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小琴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孝南区首届先进小语教研组暨优秀小语教研组长评选公示专帖[从52楼起]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11-7-5 06:54:07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河学区道店小学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

文/谢宝红


一、认真学习,更新观念
教研活动是追求课堂效率的活动,很自然地牵涉到教学方式和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这学期,我们利用每周四进行一次教研活动,活动内容为课标学习及教学新理念学习、教学案例讨论、集体备课、课堂教学难题攻关、示范课、汇报课、展示课等。活动中,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精神,教研组全体成员团结协作,加大课堂改革力度,积极有效地实践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着力研究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以校本研究为主要方式,使语文教学向精细化管理发展,扎扎实实提高教学质量。

二、积极开展各项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我校师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1. 我们的教研活动立足于人人参与,全员提高。每位教师进行了人人一节研究课;在活动中,开课的教师积极准备,虚心听取建议;评课的教师们踊跃发言,不伪饰、不做作,真心地帮助献课者。
2. 组织老师外出听课,在大环境里感受新课程语文,接受名师熏陶,学习先进教师的教学艺术,回校向全校语文老师传达,谈谈所见所闻,说说所感所想。
3. 扎实严格的教学常规是学校的语文教学工作有序良性运行的保证,是有效提高学校语文教学质量的不二之法。本学期,教研组配合学校从备课、上课、听课、批改、辅导、反思“六认真”入手,全面落实教学常规。4月份检查了老师的备课笔记、教学计划和学生作业的批改情况;我们语文组还先后举办了学生朗读比赛,四、五、六学生现场作文竞赛活动;5份,还组织了1__6年级学生钢笔字、毛笔字书写比赛;并且组织检查了六年级学生复习计划和学习笔记,每次检查结果都非常理想。通过严谨的治学,持之以恒的工作,我们把教学常规真正落到了实处。

三、取得的成绩
1、在全国中小学生书法比赛活动中,我校3-6年级学生多人次一、二等奖。
2、在区教研室组织的小学语文“上、说、评”活动中,我校谢宝红老师的说课稿被评为一等奖。
3、在孝感市首届“铜锣湾杯”青少年孝文化主题征文大奖赛活动中,我校谢宝红老师辅导的谢薇同学及李红老师辅导的谢思雨同学均获市级三等奖。
4、在区级小学4-6语文试卷编制征稿活动中,我们组内6位老师均获一、二等奖。
5,、在学区举行的六年级语文“难上课题研讨”活动中,我校谢宝红老师的展示课受到好评。
6、本学期期末,四年级语文、六年级语文抽考均获学区第一名。  










一次教研活动实录

《 少年闰土》说课
                 谢宝红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会写7个字。正确读写“胯下、厨房、刺猬、畜生、明晃晃”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3、通过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整体感知闰土的形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2、研读人物描写的重要语句,把握少年闰土的形象,体会我的思想感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品位文句,体会文中“我”和闰土之间纯真的友谊,理解作者对闰土的特殊感情。
教学重点:感受闰土形象、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方法:以读代讲,品位语句,体会人物形象,合理展开想象,扩大自主学习的空间。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直奔主题
出示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2)通过文中对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整体感知闰土的形象。(3)结合课文内容和查阅的资料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再识闰土,探究深读
回顾闰土给“我”介绍的四件事。请同学们挑选自己喜欢的一两件事来读一读,想一想,这件事中有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解疑释惑,升华认识
那闰土的心中仅仅只有这四件稀奇事吗?
四、课内积累,课外拓展

评课:
吴桂珍:一、重研读课文,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
        二、重启发点拨,引领学生理解句子含义。
        三、重情境教学,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胡丹:第一课时解决了人物外貌描写的理解和写作的问题,将四件事的分析完整地在第二课时中进行。这样安排既分散了教学的重难点,又提高了每一课时的教学效率。

李红:你觉得那里最有意思?这个问题将学生带入一个富有儿童情趣的生活意境。在这样的意境中,儿童不但读书,而且享受了童年的惊险、勇敢的情趣。
建议: 闰土看瓜刺猹这幅画面给作者和读者都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再现语言文字所反应的客观事物,让闰土这个人物在画面中鲜明地树立起来,深入人心,从而利于学生掌握人物的特点。

