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5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思考与实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6-1 17:51: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思考与实践

李伟忠



(此为2011年5月28日上午在南通萃景会所为“2011年江苏省义务教育小学语文培训专家团队研修班”培训的讲稿提纲。特别感谢好友“阿贵”的整理与拍照。)

思考篇

一、自然想到的几个概念

高效、低效、负效、有效、无效。

“高效、低效”概念的提出是基于对新时期教育改革的要求。(介绍当前关于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的相关文件)“有效、无效”这些概念的提出都是基于对新课改的反思。

但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实效”,这个是因地而宜,也是因师而宜,因生而宜,针对实际的问题。

二、很难道清的简单问题

大家都有很多的感慨,全国范围都在谈高效课堂这个问题,我非常赞赏薛发根老师提出的观点:有些问题本来很正常,现在大家都来说这个问题就显得不正常了;关注的人越多,想的就越复杂,解决起来就越难;一旦所有的人都在盯着了,那么这个问题基本上就很难解决了……

三、不得不说的课堂模式

山东的《高效课堂九大“教学模式”》,杜郎口的“10+35模式”、昌乐二中的“271模式”、灌南新知学校的“自学交流”模式等等,南通的比如,如皋活动单导学模式、海门的学程导航模式、启东的“152010”模式(划分成三个时间段)。纵观这些模式,虽然千变万化但都离不开一个字:学。这些模式都非常注重学生的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定教,体现在学生会学,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终身受用的方法。然而,在推进的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模式,警惕工业化。

模式,从哲学上理解,就是就解决一类问题的方法论。把解决课堂问题的方法总结归纳到理论的高度,那就是课堂模式。从汉字的本义上讲,“模”是一种标准间的工具。所以,模式就是指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

模式的三个特点:一是便于操作。正如铸造零件,将烧红的刚睡觉如现成的墨子冷却后便可成型。二是体现高效;墨子工业化的产物,大批量的标准件生产。三是可以借鉴。

僵化的模式致使教师的教育创新缺失。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很有可能会沦落为执行模式的简单工人。懒惰型的教师机械地按照现成的统一的固化的教学环节,有思想的教师被行政的力量束缚了手脚,禁锢了思维,更多的教师则因习惯化得失去创造力。

单一的模式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度下降。用一成不变的学习步骤去应对丰富多样的学科知识,我们感叹学生找到了学习方法的同时也有一种潜在的担心——学习疲惫。格式化的课堂环节,让学生早早地猜到了“接下来的老师该干什么”,学生多了一些麻木,少了一点意想不到的惊喜和豁然开朗的畅快淋漓。不变的课堂模式,尽管能让学生减少了适应学习的过程,却也使学生减少了一份学习的新鲜感,长期下去,课堂吸引力退化,学生兴趣度削弱,使教育倍力乐它本身的价值。

一是活学。我们不仅要学恶习模式的外在表现形式,更要理解支撑模式构建的理念精髓。二是发展。很赞成著名特级教师李庾南老师的观点:教学模式的生命力在于不断超越他的时代。李老师提出的“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其名称三十多年没变,但内涵始终在变化中发展完善。这也证明,任何课堂模式都在其时代合理性,但是,如果我们无视时代的变化,不对模式进行与时俱进地深入研究,那么,其生命力是不会长久的。模式,在发展中生存,在生存中发展。

四、值得反思的无效行为

当下小语课堂中无效行为还是很多的。表现在:

目标指向不明。如《黄河的主人》教学第二段时,教师出示了7个问题,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一声令下,教室里一片混乱,学生各干各的事情,大家不知所措。

文本解读不深。这是当下很多语文老师身上存在的问题。如《花钟》,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讲解分析,有些老师折腾于“花”是什么样子,借助各种手段让学生认识几种花。不妨我们换一个角度:同样的花开时间是不一样的,同样的花开姿态是不一样的,同样的花开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表达)

教学语言不精。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老师有不好的习惯,老师也不在意,比如重复,再强调,这是浪费时间,单调。语文老师对学生的感染缺失,语调单一。(例子:李老师的博文:25分钟的煎熬,关于《虎门销烟》的教学片断分析)

课堂训练的不实。蜻蜓点水,花架子。比如《黄山奇松》,指导学生理解“饱经风霜”一词,在简单地对比“饱经风霜”和“郁郁苍苍”后便出示一则填空:他抬起头,     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学生们一脸茫然。终于有一个学生回答:他抬起头,饱经风霜后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听课老师议论纷纷,上课教师慌了手脚。问题是教师对此词语理解指导不到位。

