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铁生:轮椅上的文坛硬汉
431612湖北省汉川市韩集中学 孙开仁
(本文已发表在2011年5月《语文报·中考版》上)
作家档案:
史铁生(1951—2010),当代著名作家。原籍河北涿县,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2010年12月31日凌晨突发脑溢血逝世。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著有中短篇小说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礼拜日》《命若琴弦》《往事》等;散文随笔集《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以及《史铁生作品集》。
考题链接:
《老海棠树》(2007年·上海)
《秋天的怀念》(2007·湖北黄石)
美文赏读No.1
奶奶的星星
■ 史铁生
世界给我的第一个记忆是:我躺在奶奶怀里,拼命地哭,打着挺儿,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哭得好伤心。窗外的山墙上剥落了一块灰皮,形状象个难看的老头儿。奶奶搂着我,拍着我,“噢——,噢——”地哼着。我倒更觉得委屈起来。“你听!”奶奶忽然说:“你快听,听见了么……?”我愣愣地听,不哭了,听见了一种美妙的声音,飘飘的、缓缓的……。是鸽哨儿?是秋风?是落叶划过屋檐?或者,只是奶奶在轻轻地哼唱?直到现在我还是说不清。“噢噢——,睡觉吧,麻猴来了我打它……”那是奶奶的催眠曲。屋顶上有一片晃动的光影,是水盆里的水反射的阳光。光影也那么飘飘的、缓缓的,变幻成和平的梦境,我在奶奶怀里安稳地睡熟……
我是奶奶带大的。不知有多少人当着我的面对奶奶说过:“奶奶带起来的,长大了也忘不了奶奶。”那时候我懂些事了,趴在奶奶膝头,用小眼睛瞪那些说话的人,心想:瞧你那讨厌样儿吧!翻译成孩子还不能掌握的语言就是:这话用你说么?
奶奶愈紧地把我搂在怀里,笑笑:“等不到那会儿哟!”仿佛已经满足了的样子。
“等不到哪会儿呀?”我问。
“等不到你孝敬奶奶一把铁蚕豆。”
我笑个没完。我知道她不是真那么想。不过我总想不好,等我挣了钱给她买什么。爸爸、大伯、叔叔给她买什么,她都是说:“用不着花那么多钱买这个。”
奶奶最喜欢的是我给她踩腰、踩背。 一到晚上,她常常腰疼、背疼,就叫我站到她身上去,来来回回地踩。她趴在床上“哎哟哎哟”的,还一个劲夸我:“小脚丫踩上去,软软乎乎的,真好受。”我可是最不耐烦干这个,她的腰和背可真是够漫长的。“行了吧?”我问。“再踩两趟。”我大跨步地打了个来回:“行了吧?”“唉,行了。”我赶快下地,穿鞋,逃跑……于是我说:“长大了我还给您踩腰。”“哟,那还不把我踩死?”过了一会我又问:“您干嘛等不到那会儿呀?”
“老了,还不死?”
“死了就怎么了?”
“那你就再也找不着奶奶了。”
我不嚷了,也不问了,老老实实依偎在奶奶怀里。那又是世界给我的第一个可怕的印象。
一个冬天的下午,一觉醒来,不见了奶奶,我扒着窗台喊她,窗外是风和雪。“奶奶出门儿了,去看姨奶奶。”我不信,奶奶去姨奶奶家总是带着我的;我整整哭喊了一个下午,妈妈、爸爸、邻居们谁也哄不住,直到晚上奶奶出我意料地回来。这事大概没人记得住了,也没人知道我那时想到了什么。小时候,奶奶吓唬我的最好办法,就是说:“再不听话,奶奶就死了!”
夏夜,满天星斗。奶奶讲的故事与众不同,她不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熄灭了一颗星星,而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又多了一个星星。
“怎么呢?”
“人死了,就变成一个星星。”
“干嘛变成星星呀?”
