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87|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木心]是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5-4 19:25: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寂=待》一书著者刘国琼喜读[木心]。

[木心]是谁??
2#
 楼主| 发表于 2011-5-5 08:55:56 | 只看该作者
木心  

    木心先生,本名孙璞。1927年生,浙江桐乡乌镇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画系毕业,曾任杭州绘画研究社社长,上海市工艺美术协会秘书长,《美化生活》期刊主编,交通大学美学理论教授。1982年移居纽约,从事美术及文学创作。著名作家,原籍中国浙江。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一九八二年定居纽约。著作:散文集《琼美卡随想录》、《散文一集》、《即兴判断》、《素履之往》、《马拉格计画》、《鱼丽之宴》、《同情中断录》。
  散文集《琼美卡随想录》《散文一集》《即兴判断》《素履之往》《马拉格计划》《鱼丽之宴》《同情中断录》《哥伦比亚的倒影》
  诗集:《西班牙三棵树》《巴珑》《会吾中》《我纷纷的情欲》 《云雀叫了一整天》
  小说集《温莎墓园日记》《the windsor cemetery diary》
  作者偏爱以第一人称构造小说(也通用于散文和诗),因受儿时看戏的经验影响,使作者以写小说来满足一种“分身”“化身”的欲望。
 

  原名仰中,号牧心,笔名木心,中文原名的拼音为SunPu,海外华人文化界传奇式大师,画家,作家。 1927年2月14日出生于乌镇东栅栏杆桥老宅,5岁时迁居东栅财神湾的孙家花园。
  木心是一位在中国并不出名,在国外却声名远扬的当代作家和艺术家。他从小受到良好的传统私塾教育,1946年的时候进入了由刘海粟创办的“上海美专”学习油画,但没过多久又转到了与他的哲学理念更为接近的林风眠门下,入“杭州国立艺专”继续探讨中西绘画。建国后木心一直在一家工艺品店工作,并坚持着自己的艺术创作。1971年,木心在文革期间被捕入狱,囚禁18个月,所有作品皆被烧毁。狱中,木心用写“坦白书”的纸笔写出了洋洋万言的The Prison Notes。文革结束后平反,任上海工艺美术家协会秘书长。
  1982年木心离开中国,旅居纽约至今。到国外后,他把主要经历放在写作上,自1984至2000,他已出版了十多本小说 、散文和诗集,著作:散文集《琼美卡随想录》、《散文一集》、《即兴判断》、《素履之往》、《马拉格计画》、《鱼丽之宴》、《同情中断录》;诗集《西班牙三棵树》、《巴珑》、《我纷纷的情欲》、《会吾中》;小说集《温莎墓园日记》、《The Windsor Cemetery Diary 》等;他的画作被大英博物馆收藏,这也是20世纪的中国画家中第一位有作品被该馆收藏的。
  现在,木心在台湾和纽约的华人圈中被视为深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英人物,有一批人会定期到他的居所听他习文授课。一批当代著名的画家、文学家深受其艺术影响。
3#
 楼主| 发表于 2011-5-5 08:57:01 | 只看该作者
【来源:搜狐读书频道】 【作者:王晓瑛】  
  我们这个时代,实在有太多的千奇百怪,却又万变不离其宗的故事,太多的关于性、关于政治、关于欲望的讲述。而,能够触碰你我心灵,可以在静夜中阅读,能深深牵袢内心,使我们抬起疲惫的眼睛,看看远方,思绪飘荡一小会儿,并能无尽回味的文字,几乎已成《广陵散》和阿炳版的《二泉映月》。



  陈村偶尔读到木心的文字,就“惊为天人”,惊异他的“杂、静观、干净、熨贴”。我也是,初读木心,脑子里只有一个词:惊艳。再套用胡兰成说张爱玲的话:“惊不是那种惊,艳也不是那种艳”。

  很多人都把重新发现木心的文字,和八十年代末期,我们重新发现了张爱玲、周作人、沈从文等人相比。诚然,他们都是白话文的高手与典范,在意蕴上,都脱胎于传统。木心正式的写作,虽比他们要晚很多,却更有“五四”文风,如凤凰浴火般,带着古典的含蓄悠远之美,用现代白话,娓娓道来;他历经坎坷,但不惊不怒,超脱于表象之外,把点滴琐事,用诗歌般的语言,轻叹慢说,些微感悟,字字珠玑。

  木心说:

  往过去看,一代比一代多情,往未来看,一代比一代无情。多情可以多到没际涯,无情则有限,无情而已。

  从多情转向无情就这样转了,从无情而转向多情是……以单个的人来看,没有从无情者变为多情者的,果子一烂,就此烂下去。

  我却觉得他大可不必这么悲观,重新构建阅读经验,重拾“五四”传统,重新了解古典之美之韵,毕竟需要时间。无论有人说他的“知性主义”也好,有人说,他的文字是“中文写作的标高”也好,毕竟,没有读过他的文字,反先读到溢美之辞,读者难免心生反感,作者反而被夸者害。

  要说他的文字,其实是我们已经不大熟悉了的“五四”风格的散文,结合了古典诗词蕴藉深远之美,糅合了他西洋文学绘画的修养,跨越了四九年后的中国式俄罗斯文风及文革遗风的那种叫主流的,或者叫我们常见的表达方式,以他独特的诗人气质、哲人思考、文人洒脱,含蓄典雅、馥郁敏锐,长长短短,随心而至,不拘文体,信手写来。

