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刘少峰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白沙古镇地域文化志》全文==本站独家发布,严禁转载

[复制链接]
61#
 楼主| 发表于 2011-6-20 09:34:15 | 只看该作者
了,国民党顽固势力胡翼武部的2000多人被我全部歼灭。胡翼武被我们打垮之后,贺承慈表面上比以前老实一些,并表示愿意同我们合作抗日,但是暗地里却投靠国民党第五战区,妄图利用国民党正规军来把我们吃掉。不久,匪第八军派伪师长柳朗轩来配合贺承慈夹击我们。柳朗轩带一个营的正规军驻扎在云梦南乡离贺承慈不远的张左湾一带,替贺承慈当保镖。
    是时,当地老百姓接二连三地来向我们报告情况,揭露贺承慈勾结柳朗轩破坏抗日的罪行,要求我们迅速把贺这股土匪消灭掉。我们中心区委立即将这一情况向纵队司令部李先念司令员和杨子明等同志作了详细汇报。司令部决定派周志坚参谋长带领部队去教训贺承慈。贺承慈看势不妙,不等我们部队靠近,就连夜逃走。他一头栽到国民党第五战区蒋少瑗的怀里,不敢出来了。
    赶走和消灭贺承慈、徐葆桢这两股土匪后,我们的部队就进驻到云梦东面的伍洛寺。这时,柳朗轩的匪军仍驻扎在张左湾一带,挡住我们向武汉外围挺进的去路。我们就这个问题请示纵队司令部,司令部命令我们:坚决消灭这股顽军,继续向南挺进。
    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一个漆黑的夜晚,参谋长周志坚和罗厚福同志带领部队,从伍洛寺附近的聂家祠堂出发,向张左湾方向前进。因为根据白天得到的情报,敌人仍住在张左湾原地未动。出发前我们又派出侦察员到张左湾监视敌人的行动。谁知就在我们部队出发的同时,敌人也出动了,他们靠近我们转移到了北湖垸的万家湾。由于我们的侦察员被隔在南面过不来,对这一变化的情况,我们尚不清楚。当我带着几个战士到达万家湾时,敌人的一个特务长正在村子里找伪保长收被子,凑巧同我们碰上了,因天黑对面看不见人,敌特务长只听到有人走的脚步声,便大声问道:“你们是不是送被子来的?”我一听声音,发觉前面是敌人,为了把敌人稳住,连忙答话说:“我们是送被子来的!”接着派几名战士从两侧包围过去,抓住了这个家伙。经过审问,我们才知道敌人已经过来了。
    当时,敌军有600多人都住在万家湾,武器装备比较好,有7挺轻机枪。周参谋长命令我立即带一个连,从西面陈家湾直插过去,占据戴家大桥的南头,堵住敌人的退路,防止敌人逃跑。而周参谋长则亲自带领200多名战士,从正面发起攻击。
    万家湾北头有一棵两人抱不住的大柳树,我军的一个突击组摸到树后面,向湾门口甩出了两颗手榴弹。战斗一打响,敌人就乱成一团,不知道我们是从哪里打来的。敌人在稻场上架起两挺机枪乱打一气。我军乘敌人还没有发现目标,便派两名战士摸拢去,缴了敌人的一挺机枪。另一挺机枪周围的几个匪徒,见势不对,果然不出我军所料,真的抱起机枪掉头向戴家大湾方向逃跑。