还有就是:教学思路不清、教学魅力不够……

实践篇

一、坚定一个理念:全人教育(学生本位、教育原点)

不管怎样的课堂,我们都是针对学生学习的。全人教育就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回归教育原点的。

“高效课堂”的提出与兴起与规范办学行为形势下比过去课程课时、学生在校时间相对减少有关。因此,坦率地讲,高效课堂的提出本身就是服务于知识教学的。

评价高效课堂的根本就是学生的课堂状态。不在于什么模式,看重的是学生的学习状态。如果一个孩子课堂状态很差,即使有很多的知识可以学习,但属于他自己的是很少的。这不是高效的课堂。因此,我们要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一个人在状态中才有效率。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

谁抓住了学生,谁就赢得了课堂。模式下的课堂尽管突出了学生,但是我们的教师不在抓学生。

教育的过程就是教师与学生“斗智斗勇”的过程。教师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孩子们到底需要什么,这就是教师的教学智慧,把孩子的发展放在了第一位,这就不仅仅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二、强化两种意识:目标意识+质量意识

“走了很远,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什么?(学科目标);这个年短的教学重点是什么?(学段目标);教学这一课时的目的是什么?(课时目标);行为目标等等。

质量就是指学生在课堂中的显性或隐性收获。课堂上学生到底学什么,达到什么程度?这些都是教学的质量要求。语文教学尤其在这一环节是不太到位的,不太重视课堂环节的教学质量,很多环节没有检测标准,因此模糊的目标没有明确的评价标准,因而教学是低效的。

三、突出三位一体

三位关系:教师、学生、伙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要忽视学生的互动,同时不要忽视教师的存在,课堂既然是三位的,那么语文教师出场至少是三分之一。学生难读的地方为什么不示范一下呢?(分析“学习金字塔”)因此,高效课堂要控制教师枯燥的讲,增加直观形象的媒体,强化学生的互动并让学生做小老师。

三维结构:教师、学生、文本。

三味课堂:语文味、儿童味、家常味。这是南通特级教师王爱华老师提出来的。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大环节:自学、讨论、展示

……

四、实践四项策略

策略一:读懂文本。

1.正确解读文本。正确解读文本就是指能正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通过钻研教材,对教材的二度开放,来确定“教什么”,也就是解决教学内容的问题。首先要“钻进去”,依据课标中提出的年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目标等来确定。

2.超越性地解读文本。

策略二:悟得方法。《语文段落教学有“六法”》

问题引入法。如解读《海底世界》植物一段的解读,拎出一个主问题。

不断朗读法。如《鞋匠的儿子》一文中林肯的一段话。

畅谈感受法。如《天鹅的故事》一文中对老天鹅撞击冰面的一段描写。换角色体验。

字词突破法。如《音乐之都维也纳》“维也纳几乎一天夜里不开音乐。”一段,从哪儿体会到这一点的。

巧设填空法。这是把关键词语教学和思考性阅读整合在一块的。这种方法很好的,小黑板,填空题,具有较强的指向性,训练孩子比较有用的学习方法。

想象画面法。朗读的魅力就是将语言文字读出画面来。如《特殊的葬礼》一文

策略三:落实训练

训练有“方”、训练有“味”、训练有“层”。如《春联》一文的第一段教学。要让学生学习表达的方式。“有的……如……”“更多的……如……”;再如对仗一段教学,春联最讲究对仗。

策略四:精化语言

可以事先预设成表格式。

五、注重五项修炼

就是教师的听说读写演。听,语文的耳朵,是人类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说,语文的嘴巴,有人会写但不会讲。写,语文的手……,演,应该是高要求,教师进行导学,让学生进入情境。

六、推介情理课堂

情理课堂和高效课堂有关系吗?有关。

情理课堂的六大抓手:情感、情境、情趣、文理、学理、道理;

前面的三个方面注重课堂的动感,后三者则注重课堂的静态。教师层面上的操作要领:激发情感,创设情境,凸显情趣。遵从文理,注重学理,传授道理。

情趣的三个来源:一是课文中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等,二是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情趣、教学组织的节奏等,三是特定教学情境中的问题因素、情感因素等。

文理,指作者的思路、作品的文路以及语言文字的结构特色等。

学理的三层含义: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符合母语教学规律、掌握方法、悟得规率……

适度沉潜、理性唤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00:43 , Processed in 0.09072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