  他文字的好,好在阅读时感觉那满口余香,温润妥帖,张弛有致;要说他如今才被发现的“不合时宜”,正如阿城所说,读他的文字需要“知识准备”。而我要加一句:读他的散文小说,还要内心的宁静纯净,感觉的灵敏细腻,方能体察到他的境界高远。而这些,于浮躁功利的现今,已经稀少为难得的品质。所以,只见人人说好,人人道妙,而那书毕竟曲高和寡,销量不比“同居的日子”、“少妇春闺”之类。

  这也原本不是什么新鲜事,历来的阳春白雪从来都是因为少才被传诵的。我们也更不必趁此机会大贬下里巴人之读物,梅花虽好,总需芍药闹春。

  木心说:

  任何理想主义,都带有伤感情调。

  这像是在说他自己的文字。

  他还说:

  最佳景观:难得有一位渺小的伟人,在肮脏的世界上,干净的活了几十年。

  这也像是在说自己。

  木心也曾说过,他是有信仰的人,我就想,他信仰的一定是生命。他一生坎坷,内心始终高贵。高贵的灵魂,善待着自己的生命,于中国文人实在太少。我们所见所闻太多的轻视生命轻视灵魂,乍一见如李白般尊贵地对待自己的人,几乎怀疑他走错了时空,误入这个集体堕落的时代。他恐怕是失望的,所以他只道:

  聪明的读者能够读懂,我如此克制悲伤,我有多悲伤。

  那么,我们就先读读好了。
4#
 楼主| 发表于 2011-5-5 08:57:40 | 只看该作者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徐佳和】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国陆续“出土”了一批文化名人,周作人、徐志摩、沈从文、钱钟书、张爱玲、汪曾祺、废名……但是木心不在这份名单之列。昨日,在2006北京图书订货会正式开展的前一天,姗姗来迟的木心,毕竟还是来了。


这位在海外华文世界影响深远的画家、散文家,终于由广西师范大学推出了他在内地的第一部散文集《哥伦比亚的倒影》,然而出版社却也不得不无奈地将一本《关于木心》的小册子与文集一同销售,以防读者错过这位知者甚少,却又被陈村、陈子善、何立伟等惊呼为“中文写作标高”的大师。昨日,木心先生的弟子陈丹青,在此书出版之际,也疾呼式地做了一场有关阅读木心的演讲。

  文学大师香飘海外

  “1982年,我与木心先生在纽约结识,从此成为他的学生。24年来,我目睹先生持续书写大量散文、小说、诗、杂论;90年代初,我与其他朋友听取先生开讲《世界文学史》课程,历时长达五年。课程结束后畅谈感想,我说我可以想象不出国,但无法想象出国之后不曾结识木心。”陈丹青说。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国陆续“出土”了一批文化名人,周作人、徐志摩、沈从文、钱钟书、张爱玲、汪曾祺、废名……但是木心不在这份名单之列。昨日,在2006北京图书订货会正式开展的前一天,姗姗来迟的木心,毕竟还是来了。这位在海外华文世界影响深远的画家、散文家,终于由广西师范大学推出了他在内地的第一部散文集《哥伦比亚的倒影》,然而出版社却也不得不无奈地将一本《关于木心》的小册子与文集一同销售,以防读者错过这位知者甚少,却又被陈村、陈子善、何立伟等惊呼为“中文写作标高”的大师。昨日,木心先生的弟子陈丹青,在此书出版之际,也疾呼式地做了一场有关阅读木心的演讲。

  文学大师香飘海外

  “1982年,我与木心先生在纽约结识,从此成为他的学生。24年来,我目睹先生持续书写大量散文、小说、诗、杂论;90年代初,我与其他朋友听取先生开讲《世界文学史》课程,历时长达五年。课程结束后畅谈感想,我说我可以想象不出国,但无法想象出国之后不曾结识木心。”陈丹青说。

  陈丹青介绍,早在上世纪40年代,木心就开始了文学创作,但早期作品全部散失,但80年代在海外再度写作后,才在海外等到了迟来的声誉。台湾为他出版了多达十余种文集,他的部分散文与小说被翻译成英语,成为美国大学文学史课程范本读物,并作为唯一的中国作家,与福克纳、海明威作品编在同一教材中;在哈佛与耶鲁这些名校教授主办的《文学无国界》网站,木心先生拥有许多忠实读者……

  陈丹青认为,在内地的文学视野中应该怎样看待木心,他在五四以来的新文学、乃至更大范围的文化景观中是怎样一种位置,现在应是思索这一位置对文学意味着什么的时候。

  木心具唯一性

  陈丹青表示,当代文学家,甚至六七十岁的作者,往往看不到他们的语言和汉语传统有多少关系,绝大部分作者一开口,一下笔,全是1949年以后的白话文,1979年以后的文艺腔。“有学者曾经将我们的文化概括为四种传统:一是由清代上溯先秦的文化大统,二是五四传统,三是延安传统,四是文化大革命传统。近二十多年以来的种种话语、文本所形成的阅读习惯———这四项传统的顺序并非平行并置,任由我们选择,而是在近百年来以一项传统逐渐颠覆、吃掉上一项传统的过程。逆向的回归有没有可能呢?这就是近年所谓‘国学教育问题’被争论不休的缘故。”