    万家湾距离戴家大桥只有8里路。我带一个连要从敌人的侧面迂回过去,就得走10多里路。我们一出万家湾就跑步前进,只跑了1里多路,战斗就打响了。听到枪声,我们就加快步伐。大约跑过一半路程,敌人就溃败下来了。敌人走的是弓弦,我们走的是弓背,到离戴家大桥只有一、二里路的时候,敌人就和我们齐头并进了。但是,敌人并没有发现我们,于是我们就拼命地往前跑。我自己跑得上气不接下气,仍然催促战士们快跑。在寂静的黑夜里,我们顾不得田沟路缺,逢沟过沟,逢水过水,向前猛冲。这时敌人为了逃命,也跑得很快,我们赶到戴家大桥时,敌人的先头部队也开始上桥了。等敌人走到桥中间,我们就用手榴弹和步枪,劈头盖脑地向敌人打过去,给敌人当头一棒,跑上桥来的敌人,有的被打死了,有的掉进水里了。后面的敌人见退路已被堵死了,丢下枪就逃命。战斗结束后,光是捡到敌人丢弃的步枪就有80多条,还缴获了不少手榴弹和子弹。在战斗中,各个连队都抓了一些俘虏。
    打垮了柳朗轩的顽军,我们就打通了南进的道路。我军渐渐逼近武汉郊区的东山头、东西湖、朱林岗、矛庙集一带,象一把尖刀,直插日本鬼子的心脏。
62#
 楼主| 发表于 2011-6-20 09:34:42 | 只看该作者
 空降兵部队支援白沙人民抗洪
   8月28日至31日,湖北省出现今年以来最强降雨过程,造成孝感、荆门、襄樊、黄冈等地43个县(市、区)500多万人受灾。空降兵某部闻令而动,分赴孝感肖港、白沙铺,黄陂祁家湾、天河、罗汉寺等5个地段担负抗洪抢险、转移群众和物资任务。
(刘少峰摘于2008年9月2日新华网)  解放军报记者赵启洪
63#
 楼主| 发表于 2011-6-20 09:35:08 | 只看该作者
筷子文化
筷子於唐、宋、元、明、清统称「箸」。 筷子有多种名称,先秦时期称「挟」,也作「荚」。郑玄注释:「挟,犹箸也,今人谓箸为挟提。」汉代著名史学家太史公司马迁著《史记》时,称商纣时期的筷子为「箸」,古写为「木箸」。两汉又出现了「筋」字。隋唐时李白《行路难》诗曰:「停杯投筋不能食」;杜甫《丽人行》诗云:「犀箸厌饮久来下,鍪刀镂切空纷纶。」从两位大诗人的诗句中,我们知道,唐代「筋」与「箸」通用。不过自唐代起,宋、元、明、清皆统一称「箸」五彩不锈钢筷子但箸的名称,并非保持到底,明代发生了变化。明陆容《菽园杂记》云:吴俗舟人讳说,「住」与「箸」谐音,故改「箸为快儿」。因为吴中船民和渔民特别忌讳「箸」,他们最怕船「住」,船停住了,行船者也就没生意,他们更怕船「蛀」,木船「蛀」了漏水如何捕鱼。在这种迷信谐音的思想指导下,故见了「箸」反其道叫「快子」,以图吉利。明人李豫亨在《推蓬寤语》中说得更明白:「世有讳恶字而呼为美字者,如立箸讳滞,呼为快子。今因流传已久,至有士大夫间亦呼箸为快子者,忘其始也。」;虽然明代已有人称「箸」为「快」,但清康熙并不承认民间将快加了竹字头的「筷」字。这可以从《康熙字典》中仅收录「箸」而不收「筷」得到证明。但皇帝也难以抵挡民间怕犯忌,喜口彩的潮流。在《红楼梦》四十回,在贾母宴请刘姥姥一段中曹雪芹三处称「箸」,两次呼「筋」,而四次直接写明「筷子」。 当今社会,筷子的称呼己习以为常,但专家学者在书法、诗词作品和文章中依然称筷子为箸或筋,并没有如《推蓬寤语》所言「忘其始也」
日常生活当中对筷子的运用是非常有讲究的。一般我们在使用筷子时,正确的使用方法讲究得是用右手执筷,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筷子的上端,另外三个手指自然弯曲扶住筷子,并且筷子的两端一定要对齐。在使用过程当中,用餐前筷子一定要整齐摆放在饭碗的右侧,用餐后则一定要整齐的竖向摆放在饭碗的正中。但要绝对禁忌以下十三种筷子的使用方法。
    三长两短
     这意思就是说在用餐前或用餐过程当中,将筷子长短不齐的放在桌子上。这种做法 是大不吉利的,通常我们管它叫“三长两短”。其意思是代表“死亡”。因为中国人过去认为人死以后是要装进棺材的,在人装进去以后,还没有盖棺材盖的时候,棺材的组成部分是前后两块短木板,两旁加底部共三块长木板,五块木板合在一起做成的棺材正好是三长两短,所以说这是极为不吉利的事情。