杨桂林:一是清晰地贯穿学法指导与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二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实实在在的收获。整个课堂中,几乎每一名学生都在忙,都忙着读、忙着写、忙着说、忙着动脑动手动口,给每个学生的充分的学习自主权,给予学生最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

李慧莲:1、教学环节清晰条理,过渡自然,重难点突出。
        2、课件制作非常精心,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
区教研室小语教研员管季超附言:

1,此次评优活动各校语文教研组长自愿参加,网上实名上传资料,今天[7月5日]晚截止。

2,务请汉字实名注册,以免误删。
32#
发表于 2011-7-5 14:07:31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各学区教研员/各区直小学分管副校长通知各小语教研组,按3月25日我室晏主任在会议现场时,全体与会者知悉的评优方式在本帖后上传相关参评资料:

1,本学期本教研组的〈工作总结〉。限1000字内,戒套话空话,侧重讲‘我们做了什么。’

2,将其中一次最有特色或最具实效的教研组活动写成[教研组活动实录]或[教研组活动案例],求真求实,不凑文字,限1000字内。
以上两项,均由教研组长实名注册,实名发于本帖后公示


[教研组活动记录由学区教研员/区直学校代查]

评选活动截止期为
2011年7月5日。


                                                           孝南区教研室 管季超  2011年6月17日
33#
发表于 2011-7-5 21:59:54 | 显示全部楼层
立足根本  狠抓常规 促进发展
                      范家淌小学语文教研组组长刘足珍

  
      范家淌小学语文教研组工作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学期初制定的工作计划,全体语文教师团结协作,真抓实干,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全面贯彻中心学校对教研工作的要求,从规范入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以全面提高本组语文教学水平及语文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形式多样地开展语文教学工作,圆满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主要表现在:
      一、立足根本,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作为教研组,我们深深地感到,教研组应该始终站在课程改革浪潮的前头,为学校的语文教学,为推动学校整体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发挥教师集体的智慧和才能。因此,本学期,我校语文教研组以教研组为中心,注重加强教师的校本培训工作,多渠道的对教师进行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1、开学初,语文教研组要求语文教师继续加强教育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学习,使新的课程理念深入人心。在教师的自主学习中,每位语文教师的教科研水平都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提高。
      2、开展好教研活动,利用教研活动的时间组织切实有效的学习讨论活动,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支撑深化教育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学习、交流、实践的过程中,把新的教学理念渗透到了教学中,教学注重了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为主,注重了尊重学生的需要,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3、加强校本培训中的骨干教师引领作用。要求全体语文教师加入到学校课题研究中,结合课题研究的内容,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和研究,提高了教师们的课堂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的能力,牢固地树立了评价要以学生发展为宗旨的思想。
      4、重视了多层次、多级别的校本培训活动。鼓励教师积极外出或在校内听课或参加培训或自主学习。在多次的培训中,我校语文教师的各方面能力与水平都得到了提高。
      二、狠抓常规教学,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1、认真积极地开展校内听课活动,促进教师集体教学水平的提高,一直是我校搞好教研工作的传统。本学期,这个光荣的传统继续在我校语文教研组懂得到发扬。鼓励教师之间相互学习,一起讨论,共同参与,发挥着传、帮、带的作用。每次活动,我们都认真抓好以下环节:组织听课,评课、诊断、总结。其中刘足珍四年级语文教学公开课,教研组内同事相互听课、研讨中,大家集思广益,发言积极,共同探讨了一些日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卓有成效的见解,为各个层次的教师提供了锻炼的舞台、搭建了成长的阶梯,也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交流中,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也得到开发,从多方面对一堂好课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2、结合学校各阶段工作的进展来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在这些活动的开展中,教师互帮互学,共同进步。这样的教研研氛围,不仅加深了教师间的相互了解,更促进了教师教学技术上的提高,达到了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目的。
     为了使教学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条理化,每个月的常规检查,都很抓落实,不走过场形式,认真细致,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通过督促、检查教师们形成了工作习惯,每到月底总能及时完成各项任务。
     三、积极开展课题研究,促进共同发展
      教学改革和教学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出路,我们语文组在学校、教导处的带领下,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目标,不断地进行探索、改革、创新。利用教研活动进行学习、交流,取长补短,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和教研水平,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积极参与课改实验。这学期,各教师在语文研究过程中课堂教学要质量,积极撰写教科论文。
     五、下一步工作的四点措施:
      1、教师是教育的关键,我们要从自身找原因,不怨天尤人,不抱怨环境,努力加强学习,提高工作的责任心和工作的艺术性,开展教研组之间更进一步地交流沟通,努力提高我们组老师的专业技术水平。
      2、严格抓好平日的教学常规工作,从上课、批改作业、能力训练入手,严格要求学生,牢记古语“教不严,师之惰”,以此相互勉励。
      3、从学生的角度来讲,我们将以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树立竞争的学习风气为主,注重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扩大阅读量和作文量,进行有序地专门训练,提高他们的综合水平。
      4、尽力做好后进生的工作,想各种办法,常抓不懈,努力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http://xnjyw.5d6d.com/thread-34792-1-1.html
2011年7月4日
34#
发表于 2011-7-8 10:2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请遵守本次[评优]活动规则。
      是[教研活动实录/或案例],不是[教案]。
35#
发表于 2011-7-9 18:54:59 | 显示全部楼层
教师专业成长五需要// 转载  