  陈丹青说,读过木心书的人会发现,将他与任何一位曾经被淹没的“老作家”相比拟,都不恰当,木心具“唯一性”。他的《明天不散步了》、《哥伦比亚的倒影》、《上海赋》使我们遭遇了异常丰沛而娴熟、但全然陌生的文体。“我不知道从五四一代直到我们,可曾出现过类似的篇章?即便是周作人、周树人兄弟所建构的文学领域和写作境界,也被木心先生大幅度超越。木心先生可能是我们时代唯一一位完整衔接古典汉语传统与五四传统的写作者。”
5#
 楼主| 发表于 2011-5-5 08:58:22 | 只看该作者
【来源:新京报】 【作者:曹雪萍】






   小说集《温莎墓园日记》出版,木心接受本报越洋电话专访

  9月8日回国的机票已经放在木心书桌的抽屉里了,他时常会下意识地拉开抽屉看一看。对于此次回到在他眼里似乎更像舞台布景的乌镇,似乎多了些味道,自散文集《哥伦比亚的倒影》在国内出版后,一时间有关木心现象的争论曾掀起了文坛不小的波澜,但似乎仅仅就一个作家的一部作品就盖棺定论为时过早,本月,木心的小说集《温莎墓园日记》出版,散文集《琼美卡随想录》也将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本报记者电话专访了远在纽约的木心,他强调,自己绝对不是什么“神话”。他希望读者在阅读了他更多的作品之后能认识一个真实的木心。

  木心是谁?”木心可能是我们时代惟一一位完整衔接古典汉语传统与五四传统的文学作者……”陈丹青说。“木心是藏匿在纽约25年的华人作家。”一读者说。“木心的尴尬在于我们的文化消费已经进入调笑时代,即使算作文化奢侈品,半辈子吃了太多的苦,也很难松弛从而成为文化奢侈品。”三联杂志主编朱伟在博客上撰文。一时,人人争问“木心是谁?”一个作家的作品即是他的响器,我们在阅读过作品之后,回到他成长的历程中,一起感受一个旅居纽约的作家的赤子之心。

  ■人物名片

  木心1927年生,原籍浙江。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1982年定居纽约。从1984年起,台湾洪范、圆神、远流等出版社陆续出版了木心作品,包括:散文集《琼美卡随想录》、《散文一集》、《即兴判断》、《素履之往》、《马拉格计画》、《鱼丽之宴》、《同情中断录》;诗集《西班牙三棵树》、《巴珑》、《我纷纷的情欲》、《会吾中》;小说集《温莎墓园日记》等。

  立志做丹青师傅

  海明威说:“不幸的童年或许会造就作家。”在木心看来,他的童年也是不幸的:江南庄园的上空布满守旧思想,老式家长大多期盼孩子从事法律、医学,但幼年的木心却迷恋绘画与文学。姑妈说他“将来要做丹青师傅呢!”

  木心在电话里笑说这段往事:“结果呢,不小心真的做了(陈)丹青(的)师傅”。日后他告诉年轻人:少年时代立下的志愿,因妥协而背叛,会遭到惩罚;始终不肯背叛自己的人,即使吃了很多苦头,最终却可以笑着。“这就是艺术之所以伟大!”

  木心小学时代作文优秀,但有时也偷懒,他央求姐姐:“帮我开个头!”姐姐便执笔破了题,他说:“你这样写,叫我怎样接得下去呢?”姐姐嗔道:“真笨!”承之转之,全文已得四分之三。弟弟说:“最后的感想最难了!”姐姐说“这有何难?!”捉笔草就扔给他———“很多人会夸耀自己的童年多么聪敏,我却写自己的傻气。这好比在交际场合,炫耀自己的人跟前是围了几个听众,听一会也就散了,最后赢得掌声却是那笨拙的叙述者。”

  木心童年的老师是私塾先生,课堂是茅盾书屋,他时常泡在那里,如鱼得水。但他不是书呆子,对写作与人世的热情,从未消退。至今让木心称快的是,他的退稿记录是零。“其实当时写得很烂”,他回忆道,“自己也学张爱玲写农村,其实根本没有去过农村。”他也学瓦格纳,倾心于悲剧的美,写到最后,所有角色都死了,只好写鬼魂出场。

  冷观《此岸的克里斯朵夫》

  15岁,木心离家去上海美专学习绘画,后转入杭州艺专继续学习。在回忆体小说《此岸的克里斯朵夫》中,他写到一位后来去台湾的艺专老同学席德进:他一辈子做艺术梦,却不得法,人说艺术是浪漫的,他就浪漫;人说艺术是唯美的,他就唯美,死后入柩,居然身着清朝官服。“如就当时所知的已经成型的人物而言,其中最卓荦者,也不过是浪漫主义在中国的遗腹子……中国没有顺序的‘人的觉醒’‘启蒙运动’,缺了前提的‘浪漫主义’必然是浮面的骚乱,历时半个世纪的浩大实验,人,还是有待觉醒,蒙,亦不知怎样才启。”这样的感慨,由文中的“我”最终收回了留给席德进的告别信,而发生内在的呼应。

  儿时的木心,喜欢逃学和看戏;青春时节的木心,常常独自梦想……中年被幽囚在积水的地窖中,他就着一盏最小号的栀灯,不停作曲,“即使狱卒发现了,至多没收乐谱,不至于请个交响乐队来试奏,以定罪孽深重的程度吧。”在那场浩劫中,他的整整20本心血之作被毁,但他并未动摇:他说,文学是他的信仰,是这信仰使他渡过劫难。

  读过《九月初九》这篇散文的人大多折服于木心文学的中国风骨,对他的知识结构更感到好奇。对这个问题,他说,这归结于没走邪路。他从小既熟读四书五经,又遍览当时所能读到的世界文学,福楼拜是他的文学导师,俄罗斯长篇小说被他比喻成“文学的棉被”,达·芬奇是他心中的彗星,艺术则是“终身大事”———这世界很不公平,白痴可以是亿万富翁,疯子可以是一国君主,从事艺术,则什么人就会作出什么艺术品,这一点,他认为就是“公平”。

