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43|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机构设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9-21 10:08: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机构设置
[url=]顾  问: 季羡林 任继愈 饶宗颐 梁披云 文怀沙 叶 朗 沈 鹏 欧阳中石 张 海 苏立文(英)
所  长: 金开诚      副 所 长: 王岳川
北大教授: 金开诚 陈玉龙 杨   辛 程郁缀 王岳川 卢永璘 高 译(副教)
客座教授: 覃志刚 李学勤 刘正成 曾来德 张旭光 曹宝麟 王家新 徐 寒
客座研究员: 朱英杰 邹 涛 屠新时 叶 欣 胡秋萍 刘 墨
海外客座教授: 日本: 樽本树村 高木圣雨 西岛慎一
        韩国: 权昌伦 李敦兴 金洋东 金炳基 宣柱善 李钟淑
办公室主任:牛耕耘[/url]
2#
 楼主| 发表于 2008-9-21 10:09:19 | 只看该作者
北大书法艺术研究所简介

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成立于2003年11月,这标志着北大第一次确定了书法艺术学科,把书法艺术引入其教育体系和教育制度当中。而北大广博的文化资源、思想资源注入当代书法艺术领域,对当代书法发展,其意义重大。
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由季羡林、任继愈、饶宗颐、文怀沙、沈鹏、欧阳中石等先生任顾问,金开诚教授担任所长,王岳川教授担任副所长。在北大雄厚师资力量的基础上,北大书法所聘请了沈鹏、欧阳中石、李学勤、刘正成、曾来德等学者、书法家为客座教授,聘请文怀沙、周汝昌、冯其庸、程大利、葛兆光等学者、艺术家,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以及英国、法国、日本、韩国、美国等著名的艺术家、学者授课和指导研究生的艺术创作活动。
北大书法所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在海内外招收书法学硕士研究生和书法学博士研究生。2004年秋招收了北京大学首届书法艺术研究生课程班研究生66人。北大书法所成立以来,积极开展对外学术和艺术交流,举办书法艺术论坛和海内外书法交流展览;在日本、韩国、美国举办高校师生书法交流展;出版书法艺术教材和刊物;开设了北大书法艺术网站。。
北京大学的书法艺术传统深厚,可谓渊源有自,名家辈出。北大百年,书法实践和理论建设上有着辉煌的历史。北大书法艺术教育必将继承北大的艺术教育传统,从而具有鲜明的人文色彩,强调书法艺术的学术性、文化性,显示其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的特色。北大“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学术独立”的传统和“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敬业精神,将“文化书法”作为办学宗旨,必将极大地推动北大书法艺术教育与研究,为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做其应有的贡献。
3#
 楼主| 发表于 2008-9-21 10:13:46 | 只看该作者
北大书法的文化魂
——王岳川教授访谈录


时间:2006年4月26晚上
[size=+0]地点:北大书法研究所临时办公室
[size=+0]人物:王岳川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北大书法研究所副所长
[size=+0]叶武:中国书法展赛网主编叶武
[size=+0]李彬:《品味水墨》网络电子杂志主编,北大书法研究生班学员
[size=+0]

[size=+0]

[size=+0]     叶武:王教授您好:我是中国书法展赛网主编叶武,最近听说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在首都博物馆举办北京大学首届书法研究生毕业作品展,请问王教授,北大选择在亚洲第一大博物馆举办首届书法研究生的毕业作品展,它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size=+0]

