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刘少峰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白沙古镇地域文化志》全文==本站独家发布,严禁转载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1-6-20 09:05:08 | 只看该作者
白沙铺西边“韩信堤”的由来
传说,这里是韩信被刘邦所擒时的屯兵之地,就是今白沙铺西边的“韩信堤”(又名“韩王冈”)。云梦县博物馆1979年文物普查时,对韩信堤进行了详细勘查。勘查报告说:“堤呈梯形,南北向横断女儿港,东接孝感大李山(白沙镇李山村),长300余米,底宽12米,面宽3米,高7米,断面现夯层,采集到西汉以前陶器锥形鬲、绳纹陶、红陶浅盘高柄豆。韩信堤的确是古代的一处军屯工程。”韩信堤毗邻白沙镇的五舒、舒店、李山等村,至今人们口耳相传一些有关韩信堤的传说。

(刘少峰搜集)
22#
 楼主| 发表于 2011-6-20 09:05:35 | 只看该作者
白沙铺小学的历史演变
1949年,白沙铺小学建在南门陈氏祠堂里,当时的校长是杨继章。1952年,由于祠堂里要建粮店和加工厂,学校就迁到西门的善堂,当时的校长是左泽明,学生规模达100多人。1953年,政府要在善堂里建粮库,学校就又迁到东门菊屋,华师的退休教授刘鹤云曾在此教书。1956年,学校在菊屋后面,用从祖师殿和玉皇阁拆迁来的材料扩建了校舍。1958年,因全国大兴教育,小学就搬到了北门(今现在的镇小职工宿舍)。“文革”时期,学校由小学改为了初中。
(曾少青口述  刘少峰整理)
23#
 楼主| 发表于 2011-6-20 09:06:00 | 只看该作者
白沙铺“一里三座庙”
白沙铺“一里三座庙”是该地独特的人文景观。在东门北部朝三合村方向的一个小塘边,有一座庙叫祖师殿,占地面积约有140平方米,有5亩庙田,有房屋5间,主持是一个姓张的和尚。听说这座庙是明末清初筹建的,解放后被毁,现在人们又在着手重建。在南门大桥东南沿河处,有一座庙叫玉皇阁,有和尚长期居住,有供养庙田12亩。在白沙铺正东门有一个宗教场所,其实不是庙,但香火不断,人们称为“火焰堂”。人们在此敬香,就是为了乞求菩萨保佑,避免火灾发生。白沙铺“一里三座庙”的格局反映了当时宗教文化的繁荣。
(曾少青口述  刘少峰整理)
24#
 楼主| 发表于 2011-6-20 09:06:28 | 只看该作者
白沙镇村落地名拾趣

    白沙镇的村庄有形形色色的别称,亦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有的别称,可印证当地的地理变迁史。如院内村庄称之为“院”,这些村庄周围挖壕沟,沟内筑城墙,例如黄院、余家院等。
    有些村落在垸堤或台子或墩上,故又有“堤”或“台子”之称。如湛家台子。
    有些村庄的称名,可以印证古老的孝感土地所发生过的一系列战争及战乱的历史。《湖北通志•舆地》记载:孝感“三关障其后,澴汉阻其前,跨阜临湖,形势巍然,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西汉末年,绿林义军曾转战于孝感西北,刘秀军队与王莽军队曾逐鹿于孝感东北。明末,张献忠率军围攻孝感城,李自成部将攻克孝感城。清代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联合捻军几十万人兵临孝感。太平天国秋官正丞相曾天养再克汉阳后率军攻克孝感、云梦、应城、荆门。赖文光率捻军几十万自河南进入孝感等五县屯兵五百里。在太平天国军、捻军与清军转战的孝感城,杨店、东阳岗、涂家港、小河溪、左家店、赵寺埠、白沙铺、三汊港、三汊埠、五桂市等地,孝感知县李殿华曾组织团练顽抗,不少富户在村落周围建砦防御。故而不少村落有“砦”的称名。例如叶砦即是当时的土砦,柳山村的军张湾就曾屯过兵营。