   仙人指路
     这种做法也是极为不能被人接受的,这种拿筷子的方法是,用大拇指和中指、无名指、小指捏住筷子,而食指伸出。这叫“骂大街”。因为在吃饭时食指伸出,总在不停的指别人,一般伸出食指去指对方时,大都带有指责的意思。所以说,吃饭用筷子时用手指人,无异于指责别人,这同骂人是一样的,是不能够允许的。还有一种情况也是这种意思,那就是吃饭时同别人交谈并用筷子指人。
   品箸留声
     这种做法也是不行的,其做法是把筷子的一端含在嘴里,用嘴来回去嘬,并不时的 发出咝咝声响。这种行为被视为是一种下丄贱的做法。因为在吃饭时用嘴嘬筷子的本身就是一种无礼的行为,再加上配以声音,更是令人生厌。所以一般出现这种做法都会被认为是缺少家教,同样不能够允许。
   击盏敲盅
     这种行为被看作是乞丐要饭,其做法是在用餐时用筷子敲击盘碗。因为过去只有要饭的才用筷子击打要饭盆,其发出的声响配上嘴里的哀告,使行人注意并给与施舍。这种做法被视为极其下丄贱的事情,被他人所不齿。俗话说“敲碗敲筷子,讨吃一辈子。”
   执箸巡城
     这种做法是手里拿着筷子,做旁若无人状,用筷子来回在桌子上的菜盘里巡找,知从哪里下筷为好。此种行为是典型的缺乏修养的表现,且目中无人极其令人反感。
   迷箸刨坟
     这是指手里拿着筷子在菜盘里不住的扒拉,以求寻找猎物,就像盗墓刨坟的一般。这种做法同“迷箸巡城”相近,都属于缺乏教养的做法,令人生厌。
泪箸遗珠
     实际上这是用筷子往自己盘子里夹菜时,手里不利落,将菜汤流落到其它菜里或桌子上。这种做法被视为严重失礼,同样是不可取的。
   颠倒乾坤
     这就是说用餐时将筷子颠倒使用,这种做法是非常被人看不起的,正所谓饥不择食,以至于都不顾脸面了,将筷子倒使,这是绝对不可以的。
定海神针
     在用餐时用一只筷子去插盘子里的菜品,这也是不行的,这是被认为对同桌用餐人员的一种羞辱。在吃饭时作出这种举动,无异于在欧洲当众对人伸出中指的意思是一样的,这也是不行的。
   当众上香
     往往是出于好心帮别人盛饭时,为了方便省事把一副筷子插在饭中递给对方。被会人视为大不敬,因为为死人上香时才这样做,如果把一副筷子插入饭中,无异是被视同于给死人上香一样,所以说,把筷子插在碗里是决不被接受的。
   交叉十字
     这一点往往不被人们所注意,在用餐时将筷子随便交叉放在桌上。这是不对的,在饭桌上打叉子,是对同桌其他人的全部否定,就如同学生写错作业,被老师在本上打叉子的性质一样,不能被他人接受。除此以外,这种做法也是对自己的不尊敬,因为过去吃官司画供时才打叉子,这也就无疑是在否定自己,这也是不行的。
   落地惊神
     所谓“落地惊神”的意思是指失手将筷子掉落在地上,这是严重失礼的一种表现。因为人们认为,祖先们全部长眠在地下,不应当受到打搅,筷子落地就等于惊动了地下的祖先,这是大不孝,所以这种行为也是不被允许的。但这有破法,一旦筷子落地,就应当赶紧用落地的筷子根据自己所坐的方向,在地上画出十字。其方向为先东西后南北。意思是我不是东西,不该惊动祖先,然后再捡起筷子,嘴里同时说自己该死。
   千夫所指
     通常这一条也是不雅的,但现今很多人都触犯了此项习俗。“千夫所指”的意思是在喝酒或者闲聊时不使用筷子,而把筷子架放于盘碟与桌案之间,其筷尖往往是高高翘起同时指向会餐者,这样是很不礼貌的,与以上所述“仙人指路”相近,有谩骂或指责别人的意思。