[size=+0]     王岳川:北京大学书法研究所是2003年11月8日成立的,首届书法研究生班是2004年夏季招生的,共招收了66位研究生。当时我们明确的高等书法教育思想是培养三种人才:第一种是书法理论人才,今天看来这种人才的培养得还不够;第二种是创作型人才,这种人才占全班人数的一半以上;第三种是理论和创作结合的人才,今天看来还不够理想。
[size=+0]     作为以理论见长的综合性大学,北大的长处是理论研究,创作上我们聘请了一部分有相当实力的客座教授,如刘正成、曾来德和一些海内外的著名教授、专家学者,来为我们的书法研究生上课。研究生们的书法创作底子都很不错,有50%左右的学生在全国不同的展览比赛中频频入展获奖,还有是全国各省、市书协中的领军人物、青年才俊。这样我们的理论与创作并进的工作重心开始转移到理论与创作三七开。本来我们想出版一本书论集、一本书法集,但根据实际情况研究所最后决定,先出好一本书法集,条件成熟时再出好书论集。
[size=+0]     为了举办这次毕业展,我和策展的研究生们几乎跑遍了北京的展览馆,中国美术馆、今日美术馆、炎黄艺术馆、皇城美术馆、军事博物馆、劳动人民文化宫、中国画研究院展览馆、北大百年讲堂等。有的都交了押金,但我还是觉得不满意。最后我们选择了有“亚洲第一大馆”之称的首都博物馆。为什么选择首都博物馆?因为首都博物馆新馆气势宏大,而且国际展很多,如正在举行的“大英博物馆馆藏精品展”。就中国人而言,书法是个古老的文化,选择首博一是它气象很大;二是展馆的现代气息很强,有一种国际化和当代感;第三是我们这个首届研究生班的意义非常重要,它是既蔡元培成立书法研究会近百年以来,北京大学第一个书法研究生班的书法毕业展览,用老教授们的话说:蔡元培先生的梦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实现了。我认为这次展览水平是个见仁见智的事情,但其文化意义怎么评价都不过分。
[size=+0]     从北大书法发展角度看,20世纪初期蔡元培执掌北大时期十分重视学生的美育艺术教育,开设了书法研究会、画法研究会、音乐研究会等,吸引和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其后,北大书法高人代不乏人:康有为、罗振玉、梁启超、沈尹默、台静农等人的书法作品已经被书法界认可为大家,历届老校长的书法虽难得一见,但细看孙家鼐、许景澄、张百熙、严复、马相伯、李煜瀛、蒋梦麟、傅斯年、马寅初先生作品,其文化大家气息扑面而来。而蔡元培、胡适的作品也颇具自我面目,文化品位当属上乘。老一辈教授的作品功力深厚而目击道存:熊十力、黄节、朱自清、梁漱溟、叶圣陶、宗白华、朱光潜、冯友兰的书札,王力、沈从文、魏建功、俞平伯、游国恩、吴组缃、王瑶、季镇淮、周祖谟、吴小如等人的诗文作品,以及季羡林、张岱年、任继愈、杨辛、金开诚教授的书法,也显示出各自深厚的学养和人格风貌。
[size=+0]      20世纪中后期,引用苏联的教育模式,重视工科和理科而忽视艺术,把几乎所有的艺术课都排挤掉,很长一段时间中国高等院校都没有重视书法教育。直到走进了21世纪,在季羡林先生、金开诚先生和我的多次呼吁和共同努力下,才于2003年11月8日成立了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就这个意义上说,北大在艺术教育尤其是书法教育方面已经开始重新寻找自我,开始从重视文理科到文理和艺术并重的综合性大学,北大这辆时代之车有了科学和民主这两个轮子可以开动,加上人文艺术第三个轮子会开得更好,如果再加上精神生态文化这第四个轮子,北大就变成了科学(自然科学)、民主(人文科学)、艺术(艺术科学)、精神生态(生态科学)四个轮子,就会开得更好更快。