    有些村庄的称名,可以体现封建伦理、宗教在历史上所受到的深刻影响。如五屋刘、六屋刘、四屋张、赵寺、庙湾龙等。有的村庄反映了历史的变迁,如金港村的出马岗杨本是清朝李千户湾放马的地方,后来李千户这个湾被清政府灭绝了。有的地方则反映了本地的特征,如杨家松林,柏树湾徐、栗树湾张。有的地方以本地的特产命名,如福利村御米湾。   
    有些村庄的称名则反映了我国古代的驿传制度及交通历史。如白沙铺,义井铺。不少商人在驿、铺、店等驿站或者码头上定居下来做卖买,故而店铺又有经营场所的含义。如刘店、舒店。
    有些村庄的称名则反映了本地手工业发展的历史。自唐代我国工商业有很大发展,到了明代已有“七十二行”之说。明清时期孝感手工业十分发达。孝感民谚云:“金银铜铁锡,木瓦窑石漆,弹篾染画雕、还有酒箍皮”,如福利村的窑湾。有不少的村庄因从事某一行业,或出现了某一行业的匠人而闻名,故以某一工匠行业为称名。如福利村的猪行湾因开猪行而得名,福华村的沈儿榨湾因榨坊多而得名。
   有的称名则反映了孝感淳朴的民风。如群幸村的焦岗,其实该湾人姓孟,没有姓焦的,因为宋朝焦瓒和孟良结为兄弟,所以,焦孟一家。如叶河村的牌坊李原叫大李村,因为人们为三个寡妇立了牌坊,所以改名“牌坊李”。有的以地理位置命名的,如东河湾、河边黄、柳山。有的以姓氏组成命名,如河边村的肖屋黄、群幸村的刘王湾,群光村的田杨湾(因杨姓人全饿死了,现在只有姓田的,但人们依然这样称呼)。
这些村名传承着历史的记忆,是白沙的“活化石”,值得人们去追寻先人的足迹。
   
             (作者 刘少峰)
25#
 楼主| 发表于 2011-6-20 09:06:57 | 只看该作者
病床前的问候
湖北日报讯 记者 崔逾瑜 通讯员 刘明贤 刘少峰

      7日,阳光格外明媚,孝昌县季店乡卫生院打破了往日的宁静。内蒙古湖北商会常务副会长刘祖鹏和白沙镇民政办干部前来看望“中国好人”肖文秀。
      刘祖鹏是孝昌县白沙镇人。他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创业,成为呼和浩特市楚蒙劳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去年当选为“孝感市外出创业十大新闻人物”。在今年孝昌县举办的“孝行日”活动中,他捐款5万元,并结识了“中国好人”肖文秀。
      78岁的肖文秀老人11年如一日,悉心照顾同村97岁的孤寡老人杨明惠,事迹感天动地。今年春节前,杨明惠去世,肖文秀极度悲伤,卧病在床。
      听到消息后,刘祖鹏驱车几百公里,从外地赶到季店乡专程看望肖文秀老人。在乡卫生院,肖文秀躺在病床上,右手打着点滴,面色有些苍白。刘祖鹏掏出1000元钱,放到肖文秀老人的床前:“您老身上体现的互帮互助精神让我们这些在外打拼的人感到安心,我们家中年迈的双亲也需要邻里的关心,社会需要您这样的好心人。”“我要治好自己的病,种好几亩地,自食其力,以减轻孩子们的经济压力。”肖文秀挥动着左手,表示感谢。
(载于2010年3月9日的《湖北日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11-6-20 09:07:21 | 只看该作者
陈华桥的楚剧情
7月上旬,孝昌县楚剧团在邻县一个乡镇剧场连演7天,场场爆满,当地还不肯“放行”。
    名头孝昌县楚剧团,其实是孝昌白沙镇建华村农民陈华桥创办的。
    1983年,高考失意的陈华桥回乡务农,农村文化生活的贫乏让他压抑、苦闷。正在这时,白沙镇楚剧团在他家乡办楚剧培训班。出于好奇,他去观看,一看就与楚剧结下了不解之缘。
