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代碑帖收藏指南漫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6-29 15:04: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古代碑帖收藏指南漫议

2011-1-10

     来源:新浪收藏

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收藏汉画拓片之风兴起,汉画拓片成为艺术品市场的亮点。尤其在山东、河南、陕北等地,如何收藏与投资汉画拓片成为收藏者的热门话题。许多地区汉画研究组织不断出现,并成立了很多“汉画研究会”,探讨汉画艺术,使汉画这来自古代的艺术更充满生机。

汉画拓片是以宣纸用墨或朱砂按中国传统手工技术在汉画原石上精拓而成。那丰富生动的画面、斑驳的古代痕迹、独特的韵味,将两千年前的汉代社会生活、风土人情、神话故事直接展现在人们的面前,令人生发思古之幽情。汉画拓片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收藏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

收藏汉画拓片不仅需要眼光,而且还要有财力支持。对于没有涉足过汉画拓片收藏的人,在准备收藏前,首先应概略了解汉画艺术知识,多看多比较不同汉画艺术的优缺点,在具有起码的汉画优劣鉴别能力的基础上尝试着购买一般价位较低的汉画拓片。当然,如果是对汉画艺术有了一定的了解和研究,并有自己的审美眼光的藏家就应该努力发现和收藏好的汉画作品,获得较大的利益回报。

汉画拓片收藏有普通收藏与专业收藏的区分。所谓普通收藏就是以装饰、美化生活为原则,购买自己喜爱、价格易于接受的汉画拓片,购买的意向随机而灵活;而专业收藏则是以艺术与学术价值为选择标准,选取某一地区、某一历史时期的汉画拓片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题性的购藏与收集。普通收藏与专业收藏往往是重合进行的,因为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在购买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以普通收藏的价格获得专业收藏质量的汉画拓片作品,绝大多数人都是从普通收藏开始走向专业收藏之路的。

汉画拓片收藏是理性行为,是建立在对汉画艺术丰富经验和论证基础上的。自己本身就外行,又没有冷静研究和咨询的过程,风险可想而知。而且,汉画艺术还有它的特殊性,可以说,它基本上“拒绝”外行收藏。如果你不真心热爱汉画艺术,不以孜孜追求美的情感去接近它,不多年浸润其间,把辨析其艺术价值和真伪优劣变成一种近乎本能的感觉,而只以买彩票的心理想搞汉画拓片收藏,没戏。

汉画拓片收藏关键在于发自内心的喜爱,而不仅仅是趋利行为。过分趋利必然会患得患失,越是患得患失,越容易与宝物失之交臂;尤其不能有投机取巧心理,越是想捡便宜,越是容易吃亏上当。真正喜欢汉画艺术,就应该下功夫去钻研,在不断的实践中摸索积累经验。要收藏汉画拓片,除了多阅读一些书籍杂志外,更重要的还要多接触实物,积累第一手的经验。特别是对档次较高、价值昂贵的汉画拓片,切不可凭着感觉或者抱着投机捡漏的心理,盲目购买。

收藏汉画拓片,在欣赏汉画艺术中受陶冶,练悟性,在学习与研究中逐渐丰富藏品,你就会发现,汉画拓片收藏在不经意间就实现了,而且回报颇丰。总之,画拓片收藏随着大势走热,行情看好。
2#
 楼主| 发表于 2011-6-29 15:05:41 | 只看该作者
古代碑帖鉴定刍议
2011-1-10
来源:新浪收藏

碑帖拓片包括刻帖和“碑”拓片。碑的原意是指无文字的竖石,后来,凡刻有文字的石头皆可称碑,这大约是汉以后的事。而今,除刻帖之外,一切刻有文字的石刻,包括碣、墓志、塔铭、刻经、造像、摩崖、石阙、题名、桥柱、画像题字等皆称碑,当然,原来狭义所指的碑(词庙之碑、家墓之碑等)及刻石也包括在其中。

石刻文献与甲骨文、金文、帛书、简犊文字一样,是珍贵的古代文字记录。其数量巨大,涉及面广,可比肩纸张记载的文献资料。尽管历代石刻浩如烟海,然或遇自然风化,或遭水火雷震之厄乃至兵资之灾等人为毁损,至今已十不存一。因而,人们较早开始将石刻文献进行重刻、翻刻、伪刻。

重刻、翻刻、伪刻都是相对于原刻而言的。所谓原刻,即指当时书丹或摹勒上石镇刻之碑。重刻的情况有数种:第一,据原手迹重新刻石;第二,据原有的拓本重新刻石;第三,据摹写本重新刻石。所谓翻刻,是原石尚在,因故不易得到而以拓本再刻,刻后再拓以行世。其中,有的因名碑所在地偏僻遥远,椎拓困难,如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在宋、元、明诸朝皆有翻刻;有的是原刻损坏不清,而旧拓尚清晰,乃以旧拓翻刻。所谓伪刻,是原石久佚或根本无此石刻,碑商为牟利而仅据著录或干脆杜撰写刻椎拓,前者如秦碣石刻石,后者如汉《阳三老颂词》等。故对各类拓片,鉴定与辨伪十分重要。