[size=+0]      这次书法展览选择在首博,表明北大书法所一定要做好高等书法教育的决心。尽管我们研究所在成立和招生的时间较晚,和其他兄弟院校如北京师大、首都师大、人民大学、中央美院等相比,我们还是小兄弟。虽然小但我们不甘落后,虽然小也不愿躺在北大这块“金字招牌”上面吃饭,我们要弘扬和增添新的北大精神。当今的书法理念有很多种,我们选择了“文化书法”作为北大的书法纲领。这意味着本次展出的基本思想是:文化书法和北大精神。展览选择了首博,代表了强强联合,一方面首博是亚洲第一大博物馆,一方面北京大学是世界一流的大学。我相信一定能够做好。
[size=+0]   叶武:谢谢王教授。我还有一个问题要问您,不知是否冒昧?
[size=+0]   王教授:没关系,您什么都可以问。
[size=+0]   叶武:前不久,我注意到媒体上有篇文章:“北大离书法有多远”。请问所长先生,你对这篇文章有何看法?另外这次北大书法展是否意味着北大在向书法靠近,北大书法正在崛起?                                
[size=+0]   王教授:我在刚才谈话中对北大书法史的波澜起伏已做了反省:从蔡元培以后到上个世纪末的漫长80年,北大确实离书法远了,这是事实,也是需要我们北大人反省。但是全球化时代的今天,就高等教育发展趋势而言,北大离书法有多远的提问显得有些随意。我认为,这个“远书法”的板子不应该完全打在北大身上。我想说:北大离书法有多远,大抵就是中国离书法有多远,就是中国教育离书法有多远,就是亚洲“汉字文字圈”离书法有多远。原因有二:一是整个世界的发展全盘西化的速度还在加快,中国传统文化整体上被边缘化和虚无化了,经史子集不再成为国家意识形态,中国的考试制度也变成了西方教学制度的舶来品,日常行为方面再没有古人之风,全盘西化的结果使得书法和书法教育在大学变得不再重要;二是由于电脑的出现(不要说钢笔的出现了),毛笔书法越来越变得不合潮流,甚至毛笔书法在大学的实用性已经被电脑取代了。当今社会我很难见到人们用毛笔写论文写信办公、书写信封公函。短信、电子信箱、网页、博客已经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北大和中国一样经历现代性的磨难和机遇,所以我说北大离书法多远就意味是中国离书法有多远,就意味着东方汉字文化圈离书法有多远,就是中国离古代的生活方式有多远。据说该文作者只是在北大的一个旁听者,在北大听了一些给本科学生普及的书法欣赏课,而且这些讲座大部分是学生们从外面请来的所谓的书家人讲的。他对这几年北大书法硕士生、博士生和访问学者的总体水平所知不多,对北大近三年在几个国家举办的国际书法展的高水平同样几乎不知,甚至对北大为了办好书法研究生班,两年来请海内外学术大师和著名书法家50余人近900高水平课时课程毫无了解,对两年来四个学期多次高强度闭门书法集训同样不清楚,所以他得出的结论当然基本上无可信之处。可以说,北大离书法有多远这个提法,一方面表明了社会上对北大的期望值过高,另一方面对北大的书法历史和当今现状不甚了解,。但是现在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北大书法正在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群体。
[size=+0]     北大是一所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大学,也可以说是泥沙俱下与精英荟萃同在,可谓良莠不齐而深浅不一。甚至有些水平差的人也想到北大来分得一杯羹,对他们而言北大是摇钱树。但北大有个特点,即真正的北大精神是从不炒作,有容乃大,无欲则刚。因此北大得出的结论是:通过实际行动向关心和支持我们的各届朋友能够真正了解北大的书法。从五四运动后,北大的书法高手很多,近几十年教育制度的片面化和全盘西化强迫北大离书法远了,教师和学生中找不到太多的毛笔字写得好的。因此要给北大以时间、给北大以宽容,北大的书法会以一种新的面貌展现在东方,展现在中国。                                          
[size=+0]    叶武:谢谢王教授接受我的采访。
[size=+0]    王教授:还有什么问题?可以问。
[size=+0]