  56岁去欧洲寻根

  56岁那年,木心远赴西方。“我是带着欧洲出来的呀!”他解说他的出国不是唐僧取经。当意大利人问他是不是来旅游的?他回答:“我来寻根。”少年时代的阅读使他早就认识了欧罗巴,一旦亲历斯土,他的感慨是:“别来无恙”。

  陈丹青与木心同在1982到了纽约,初次见面竟在地铁上。此后至今整整24年,陈丹青是木心持续书写的见证者。

  当初两人一见如故,用上海话长谈到天明。那时木心散文小说常见于主流中文报端的文学副刊:《侨报》、《中报》。平日里,两人约在中央公园或咖啡馆见面,木心取出前一夜写就的手稿给他看,自己在公园长椅上安静地抽烟,看到好句子,陈丹青一再击节赞赏。

  1985年前后,中国台湾陆续出版木心的散文、小说和诗集。著名台湾诗人亚痃则在东南亚举行的文学盛会上一面击鼓,一面朗诵木心的散文———《林肯中心的鼓声》,之后他又在台湾击鼓吟诗,在给木心的信中他说,击鼓太用力手上的皮都磨破了。1984年台湾《联合文学》创刊号为木心特设“散文展览”专号,题名《木心,一个文学的鲁滨逊》,编者导言提到:木心在文坛甫一出现,即以迥然绝尘、拒斥流俗的风格,引起广大读者强烈注目,人人争问“木心是谁?”

  作为徐志摩时代后第二批出国留学的华人作家,木心常打趣说,“你不时瞥见中国的画家作家,提着大大小小的竹篮,到欧洲打水去了。”作为第二代去国外孤独奋斗终而定居的华人,像木心这样被西方主流社会承认的,实在不多。他的部分散文与小说被翻译成英语,成为美国大学文学史课程范本读物,并作为惟一的中国作家,与福克纳、海明威作品编在同一教材中;在哈佛与耶鲁这些名校主办的《文学无国界》网站,木心拥有众多忠实读者。有评论说“木心本人就是一个‘异体字’,读他的文章要备好字典”,这只是木心文学的一面,另一面是他洗练到平白如话的语言,而这种书写语言背后的世界性观念,一旦翻译,便能赢得西方读者的深刻共鸣———美国文学评论家RobertoCantu教授在读完《温莎墓园日记》后,给翻译者童明写信说:“现在是星期六深夜,实际上已是星期日清晨,不过这个世界必须停下来,让我讲几句对木心表示钦佩的话。”

  文学“嘉年华”

  上世纪90年代初,木心应纽约一群大陆文艺家执意邀请,开讲《世界文学史》课程,历时五年,学生中有画家、舞蹈家、评论家和历史学家。听课学生最多时达到30余人,双周一课,每堂课4小时,寒暑假停课。木心说,陈丹青手快,5年的课堂笔记工工整整。而陈丹青听课的感觉,一是无穷的愉快,一是智力“不支”,往往四五小时后,所有同学面露倦色,只有木心先生还能谈笑风生,“木心先生最年迈,可是在座所有年轻人的精力和智力远远不及他。”

  木心称那几年的课堂是“嘉年华”,大家穿的整齐得体,听课间隙吃点点心,喝下午茶。陈丹青说:“回想起来不可思议,那段时光多么奢侈啊。”当时曾有位舞蹈家穿着时尚,一进门就说“木心老师,一路走来我的心怦怦直跳。”

  木心回说,“正好是当下电影的名字———《美女与野兽》。”同学们笑得前仰后合。

  每堂课的讲义,木心手写近2万字。陈丹青回忆道,他做学问的态度十二分老实,即便讲到土耳其、波斯或印度作家,他也将不同作者姓名的拼写法端端正正写出来,讲到关汉卿、汤显祖,则将其生卒年月写清楚。令学生们惊异的是,木心并未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几乎全凭自己的记忆力讲述各国文学史。而木心在讲述史料之外,最令陈丹青钦佩的是卓越的史识。木心自己举例说,他讲《诗经》,轻载道价值,重文学价值,他认为,“《诗经》是世界一流的诗。”

  陈丹青说,大学中文专科都开世界文学史,所以“重要的不是讲文学史,而是怎么讲,谁在讲。”讲述先秦诸子和希腊哲学的那几堂课令他印象深刻,因为木心给予学生这样的观念:中国的先贤和西方哲人,都是一流的文学家,都用文学语言讲述哲学和伦理。木心先生说:“《圣经》无疑是伟大的文学作品,耶稣是第一个懂得悲哀的诗人。”

  陈丹青说:“我所迷恋的是木心以及他这代人的语言方式,通透、温厚、泼辣,大道理讲得具体生动,充满细节和比喻,一针见血,丝毫没有空话套话,没有学术腔。”多年来他目睹先生的不仅是文章、谈吐、仪态,更从无数小事小节中领会老师那种平实认真、一丝不苟,领会美与生活的融会无间。木心自己裁剪制作衬衫,设计皮鞋,烧一手好菜,布置家居更是拿手好戏,点石成金。他说平时特别喜欢看木心不慌不忙一道道工序做菜的样子。他感叹道,这样无处不在的启发,根本无法效仿,因为渗透人格。