“给走夜道儿的人照个亮儿……”
我们坐在庭院里,草茉莉都开了,各种颜色的小喇叭,掐一朵放在嘴上吹,有时候能吹响。奶奶用大芭蕉扇给我轰蚊子。凉凉的风,蓝蓝的天,闪闪的星星,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
那时候我还不懂得问,是不是每个人死了都可以变成星星,都能给活着的人把路照亮。
奶奶已经死了好多年。她带大的孙子忘不了她。尽管我现在想起她讲的故事,知道那是神话,但到夏天的晚上,我却时常还象孩子那样,仰着脸,揣摸哪一颗星星是奶奶的……我慢慢去想奶奶讲的那个神话,我慢慢相信,每一个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是一支含泪的烛光……
(节选自史铁生小说《奶奶的星星》)
1.文章以“奶奶的星星”为题,有何深刻含义?
答题点拨:此题为标题解读,要结合人物形象和表达的情感来回答。
2.本文深情讲述了“我”与奶奶之间的一些事情,请按照顺序概括有哪些事情。
答题点拨:此题为要点概括,要做到概括全面,要点不遗漏。
3.夏夜,奶奶讲的故事怎样与众不同?从中可以看出奶奶怎样的形象?
答题点拨:此题为内容探究,第一问结合原文回答,第二问从人物所讲的故事内容里加以揣摩。
4.“这事大概没人记得住了,也没人知道我那时想到了什么”一句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请你以作者的口吻写写当时的所想。
答题点拨:此题为联想想象,关键要做到符合具体情境和人物身份。
5.文末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起何作用?有何深刻含义?
答题点拨:此题为语句品味,主要体味出文末抒情议论句的作用,再结合原句品析其内涵。
美文赏读No.2
合欢树
■ 史铁生
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作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我听得很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把她气得够呛。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底白花的裙子。
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为了我的腿,母亲的头上开始有了白发。尽管医院已明说我的病目前没办法治,但母亲不死心,她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钱买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服用,让我洗、敷、熏、灸。“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我说。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佛那东西能把残疾人救出困境。可母亲仍不放弃,直到最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烫伤,这对于瘫痪病人实在太悬了。后来母亲发现我在写小说,她跟我说:“那就好好写吧。”我听出来,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终于绝望,但又抱了新的希望。“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她提醒我说。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一样锲而不舍。
三十岁时,我发表了第一篇小说,母亲却已不在人世。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获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七年。
获奖之后,登门采访的记者就多。大家都好心好意,认为我不容易。但是我只准备了一套话,说来说去就觉得心烦。我摇着车躲出去,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母亲为什么早早地走了呢?迷迷糊糊中,我似乎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老天爷可怜她,就召她回去了。”这让我心里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风正在树林里吹过。
几年前,老街坊们就提醒过我:“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听了心里一阵抖。还说,我家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小苗,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长起来,竟是一棵合欢树。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花盆里。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又过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再过一年,母亲去世,我们搬离了同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儿,悲痛弄得我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与其在外边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来到老院子,老街坊们还是那么欢迎我,东屋倒茶,西屋点烟,送到我眼前。大伙都不知道我获奖的事,也许知道,但不觉得那很重要;还是都问我的腿,问我是否有了正式工作。我问起那棵合欢树。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到房高了。但我再难看见它了,因为老院里扩建了小厨房什么的,过道窄,摇车进不到里面的小院儿。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
我告别了老街坊,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悲伤也成享受。
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选自史铁生文集《活着的事》,有删改。)
1.文章以“合欢树”为题,但文章前几段只字未提,是否离了题?为什么?
答题点拨:此题为思路分析,主要把握好前后部分内在的联系。
2.第2段写母亲为“我”做了哪些事情?
答题点拨:此题为要点概括,要做到概括全面,要点不遗漏。
3.作者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追忆母爱之曲,文中的母亲深深地打动着我们,请你概括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题点拨:此题为形象分析,主要从所写情节和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中加以揣摩。
4.“我”为什么一直回避一直想看的合欢树?