    1985年,白沙镇楚剧团的徐双平老师为提高陈华桥的表演水平,将自己在《蜜蜂记》中扮演的角色苗青让给他。可他的表演不够理想,急得伤心痛哭,不想再唱楚剧了。徐老师鼓励他:“攀登艺术的高峰路途漫长,急不得,勤学苦练就能梦想成真!”他记住老师的话,走路学唱腔,睡觉前对着镜子练动作。声带唱痛了,脚走肿了,他依然坚持不懈,终于快速成长起来。
    1987年,白沙楚剧团陷入困境,陈华桥到外地剧团打工,与本地楚剧演员刘青珍结为夫妻。夫妻俩共同切磋演技,其乐融融。
    1994年,他决定自己办个楚剧团。没资金买道具,找人借;缺演员,自己就手把手地教。渐渐地,他的剧团有了名气,被命名为孝昌县青年楚剧团。1998年夏季,他的剧团在武汉市宝岛公园演出时,每场观众过千人。他们精彩的表演轰动武汉三镇,《武汉晚报》、《楚天都市报》不断报道。随着剧团影响的扩大,他的剧团又被更名为孝昌县楚剧团。
    乡亲们情迷楚剧,怎样让乡亲们在过戏瘾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他从自编自演的楚剧《王婆骂鸡》开始探索。农村邻里纠纷极为常见,如何和谐化解?该剧以诙谐的表演作出回答,让大伙在捧腹大笑中受到了深刻教育。
    陈华桥由此受到启发,开始继续前行。
    农村部分老人晚年处境维艰,他改编豫剧《卖子孝父》,让人们尊重老人。现在农村部分地方滋生新的“读书无用”论,孩子厌学、弃学之风蔓延,他组排《状元与乞丐》巡演,教育人们重教育子。孝昌水务局副局长蒋志刚事迹感人,多家媒体都曾报道。他将其事迹搬上舞台,组排楚剧《一顿团圆饭》,获得孝感市楚剧小品晚会二等奖。
    他的文化责任和文化理想,就这样通过一个个剧目得以充分体现。
    在楚剧日渐式微的今天,他的楚剧团却每年演出400多场,醉倒无数乡亲。面对乡亲们的“奖赏”,他激情无限。
    (记者 陈启海 通讯员 段富章 刘少峰)
(原载于2007年7月16的《湖北日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11-6-20 09:07:48 | 只看该作者
陈清贫的生日
说到生日,我父亲、母亲的说法向来不一,父亲说我的生日是阳历5月21,而母亲却坚持说是阴历5月21。当然,最后是生我养我的母亲占了上风,再加上其他亲戚的佐证,父亲最终认同了我的确切出生时间:1967年的阴历5月21日。
      17岁以前,我只隆重地过过一次生日,就是我们家乡至今依然很看重的“十岁”。每一个小孩到这个生日时,家长都会为他(她)大操大办一次,亲朋好友都要送上重礼,其热闹程度比之日后的婚礼,丝毫也不逊色。
      这之前和之后,每年的生日来临之际,一般都会由母亲提醒,父亲做一碗鸡蛋肉丝面,如此这般,岁岁年年轻飘飘地度过。这样的局面一直维持到我17岁,然后当兵离开了父母和家乡,开始了一个人在外面打拼至今的生活。
      孤身在外面的日子里,由于我们在绝大部分时间里只用阳历,因此,实在没精力去弄清每年的阴历5月21是阳历的哪一天。所以,忘记的便忘记,而记得的几个生日,就干脆将错就错地选在每年的阳历5月21日度过了。
      比如2008年的5月21日,我就计划一如既往地在这一天度过自己的41岁生日。消息传出后,从4月21日开始起,我最好的朋友焦国梁就已开始在北京筹划。地点定在北京罗布林卡西藏风情餐吧,届时有歌手阿佳组合、刚演完《当雪花爱上梅花》的张拉拉、正在赶拍《李时珍》的谢惠清,和交往多次的慈智木活佛。
北京的朋友都说,虽然同在一个城市,但大家平时也难得一见,正好借这个机会好好聚聚。像多年不见的美女作家严虹,新闻界及娱乐界的朋友卫玮、周立、晓丹、孟璐、黄兵、王斌、郑敏、程程、李东方、李艳婷等,均表示一定会准时参加。
      到时有乐队助兴,有歌手献歌,有舞蹈表演,还有互动节目,相信一定会热闹非凡,我本人也一定会不醉不归。只是之后大家谁也没想到,一场动地惊天的劫难突降中华大地,举国同悲,我赶紧一一发去通知:“生日聚会取消,请客和买礼物的钱都捐灾区吧!”