第一,须参考前人的著录与鉴定。清王胡的《金石萃编》,系总结前人论述的集大成之作。近人方若的《校碑随笔》专以查考字迹损伤,对鉴定石刻拓本时代十分有用。今人张彦生自幼从事碑帖业,每见善本,必记其书刻、拓工、纸墨、装演、流传,进而考证其新旧字之损伤,原本、翻刻、伪刻之不同,积60余年之功,成《善本碑帖录》一册,由中华书局于1984年出版,极便参考。一卷碑刻到手,先看其名目,而要识别、熟悉此名目,得知先前有无著录、存佚情况、拓本种数、有无真伪之争等系列情况,了解前人的成就是必不可少的。

第二,看装潢属于何年代。现存的石刻资料拓本大多装潢成册,善本尤其如此,这一方面便于保存,同时也便于学习碑帖者临摹。碑刻拓本的装帧与线装书有些类似,有在背部托纸折叠的,称折叠装;从头至尾可以拉开摊平的称经折装;不可拉开而将有文字的一面朝里对折起来,再将各页中缝对齐,粘于另一包背纸上的称蝴蝶装。此外,还有竖翻的推蓬装、剪开镶贴的镶嵌裱等等。一般经名家收藏的本子装帧必很讲究,工料细腻熨贴,年代愈久纸色愈雅。尤其须注意那些表面看似华贵,而按工粗劣的拓本,如清末民初,北京琉璃厂曾出售过数种碑帖,有翻刻本《九成宫》、伪本《绛帖》等,外表华丽,专供人选作礼品,只要仔细辨别,就可见质量粗劣。

第三,看题记跋语。古拓往往因流传有绪,历经名人收藏鉴别、作题记跋语于其上,其本身价值更能提高,鉴别者也往往迷信名家而深信不疑,殊不知作伪者正利用人们的这一心理而大做手脚。比如,可以移花接木,将名人题跋割下装裱到伪本上,或干脆作伪跋来抬高身价,所以一定要细看题跋内容是否符合碑刻内容,若两者风马牛不相及,其中必有诈。

第四,看印章。印章与题记一样,是考证、收藏的记录,本来是鉴别真伪的一项依据,因作伪者对其也妄加利用,故印章本身之真伪也成了问题。伪印特征有:刻写不佳、印色不纯、年代不同的收藏印因一次性作伪而色泽竟可完全一样、铃印之处杂乱不规范。整张拓片,印应铃在首二行或末行以下空白处;装裱本则铃在首页右下角或末页空白处。若有多家藏印,则各家所铃之印应是先四周继而至中央。

第五,看纸质。宋拓本以白麻纸为多,其色白中带青灰,不如后来的宣纸白。其纸浆较粗,故纸表面有小疙瘩。线纹间距不等。有五六分,也有三四分。此纸有厚薄两种,拓碑刻多用厚纸,如《九成宫碑》(云霞蔽本)。至明代以后,纸线纹皆三四分长,比较工细。同时,明代又有白棉纸见用,其色白不亚于宣纸,拓本多见明前、中叶。明末清初时,此纸质量降低,发黄且粗糙。清拓多用地方产纸,最著名者为宣纸,有料半、夹连、棉连、粉连之分。清中叶后又出现了净皮(小七刀),又名六吉棉连,该纸极薄,常用以拓铜器、玉器。

第六,看墨气。旧拓特别是珍本往往用墨考究,墨色浓重黝黑,或紫光隐现,墨香四溢。伪作急于求成,意在获利,用墨平淡或粗劣,拓时粗犷浮滑。这一特征无法掩饰,惟须多看,对真伪多做比较方可掌握。

第七,看石花。石花即石刻上经过天然风化而成的剥落损蚀痕迹。天然的石花非常自然,人工难以仿刻,伪本石花人为椎凿痕迹明显。

第八,看纸色;作伪者为了做旧,绞尽脑汁欲令拓本古色古香,染色充旧便是其惯用手法。一般分别采用茶叶、颜料、明矾、瓦花等物熬汁染纸。但假货在色泽上与真品相较,或太过,或不及,总有破绽露出。

第九,看版别。近代印刷工艺发达后,精印本往往酷似原本,若再加上染色等手法充旧,更易使人真伪难辨。区别时持原物在阳光下细看,影印本字口平滑、表面有油光、纸质不易吸水。锌版制品拓墨粗犷,字纹细处不够挺刮。

第十,注意残损程度、有无刮补。有的旧拓原字丰腴,因年代关系,后来的新拓字体变得纤细,作伪者便用刀将拓本笔划刮粗。有的拓本残破,往往用纸墨相近的翻刻本或新拓本补配。

碑帖拓片辨伪涉及面广,有条件的须多看原拓,重刻及翻刻与之一比即可现真伪。伪刻多系杜撰,有的谎称原石在某地,于某时出土,系某朝某某作品,一般均假冒古代名家,但越是名家,越难仿造其风格、气势及时代特色。这一点,在多读古代碑文并领会其内容、笔法神韵之后,自然能够体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1 17:27 , Processed in 0.101804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