答题点拨:此题为内容探究,做此题需要结合相关的段落,深入人物的心理和情感进行分析。
5.品析下面加点的词语或句子所蕴含的深意。
(1)几年前,老街坊们就提醒过我:“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听了心里一阵抖。
(2)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悲伤也成享受。
答题点拨:此题为品析词句,对第(1)题词语的品析主要抓住人物的心理和蕴含的情感进行揣摩,第(2)题主要是品析表面不符合常情句子的内涵,这需要紧扣文章特定的情境加以赏析。
6.作者为什么选择合欢树来悼念自己的母亲?你认为作者赋予合欢树以什么象征意义?
答题点拨:此题为手法理解,做此题要把握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要突破合欢树表面的描写,深入到合欢树所承载的丰富情感和意义。
美文赏读No.3
轻轻地走与轻轻地来
■ 史铁生
现在我常有这样的感觉:死神就坐在门外的过道里,坐在幽暗处,凡人看不到的地方,一夜一夜耐心地等我。不知什么时候它就会站起来,对我说:嘿,走吧。我想那必是不由分说。但不管是什么时候,我想我大概仍会觉得有些仓促,但不会犹豫,不会拖延。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说过,徐志摩这句诗未必牵涉生死,但在我看,却是对生死最恰当的态度,作为墓志铭真是再好不过。死,从来不是一次性完成的。陈村有一回对我说:人是一点一点死去的,先是这儿,再是那儿,一步一步终于完成。他说得很平静,我漫不经心地附和,我们都已经活得不那么在意死了。
这就是说,我正在轻轻地走,灵魂正在离开这个残损不堪的躯壳,一步步告别着这个世界。
生命的开端最是玄妙,完全的无中生有,正如先哲所言——人是被抛到这个世界上来的。对我而言,开端,是北京的一个普通四合院。与世界最初的相见就这样简单,但印象深刻。复杂的世界尚在远方,或者,它就蹲在那安恬的时间四周窃笑,看一个幼稚的生命慢慢睁开眼睛,萌生着欲望。
倘若在50光年之外有一架倍数足够大的望远镜,有一个观察点,料必那些情景便依然如故,那条小街,小街上空的鸽群,两个无名的僧人,蜻蜒翅膀上的闪光和那个痴迷的孩子,还有天空中美妙的声音,便一如既往。如果那望远镜以光的速度继续跟随,那个孩子便永远都站在那条小街上,痴迷地眺望。
要是那望远镜停下来,停在50光年之外的某个地方,我的一生就会依次重现,50年的历史便将从头上演。
真是神奇。很可能,生和死都不过取决于观察,取决于观察的远与近。时间限制了我们,习惯限制了我们,谣言般的舆论让我们陷于实际,让我们在白昼的魔法中闭目塞听不敢妄为。白昼是一种魔法,一种符咒,让僵死的规则畅行无阻,让实际消磨掉神奇。所有的人都在白昼的魔法之下扮演着紧张、呆板的角色,一切言谈举止一切思绪与梦想,仿佛为预设的程序所圈定。因而我盼望夜晚,盼望黑夜,盼望寂静中自由的到来,甚至盼望站到死中,去看生。
我的躯体早已被固定在床上,固定在轮椅中,但我的心魂常在黑夜出行,脱离残废的躯壳,脱离白昼的魔法,脱离实际,在尘嚣稍息的夜的世界里游逛,听所有的梦者诉说,看所有放弃了尘世角色的游魂在夜的天空和旷野中揭开另一种戏剧。风,四处游走,串联起夜的消息,从沉睡的窗口到沉睡的窗口,去探望被白昼忽略了的心情。另一种世界,蓬蓬勃勃,夜的声音无比辽阔。是呀,那才是写作啊。至于文学,我说过我跟它好像不大沾边儿,我一心向往的只是这自由的夜行,去到一切心魂的初衷的所在。
(选自2010年第27期《文艺报》)
1.文章以“轻轻地走与轻轻地来”为题,有何作用和含义?