      当月出差到长春后,长春的朋友也纷纷邀请:“一个人在不相干的城市里过生日,也怪不容易的,让我们一起来聚聚?”我一一婉拒。5月19到5月21,是三天举国哀悼日,这期间搞任何庆祝型的聚会,都是很不妥当的。
      我的选择是:2008年5月21日一大早,就去长春人民广场附近的护国般若寺,给灾区人民祈福。在随后举行的地震平息祈福消灾法会上,我现场捐款三百,聊表寸心。“三”在佛教中有“前世今世来世”之意,但愿在这次天灾中不幸遇难的同胞们早日解脱。
      出差结束,从长春回武汉后,我无意之中获得了一本万年历,到上面细细一查,发现1967年的阴历5月21日,是当年的阳历6月28日。如果这样论起来,我就不是众人早已认可的双子座,而是心目中非常陌生的巨蟹座!
      网上搜到巨蟹座的性格、命运是:重视家庭和睦及自己的声誉,是巨蟹座人的最大特点。他们观察力敏锐,直觉能力强。有较强的防护能力,虽不具攻击性,但反击性却很强。丰富的想象力及梦想爱的浪漫,使他们总有新奇的想法产生,令人刮目相看。内向,温文尔雅,远离纠纷矛盾,多为与世无争的好人。
      ——看上去和本人的性格也挺相似,但比较起来,似乎还是双子座更合适一些。但事实就是事实,迄今我也不得不承认,我正确的生日应该是阳历6月28日,属巨蟹座。这个日子,和我同一批进知音传媒集团的同事关前(《知音海外版》、《知音女孩》执行总编)一模一样。
     此时此刻,正是2008年6月28日的凌晨,我坐在自己的电脑桌前,在夜深人静之际,心神转往本体那不可言传的秩序里,辨识到严密的自然结构,各种节奏和机能,包括心脏的鼓动、呼吸、细胞微不可察的变化,凡此种种,合成了生命与时间的感觉,物质存在的各种差异和相互作用,从而重新把握回自主与自我。
      然后,轻轻地对自己说一声:关前兄弟,生日快乐!陈清贫,生日快乐!!
(陈清贫 孝昌县白沙镇白沙村人  《知音》杂志资深编辑)
28#
 楼主| 发表于 2011-6-20 09:08:13 | 只看该作者
陈氏建修祠叙
大凡採择新创,则人心奋发,而其功易成。迁移继建则人心推诿,而其功难济,是岂继建之果难于新创欤?其实新创之功力不若继建功力之多也。我族于道光十三年,新创祠堂于街北,尔时首领十人同集族内,各出分金,修造祖庙,尔时街道稍丰,不数月而祠堂告竣,但未入祠耳!然祠堂既立,,街道坎坷,动斃正人,辙亡得力,甚至盗贼火烛一月数,见人心汹汹,不知其故,于是遍访高明堪舆,细察地方形势,俱言祠堂有碍,倘不急速迁移,其祸有莫知所底者。试思兵乱之后,钱财空乏,加以祠堂上下数进,一旦迁移,折卸不知几费钱财人力,因而推诿未迁甚至。咸丰六年火烛,同时连见三日,事实迫不得已,先辈首领又择同族幼壮首领十人家驯,计亩起费,贫富派出钱文,老幼竭力尽心,定将祠堂迁改,幸採择新地,乃登义妻余氏之田园,彼以为迁祠堂敬祖,愿献祠基一所,听其修造,不索償值,族人鼓舞欢欣,以为若待祠成,愿立匾额以旌孝义。此陈氏祠由街北而迁街南登义妻得竖匾额于祠内之所由来也。时咸丰八年,岁次戊午,我族志河公之裔陈镛得中七十八名举人,时来族拜谒,因而竖匾立桅以光前代本属同亲嫡派,非同援拥声势者比也。因序于谱,使后世得知其由,是以序。

             大清咸丰八年十二月初告竣之期陈逢选序
(摘自《陈氏族谱》)
29#
 楼主| 发表于 2011-6-20 09:08:39 | 只看该作者
陈氏义门家法

