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59|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那年我十四岁[原创/本站首发] 文/ 吴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5-21 07:16: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陈材信 于 2011-5-21 10:57 编辑

                         那 年 我 十 四 岁
                                                                        吴娅
                                                      
                                                  
               
    “5•16” 又到了,那是武汉解放的日子,为了纪念这一天,报纸上连日都登载了武汉的建设成就和人民的幸福生活。5月17日的长江日报,更是做了一期“武汉一日” 的影像特辑,一张張笑脸,有乳齿未生的婴儿和满头白发的老人、有美如鲜花的少女和坚毅壮硕的男士......他们的笑容传递着温馨、满溢着幸福。
      是哬!1949年5月16日,那一年、那一日,对我来说也无比的重要。
      那年我十四岁,正在武昌的一所女中读初二。由于解放战争的势如破竹,武汉已处于“山雨欲来风满楼” 的境地。五月初我和姐姐就已离校回到了汉口大连路的家中,然而这段日子并不平静。街上有喊着口号游行的群众、有从前线撤下来的疲备不堪的军人、也有乘乱抢劫的游民,收音机里却传來什么“长江防线固若金汤”、“ 市场繁荣秩序井然” 的安民告白。母亲说:“女孩子家不要到处乱跑,就在家看看书、看好弟弟妹妹。”
      5月16日前夕,远处传来轰隆隆的爆炸声,父亲说那是国军在江边炸船、炸搬不动、撤不走的辎重。到了下半夜竟然一切都归于沉寂。
      终于等到天亮了,忽然一下子又热闹起来,人们开窗启户、拿着小红旗、奔走上街,原来大街尽头远远地走来一支队伍,荷枪实弹、歩伐整齐,解放军进城了,武汉解放了,年轻人涌上街头、老人们长吁了一口气。
      我牵着弟弟妹妹站在家门口,看着这些被我无数次幻化成高大威猛、眼前却又平凡普通的陌生军人,心头不觉泛起淡淡地失望。恰在这时,一声口令“停止前进、原地休息!” 打断了我的思路, 只见“ 刷” 的一声, 队伍就靠街的一边席地而坐下了。片刻后,一个瘦瘦的身影倏地一下跳上了商店门前二尺多高的石磴,原来是一个在军帽下露出两条小辮的女兵。只见她从胸前口袋里抽出一支钢笔,挥动着两只手臂,马上队伍里一阵雄壮嘹亮的歌声腾空而起:“革命军人个个要牢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第一一切行动听指挥,革命军队才能得胜利......”, 眼前的这亇场景令我激动不已,从此那个一身军装、梳着小辮、挥动手臂、高唱军歌,甚至那支黒色的钢笔在空中所划出的园润弧线,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几十年过去了,直到今天还那样清晰。
  少年的我天天梦想着要做一个像“她” 那样的人,可不久,机会就来啦!报上登出了十二兵团军政干校招生的消息,比我大四岁的姐姐要去报名,我也闹着要去。当时青年学生参军参干在社会上已掀起了一股热潮,我的父母亲都很开明,父亲是黃埔出身、当时任新湖北日报副社长,早在前一年就已参加了江汉军区城工部领导下的地下工作,已为武汉的和平解放作出了很大贡献,他已是革命的了,怎么能阻拦我革命呢?我就这样说服了父母走进了军营 ,只不过填表时虛报了几岁;面试时,问我看过什么进步书藉,我答不上来,就说我会唱“进步歌曲”, 于是就扯开嗓子唱起了“山那边哟好地方,一片稻谷香又香......”,还有“你是灯塔,照亮着我们前进的方向,你是舵手,......”,还有“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我一口气唱个不停,那位“考官” 同志不禁笑了,他摇摇手就把我交给了发军装的女同志。
  虽然挑了套最小号的军装,穿上身仍然嫌长嫌肥大,扎上皮带后,下半截军服有如条小短裙,可我心里別提有多美,转过来转过去地上下打量,我终于穿上了绿色的军装。
  我沒有和姐姐编在一个队,她年龄合格,编在青年队,我坦白了真实年龄,就编在最后的笫七队里,那里多是“混” 进来的“小鬼”, 被称为“娃娃队”。 干校生活紧张而艰苦,早上出操,晚间点名,白天学习讨论,活动一项接着一项,吃的高粱、小米,睡着教室地舖,吃不了苦的就偷偷溜回了家,还有的是家长生拉硬拽回家的,当然也有父母亲拎着成麻袋的银元来“赎” 儿子,孩子却不肯回去的。我暗地捎信不要妈妈来看我,因为指导员曾对我说:“小鬼丫头,你还没有枪高,让你妈领你回去,吃两年饭再来。”
  解放军已打到湖南,我们也要隨军南下。出发那天,妈妈赶到码头送我,她一边含着泪叮嘱,一边拉我到旁边,从衣袋里掏出一条一寸多宽的沉重的长带子,妈告诉我,缝进带子里的是排列的10块银元,她说:“孩子你还小,又瘦弱单薄,部队要行军打仗,很苦很累,你要是受不了,就用这银元买张火车票回家来。”说毕就把“长带子” 像皮带一样系在我的腰间,当然是贴身蔵在军服里面的啰。
  告别了妈妈,离开了长江岸边的故乡,一个十四岁的女孩,穿着军装、扎着小辮,从此踏上了六年的从军之路。到了湖南长沙,我有幸分到了四野的英雄部队——38军一个师的文工团,随部队南下湘西剿匪、北上河南屯军休整,接着就“雄纠纠、气昻昻,跨过鸭绿江......”。
  十四岁只是人生岁月中的一瞬,对别人来说,也许并不重要,也许并未留下什么记忆的痕迹,对我来说却是难以忘怀的一年!那一年我十四岁!


                     吴娅2011年5月18日于武昌
            
2#
发表于 2011-5-21 09:31:19 | 只看该作者
请陈老师对作者作个简介。
谢谢。。。。。
3#
 楼主| 发表于 2011-5-21 10:33:32 | 只看该作者

陈材保读后

本帖最后由 陈材信 于 2011-5-21 11:53 编辑

     我大概又是最早读了吴娅女士的文章的了。两个字:感佩!
   事迹感人,文华佩服。初二就离开了学校,写出这样的作品,
一定是努力上进的人。
   我嫌字太小,放大成4号之后,看不出有什么错别字,版面
又相当整齐,连调整都可不必做了。
   请转告吴女士,以上就算我对她的致敬之礼吧!
                           
                                                                   陈材保
4#
 楼主| 发表于 2011-5-21 15:16: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陈材信 于 2011-5-22 13:03 编辑

作者简介

         吴娅:1949年5月参军,分配到38军,1950年赴朝作战。

1955年考入华师,毕业后终身从亊教育工作,在武汉市东湖

中学离休.
5#
 楼主| 发表于 2011-5-23 15:54:51 | 只看该作者

周大钧伉俪读后

本帖最后由 陈材信 于 2011-5-23 15:56 编辑

    我俩已拜读吴娅女士的《那年我十四岁》,我们都心潮澎湃,仿佛回到了那激情燃烧的岁月。大钧还说,下次你们孝感聚会,跟厚智说,若她与张友松同志还有联系,请代大钧向张友松同志以及友松的哥哥问好,因为大家都是战火中活下来的战友。谢谢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3 10:14 , Processed in 0.12727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