[size=+0]    李彬:好的,老师!作为您的研究生,今天我以《品味水墨》国内首家网络电子杂志主编的身份想就读者和书法界比较关心的问题对您进行一次采访。      
[size=+0]    王教授:好的!   
[size=+0]

[size=+0]     李彬:这次号称“黄埔一期”的北大首届书法研究生班毕业作品展选择在首博新馆,是否意味着北大书法的一次觉醒和靠近,甚至说是意味某种程度上的崛起?
[size=+0]

[size=+0]     王教授:崛起不敢说,也不能这么说,前面我也说了,北大书法是小兄弟,希望其他书法老大哥给北大以关照,给北大以厚爱,这是第一;第二,我和季羡林先生关系极好,他有一句名言:不畏先生畏后生,今天不是你怕我,是我怕你,为什么这么说呢?前辈的历史是后人来写,今人的历史是由你们来写的。老人的墓志铭和功过是非是由年轻一代来写,谁不敢如履薄冰。这次展出我们尽可能地做好。从另一个意义上来说你们这期研究生意义重大。它意味三个方面的意义:第一,你们到北大不是一张白板,有的已经有了些成就,就你而言在书法上也是经常入展和获奖的,我们彼此有过三次接触,虽然那时我们彼此不认识,但是你的作品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第一次是文化部在青岛举办十二届书法“群星奖”,我是评委,你是获奖作者;第二次是你考北大首届书法研究生寄交的二件作品,一件是临摹作品,一件创作作品,我颇欣赏;第三次是首届北京迎奥运电视书法大赛,我是正书组的评委,你在行草组,我对你的作品印象很深。
[size=+0]     北大的书法在今天不是所谓的“崛起”,而是“找回”曾经失去的自我,找回将近一个世纪失去的老北大老学者的风范。我认为北大的精神更需要传承和发扬。在这个层面上说,北大二三十年代的一些老先生、教授,甚至员工的书法根底都很好。他们非常重视书法,就连当时做图书管理员毛泽东都有一手很好的毛笔字,最后成为了一代草书家。
[size=+0]     现在的北大,一些教授的黑板字也不敢恭维,硕士博士的用手写字错字多多。北大当然要抓努力书法教育改革。但北大又不能只扫自家门前雪,不顾他人瓦上霜。应该思考:怎么面对全球化的文化传承,面对东亚汉文字圈的文化传承问题,如新加坡、韩国、日本等,还要考虑整个中国书法的现状和症候。这次北大书法展李岚清先生的题词很好:“弘扬书法文化”。这意味着,要发扬大学书法教育,弘扬经典书风,弘扬正统书风。所以北大在这两年的书法教学安排上有一个特点,就是在两年集中学习中对书法研究生施以“文化压力”“经典压力”,目的就一个,只能有了深厚广博的文化根基,才能有文化道义的担当的能力,才能在书技的层面上有大作为。目前书家大致有四种类型:第一种是会写字的;第二种是会写字卖钱的;第三种是风格自成一体的;第四种是众体兼备的大家。前二种都是小家,后二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书法家。因为,第三、四种对文化、历史、诗词、鉴定、文物等有着很高的修养。在我看来,就是那种观千剑而后识器、有文化学养大气象大眼光的人,才能有成为大家的可能。而当今的一些书家把能买钱当成了唯一标准,文化误读多多。这种风潮相信不远的将来会逐渐改变。
[size=+0]     北大书法不是崛起,从更大的意义上来说,北大书法要为社会和东方对书法的精神进行探索。北大有着创新和探索的传统,北大人都在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实现这一目标。就我目前的学术状态和艺术观念而言,我对西学花了近二十年的功夫,现在又在重新阐释国学经典和书法跨国研究,目的就是要在我们这一代重塑北大书风,使得北大不但成为文理科的巨头还要成为艺术学科的先锋。有了全体北大人包括书法研究生班的群体踏实努力,北大才能成为世界一流的著名大学。
[size=+0]

