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语文高考命题的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7-8 07:33: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按语:1998年3月4日,我在《光明日报》上发表题为《对语文高考命题的反思》这篇文章,至今已春秋十三载。如今,时过境迁,语文教改已逾30年,不少省份语文《新课标》的实施亦已满10年,然而,如果用高考的分数来衡量语文教学质量的话,语文教学的成效似乎并不明显。而这分数的高低与语文试题的难易(包括阅卷评判的宽严)密切相关。今年江苏的高考语文,备受社会关注。考生的语文成绩再创历史新低,160分的语文试题(不含加试题),考试均分仅为81分。高考的结果,社会对语文老师颇有微词,命题和阅卷者也颇受诟病,语文教学再度陷入困境。为此,笔者在博客上重新发表这篇文章的原稿,供广大读者(包括命题专家)参考,也希望今后的语文高考命题能有明显的改观。





对语文高考命题的反思



华义平



恢复高考已20年了,语文高考命题本着“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新生,有利于促进中学语文教学”的原则,在积极地发挥其导向作用,这一点是毫无疑义的。然而,如果我们能重新对语文高考命题进行全方位审视和深刻的反思,也许就不难发现存在着的与其相关的一些问题。

一、将高考语文命题视为语文教学的“指挥棒”是一种错误。长期以来,人们一直称高考语文命题为“指挥棒”,且深信不疑,而对这种称呼是否妥当,却很少作一番冷静的思索。所谓“指挥棒”,《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商务印书馆)作这样的解释:①乐队指挥,交通警等指挥时用的小棒;②借指起导向作用的事物( 多含贬义)。人们将高考命题称之为“指挥棒”,显然是取的第二个义项, 而且不含贬义。怎么比,并无妨;问题是,既然是“指挥棒”,就得随着它“转”,而语文教学也就得随着高考语文命题这根指挥棒“转”,让语文教学跟着高考这根指挥棒“转”,会“转”出什么结果呢?我们再也不能无视这样一个现实:在“高考语文命题是指挥棒”这一错误舆论的误导下,如今不少语文教师进入误区,语文教学偏离轨道、陷入困境;语文教师从事语文教学只能是“戴着镣铐跳舞”。出于追求高考升学率这一功利目的,“跟着高考指挥棒转”、“考什么、教什么”成了时尚;真正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依据《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全面(包括听说读写)语文基本功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并不多见。这又怎能不导致语文教学方向性的偏差?又谈何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过去有人批评语文教学“少慢差费”,依我看,现在还应加上一条,就是“偏”。这个问题不尽快解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二、考查的内容、方式已与当今语文素质教育的要求不相适应。众所周知,学生的语文素质应包括听说读写几个方面,语文素质教育的出发点,根本点就是要严格训练学生这几个方面的基本功和基本技能,让学生在这几个方面全面发展。高考语文命题也理应涉及这几个方面,这样才能比较全面准确、客观公正地反映考生的语文水平。可从近几年高考语文命题的实际看,考查的内容仅涉及“读”(还不包括诵读等)和“写”两个方面,而对“听”与“说”两个方面却未作要求。其实,语文的“听”与“说”至关重要,单就“说”而言,一方面口头表达最能直接反映学生的语文实际水平,另一方面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也是学生应具备的语言修养。可见,高考语文命题与当今语文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相去甚远,并不能很好地体现语文素质教育的精神。同时,由于受某种因素的制约,目前高考语文除侧重考查读与写的能力外,也未能采用一个比较合理的检测手段(如听力考试、口试等)对学生的听说能力进行有效的考查,以全面衡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考查内容的偏颇失衡就不可避免地影响了检测的信度和效度,难怪不少语文教师还有这样的感触:往往“语文综合能力强的学生在高考中反而得不到高分”(于漪语)。