(刘少峰搜集)
64#
 楼主| 发表于 2011-6-20 09:35:32 | 只看该作者
白沙铺的劳作文化
  劳作文化是指人们在劳动时用以提神解闷、抒发感情的一种社会现象。白沙铺的劳作文化主要内容有插秧时唱的“喏呵”歌、车水时唱的锣鼓歌、打场时唱的打麦歌,还有打柴歌、采茶歌、扯草歌等。这些歌通俗活泼,既是劳动号子,又能开心自乐,一人唱众人和,全体参与,这种现象年复一年,代代相传。如扯草歌:“日出东方月落西,老年莫讨幼年妻。莫看眼前欢喜你,死后还是别人的。”劳动中有劝谕,涉及人们的爱情、婚姻观。
(刘少峰搜集)
65#
 楼主| 发表于 2011-6-20 09:35:53 | 只看该作者
老鼠缘何叫“高客”?
      老鼠喜欢在房梁檩子上鱼贯而行,或居高临下蹲坐,或朝人吹胡子瞪眼睛,或摇头晃脑,搔首弄姿,老人生怕得罪了老鼠,不敢直呼其名,尊称之为“高客先生”。每到夜不能寐之时,听得高客先生们跑步声和啃咬声,大人便说:“不作声,高先生来磨牙齿了,不要吵了它们。就这样,白沙铺人称老鼠为“高客”。
(刘少峰整理)
66#
 楼主| 发表于 2011-6-20 09:36:14 | 只看该作者
老天爷的传说

玉皇大帝,民众俗称老天爷,是我国民间普遍信奉的有最高权威的神灵。老天爷的牌位上就写着“天地三界十方万灵主宰”,是上管天、下管地、十面八方主宰一切之神。
民间都知道老天爷姓张,称张玉皇,亦称玉皇大帝。但要问“老天爷的来历”却知之者甚少。
玉皇大帝乃张姓始祖挥公第九子张盈之长子。张盈次子为阎罗王,三子乃周文王之祖。据传说,当时天庭无法纪,各自为政,互相残杀,水火失常,兵连祸结。后来,各神仙都斗累了,想寻找治理天庭之计,太白星君多方调解,同意到凡问寻找一位德才兼备的人主管三界。太白星君到各地寻找,在四川发现了一位叫张镇天的人,他几世修行,苦历1750劫,有德有才,便带上天庭,被众仙推选为玉皇大帝。张镇天登极后,制定了天条律令,请众仙合力炼制了量天尺,玉帝掌管,可以震慑众仙。玉帝被尊称为“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穹高上帝”。主管三界、十方、四生、六道,身穿九章法服,头戴十二行珠冠冕旒,手持玉笏,金童玉女持掌仙扇立于两旁,办公衙门是金碧辉煌的灵霄宝殿,手下有数不清的文武仙卿。托塔李天王、巨灵神、三元天官、四大天王、五大帝星、九大星君、二十八宿、九曜星官、五方谒帝、四大天师、丘李二真人,还管辖四海龙王、雷部诸神、地藏王、十殿阎君和人间诸神。每年正月初九为诞辰,十月二十五日为玉皇出巡日。
(刘少峰搜集)
67#
 楼主| 发表于 2011-6-20 09:36:40 | 只看该作者
白沙铺的“鲤鱼文化”
白沙铺人婚宴、吃年饭时,或男方到女方提亲、迎亲时,都要用到鲤鱼,这其中有深刻的历史文化渊源。
鱼作为祥瑞之物,历代典籍早有记载。上古时候,鱼作为吉祥物,除指一般意义的鱼,常特指鲤鱼。从一开始,鲤鱼就作为鱼类的形象大使与文化结合起来。《史记•周本记》上记载“周王朝有鸟、鱼有瑞”。《诗经•陈凤•衡门》云:“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岂其娶妻、必宋之子”将鲤鱼与娶妻联系起来。这是因为鲤鱼繁殖力强,生长迅速,象征着家族兴旺,人丁众多。从上古这些记载来看,中国应该是鲤鱼的故乡。春秋战国(公元460年)时,越国大夫范蠡著有我国第一部《养鱼经》,其中提到鲤鱼是最早养殖的品种。历史上,鲤鱼与文化结下了深厚的情缘。