[size=+0]     李彬:谢谢王教授,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目前社会上的各种书法研究生班很多,北大的这个书法研究生班是不是更重视“文化书法”。从此来打造北京大学与众不同的“文化书法”队伍。
[size=+0]

[size=+0]     王教授:这个问题可分为二个方面来看。第一,坦率地说,社会上很多班是盈利为目的的,北大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不缺钱也不想赚钱。人文学科的真理就是“忧道不忧贫”。书法所领导和老师们从来没有以盈利为目的。
[size=+0]我们开课绝不是在国内请一些书匠就书法的笔法、墨法、章法进行基本教育,那是学生在本科以前就已经学习并掌握了的。我们教学的第一件事是告诉学生书法在整个中国文化体系中的地位和多元文化在书法中的生命意义。除了笔头功夫以外,要有眼睛的高度,眼高手高是高手,眼低手低是低手,眼低手高和手低眼高是中手。这意味着,我们要求研究生要深切地了解世界文化今天的走向,这种走向是否合理?为什么会是这个局面?它的明天又是什么样子?
[size=+0]     你想想五百年前传教士来到中国传教,有的还没有进入中国就客死中国国门。我们设想一下,今天出入弱势的书法,五百年后书法能不能成为我们传承给世界的共同财富?我教了不少外国人的书法。英国的、美国的、日本的、韩国的,他们对书法的热爱和把握确实让我们感到惊讶。     
[size=+0]     所以我们这个班开学之初,我们在教授的组成上动了不少脑筋,我们聘请了世界上各国著名的学者、专家、教授。如韩国、日本、新加坡、台湾、美国、英国的等等。加上国内的一些著名书家教授学者共50多人的教学班子,我们从佛道、文学、历史、哲学、考古、美学、鉴定、诗词、创作、文化理论、现代理论、后现代理论、发现东方等诸多学科进行授课。为了请教授不惜花大价钱(国际机票、国内住宿等),我们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让同学们听到这种“天外来客”的“他者”声音。这次我们共请到的50多位教授、专家、学者到北大的讲演,我们马上要在北大出版社出版《北大书法讲演录》,这代表北大海纳百川的高水准,同那些书法ABC讲演完全不同。另一方面考北大之难天下尽知,考北大的硕博士是录取率大约是5%。这意味着,进入北大读研究生必将被看作是高手。北大是中国最高学府,进到北大不需要再对研究生的一些基础知识进行重复训练,那是一般的培训班做的,我们要做的是不把你们当成一个学术白板,而是把你们看作成一个大人,面对书法的前沿问题进行高水平的平等对话,就象孔子和他的学生是对话而不是基础训练,他是超越技法之上的“道”。超越技术之上的“对话”,这是一般的大学所做不到的。所以北大书法研究生班,北大没有把训练技法放在首位,而是放在书法思维转型和高端对话上。事实证明,两年来各位书法大进,有的同学自己都感到大气宽博之后的惊讶。同学们深刻地理解了“功夫在诗外”的含义,理解了文化对于书法的极端的重要性,理解了当代中国书法成为“停滞的帝国”的原因所在。据此,北大书法所提出“文化书法”的理念,不针对其他的任何书法类型,而是把书法当作一种文化载体文化传承体。今天我们写的很多是唐诗宋词,很少是写自己的,王羲之《兰亭序》写的是自己的感受,我手写我心;颜真卿的《祭侄稿》写的是自己的悲愤之情;苏东坡的黄州寒食诗帖也是在极度痛苦下的自我写照。所以,我们这次展览强调不能仅仅写一些烂熟的诗词,而是要写经史子集的内容,写自己的诗文和教授们的文化观念。书法不仅仅是艺术,在更为真实的层面上,书法是中国文化的的线条表征和灵魂曲线。
[size=+0]     第三点,书法本质上是中国文化的内核,无论是古文字学,还是诗文的文化关键范式书写,甚至文人赏玩中的酬唱对话,均在中国文化中成为人与人交流和文化传播的极重要的方式。但在日、韩、新加坡等国对书法如此看重的今天,中国二十年的书法热潮还没有进入真正理性时代。在我看来,书法不需要迭加很多外在的经济赘物权力赘物,书法“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如果书法成为“经济权力物,多处染尘埃“。如果书法家下笔满眼都是票子,只为钱而写,中国书法就真的很悲哀了。     
[size=+0]      我们北大的书法走的是一条书法文化交流和传播国际路线。近几年我们到韩国举办了二次展览,这一次又将有36名师生的作品到韩国成均馆大学展览。我们还到日本大东大学作过一次两国书法教授展。今年七月份,我还要到英国大英博物馆恰谈,促成北大和欧洲大学的书法展。书法理念不同,走的道路不同,结果也不同。“道不远人“,远人的不是道,所以北大的书法是力求进入道——文化之道——诗意栖居的家园。
    李彬:好!谢谢王教授接受我们的采访。



