣。铁路边居住的汪粱岗的同学汪建国说,小时候最喜欢做的事情是沿着这条铁路拣纸烟盒,看到大前门过滤嘴烟盒甚至会争抢打架; 最喜欢到镇南铁桥上等过往的火车,可以骑着铁桥桥梁享受震动的乐趣; 晚上闻过往火车上飘来的阵阵桔子香味,甚至跟着用竹竿撬破麻袋用书包装满各种水果;在铁轨上放钉子,火车过后被轧成小刀片,在村子里可以玩载田的游戏。喜欢晚自习后跟在漂亮的女生后面......静静地看着她消失在自己的视线里。仁和店的彭景涛说:八十年代中后期,人们生活水平低,社会有些不安定,火车开得很慢,杨河,仁和东岳一带,不少人爬上火车抢东西,有人怕上火车往外戳煤,有人上火车扒化肥,有人扒下火车上的水果往家里扛,声势大时整湾出动,有上火车的,有接货的,有望风的,俨然成了新时代的铁道游击队,据说邱家湾里有人到火车上想弄点东西变钱,结果稀里糊涂把一批木箱子劫下来,打开一看傻了眼;全是军用枪支。为此铁路开始大整顿,抓了一批,当中有人被判无期,牢底坐穿。后来818严打,社会风气有所好转。

          铁路边也发生过不少悲剧。读初中的时候,听说铁路上撞死了人,撞得尸骨满地,脑浆迸裂,吓人的很,终是不敢前去观看,只听人讲的毛骨悚然。有一回过铁路,在岗亭不远处撞死了一个人,围着一大群人在那里饶有兴致的观看,据说那人因家庭矛盾,赌气去寻死,便在火车经过道口时,突然奔向火车,被撞飞十几米远,血肉模糊,那是家庭矛盾常使一些妇女想不开去寻短见的,住在大河边上的便常有人跳河,感到生活没有出路的便有人吊颈,喝农药,我们村里便有几例,弄的家破人亡的。

          第一次乘坐火车大约是在孝感读书,有时去三汊大姐那里,可以坐广水到江岸的火车,两块五角钱,摇摇晃晃的,车上三教九流,大多是乡下人,操着各地的方言,北有河南信阳的,有广水应山的,有大悟王店花园的,南有三叉祝站的,有黄陂祁家湾横店的,有武汉咸宁赤壁的,往来于南北城乡,把山乡的农副土特产运往沿线大中城市。

       每天天刚蒙蒙亮,肖港火车站对面的站台上就挤满了从四里八乡赶来搭火车的人,他们或挎着包袱,或背着破旧的行李铺盖,或挑着地里割来的青菜,乡下后来的鸡鸭狗鹅,蜷在站台的一角,躲着呼呼的北风,困了的人们打着哈欠,抽着廉价的纸烟,放着粗犷的响屁。迎面走来叫卖早点的小贩,包子卷子,油条面窝各色早点在黑黝黝的篮子里被黑漆漆的棉布蒙着,散发着棉油的清香。饿了的人买上点早点,干干的啃着石头样的包子馒头,只图把肚子哄饱。很快,人们看到了绿色的火车皮,斑驳锈蚀的像年久失修的墙---------到江岸的火车开来了,疲倦的喘着粗气,在清晨的寒气中冒着白烟,长长地嘶鸣一声,停在人们跟前,这时四面八方的人潮水般的涌向火车,肩挑背扛的唯恐占不到座位,抱着篮子就往车上挤,大人呼喊着小孩,小孩叫唤着妈妈,扁担篮子的碰撞声,踩到某人脚后跟的叫骂声不绝于耳,混乱不堪。有人从窗子里接着货物,有人从车窗里往外扔着东西。一些小贩围上去,卖煮熟的鸡蛋,挂霜的柿饼和各种水果,他们高喊着,像招呼熟人一样热情。有人从车上下来,什么也不买,就是为了伸个懒腰,摇摇脖子,晃晃头,就又上车去了。这时小孩子会睁大了眼眼,仔细注意着他的一举一动,他们随意做出的各种动作让我充满疑惑,却又倾慕不已。坐在车厢内的旅行生活,在一个小孩的眼里简直就是驰往快乐的天堂,他们为什么会显得疲倦和焦灼?小孩实在是想不明白。终于,远方,在人逐渐长大的概念里不再那么重要的时候,他才懂得,快乐是多样性的,其中包括过程中的艰辛和磨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6 17:08 , Processed in 0.10791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