作者:教塬拓荒人




一名教师成长为教学骨干,乃至名师,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外界为其提供健康成长的条件,搭建成长的平台。否则,哪怕个人素质再好,其专业成长的道路也必将是曲折的。

一、需要环境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教师的成长需要一个健康向上、积极进取、团结和谐、充满正气的良好环境。在这个环境里,管理体制要健全,教师评价措施要跟进,教研活动要经常化,校本研究要制度化,文化氛围要浓厚,人际关系要融洽;领导班子要富有战斗力,校长要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带头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带头兼课,带头参加教研活动,经常深入课堂听课,指导教师业务,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感召广大教师;中层干部要发挥领导和骨干的示范作用,激励教师积极进取,实现专业发展。

二、需要信任

拥有他人的信任,你才能变得自信;拥有他人的信任,你才能获得施展个人才华的舞台;拥有他人的信任,你才有成功的机会;拥有他人的信任,你才会拥有一种期待;拥有他人的信任,你才有进取的力量;拥有他人的信任,你成长的路上就不会孤单;拥有他人的信任,就会有一个有力的臂膀支持着你。信任是你成长路上的助推器,信任是你取得成功的坚实基础。学校和领导充分信任你,才敢于把教育教学及管理的重任交付给你,给你锻炼的机会,给你搭建成长的舞台,让你在实施、落实的过程中接受考验、接受锻炼。只有经历一次又一次的锻炼和磨砺,教师才能知不足而后勇,主动“充电”、“补氧”,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重塑自我,提升教育教学和管理等诸方面的能力,使个人逐渐成熟起来,专业得到不断发展。同事信任你,才能乐于向你倾诉,与你沟通,和你交心,主动同你探讨业务,毫不保留地向你传经送宝,实现资源共享,取长补短。你与大家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工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人格魅力才能尽情彰显,才华才能横溢。

三、需要表扬

人是有情物,喜欢表扬是人类的共性。被表扬,是每个人内心的强烈渴望。得到他人的表扬,则是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被认可和被尊重的感受是无法言喻的。表扬的力量是巨大的,能够激发人的内部潜能,促使人积极进取,奋发向上。作为教师,更加看重他人的表扬,内心深处更加渴望被表扬、被认可和被尊重。学校例会上的一句表扬,校会上的提名表彰,工作中随时随地的夸赞,都会让教师铭记在心,使其备受鼓舞。教师是有思想、荣誉感和极强自尊心的群体,职业特点决定了绝大多数人追求“千奖万奖不如群众的夸奖,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这种人生至高境界,他们热衷于追求精神的褒扬,对物质生活没有过高追求,对物质奖励看得很淡。作为管理者,请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工作和生活中要有意识地去发现每位教师的优点,适时给予真诚的表扬,给予精神的鼓励,让教师在被认可和被尊重中,主动张扬个性,发扬优点,放大优点,培育优点。等到优点成为教师的长处,教师便成长起来了。