4#
 楼主| 发表于 2008-9-21 10:27:16 | 只看该作者

文化书法与北大精神

文化书法与北大精神

王岳川

北京大学的书法艺术传统深厚,可谓渊源有自,名家辈出。北大百年,书法实践和理论建设上有着艰难而辉煌的历史。北大“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学术独立”的传统和“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敬业精神,将切实地推动北大书法艺术教育与研究,并将为中国书法文化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的成立,这标志着北大确定了书法艺术学科,把书法艺术引入其教育体系和教育制度当中。北大书法艺术研究所的研究生教育承继北大艺术教育传统,坚持自身的人文精神和书法文化特性,显示出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的特色。而北大广博的文化思想资源注入当代书法艺术领域,对当代东方书法的发展有着不可忽略的意义。
    大学是大师汇聚之地,是思想和艺术传承之所。大学书法强调将中国文化精神通过书法高等教育传承下去,以影响莘莘学子的文化精神编码。因此,大学书法不仅讲求书法的典雅清正,而且要求书法具有深厚的文化意味。大学书法的本质意义在于其文化根基,以传达出当代学者对汉文字的审美书写和汉字文化圈的文化传承。《礼记·大学》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书法有其深宏的文化为背景,正惟此,文化成为了书法的底色和生命,没有文化的书法仅仅是技法的展现而没有真正的生命力。那种仅仅张扬个性的奇思怪想的所谓反美学书法,同样违背了书法的文化精神。
北大书法重视书法文化而倡导“文化书法”,因为书法是东方文化中重要的艺术文化。东方书法精简为黑的线条和白的纸面,黑白二色穷极线条流变和章法演化,暗合中国哲学最高精神“万物归一”之道。书法是“汉字文化圈”高妙的文化精神活动,走出汉字文化圈以外如欧美也可能有写字,但是它没有将文字的书写转变成用柔软毛笔书写的高妙徒手线艺术。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书法是东方文化精神上的高迈境界——最能代表东方艺术和汉字文化圈的文化精神形象。
“文化书法”是北大书法所强调的书法教育纲领和书法文化身份的体现。北大作为中国教育的最高学府,在一个世纪的风云中坚持着重要的价值担当工作:一是思想启蒙解放,这是百年北大的精神魅力所在;二是学术前沿探索,全面地伸展着大学独特的学术触角,推动了中国新文化运动并同世界前沿学科进行平等对话;三是文化艺术的精神重塑。二十世纪初蔡元培先生对艺术教育十分重视,不仅在北大讲授美学美育课,还在北大组织“音乐传习所”、“书法研究会”、“画法研究会”等,聘请徐悲鸿、陈师曾、陈半丁等一批著名艺术家到北大授课和指导学生接受传统文化艺术熏陶。现代艺术在中国出现时就进入北大研究视野,这使得北大成了一所传统思想与现代思想多元并存的大学,一所艺术气氛相当浓厚的大学。到二十世纪的“后新时期”,艺术学科重新受到重视,书法再次引入北大文化理论教学体系,表明北大学科分类设置和观念拓展有了新的维度,凸现了新世纪综合性大学对大学使命和人的全面发展观念的重新体认。这种文、理、艺术学科三位一体的格局,将使校园学者和学生成为活生生的、有智商、有情商、而且还有美感商的全面发展的人。