  2000年元旦刚过,上海季风书园的董事长严搏非去纽约的家中拜访过木心,他表示虽然在此之前我就知道木心,但见他本人后还是觉得怎么就横空出世这么个人。“木心讲话你需要仔细听才觉出味道。”这是他作出的判断。
6#
 楼主| 发表于 2011-5-5 09:00:12 | 只看该作者
【木心先生语录】


         ◎木心谓:那口唇美得已是一个吻
         ◎木心谓:汉家多礼,称愚人曰笨伯
         ◎木心谓:石洗蓝布多口袋的马甲,又入世,又出世
         ◎木心谓:要恭维残障人士的长寿真为难啊
         ◎木心谓:寂寞无过呆看凯撒大帝在儿童公园骑木马
         ◎木心谓:炎阳下的芭蕉的绿是故意绿的
         ◎木心谓:又来一个羞答答的厚颜无耻者
         ◎木心谓:那脸,淡漠如休假日的一角厂房
         ◎木心谓:修改文句的过程是个欲仙欲死的过程
         ◎木心谓:决战于帷幄之中运筹于千里之外的年轻人哪
         ◎木心谓:有知之为有知,在其知无知之所以无知
         ◎木心谓:当仁不让,就是当不仁不让,不让其不仁
         ◎木心谓:安徒生初到中国时,大家叫他英国安徒生
         ◎木心谓:寂寞,多半是假寂寞
         ◎木心谓:桃树不说我是创作桃子的,也没参加桃子协会
         ◎木心谓:汤显祖的简札可读性颇高,你说呢
         ◎木心谓:看在莫扎特的面上,善待这个世界吧
         ◎木心谓:手忙脚乱地爱过一夜,从此没见面
         ◎木心谓:精神世界是不是也有统一场呢
         ◎木心谓:人自有了镜子才慢慢象样子起来
         ◎木心谓:全世界选定的健美先生,一枪立毙
         ◎木心谓:实在不惯于地上走,鹰说
         ◎木心谓:王实甫比关汉卿更懂事些
         ◎木心谓:女人最喜欢那种笑起来不知有多坏的笑
         ◎木心谓:好看的人,咬指甲时尤其好看
         ◎木心谓:穷得晚餐后饮苦艾酒吸摩洛城堡牌雪茄。
         ◎木心谓:西方早已文明,尚留下舔食指姆指的小野蛮
         ◎木心谓:微雨夜,树丛间传来波兰的心悸。
         ◎木心谓:公园石栏上伏着两个男人,毫无作为的容光焕发。
         ◎木心谓:你煽情,我煽智
         ◎木心谓:昨夜有人送我归来,前面的持火把,后面的吹笛
         ◎木心谓:秋天的风都是从往年的秋天吹来的
         ◎木心谓:一个酒鬼哼着莫扎特踉跄而过,我觉得自己蠢极了
         ◎木心谓:红裤绿衫的非洲少年倚在黄墙前露者白齿向我笑
         ◎木心说:智者无非是善于找借口使自身平安消失的那个顽童。
         ◎木心提出厚黑学新解一则:专制使人皮厚,开放使人心黑。
         ◎木心谓:无为是一种为,不是一种无
         ◎木心说:傲慢是天生的,谦虚只在人工。
         ◎木心说:人,徒劳于自己赌自己,自己狎弄自己。
         ◎木心说:不时瞥见中国的画家作家,提着大大小小的竹篮,到欧洲打水去了。
         ◎木心说:最佳景观:难得有一位渺小的伟人,在肮脏的世界上,干净的活了几十年。
         ◎木心谓:每有俗子挟洁癖以凌人,外厉内脏也。
         ◎木心说:书法只在古中国成一大艺术,日本书法是婢作夫人,当代中国书法,是婢婢交响,不知有夫人。
         ◎木心举契诃夫为例,认为俄文似乎是天生累赘的。
         ◎木心说:背德者每每在伤人以前先已自伤,在伤人以后又继续自伤。
         ◎木心认为司马迁说五百年必有什么什么的只是浪漫的穿凿,以致生一顽皮的想法,曰:五百年有一读者来。
         ◎木心初见诺伐利斯画像,便觉颇有意趣,后来在他人文章中断续 邂逅片言支语,果然可诵,而观其脸相,不知怎地一见就明白有我说不明白的某种因缘在。
         ◎木心说:若顿悟不置于渐悟中,顿悟后恐有顿迷来。
         ◎木心认为杜斯妥也夫斯基嗜赌,更嗜人,然是在文学中嗜人,实际生活中并不嗜人,所以伟大。
         ◎木心说:在演戏时,他在乎台下是什么人,值不值得为这些人演,才演,因此始终难成为演员。
         又谓:无论由谁看,都愿上台演,他也不作此等看客。
         又谓:无论由谁演,都愿在台下看,他也不会对此等看客演出。
         木心又谓:即使找到他愿意看的演员, 却找不到与他同看的人, 观众席空着, 演员不登台,他又成不了看客。
         ◎木心说:哲学的废墟,夕阳照着也不起景观。而作为群体看,无所谓好处,所以不值得凭吊。
         ◎木心因幼时忆诵某一不以诗名却善诗者而感慨诗之盛世难再,神州大地已不知诗为何物。
         ◎亚里斯多德认为大自然从不徒劳。
         ◎读了一日本航海人的真实手记,木心认为矫情绝世,特立独行,都是在为别人做事,因而免他去航海。
         ◎木心说任何理想主义,都带有伤感情调。
         ◎木心谓所有的艺术都是浪漫的,而谁也未曾发现此一可怕的大事!
         ◎死亡是生命的另一个开始,木心( 很奇怪的 )认为:活着的人不配议论死的美。
         ◎袋是假的,袋里的东西是真的,曹雪芹用的是这一招,后世红学者左右横竖的说了又说无非说袋是真的 ,木心说:当他们认为袋是真的时, 袋里的东西都成假的了。
         ◎木心说:把小说当哲学读, 把哲学当小说看--否则没有哲学没有小说可读了。
         ◎一千年,两千年过去了,木心以为耶稣不会再来,还认为来了就不是脚色了。
         ◎木心谓:昨夜才真正有点懂得耶稣为什么要替门徒洗脚。
         ◎木心说:所谓「回到莫扎特」, 用「回到莫扎特」这句话是词不达意的。
         ◎木心说:爱大,情仅是爱的一部分。
         ◎木心说:中国人的脸,多数像坍塌了而照常营业的店面。
         ◎木心谓:听到普希金对贡思当的「阿尔道夫」的赞赏,又快乐了半天。
         ◎ 在西方,下雨了,行人带伞的撑伞,没带的一样走,没见有耸肩缩脖的狼狈相;若两车相撞,在警察到达前,不说一句话。木心举此二则小事为例,认为中国一百年也未必做得到。