四、需要宽容

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有缺点是正常的,实验失败、工作造成失误或犯错误是难免的。不管是管理者,还是其他人员,都要有容人之短的胸怀和气度,降低视线,蹲下身子看人。尤其是作为管理者,高标准、严要求部下是没错的,但是,更应该正视教师的不足和错误,允许他们失败,包容他们的过失,不要吹毛求疵,而应该最大限度地给予理解和宽容,给他们自我反思、自省的机会,给他们改正缺点、错误的时间和空间,给他们以人文关怀,让他们感受到被理解的欣慰,感受到宽容背后的期待,进而以积极的姿态弥补过失,该正缺点,走正航向。切忌眼中容不得半点沙子,操之过急,将人一棍子打死,置人于死地。生活和工作在宽容的氛围中,教师才能学会宽容,才会变得大气,才能容人之短,才能建立和谐的同事关系,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创建团结向上的班集体。宽容与和谐的氛围,能让教师越来越自信,面对所有困难和问题,不会有思想顾虑和过多的精神压力,敢于向困难挑战,勇于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愈挫愈勇,激发创造潜能,少走弯路。

                                         五、需要自由

这里所说的自由并非无视规章制度,不受任何约束,放任自流,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里的自由是教师在遵守一切规章制度,接受学校全程管理、监督和严格落实教学常规的前提下,拥有的个人自主发展的空间。具体表现在业务上,就是教师不一定非要循规蹈矩,按部就班,按固定程式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备课、课堂教学、作业布置与批改、教学评价、常规管理等环节,不必拘泥于常规,也无须按照任何模式操作,只要符合教育教学规律,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建构,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该简化的简化,该加强的加强,该创新的创新,该调控的调控,该放手的重要的是,教师在完成教育教学及管理任务的同时,尽最大努力挤出一定的时间由自己自由支配,或课后,或睡前,或双休日,或节假日,想法去挤,想法去占有,不受外界的干扰,静下心来,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归纳梳理,及时总结,加强反思,在反思中掌握教情和学情,在反思中提高钻研教材、实施课堂教学策略的能力,在反思中认识不足,在反思中改进方法和措施,在反思中碰撞火花,产生灵光,让反思保障个人专业发展和专业成长。

总之,不论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还是学校以及管理者,都要想方设法为教师专业发展创造一切有利条件,搭建专业成长的平台,让每位教师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脱颖而出,成为教育教学的骨干力量,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36#
发表于 2011-7-9 18:58: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地址:语文教师的“三累”(转自管建刚博客)作者:渴望思想的芦苇

教了十六、七年书,语文教师难当的感慨日渐积压,忍不住拿起笔来,写下“三累”。

第一累:阅读教学课时严重不足。近些年小学新增英语、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每周的总课时非但没增加,反而少了三节,以前周六上午上半天课,有3个课时。新增的课时哪里来?从各学科原有课时里挤出来。挤得最厉害的要数语文。10多年前小学高段语文每周有8、9个课时,现在只有6个课时。6个课时一般采用4+2的排课模式,即4节阅读教学,2节作文教学。一学期以20周计算,用于阅读教学的课时只有80个。以苏教版十一册语文的配套教学参考书来统计,注意,统计是以最少课时、也就是建议2—3课时的都以2课时计:第一单元9课时,第二单元10课时,第三单元13课时,第四单元10课时,第五单元12课时,第六单元12课时,第七单元12课时,开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3课时(结篇“学和做”3课时计入综合实践活动课时,此处不算),小计81课时。只要你不是搭起官架子、站着说话不怕腰疼的,就知道每个单元总要进行1次简测,1次简测总要搭上1课讲评,合计14课时;期中考试总要考吧,一考一评,2课时总要吧;期末总复习一周时间总要吧,6个课时,总计103课时。这与课表上给的80课时,差了整整四分之一!注意,还得注意:这还没计入课外阅读辅导,古诗背诵与检查,每日的作业评讲与分析,只要你是真正的一线教师,你就知道每日的作业讲评与分析,得花不少时间且相当重要。差额那么大,哪里来?三招:一是见缝插针地占学生的课余时间、午间时间;二是占自己带的副课,占别人带的副课那是实在没办法的末路。课程计划执行得好的学校,这两条都得顶着风险干。你不给足课时、老师冒着风险把任务完成,临到最后,说不定还得背黑锅。聪明一点的语文老师就占作文课。作文课,每周2节,一学期40个课时。作文检查只看学生是否写了7篇大作文,每次作文2节,也只有14课时,常见的情形是,上了一节作文辅导课,当晚学生的回家作业就是写作文,一篇作文只需1个课时。至于讲评,能省就省了;至于小作文,那根本不是回事,也不用啥辅导,回家写得了。再说,期末考试时作文成绩教和不教、讲评和不讲评,没啥区别。这也是目前作文教学质量低下、作文教学没有任何实质突破的一个重要原因。必须再次申明:以上所说的课时非本人胡编乱造,而是权威的配套教学参考书给出的。没有足够的课时,不给马儿足够的草料,一天到晚逼着马儿快跑,马儿实在饿得慌,不小心把路边的苗给吃了,还得挨一顿鞭子,你说语文老师当得累不累,窝囊不窝囊?