鲤鱼作为崇拜之物,占据了人类图腾文化的半壁江山。在中国许多处于母系氏族社会遗址出土的陶器上、石器上,都绘有或刻有鱼纹,据闻一多、赵国华、傅道彬等人研究,鲤鱼以其外形和多子特征成为古代崇拜物之一。《易》中就有“贯鱼”一词,表现了人类社会生息繁衍不可缺少的主题。可见以鱼为图腾的生殖崇拜在中国文化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传统年画中常有一个穿红兜肚的男孩,身骑一只活蹦乱跳的大鲤鱼的形象,或有击磬童子与持鲤童子相戏舞的图案,其中则反映着“年年有鱼(余)”这一祈望子孙绵延和丰收的主题。古代《二十四孝》中也有“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正因为我国人民喜爱鲤鱼,“鲤鱼跳龙门”的传说流传至今。龙门,又名禹门,在陕西韩城北约30公里处,跨越黄河东西两岸。《三秦记》一书中说:“龙门之下,每岁季春有黄鲤鱼,自海及诸州争来赴之,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达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矣。“我国古代把考上进士称为登龙门,寓意飞黄腾达,仕途顺利,功成名就。“鲤鱼跳龙门”还常常用来形容那些经过艰苦奋斗而改变了地位和状况的人和事。所以,从古至今,每到春节前,人们总想爱买童子和鲤鱼的年画,那童子和鲤鱼看作是“吉庆有余”的象征。年画和吉祥图中的鱼每到春节,中国老百姓喜爱在居家室中贴上各色各样的年画和吉祥图,以求红红火火、热热闹闹地过一个佳节。在年画和吉祥图中,有不少是以鱼为题材的。鱼和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在长期历史发展中,人们形成了一些关于鱼的观念,这种观念以各种形式体现在民俗和艺术方面。早在新石器时代在我国的彩陶上就出现了双鱼纹,以后各代有双鱼瓶、双鱼等。在我国古代建筑物或家用图饰上,常常可见一种八宝图的图饰,其中一宝即为玉鱼(双鱼),寓意吉祥。道教建筑物上八宝中的鱼则为金鱼,表示“坚固活泼,解脱坏劫”。我国民间新婚洞房窗纸上也有双鱼戏水图等,表示夫妻和好、子孙兴旺和富贵长乐。鱼和“余”谐音,所以鱼象征着富贵、富裕。在我国广为流传的年画和吉祥图中,经常有鱼出现。年画和吉祥图中鱼大部分以鲤鱼和金鱼展现,因为“鲤”与“利”谐音“金”则表示财富,所以它们就常和生意联系在一起,用来象征生意中受益和赚钱。
     在我国,鲤鱼的地位非常特殊。首先是美味广受赞誉,民间向有“无鲤不成席”的说法。从《诗经》称“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到孔子受人鲤鱼而为子取名“鲤”,到梁代陶弘景称鲤“为诸鱼之长,为食品上味”;到北魏《洛阳伽蓝记》“洛鲤伊鲂,贵于牛羊”,鲤鱼在宴席上一直充当着重要的乃至压轴的角色。
  美味之外,鲤鱼算是我国流传最广的吉祥物之一了。中国人爱鲤崇鲤的习俗,覆盖了诸多生活领域。孔子之所以为儿子取名鲤,表字伯鱼,就因为收到鲤鱼,“嘉以为瑞”,也就是说,讨了个吉利。
  为什么是鲤鱼?这大约和鲤鱼形健体美孔武有力相关,这让远古的先民既惊且慕,以为有“神性”,文献中就有尊它为“鳞介之主”的,以至发展到后来,选中它来跳“龙门”,都不是没来由的。其他的鱼哪有这样的资格呢?神变化龙,呼风唤雨,人们从鲤鱼的纵身一跃之中,幻化了自己对飞黄腾达的期盼。一跃龙门,就可身价十倍。只可惜,自古以来,为身入龙门粉身碎骨者不知多少人。