1.好事坏事 过后谈起来都很罗曼蒂克

2.懂得树 就懂得贝多芬

3.君子忧道亦忧贫

4.无审美力者亦无情

5.从前的那个我 如果来找现在的我 会得到很好的款待

6.象火车铁轨边的蔓草那样的一生啊

7.智慧是剑锋 才华是剑气 品德是剑柄

8.时代容易把人抛 红了樱桃 绿了芭蕉

9.好像《红楼梦》这部书是红学家写的

10.思想家一醉而成了诗人 一怒而成舞蹈家

11.岂止是艺术家孤独 艺术品更孤独

12.我之为我 只在异人处

13.大观园招宴 红学家还是不赴为妙 要行令联句的哩

14.绝无幽默感的人 是罪人

15.提倡幽默 是最不幽默的事

16.行人匆匆 全不知路上发生过的悲欢离合

17.我回过头去对十九世纪说 我们不该是二十世纪

18.故国市街 人都陌生 一阵阵风全是往前的风

19.直道相思了无益 且作新狂解救狂

20.天鹅谈飞行术 麻雀说哪有这么多讲究

21.玩物丧志 其志小 志大者玩物养志

22.爱情是天才行为 早已失传了

23.人类是包法利 艺术家是包法利夫人

24.爱情是幻想出来的幻想

25.人是在等人的时候老下去的

26.桃花太红李太白 杨公下忌柳下惠

27.夏晚阳台上 美国的风吹给我中国的往事

28.择友三试 试之以酒 试之以财 试之以同逛博物馆

29.谢灵运惯用媚字 固媚

30.花的香是形而上的

31.艺术而不艺术 就什么也不是

32.艺术的极致竟然是道德 以音乐表现出来的道德

33.艺术是从来也不着急的

34.善与恶对立吗 善好像与伪善对立

35.历史是家教

36.绝色美貌是看不清看不准看不完的

37.幸亏我是艺术家 可以不顾艺术理论

38.我爱好诗人 所以对坏诗人特别恨

39.从明亮处想 死 是不再疲劳的意思

40.看人看其头脑 才能 心肠

41.世上多是无缘之缘

42.我觉得坐在书桌前一如坐在钢琴前

43.成也是海 败也是海 还是帆船的致命情人

44.找不到理想 可以找个人来寄托你的理想

45.伟大的作品等待伟大的读者

46.相敬如冰

47.文学是一字一字地救出自己 书法是一笔一笔地救出自己

48.予不嗜甘 而苦尽甘来之甘 嗜之

49.轻柔的谈吐 心似深山流泉

50.宇宙无人文 奈何以人文释之

51.由贫穷而构成的一点浪漫 予决不求人沟通

52.酒使我陶然 烟使我卓然

53.会当身由己 婉转入江湖

54.淡淡地浓 浓浓地淡 人情味是这样的

55.植物开完花以后都露着倦意

56.人一入名流 便不足观

57.无审美力是绝症 知识学问救不了

58.君子难近乎 远小人则君子近焉

59.我追索人心的深度 却看到人心的浅薄

60.静旁边是静

61.十一月中旬 晴暖如春 明明指的是爱情

62.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是演技派

63.有些事我乐观其成 有些事我乐观其不成

64.负心人负了我以后 还会去负别人 我平静下来

65.先要把别人的不义而富且贵看得如浮云吧

66.坐听别人说大话夸海口 我有一种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感觉

67.庸俗已近恶俗 恶俗就是恶

68.智者生涯 天天愚人节

69.小有才气 反而显得小家子气

70.纯乎私人性的作品就不是艺术

71.美无性别 若有性别则是性不是美

72.种种神童 就是没有哲学神童

73.张之洞中熊十力 齐如山外马一浮

74.你爱文学 将来文学会爱你

75.离开佛罗伦萨不是告别艺术 艺术就是这点好

76.其实每一次恋都是初恋

77.我讨厌肉麻 不过不麻就没有肉了

78.你常常笑得使我看不清

79.不以成败论爱情

80.不会思想的人的思想是可怕的

81.等待高尚伟大的读者 当他出现时 我就不再卑污渺小了

82.那种吃苦也像享乐的岁月 便叫青春

83.往往是还未开始爱 爱已经过去了

84.麻木的人都爱说跟着感觉走
7#
 楼主| 发表于 2011-5-5 09:01:57 | 只看该作者
 






陈村 毫不夸张地说,木心先生的文章在我见到的依然活着的中文作家中最是优美、深刻、广博。
  童明 木心风格不足“一脉相承”,而是“多脉相承”。他的精神气脉既系于春秋、魏晋、汉唐的华夏文化,又源于古希腊的悲剧精神,而思维特征和艺术格调却又是两方现代派的,且与近三十年来最深思熟虑的西方人文思想息息相关。