第二累:语文研究与语文考试两张皮现象严重。语文课不像数学课,数学课将课上好,上得清晰,上得形象,上得扎实,学生考试就没沙问题。语文课不是这么回事。诗意语文也好,情趣语文也好,激情语文也好,你老老实实带一个班,诗意解决不了考试,情趣解决不了考试,激情也解决不了考试。不少课上得很不错、很有点名气的语文教师,考不过平行班老师是个连公开的秘密都谈不上的客观事实。语文课追求的艺术与科学,根本不能解决考试问题。这个意思似乎可以这样说,语文课堂教学研究走的方向是审美,考试要解决的是“吃饭”。审美不能解决“吃饭”,你让饿着肚子的乞丐去听一场钢琴音乐会,这听起来像个笑话,这个笑话在现实中的存在却沉重得怎么也不能让人笑起来。语文研究和语文考试的离异,使得语文教师难做,难当。课堂评比,你得去审美;期末考试,你得去“吃饭”,来回奔波,疲惫不堪。举例来说,填写关联词、选词填空是经常出现的题目,你能在几堂精彩的阅读课中见到学生做这样的题目?你必须得大量地让学生去做这样的题,学生才会准确无误的做出来。根据要求写诸如“春天的成语”“带有‘然’字的成语”“像‘水平如镜’‘栩栩如生’的规律的成语”,如果不是进行专门的习题训练,学生不可能答得好。而这些题目都是所谓的“基础题”,要是这些题不能稳扎稳打地拿下,扣去阅读和作文,你的学生还能得几个分?语文老师的累,就是当有人来听你的课时,你得拿出所谓的体现课程标准的、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课来;听课的人刚走,质量调研的人又要来了,你又得拿出各种各样的题,对学生进行题型训练——要知道,对于小学生,你没有做过的题目类型,他们是很难清晰地分析出命题者的意图的,由此导致的后果却足以让这个老师“吃饭”成问题——学生的考试成绩是教师吃饭的基础。像上面的“像‘水平如镜’‘栩栩如生’的规律的成语”的题目,学生没做过的话,肯定有同学就是弄不明白,这个要求原来是要求写第三个字是“如”的、并且是带有比喻成分的成语。