三、试题偏难,产生了很大的负效应。与其它学科相比,语文试题是偏难的。考查内容有难度,固然是由语文这门学科自身的特点决定的,但也与命题者的人为因素有关。试题偏难,加之命题的某些疏漏(仅1997年,值得商榷的就有十多处),150分制的高考语文试题,考生能拿到100分尚不容易,超过更难 ,历年的考查结果都表明,语文能达120分的确是凤毛麟角;  其他学科就不同,140分以上也不稀罕。我想,语文得120分,与其他学科(如数学)得140分究竟有多大区别,也很难说,总不能说数学学得好,语文学得差吧?内行的是懂这一点的。我们承认中学生语文水平普遍偏低,但每年高考,考生逾百万,为何至今连140分(不用说150分)竟一个也没有!我们是不是应该再降低一下高考语文试题的难度?难度不降低,害莫大焉。在“应试教育”的阴影尚挥之不去的背景下,分数是个“宝”,你不看重,学生看重;你不重视,社会重视,家长重视。事实上,语文试题得分偏低而不易得高分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确是匪夷所思。一是挫伤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多数学生学习语文缺乏兴趣、失去动力,致使教与学的双边活动难以和谐地开展。语文教师希望学生学好,也只能是一厢情愿,他们从事语文教学可谓举步维艰。二是出现学科之间学习的不平衡。不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转移,重“理”轻“文”的现象尤其严重。结果是,他们的数理化越学越好,语文却越来越差,于是产生了“马太效应”。三是社会不理解、教师受冷遇。现在就有不少人认为“  语文教与不教无所谓 ”、“语文人人都能教、人人都难教好”。因此,语文教师压力很大。尤其是那些高中毕业班的语文老师,他们也希望通过理想的高考成绩来得到社会的认可,可高考成绩一揭晓,不少人只能发出“欲说如今好困惑”的感叹!倘若再来一届,便又会道出“才跳离苦海,又入迷宫”的无奈心声。
2#
 楼主| 发表于 2011-7-9 22:37:51 | 只看该作者
作文之难:说2011年作文题目

张颐武



一、全民大作文

   2011年的高考作文题已经揭晓,最近这些年,高考作文题已经成了网络文化关注的对象,借此发议论,舒胸臆也成了一时的风尚。这并不是数学等科目不重要,但确实让公众插不上嘴,说不上话,有自己的专业的门槛。虽然大家都学过高中的数学等,但确实能够在今天发议论,还能够让人有感觉,就不容易了,因为那些都可能已经忘光了。而且哪怕是语文的知识都有确定的答案,有明确的解题思路,不可能由着我们随心所欲的品评发挥,说外行话,不懂装懂就会出乖露丑。而作文则只要是认识字,有一点基本的阅读能力,都能发议论,指点江山,还不会露怯。于是,每年到了高考时分,品评作文题目就成了一时风尚。这其实是让大家过瘾,也借着这机会重温一下自己的青春岁月;但也让出题老师为难,别的题出得如何,说话的只有同行或考生,但作文确实是全民大品评,全民大作文。而作文题目也确实透露出,或者让公众揣摩到某些社会意识和公众心理,人们常常是借题发挥,由此来显示自己的才华,或来表现自己对于社会的理解。所以作文题目是高考这件中国的大事中最有戏剧性也最有全民性的事情。而由此衍生的诸如所谓“零分”作文的戏拟之作,也成为了一项以搞笑和幽默为基础的文化产业。



二、我的三个标准:猜不着 想不到 用得上

但作文还是作文,考的还是高考考生的语文基本功和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还是一项专业的事情,并不像想的那么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和价值。它其实并不是以考验考生的社会观念或写作天才为中心的,而是首先需要看考生能否凭自己的能力写出文从字顺,有正常感情和逻辑的文章。高考其实是设定进入大学的合格标准,而不是考出文学天才或伟大思想家,那些事情都不是高考所能够做的,而是社会在自己的广阔的空间中自己选择的,也是个人在诸多的努力中才可能被认识的。一句话,参加高考,写作文的可能有未来的大作家或者未来的思想家,但高考作文并不是仅仅要选出他们,确定他们就是天才,而是要让高中所学的知识得以展现,让合格的考生进入高等学校,它实际上是划定一个不同的合格的“低标准”,是证明这个学生具有进入高等学校学习的基本能力,而不是选拔一些天才或巨匠。高考作文要做的是设定一个进入不同类大学的基本的标准,而不是“新概念”作文大赛或者文学新人或思想新秀的选拔赛。这其实是一个明明白白的道理,却往往被我们忘记了。我们常常气吞山河地议论,气宇轩昂地批评,其实都未必适合高考作文。作文还就是作文,不是别的什么。那些写七言古诗想震慑一下判卷老师的,那些想靠作怪来显示自己以便一鸣惊人的,其实都还是应该在其他地方来彰显自己的才华,今天的社会有的是空间给你展现,要的是你真的有点才华和能力,而不是希望在高考的现场哗众取宠。在高考的现场,最合适的还是按照作文题目,实实在在地写出一篇有点意思,文从字顺的文章,当然在这里可以见得出闪光的才华,见得出独特的思考,可能也会出现盖世的奇文。这些当然也有巨大的价值,但这其实是我们得到的意外之喜,而不是刻意追求的目标。