  鲤鱼的地位在唐代一度登峰造极。公元618年,唐高祖李渊当上皇帝,“鲤”与“李”谐音,鲤鱼的身价登峰造极,咏诗也应运而生。如大诗人李白诗曰:“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中唐诗人章孝标《鲤鱼》诗曰:“眼似珍珠鳞如金,时时动浪出还沉;河中得上龙门去,不叹江河岁月深。”唐律规定:为避讳“鲤”,不得食鲤,引起了我国养鱼史上一场变革,使当时被认为是野杂鱼的青草鲢鳙鱼,得到了人工养殖,迅速发展成为四大家鱼。“鲤鱼”就真个是跳上“龙门”了,它成了皇族象征,皇室之中以鲤为佩,兵符也改用鲤符,而且,朝廷公然明令民间禁养、禁捕、禁卖、禁食。老百姓为避“鲤”讳,不得不改称鲤鱼为“我鲜公”,此禁忌长达300年之久。如此荒唐的事情,历史上还有不少。鲤鱼有知,也会哭笑不得的吧。
  在鲤鱼所负载的一系列人类情感中,最浪漫的无疑是古人借它传递自己的爱情。旧传古时用绢帛写信而装在鱼腹中传给对方,后来也许是觉得无法保鲜,而改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装书信,于是,我们今天有幸可以读到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撼人心魄的绝唱: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明明是一封鲤鱼形状的信笺,却有“呼儿烹鲤鱼”这样细致真切的刻画,故意将打开书函说成烹鱼,造语实在生动离奇。平平常常的几句诗,因为“鲤鱼”的意象飞动,更增添了一份非同寻常的艺术感染力量。此后,在古典诗词的长河中,鲤鱼真如鱼得水,始终传递着有情人浪漫的情思。像晏几道“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像宋琬“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只可叹,“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的古典情怀,如今怕没什么人在意的了。
秋季里鲤鱼最为肥美,所以秋风又被称作鲤鱼风。蒲松龄有过这样的感叹:“桂花谢,鲤鱼风起,老却玉芙蓉”。
在我国大江南北,在大年三十的团圆饭桌上,最后一道菜便是红烧大鲤鱼,鱼头对着长辈或贵宾,大家只观其色,闻其味,却不动筷子,名曰:“年年有余(鱼)”。由于鲤“眼似珍珠鳞似金,赤鲤腾出如有神”的仪容,近年来婚宴上也多用它,象征喜庆美好的祝愿。
    鲤鱼的名字,有其独特的来历。宋代大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鲤当助一行三十六鳞,鳞有黑文如十字,故谓之鲤,文从鱼,里有三百六十也。”意思是说,鲤侧线上有三十六片鳞,鳞上有象十字的黑纹,古一里为三百六十步,三十六乘十,恰好是一里的数,鱼和里合成一“鲤”字,因而得名。
    鲤在我国历史上渊源很深,河南安阳小屯的殷代废墟上,曾发掘出鲤鱼鱼骨。古人视鲤为尊重与吉祥的象征,源于史籍上称:“鲤鱼多是龙化”,又引申为“鲤鱼跳龙门”之说。《论语》中记载:孔子生儿时,鲁昭公赐以鲤鱼,孔子感君恩赐,给儿取名鲤,字伯鱼,期望儿子象“鲤鱼跳龙门”。王维在《洛阳女儿行》中诗曰:“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脍鲤鱼。”用金盘盛鲤鱼来比喻洛阳女的雍容华贵。