第三累:语文教学承载的内容太多,语文教学质量的达标线没有清晰的界定,语文考题的错综复杂,使得语文教师累不堪言。语文,除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写字教学这些扳着手指、排进课表的事情必须要做之外,还有不少没有排进的、却也必须要做的事情。比如课外阅读,谁都知道,阅读教学光凭那几十篇课文是不可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前辈们谆谆教诲我们,语文这东西“三分课内、七分课外”,语文教师必须要组织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要做好它,那绝对是花心花思的。就我狭小的眼界来说,还真很少见得到老师有一套非常有成效的、具有迁移性的能使学生愿读课外书、爱读课外书的操作体系来。“三分课内、七分课外”,阅读是如此,作文也是如此啊,光靠课堂上那几篇破作文能让学生提高什么作文能力呢?稍微负责一点的语文老师都会要求学生写日记、写周记。这又是件费心费力的事,不仅要想办法调动学生写的积极性,还得经常阅读和批改学生如山的周记、日记,你不读,不欣赏不激励,难有几个学生会好好写的。再有,别忘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必须能背诵70首古诗。虽说这事分散在6年里,可是,谁能确保记得三年前、五年前的古诗呢?年级越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的差异就越大,一些学生是已经很熟练地将70首古诗背熟练了,可就是有一些学生连要背的语文课文、英语单词都勉勉强强,你说你当语文老师的,怎么办?不管多难,你总得“辅导”他们,让他们能背出来吧。背出来了,还不行,现在考试可不是就让你背一下,你得会写;会写了,还不行,现在考试可不是光让你写一下,你得让学生懂得哪首是写春天的,哪首是写冬天的,哪首是含有哲理的,哪首是表达友情的,哪首是表达亲情的。拜托,这些活儿都不是列在课表里的,你得另找时间来做!说完了这些,顺便道一句数学,数学吧,课本上的要求做好了,行;试题太难,一看,超标了,都成奥林匹克数学题了。语文呢?什么样的阅读题是五年级做的,什么样的阅读是六年级做的,什么样的作文题是五年级做的,什么样的作文题是六年级做的,什么样的阅读能力算是够格了,什么样的作文能力算是好的了,再上去,就是奥林匹克作文了,你得找家教找辅导去。语文,没法定,模模糊糊的,不痛不痒的,没个底,让你拼死拼活地干,也不知道哪里是出头的日!

语文教学,累,;语文学习,累,累;语文教师,累,累,累。
37#
发表于 2011-7-10 11:25:34 | 显示全部楼层
38#
发表于 2011-7-10 11:3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发现就是进步 总结就是提高
2011-07-05

邹秋菊 来源:长安实验中学




以本人的性格而言,是属于较被动的类型,但加入周利宁名师工作室后,很多的事情与问题摆在眼前,迫使自己必须主动、积极地应对,也就提高了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面对自己的教学、面对自己的学生,就会主动地进行反思,深刻地总结。

教科研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教育教学工作,高质量地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完成从实践到理论,由理论指导实践的辩证循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新课程改革、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教与学、学习后进生的转化、教师专业成长等等,这些都是教科研的对象。这就要求我们能够用研究的眼光去观察发现问题,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去分析解决问题。找准问题的切入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对症下药。一般老师工作就停留在了问题解决的层面上,而没有对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上升到理论高度进行总结,这就是庸师和优秀教师的最大区别。因此,我们要向优秀教师看齐靠拢。

我相信发现就是进步,总结就是提高。为了形成高质量、个性化的成果,我经常阅读相关杂志刊物和教育理论书籍,了解所研究内容的前沿动态和已有的理论成果,同时还进一步改善自我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在与别人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更新观念,撞击思维,将自己发现的新、奇、特,效果好的做法和想法科学地、准确地表达出来。
39#
发表于 2011-7-10 13:55:56 | 显示全部楼层
教研活动后记:向身边的同事学习

2011-03-30
作者:闫小红






       为了培养出更多优秀教师,各个学校都不惜一切代价,送老师们出去学习。足以看出领导盼才心切。其实,在我们身边也有很多优秀的人才,只是他们由于多种原因,或性格内敛,或勇气不足,或机会错失等而没有显露出自己的才华。但是,作为他们的同事,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他们内涵的丰富,工作的扎实。“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如果能把每个同事的优点都集于一身,岂不人人都成了名师了?

        想及此处,在开学初,特意安排袁立慧和李秀梅两位老师,在第七周时,就本学期开展的《提高学生书写质量》《和孩子一起读书》两项活动,谈谈自己的实践体会和心得,向大家介绍一下宝贵的经验。两位老师欣然接受任务,上课之余尽心尽力地准备。我被她们的朴实和认真深深地打动了!多好的同事啊!和这样的人一起工作是种幸福!