答题点拨:此题为标题解读,解答时需从形式和内容上进行分析。
2.作者在开篇说:“但不管是什么时候,我想我大概仍会觉得有些仓促,但不会犹豫,不会拖延。”请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题点拨:此题为语句理解,做此题需从整体上谈自己的理解,还需抓住关键词语进行一定的品味。
3.作者为什么要远离白昼,向往黑夜?
答题点拨:此题为内容探究,做此题需回归原文相应段落,再进行相应的概括、提炼与组合。
4.请揣摩文中画线句子的深刻含义。
答题点拨:此题为品析含义,解答时需从语句中提炼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5.结合本文和下面链接材料,请你给远在天国的史铁生写几句话,表达对逝者的深深怀念。
链接材料:
“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摘自《我与地坛》
史铁生12月31日凌晨去世,身体器官连夜捐献,根据史铁生生前遗愿,他的脊椎、大脑将捐给医学研究;他的肝脏将捐给有需要的患者。——据新华社电
答题点拨:此题为拓展延伸,结合原文和链接材料所表达的生死观,用简明连贯的语言表达怀念之情即可。
《奶奶的星星》参考答案:
1.一是表现奶奶为了孙子甘愿牺牲、乐于奉献的形象,二是借星星表达对奶奶的无尽怀念。
2.奶奶为我哼唱催眠曲,哄我入眠;我决心长大后挣钱买东西孝敬奶奶;我给奶奶踩腰、踩背;奶奶看姨奶奶因风雪没带我;奶奶在夏夜为我讲故事、轰蚊子。
3.与众不同体现在不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熄灭了一颗星星,而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又多了一个星星。体现奶奶朴实善良、无私奉献、关爱后辈的形象。
4.示例:奶奶,你到哪儿去了?该不会出什么事吧?你不能丢下我一个人啊!奶奶,孙儿想你了!快点回来吧!
5.作用:深化主题(或画龙点睛、升华主题);深刻含义:每一个活着的人应该尽自己的力量给予后来者以关爱,让他们更好地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合欢树》参考答案:
1.不离题,前几段是追忆母亲,后部分是集中写合欢树。对母亲的回忆为合欢树的意义作好了铺垫,奠定了全文深沉浓烈的感情基调。
2.为“我”治病;鼓励“我”好好写作;为“我”借书;推“我”去看电影。
3.母亲是一个乐观善良、坚强执着、宽厚仁慈、牺牲自我、深爱孩子的形象。
4.合欢树承载母亲的爱与希望,作者担心无法从失去母亲的痛苦中解脱出来,无法报答在对已经去世的母亲的恩情,无法面对自己深深的内疚之情。
5.(1)老街坊的提醒唤起了我对母亲的深深地怀念,是作者内心对失去母亲无比悲痛的心情写照。
(2)作者在独自静静地怀念去世的母亲时,即使悲伤,以前母亲所给予的无私关爱会涌上心头,浮现在脑海,让人感到无比地温馨。
6.母亲对合欢树的精心照料是她呵护关心我的写照,。合欢树既是母亲对我寄予厚望和无私关爱的象征,又是我经历磨难与享受母爱的成长经历的象征。
《轻轻地走与轻轻地来》参考答案:
1.化用徐志摩的诗句,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巧妙地表达了作者对生与死豁达、超脱的态度。
2.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生与死独特感悟,“仓促”表现了作者对生的向往,“不会犹豫”、“拖延”体现了作者对死的超然理解。
3.白昼让僵死的规则畅行无阻,让实际消磨掉神奇。所有的人扮演着紧张、呆板的角色,被预设的程序所控制。而黑夜给人宁静与自由,让作者更加超然地看待生。
4.这句话表明作者虽然受到命运的不公正待遇,但是他仍然对生命充满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对生命充满了美好的憧憬。
5.示例:你轻轻地来到这个世界,又轻轻地离开。命运对你不公,但你却用惊人的毅力面对生命。你看淡生死,感恩世界,你为活着的人树立一尊永远站立的雕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