   古时,我国还将鲤鱼作为权力的象征。在官场上,“鲤鱼符”是权力的表示,汉唐两代,新任地方官到任,必须出示“左鱼”,与原任官的“右鱼”相合,作为凭证;而装“鱼符”的袋上,也绣鲤鱼,三品以上饰金,五品以上饰银。宋朝以后,废除了鱼符相合的制度,但官服上仍保留着鲤鱼袋。
公元1897年,我国首次发行正式邮票,票面为两角、五角,以鲤鱼为图案,象征“鱼书”传递。
    鲤鱼体肥厚,肉细嫩,少骨剌,营养丰富(每百克含蛋白质20.5克,脂肪2.7克,钙95毫克)。古时,把它列为“八珍”之一,与熊掌媲美。汉乐府《羽林郎》中有“就我求珍肴,金盘脍鲤鱼”的赞句。可见,鲤鱼已作为当时的佳馔,魏晋京都洛阳,有“洛鲤伊鲂,天下最美”的记载。唐代高级宴席里,有“椹间肥豚,荷间细鲤”的名菜。士大夫相互离别时,亦有烹鲤饯行的习俗,据常建《医楚十少府》曰:“鲤鱼在金盘,别鹤衰有徐。”宋代的《图经本草》书中,把鲤鱼列为“食品上味”。元、明朝时,《琼林御宴》中记载“桃花汤洁,缕塞北之黄羊;银丝脍鲜,剖江南之赤鲤。”
   相传,清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逃避八国联军之难,取道汴梁(今开封)返京时,开封府派名厨制膳,其中有一道“糖醋熘鲤鱼”,色泽柿红而明亮,甜中透酸,微有咸味,脆酥可口。光绪和慈禧食后,深为赞许。光绪曰:“古汴一佳肴”,慈禧还兴致勃勃地写了“熘鱼出何处,中原古汴梁”的联幅,御赐给开封府衙。清代《清稗类抄》中,明确地记载:“黄河之鲤……甘鲜肥嫩,可称珍品。”
    鲤鱼原产于我国,公元1150年,由十字军从波斯移到奥地利;1496年传到英国;1560年传到普鲁士,后又传到瑞典;1729年传到沙皇俄国,1830年由欧洲传到美国;1915年传到菲律宾,现在鲤鱼几乎遍布全世界。


(刘少峰整理)
68#
 楼主| 发表于 2011-6-20 09:37:08 | 只看该作者
          丽尼,美丽的名字
瞿光辉    发表于2007年6月26日《温州晚报》
  那时候,我们底骆驼号叫着,你怀着热情奔来就我,啊,你还记得么?我从我父亲底匣子里偷出了香料和珍珠,曾以之持赠你呀!
  你那时是表现了娇羞与惊异,从你底脸上浮起了如婴儿般的红霞。
  你说,“我父亲讨厌你父亲哟,并且他会讨厌一个队商底儿子呢。”
  啊,你还记得么?我牵了你的手,你不曾拒绝。啊,拉丽山达,那时我们就相爱了呀。
  这是丽尼写的散文集《黄昏之献》(文化生活出版社1935年版)中的一篇《拉丽山达》所倾诉的,我年青的时候很喜欢它,每每在静静的夜里就着昏暗的油灯独自吟哦着这篇缠绵悱恻,一往情深的美文,其时窗外往往飘过失群的夜鸟飞过时孤单凄切的叫声。
  啊,你还记得么?许多的泪珠是湿透了你底琵琶,啊,拉丽山达,你是有一个思念了呀。
  丽尼,我初以为是一位女性作者,其实不是。他原名郭安仁,丽尼是他幼小时候一个女友的名字,这个外国女孩夭折了,为了纪念才将她的名字作为自己终生的笔名。
  他年青时曾有过一段凄婉的恋史,巴金据此写成了一部幽怨哀凄的中篇小说《春天里的秋天》。
  我说,“在天明以前我们会离开了呀,我父亲是想着地中海岸的城市,不想再回到这草原与沙漠了,他会带着我同行呀,啊,拉丽山达。”
  你说,“不要回去吧,西尔斯达,我没有哥哥,没有人能够阻止我呀,啊,西尔斯达呀!”