       今天下午第一节课,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她们依次走上了讲台,沉着大方地介绍了自己的经验。那声音久久地在我的耳畔回荡。从她们两人的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不仅仅是如何指导孩子写字读书,更多的是做人做事的方式和态度:

        袁老师让我懂得,作人要“会反省,会思考,会运用。”因为,首先她看到身边有人教得轻松,就产生了疑问:为什么人家可以教得轻松,学生又学得好呢?能这样自问便是学会了反省,就会激发出见贤思齐的动力;其次,同样面临着学生书写差,课前乱等问题,她没有抱怨,而是想出了引导学生练字的方式来解决。可见她多么善于思考!最后,同样参加了写字培训,很多老师和我一样,激动了一阵后,就将这事放在了一边,可她却将杨老师教的方法,有选择地运用到了教学当中,让学生跟着受益。这不能不令人佩服。

        再说说李老师,同样开展晨读十分钟活动。很多老师都在抱怨“没时间啊,学生要打扫教室,要收作业......”似乎读十分钟书比登天还难。但是她一声不响地培养好了自己班学生早读的习惯。在她的经验介绍中我找到了答案:原来,她做到了“挤时间,抓典型,讲方式”。即将别人早上打扫卫生的时间用来指导学生读书,劳动移到下午放学后再做。并及时发现班内正反两方面的典型,及时奖优罚差。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她还想出了让学生通过“说内容”的方式,向老师推荐好书,并和学生一起阅读、交流感受。每读完一本,就可以在评比表中做上相应的记录。这大大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这种方式很出乎我的预料。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两位同事给我的启发太多了—— 做同样的工作,因为心态不同,付出的努力不同,最终带给身边人的影响也不相同——我愿意向她们一样,默默地做着叶的事业,用自己真诚的心、火热的情、朴实的言行打动每一个相遇的人!
40#
发表于 2011-7-10 13:58:57 | 显示全部楼层
走向长效的校本教研[z]



  核心:“技术操作”还是“问题探索”



  问题探索是校本教研的核心内容,是校本教研的“神”。技术操作只是校本教研的“形”,是校本教研在其“精神”具体实践下的“外貌”。当前,问题探索能力的低弱已成为校本教研的“瓶颈”,存在着过分追求“技术操作”而忽略“问题探索”的趋向。



  教师由于长久沉湎于以“重复”为旨向的日常教学,问题探索意识普遍淡漠,缺乏从教学实践中梳理问题、考查问题、叩问问题、归结问题、探索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对周边真实的教学问题往往视而不见,习以为常。教师大多希望在校本教研中告诉我“怎么做”,“怎么做”的操作技术,只是解决“问题”的工具,“问题”被遗忘,操作方法便成为无用武之地的“累赘”。将校本教研置身于一种异化了、枯化了的“去问题式”的教学研究,这必然导致校本教研停滞于“低水平重复”上。



  有些人视教育改革为拒斥、减少乃至彻底消灭“问题”的过程,以“没问题”为终极指向,以“没大问题”来判定校本教研的成败。这种“无问题化”实质上是对教学问题的一种“价值曲解”。正如迈克·富兰所指出的:“在教育改革中,问题不可避免要出现,问题是我们的朋友,当我们把问题看成是很自然的、预料中的现象,而且我们还去找问题时,学校变革的努力就很可能成功。并且,成功的学校并不比其他学校问题少,回避真正的问题是有成效的变革的敌人。”可以说,没有教学问题校本教研也就没有了存在的必要。从更深一层而言,校本教研应摒弃唯美主义,打破“完美”神话,破除“权威”语义,同教师一道正视问题,反思问题,解决问题,在与问题的对话中获得滋养与超脱。



  主体:“校级领导”还是“广大教师”



  当前,多数学校组织结构趋向高度等级化、高度集权化、高度正规化,校本教研在主体上存在校级领导“越位”、教师“错位”的偏误。一些校长将“校本教研”演化为“行政教研”,行政“意味”高于教学研究本身,对校本教研实施过程中的机制建设、实践方式、活动计划、人员安排、工作量计算、评价考查等搞个人英雄式的“一言堂”,淡漠教师的“声音”,搞“强制教研”。整个实践过程,校长“说一不二”,教师“人微言轻”,二者关系处于一种我说你做、我讲你听、我给你收的自上而下的单向关系。教师要么是简单的“施工者”,要么是无奈的“缺席者”,整个过程如同戴着镣铐在教研。这种校本教研研究主体的“缺席”,在“形”上,风风火火;在“神”上,生气全无。