天圣四年(公元1026年),宋仁宗诏封陈旺、陈机、陈感、陈蓝、陈青为晋国公、燕国公、许国公、吴国公、齐国公。并将《陈氏家法》收入国史馆,且赐王公大臣各一本,使知孝义之风。到嘉佑七年(公元1062年)陈氏义门已达到3900余口。由此可见,陈氏义门家法在全国的影响之大。
白沙铺陈姓家族是陈氏义门的一支,他们的家谱中就完整地记载了《陈氏义门家法》。现将清咸丰八年(公元1843年)所编的《同族公约24条》部分简抄如下:
尊谱谍 避名讳  重祭祀  敦孝弟  
宜家室 睦宗族  继嗣息  勤耕读
务勤俭 急止供  习礼仪  重彦耻
崇谦让 戒沉酗  禁赌博  绝淫昵
严比匪 遏刁健  拒巫觋  正伦纪
据查,中国共产党的著名人物陈云、陈毅、陈赓,国民党元老陈立夫、陈果夫、国民党将领陈诚、中共早期著名领导人陈独秀等,都是江州义门陈氏分析到各地支派的后代。
白沙铺的陈姓后人对《陈氏义门家法》进行了继承与创新,反映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现抄录白沙陈氏义门新家规如下:
义门有规谏后人  万事当头三思行
平日多为公益事  建功立业展鹏程
苦学勤奋书为径  勤俭持家智通天
同胞乡亲邻里睦  尊老护幼爱为先
纪念先辈忽神化  业耀家荣宗祖欣
交朋结友诚当头  为人处事辨混清
抑恶扬善常常作  见义勇为斗坏人
若遇冤辱损亏事  依法解决勿逞能
贪淫嗜赌败名声  好逸恶劳终己损
国法家规共遵循  忠孝节义兴义门。

(刘少峰整理)
30#
 楼主| 发表于 2011-6-20 09:09:03 | 只看该作者
中秋节吃新之俗

  中秋佳节,天朗月华,盈如玉盘。湖北孝感除了有赏月吃月饼的习俗外,乡间还有以鲜蔬瓜果祭月之俗。家家户户把一些新收获的如芋头、菱角、毛豆、花生、藕、栗等盛产的鲜蔬瓜果陈列于院落焚香祭月,赏月之时便剥食盐水煮花生、毛豆、红菱等,这一天还要吃粉蒸肉,十分惬意。此俗直至民初仍盛。这种以盛产的鲜蔬瓜果祭月以及吃这些鲜蔬瓜果赏月之俗与吃新之俗有关。
  吃新之俗源远流长,是我国最古老的民俗之一。农耕社会“民以食为天”,农民对年节十分盛重,除了举行盛大的娱神活动外,还要举行隆重虔诚的祭神活动,以祈祷年丰。乡下即使再穷苦人家也要东借西凑准备一些鱼肉荤腥吃团年饭,这便是乡下人的第一次鲜(腥)。过了年,农民便栉风沐雨在田间劳作,终于迎来了秋之收获。他们把秋之色、秋之香、秋之味变成了可睹、可握、可以品尝,通过品尝来感受收获的喜悦,于是遂形成吃新之俗。
  吃新不是一个固定的日子。随着农业技术发展,庄稼再也不是春种秋收,而是一年两熟甚至三熟。有些地方的吃新是在麦子即将开镰收割的日子;有些地方是在早谷抢割晚稻抢栽的复秋季节;即使在同一乡里,吃新的日子也有所不同。这正如孝感民谚所说的:“十里不同俗,五里不同风。”孝感有些地方吃新是在“复秋”季节和“双抢”的日子。因为吃新重在新字,吃的是早谷新米,那些即使是稍能善炊的农妇,用新米所煮出的饭刚柔合道,燥湿得宜,香溢满堂。因为吃新不仅是为了庆祝收获,也是为了迎接复秋的到来。为了补充营养,充沛体力,所以还要吃肉——这便是农民所期盼的第二次开荤(鲜)。故而湖北孝感民谚有:“乡下佬,两次腥,过了年就望吃新。”
(刘少峰搜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29 09:21 , Processed in 0.13808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