  孙郁 读几册木心作品集,像一番奇遇,自叹天底下还有这样的文字在,似乎是民国遗风的流动,带着大的悲欣直人人心。
  李静 木心寻返久经失落的的古典词语,借以拓展思维、感受和想象的边界,由此,他创造了一种真正成熟、华美、丰赡而高贵的现代汉语。
  梁文道 他像是从一个从来没有断裂的传统中出来的,他能够用文字把你整个儿抓进去……
  陈子善 虽然姗姗来迟,毕竟还是来了,现在是到了木心先生的散文“墙外开花墙内红”的时候了。
  陈丹青 我可以想象不出国,但无法想象出国之后我不曾结识木心先生。
8#
 楼主| 发表于 2011-5-5 09:02:49 | 只看该作者
先生照片



木心豆瓣作家小站
http://site.douban.com/106830/
更多关于木心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309461/
9#
 楼主| 发表于 2011-5-5 09:03:56 | 只看该作者
将心比心读木心[zt] 

以世俗论,木心可能是个“失败者”--在《我纷纷的情 欲》中,我意外窥见这一“结论”。读一本诗集而悬想作者的 世俗成败,不免乖张,何况成败观因人而异:成功者看出成功, 失败者敏感于失败。当然,无非是种种世俗的“成”与“败”。

在这本诗集中,木心先生作于二十岁上的诗,仅只三首: 《英国》(十七岁)、《阿里山之夜》(二十一岁)、《思绝》(二十九 岁)。其余诗作几乎全部写在六十岁之后--论诗,年龄不应该 是问题。然而读者不免会揣度作者在诗中透露的情感状况。以 我看来,木心青年时代的诗与晚年的诗,情感表达是“不对称” 011 的。换个说法,他的青年诗作仿佛出自老人之手,而写在晚岁 的一百一十六首诗作,则耀眼如年轻人的白昼!

这奇异的反差,稍事阅读即意趣纷呈。不难想象,木心 二十岁上的诗作大抵散失,与晚年的大量创作相比,越是年迈, 作者越显青春。我甚至认为这种“青春感”出于两种可能性: 一是体力上的机智,一是智力上的机智。一位诗人在晚年开发 诗歌的可能性,是为机智,而反复追怀昔年的情感履历,则很 可能成为文学上的不智。木心的策略是“俭省”的、轻盈的, 惜墨如金而直抵情爱的本真。诗集题曰《我纷纷的情欲》,整 本读过,处处感知作者将“情欲”的精魂与无尽的美,散落诗 集的各个篇章与词句,既从容,亦不露声色。

有谁的情欲是“不深刻”吗? 是成功者,因其成功,志得 意满,丧失了深刻的可能。为什么说木心是“失败者”?因其 深刻,尤其是因阅历丰富而迟迟到来的“事后观”,“情”历历 俱在,“人”成熟了,成熟为精辟的诗。

看木心六十八岁时在英国的照片,费翔之流的<a href="http://car.auto.ifeng.com/brand/20009" target="_blank"><font color="#1e00ff">标致</font></a>,岂可 攀比。这等目光、气质、神韵,在风流潇洒的年岁必定潇洒而 风流。他精通美,珍惜一切美的人事--我心下不禁赞叹,这 样一张脸,难怪诗中了无岁月的年轮,若非一颗诗心,哪得长 生不老。时间的旅程在木心笔下无效、无痕、无迹,此地即在 彼地,此时即在彼时。

我自知这是玄而又玄的感叹。且读木心的诗。

《寄回波尔多》,一九八八年,木心六十一岁。“吃鱼的日 子不吃肉/ 我认为是良心问题”。令人叫绝的结尾!这种近 乎奇迹的洒脱,缘出何种技术与手法?在当代艺术家用拙劣的 012 拼贴挪用批量制造画作的时代,木心的神乎其技,直如托尔斯 泰对于一幅绘画的形容:“这样地富于技巧,却看不出技巧在 哪里!”我尚未细赏,仅这两行,已足够无穷的回味。

《大卫》,一九九○年,木心六十三岁(诗前注明“交给 伶长,用丝弦的乐器”),其中无一字涉及“情欲”,每段十六 字:“莫倚偎我/ 我习于冷/ 志于成冰/ 莫倚偎我”,又言: “来拥抱我/ 我自温馨/ 自全清凉/ 来拥抱我”。且看,只在两 组四句十六字之间,大卫与作者、主体与客体、读者与他者, 往还交迸,不暇顾及,反射紧接反射,而字面、句式、节奏、 用词,莫不隐动着情感性状的跳宕变异。在诗作中,形式感 与音乐感的谐趣是可能的、可及的、可学的,然而情感的矛盾、 悲情、彻悟、平静,能在诗中如此诸般转折指归,岂是“文 字游戏”所能说通。