“文化书法”的提出,意味着中国书法不仅有了自己的跨文化国际眼光,而且有了文化价值担当的书法身份立场和问题意识。在全球化背景下我们一定要弄清:中国书法是否一定要变成被西化掉的东西?是否东方话语必然就只能在现代性话语中成为非我的形式?解决书法传统与现代矛盾的办法只能是:找到西方或其他民族精神内核中具有人类共同性的审美形式,如空间张力、视觉冲击力、抽象变形,或如铁划银钩的干劲清纯、枯笔渴笔的高古和超越都可以为人类所用。并不是那些已为西方现代化后现代化的狂躁的“书法”,才是现代的吸引眼球的东西。一种完整的人类生态美学观,可以欣赏火山喷发式的壮怀激烈,也可以看到明月清风的凝练澄净,可以看到“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的对天地时间的感悟,也可以是在流水落花中倾听到黛玉的对生命迁谢微吟。在获得世界性的审美共识的形式框架中,注入中国文化的民族精神和东方魅力,是中国传统向现代转型、现代向传统回归的必由之路。
北大书法教育的重要特点在于它能够打破那种专科院校单一的艺术史、艺术技法、艺术观念方面的教学模式,而进入全球化时代的双科、多科乃至全科的训练,使书法研究生博士生朝“双语精英”和文化艺术底蕴丰满的“学者型艺术家”方向努力。必要的学术文化训练可以修正书法界的急功近利倾向,还可以为真正的书法家提供将文史哲考古作为中国知识型阐释的文化平台,用文化的放大镜聚焦艺术的阳光,使得“依仁游艺”“立己达人”成为可能。
    北大书法研究所坚持独特的书法理念,如金开诚教授所说:“我们这个研究所要办出自己的特色,不能只靠北京大学‘金字招牌’吃饭。既然书法界是个名利场,那么我们的特色就在于偏不计较名利!我们要大讲为弘扬祖国的标志性艺术——书法作奉献,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奉献。我们一无人员编制,二无经济来源,三无活动场所;但‘至少我们还有梦’,我们还有笔墨纸,我们就要拿笔墨纸来做这个奉献之梦。”
北大书法研究生班经过两年时间的培养,基本上形成三个方面的人才。一是擅长书法史、书法美学史、书法美学、书法理论、书法批评研究的史论人才;二是致力于书法创作的人才,其创作基本形成自己的特色风格;三是创作和理论兼顾的人才。三方面人才齐头并进,将提升中国书法思想的高度。如今,北大首届书法研究生班毕业作品展在首都博物馆隆重举行,同时出版《北京大学首届书法研究生班毕业展作品集》,是北大书法所向社会汇报两年的教学成果的一个窗口,诚恳地等待社会各界的批评指正。
    总体上说,新世纪文化书法的内容,注重以输出中国书法文化理念以建立东方书法形象;文化书法的形式,强调以前现代、现代、后现代的国际审美形式普适化为旨归;文化书法的身份建立意味着,不是在国内众多书法山头上再加上一个山头,而是真切地审视全球化时代的世界潮流;文化书法的当代意义在于,提升作为人类新感知方式的媒体平台,改造世界单一西方化的审美知觉。人类必将因为东方书法通过大学国际性的交流传播,而深切认识到生态艺术精神的重要性,并在尊重东方书法的基点上,形成新世纪东西方文化艺术平等对话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北大书法仍在发现东方书法文化精神的路途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7 00:34 , Processed in 0.11535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