  实际上,校长在校本教研中的职责应该是“服务”。一是要能够营造舆论,为校本教研“立法”与“正名”,促成校本教研“头顶天、脚踏地”地发展。二是要能够建立“基于教师、通过教师、为了教师”的校本教研运作机制,以倾听教师的心声,体现教师的意志,使之根植于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立足于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善,基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提升,促成教师专业化的成长。三是要有教师情怀。校长本质上也是一位教师,心中要装着教师,要有教师情怀,坚信“每一个教师身上都有一种创造性工作的火花”,依靠教师集体“繁星点点”的智慧,同教师达成至诚至信的“心灵契约”,形成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荣辱与共的“研究共同体”。简言之,校长服务本位的要义是:用权而不越权,到位而不越位。



  方式:“单干”还是“学习共同体”



  在当前的实践中,在学校之间和学校内部都存在着封闭单干的现象。一是校际沟通的“疲软”。校本教研的校际交流仅停留在听听介绍,翻翻材料,走走看看。大多停于表层,流于形式,常走过场,缺少深层面的分析、调研、对话与借鉴。二是学校实施中难以形成学校内部各种因素的整体合作。在人员上,多局限于学校的行政领导(如各处室负责人、年段长、备课组长等),没有做到全员“动心”,全员“齐心”;在机制上,多紧守着以前的“老套路”,要么在枝节上“小修小补”,要么干脆“原封不动”。



  避免“单干”的现象,使校本教研走向“学习共同体”的运作,作为学校至少要把握好这两点:一是要建立与外界互动相连的校本教研“信息网络”。学校应开辟各种渠道与外界建立一种持续不断、辐射广泛、深度交流的校本教研信息、能量与物质交换的立体网络,在对“外来研究文化”和“本土研究文化”的比较、借鉴、碰撞、交融中,获取学校校本教研的“目标差”,洞悉“前瞻支点”,明确“发展朝向”。二是要建立全体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共同“愿景”。所谓校本教研的共同“愿景”是指每一位教师都认可且真心向往并为之努力的目标。它是在学校独特办学理念与校园文化指引下,在尊重全体教师意志的前提下,在教师专业成长命运同学校发展征途相契合的指向下,形成的一种大家心往一处靠、劲往一处使的学校发展“图景”。而获得教师的认可和支持,并为教师提供一个明确的实践方向则是设定这个“愿景”的前提。



  成效:“短平快”还是“长效”



  校本教研容易出现学校急功近利的实践倾向,即片面追求眼前“短平快”的成果,忽视对今后发展的“长效”考虑;过分迷恋外部的“催化剂”,忘却自身的“本体生长”,渴望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出大成果,追求“多”、“快”、“好”、“省”。



  “多”:多搞几次教研活动,多写几篇经验小结、案例,多立几个课题项目,多买几套理论书籍等。这种“几次”、“几篇”、“几个”、“几套”的数量罗列,需要仔细考查其背后的意义、目标、实效。校本教研要从单纯数量叠加的“粗放型”发展转向依靠质量提升的“集约型”发展。



  “快”:教研模式快出炉,教研成果快出来,研究课题快结题,教学名师快造就,校本课程快开设等。这是一种对校本教研“速度”的追逐。校本教研速度的快慢与否取决于其“效益”的高低。倘若这种“快”不能实实在在提高教师专业发展层次,就会迷失方向,丧失意义。



  “好”:片面追求好教案的格式、好课堂的表现、好教师的标准、好教研的形式等。这是一种对校本教研“形式”的偏好。形式之于内容犹如躯体之于灵魂,唯有抓住内容,校本教研方能远离花架子,直指发展的本质。



  “省”:希望省经费、省人员、省时间、省操心、省摸索等。这当然是校本教研发展的理想状态,但若“一切省,省一切”,连校本教研探索的过程也简略,只要一个简化了的最终结果,那么,校本教研的意义与价值就会被枯化为一个纯粹的“名词”。



  数量与质量,速度与效益,形式与内容,结果与过程这四对关系对于校本教研的成效而言,前者是校本教研的“形”,后者是校本教研的“神”。校本教研不能只重“形”而忽略“神”,方能形神兼备,才能从浮躁、干化的短平快的“浅滩”中跳出,迈向促成学校、教师、校本教研三者可持续发展的“长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4 23:18 , Processed in 0.08097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