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3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渐行渐远的家族背影 陈材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4-10 08:47: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陈材信 于 2011-4-10 09:15 编辑

           渐行渐远的家族背影               [size= 陈材佶                                  它与我,是如此的熟悉,却又那样的陌生。
    它与我,是如此的贴近,却又那样的遥远。
    新洲——我终身不变的籍贯,却是一天都不曾生息的故乡;仓埠——我儿时就耳熟能详的地方,却又从来无法想象出它的模样;陶胜六——我血脉源头的小村庄,却出生至今足迹未踏,目光未染。
    许多年里,我无法与人谈老家、讲故乡,那是因为我不知道。
    许多年里,我不愿与人谈家族、讲籍贯,那是因为我没胆量。
    2009年元旦,一轮冬日暖阳中,我来了。我要寻觅那镇、那村、那屋,我要寻觅那人、那音、那影……
    60公里坦途,在车轮下滑过。站在仓埠新街街头,感觉到新洲“第三”城镇的人气。我和材倞向一位80来岁的老人询问陈鸿记榨房的旧址。老人一听陈鸿记,仿佛品下一口陈年老酒:“那是一个蛮大的榨房,陈鸿记当年有名的很啦。”在老人的指点下,我们走进仓埠老街。在老街的另一端,我们看见至今保存完好的徐源泉公馆。在徐公馆近邻,巧遇一位自称陈家后人的50多岁妇女。随后,她召来她的丈夫,拿出了陈家族谱。与她丈夫细细一聊,得知他今年整60,陈家“材”字辈人,原来是正宗的本家兄弟。他指着一家正在修建的6层房屋说,这就是“陈鸿记”旧址。“陈鸿记”早已拆除,现在是陈家有三房后人共同建新房。在那本1992年修订的陈家族谱中,我们看到了陈家现20世的排行和下20世的排行。算下来,“材”字辈为18辈,下面到“炳”、“坦”为止。在族谱上,我们没有看见父辈和我辈的名字。细细一想,释然。在“陈鸿记”不远的对面,我们看到一个小厂的门口有一石刻:陶月波故居遗址。经本家兄弟介绍,陶月波故居不远处应该是我爷爷、奶奶的故居,但这故居也查不到任何痕迹。又据新洲2中30多岁教务主任介绍,陈鸿记与徐公馆为邻,陈家为仓埠“四大富”之一。站在这条浸淫着历史烟云、商海潮涌的仓埠老街上,仍能感受到上个世纪初的繁华与大气,领略到当年“小汉口”的逝去风华。
    几十分钟后,我们驱车来到陶胜六。陶胜六,一个平凡平静的小村,一如陶氏家族惯有的祥和之气。进村一打听陶家老屋何在,陶氏乡亲立即将我们迎进陶氏一位后家人。原来陶胜六日前在修族谱,修谱工作已于前一日完成。巧的是,陶胜六从远道请来的“写手”还未走。进屋一见“写手”,心中一惊:那脸部轮廓,相像陶家“品牌”国字形。那音容笑貌,极像陶家惯有的舒缓、平和。交谈之下,才知这位70多岁的老人名陶德鲤。他的祖辈是陶月波的哥。按其年龄推算,应该是材保哥、材信哥在育英学校的校友吧。陶先生一见我们,立即推迟了返程时间。拿出一堆资料,其中月波老祖宗的族谱中,赫然看见我等的名字。据说,这是陶恒生先生编制寄发的。接着,陶先生又拿出一本陶二舅爹的《八十自述》,谈起“高陶事件”。陶二舅爹与其夫人万冰如在事件中离沪去港前的一段对话,如言在耳:“能不走吗?”“不能…….”一番交谈后,陶先生送我自撰自印的《陶氏贞记世系源流》一册。我与材倞在素不相识的“自家人”家里饱餐之后,在陶先生的指引下,看到了我奶奶故居的旧址群落。其中一幢房屋留存的石砌屋基,隐隐透出陶氏家族当年的繁盛。其后,我们又看到了育英学校、孔埠中学等处。“带水依堤,五柳永垂碧,这环境何等秀丽……”育英校歌似不绝于耳。
    当日下午,带着在新洲城关购买的数万发迎春鞭炮,我们返城。一路上,两人默默无语。今日所见所闻,勾起我许多记忆的碎片。我努力地,努力地将这些碎片拼接起来。渐渐地,一幅清晰的拼图呈现出来,画面上,有一行人背对着我,正走向遥远的地平线。这一行人中有我已故的至亲,有我认识与不认识已故家族成员。啊,这应该是渐行渐远的家族背影!
    曾经听腻过一句京剧唱腔:“爹爹留下无价宝……”我的父辈,我的祖辈,当年从陶胜六这片黑土地出发,或许是赶着牛车,走进了仓埠。又从通江通湖的仓埠出发,走向了上海,走向了全国。大富大贵中,他们没有张狂;大灾大难中,他们不曾屈服。福也好,祸也罢,他们都在自己的人生路上走出了一条路。我的父辈、我的祖辈留给我的,是陶胜六的田,是仓埠镇的屋,还是源华的股份?没有。但“无即有”,我的先辈们留给我的无价之宝是他们坦然的人生态度,他们平凡的传世精神,他们无言的人格力量,一时间,我难以提炼出其精髓。但有一点,那就是他们对自己亲人永远无悔的付出与奉献;那就是他们在任何生存状态中、生存环境中都坚强地生活着。一首歌的旋律猛然在我心中响起“……我不能随波浮沉,为了我至爱的亲人;再苦再难也要坚强,只为那些期待眼神……”
    啊,渐行渐远的家族背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2 20:49 , Processed in 0.12113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