  丽尼为了谋生,先在一所邮局工作,由于出众的英语水平与勤恳的工作作风为国民政府军事首脑机关所聘用,担任机密英文翻译。但是他受苏俄文学影响,思想进步,同情劳苦大众,盼望早日解放,他冒着生命危险,设法弄到一份蒋军整个作战计划给中共中央军委,这情况只有接头的同志知晓。直到他死后十多年才有人披露了这段往事。解放后他在北京中央电影艺术编译社任副主任,肃反运动中他被定为“反动党团骨干”。晚年他被没收住房,赶出京城,调到暨南大学教书。“文革”时红卫兵小将又抓住他的所谓历史问题,强迫他冒着酷暑劳动,最后晕死在水田里。
  风在原上吹着,今夜是这样寒冷呀,啊,我的拉丽山达,你有了抖擞了,你是畏怯着了呀。
  丽尼的散文以其情深意真,一些篇章富于韵律而独树一帜。他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与诗意的笔调在他的译作中大放异彩。他翻译的屠格涅夫的小说《前夜》、《贵族之家》成为中国翻译作品中的精品,至今熠熠生辉。由于他的神来之笔,《贵族之家》里的那种对一去不复返的青春的留恋,对失去了纯真爱情的怅惘,那种笼罩在《贵族之家》中的挽歌的调子至今还萦绕在许多读者的心头,久久难以忘怀。
  啊,我底拉丽山达,风是吹着了,在这原上,今后,你不再知道我心底悲伤了。……
69#
 楼主| 发表于 2011-6-20 09:37:31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丽尼
丽尼(1909.11.4~1968.8.3)原名郭安仁,生于湖北孝感白沙铺栗树湾张。1930年前后到福建,先后担任《泉州日报》副刊编辑.晋江黎明高中英语教师,后又辗转去武汉美术专科学校任教,1935年与巴金等人创办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黄昏之献》。
    抗战时期先后在福建、四川等地中学、大学教书,担任过重庆相辉大学中文系教授。此时,出版了散文集《鹰之歌》和《白夜》。
    1950年,担任武汉中南人民出版社编辑部副主任,后历任该社副社长兼总编辑、武汉大学中文系教授。1965年调任广州图南大学中文系教授。“文革”期间,遭受迫害,1968年8月病逝于广州。
(刘少峰搜集)
70#
 楼主| 发表于 2011-6-20 09:37:52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丽尼的著作书目
丽尼(1909.11.4—1968.8.3)原名郭安仁,生于湖北孝感。1930年前后到福建,先后担任《泉州日报》副刊编辑.晋江黎明高中英语教师,后又辗转去武汉美术专科学校任教,1935年与巴金等人创办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黄昏之献》。 抗战时期先后在福建、四川等地中学、大学教书,担任过重庆相辉大学中文系教授。此时,出版了散文集《鹰之歌》和《白夜》。1950年,担任武汉中南人民出版社编辑部副主任,后历任该社副社长兼总编辑、武汉大学中文系教授。1965年调任广州图南大学中文系教授。“文革”期间,遭受迫害,1968年8月病逝于广州。  
  著作书目:
   《黄昏之献》(散文集)1935,文生
   《鹰之歌》(散文集)1936,文生
   《白夜》(散文集)1937,文生
   《丽尼散文选集》1982,上海文艺
  
  翻译书目:
   《田园交响乐》(中篇小说)法国纪德著,1935,文生
   《天蓝的生活》(中篇小说)苏联高尔基著,1936,文生
   《贵族之家》(长篇小说)俄国屠格涅夫著,1937,文生
   《前夜》(长篇小说)俄国屠格涅夫著,1943,文生
   《伊凡诺夫》(戏剧)俄国契河夫著,1946,文生
   《海鸥》(戏剧)俄国契河夫著,1946,文生
   《万尼亚舅舅》(戏剧)俄国契河夫著,1946,文生
  
(刘少峰搜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4 04:34 , Processed in 0.10380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