《南欧速写》则是木心诗作中容量甚大而用词精严的一首。

作者的笔端触及八个人,每人一段,各占三句。个个面面俱到、 有远近亲恶之感,如戏出里的角色。最末两段是:“近月以来, H 勤奋/ 顾盼生姿,不知何故/ 心情太好是不好的/ / 谅必在 寂寞/ 只能由E 去寂寞/ 我已寂寞过了”。啧啧,这个木心, 他的漫不经心,他的闲谈式的用句,看来浅,却浅而不薄,逼 人再三回味。而这样的诗句,在诗集中比比皆是,不故作端庄, 不故作勾引,读到了,停下来,心中会意。

木心,无疑拟西洋诗传统及观念入于诗,然而斟字用句莫 不透射东方人的思维(含而不露)、东方人的视角(不具有侵 略性)。他的诗、诗句、诗意,具有纯正的东方的文字美。本 雅明所发明(或占用)的“最后一瞥”,作为都市化的产物, 013 陌生人之间的“一见钟情”被“最后一瞥”所替代。这样一 种状况,及隐藏其间的现代人的“即时审美”,在木心这里已 做成转换。他所见及者,是集体的失重,即集体相较个体而言, 缺少重量感。本雅明从人群中发现了个人与个人相遇的优美与 震撼,木心发现什么呢? 且看《巴黎俯眺》:“许多打着伞/ 在大雨中/ 行走的 人// 我们实在/ 还没有什么/ 值得自夸”。

“我们实在还没有什么值得自夸”,虽是复数的指认与代 言--无论是在一九九○年代的巴黎、二○○○年代的纽约, 或者,二○○七年的北京--但是,真的!我确信:“我们实 在还没有什么值得自夸!”我忍不住以我们这两代作诗人的所 谓“超现实主义风格”,将这首诗篡改为《巴黎仰望》:“我们 实在/ 还没有什么/ 值得自夸/ / 许多打着伞/ 在天空中/ 行 走的人”。而如此一来,我的戏拟之作与木心先生那种原汁原味 的经典感、那种经得起篡改的原创性,划分出多么显著的差距。

木心原是画家。他将绘画的观念与直觉直引入诗。《旷野 一棵树》,纯然是绘画的“诗歌版”:“渐老/ 渐如枯枝/ 晴 空下/ 杈桠纤繁成晕/ 后面蓝天/ 其实就是死/ 晴着/ 蓝 着/ 枯枝才清晰/ 远望迷迷濛濛/ 灰而起紫晕/ 一棵/ 冬之 树/ 别的树上有鸟巢/ 黄丝带,断线风筝/ 我/ 没有”。这诗, 稍有绘画敏感的年轻朋友理应警觉,学得如何“读画”,学 得“我”与“一棵树”的同构关系。写诗的人,则如何是层层 叠叠的笔法、触目的清晰度,如何是意境的采摘、意象的衍生, 读这诗,尤其可以警醒。

而我所最感兴味的,仍是诗中散落的“纷纷情欲”。我 014 愿指木心为“男人中的尤物”,这“尤物”的情欲,何其“优 雅”,但不是“一个人”的优雅,而是全人类的优雅。“从前 的人,多认真/ 认真勾引,认真失身”(《还值一个弥撒吗》); “那夜晚/ 接连三次一见钟情”(《纸骑士》);“切齿痛恨而/ 切 肤痛惜的才是情人”(《肉体是一部圣经》);“谁愿手拉手/ 向 白夜走/ 谁就是我的情人/ 纯洁美丽的坏人”(《论白夜》)。最 可惊异的一首,我以为是《醍醐》,男子不可错过,一旦读过, 受益终生:“你在爱了/ 我怎会不知/ 这点点爱/ 只能逗 引我/ 不足饱饫我/ 先得将尔乳之/ 将尔酪,将尔酥/ 生酥 而熟酥/ 熟酥而至醍醐/ 我才甘心由你灌顶/ 如果你止于 酪/ 即使你至酥而止于酥/ 请回去吧/ 这里肃静无事”。

这是木心诗作的神髓,或者,是“纷纷的情欲”的归结性 陈词。写情欲的西方诗,纷纷纭纭,漫若星河。惠特曼的“我 歌唱带电的肉体”,金斯堡的“用酒精和阳具和数不清的睾丸”, 里尔克的“杜依诺哀歌”……皆可谓气韵贯通之作。而木心从 不宣示情欲的强悍的一面,而是情欲的“反复”性,就此再三 再四纠缠不已,乃成诗集。

我不拟将木心先生与中国当代诗人作一比较,他是彻底的 异类,有着完全不同的异质,他的诗,可能不入我辈的“诗眼”, 因为我们对于诗歌的理与知(白话诗、当代诗),无法在木心 的诗中获得求证,因为我辈的审美经验从未遭遇这样的诗。用 冯唐的话说,就是:“You have to be out to be in(你必须 非主流才入流)”。我也不欲阐发他诗学的根底与涵养。有关木 心的修学背景和海外经历,已被言说太多、太偏,反而不利于 对木心的认知,使他不复可亲可近。现在他的诗集出现了,荡平了所有虚妄之说--修为和学识,与作诗不是因果关系,诗 直逼心灵,凡诗,必是心灵史,阅读木心的诗,须得“将心比 心”,以致“诛”了他的心,这才领教作者的诗心竟能如此纯粹。

这超越时间、葆育完好的“心”,便是诗的灵魂--木心先生 将和莎士比亚那样,被后世称为“诗人”。
10#
 楼主| 发表于 2011-5-5 09:05:15 | 只看该作者
木心的诗


从前慢

             木心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2 07:09 , Processed in 0.07333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