从这样的角度来看今年的作文题,我们要品评就应该有标准。对我来说这标准有三:首先就是就是如何突破学生早就经过充分训练的套路,避免老师反复练习过的路子,让学生在短时间能内能够凭自己的综合的语文能力,通过审题、构思、写作的多个环节来独立完成自己的文章。也就是老师的训练和平时的积累其实只能是底子,而不是可以上来就套用的。高考进行了这么多年,中学语文教学应付高考的训练也已经极为成熟。所以不落到套子里见出学生的综合能力最重要。这就是“猜不着”。其次是题目本身不过分地确定它的方向,具有让学生在观念和行文上发挥的空间。因为如果文章的思路已经被题目完全规定得非常清楚,完全限定了学生的思考的范围和目标的题目,可能难以看出学生的能力。这就是“想不到”。三是让学生平常的积累的基本功能够有更好发挥的余地,能够把自己的语文知识调动起来。平常的学习或看闲书得到的东西等等能够得到运用。这就是“用得上”这当然不是一个选作家或思想家的标准,而是让考生的基本水平能够充分地反映出来,能够拉开他们的分数,让学得好的和学的不行的能够通过这样短的时间比较充分地反映出来的标准。作文题一定要不让学生太舒服,觉得全在他的意料之中,也一定不要看卷的老师太为难,让他们看到许多千篇一律的文章,分不出高下。这其实是最重要的标准。



三、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天津是翘楚

从这“猜不着”“想不到”和“用得上”的标准看,我觉得不少题目还是进入了中学的基本的套路。这些题目未必不好,但学生已经应对有术,看到后就会把准备的一套拿出来,一下子就是把或者自己过去已经经过老师修改,多日积累的路子用上了,这样就考不出他的真水平。其实我们多数的题在这方面还是有点缺乏创意。这大概分成两大类,当然都有自己的想法。其实都难出新意。

一类是议论文,这是近期出题的主流:如江苏的“拒绝平庸”作为话题有意思,但其实多少有点平庸之感,这题目其实一目了然,学生早有准备,或从应该超越平庸追求超越入手,或从平淡不是平庸,追求生命的价值入手,例子也都现成。北京的关于乒乓球赛和中国的冠军的议论文,也是一目了然,虽然设定三个角度,但能发挥的有限,老师给学生的准备都能用上,分数就会拉不开。而诸如全国卷2的通过代买彩票的例子谈诚信,当然切中现实问题,却也是一般性的题目,准备其实都非常充分,留给学生综合运用自己的知识来写出新意的可能不多。这些题目都会写的不过不失,都差不多的中不溜文章会有很多。而和中国的发展崛起有关的如新课标卷的“中国的崛起”或陕西卷的“中国的发展”,都是当下现实性的题目,学生也会多有准备。

二是抒情文,如浙江和安徽都是关于“时间”的,这些题目学生都会早就有备而来,难以分出高下,看出真实水平。山东的“这世界需要你”或者全国卷的“期待成长”或四川卷的“总想有一种期待”都不出意料,抒情的方向和穿插的例子等都会在学生的准备之中,给予临场发挥的空间其实有限。

这些题目都完成了作为高考作文题的功能,从议论和抒情两方面来发挥其实是当下作文训练的基本的路数,学生也都是从这些方面准备的。从好的方面说是让准备的能够用上,从负面来说就是新意不足,不出意料,让押题老师有所作为。

我觉得今年较好的题目其实有一些。如湖南的关于歌星对于自我和他人关系的认识的深化来谈你对人生的感悟,虽然还不出议论文的本色,但已经有些新意和让学生发挥的余地。而上海的悖论式的“一切都会过去”和“一切都不会过去”就有新意,难以在平常的作文训练中被训练到,你需要既有相当的语文知识,也需要相当的人文素养和思考能力才可能写的有意思。这种题,看起来谁都能写出一些东西,但水平一下子就能看出来,无论思想还是语文基础,通过这样的题都能有所展现。辽宁关于苹果闻味,学生的不同反应的题,也出得耐人寻味,对于人性有体察,是接触到一般性的人性话题的题目,而且深入浅出,别有意味,学生都能写出一些,但其水平容易判断。湖北的“旧书”广东的“回到原点”也都有一定的特色和发挥空间。

我最欣赏的是天津的题目:以“镜子”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从望远镜、显微镜、放大镜、哈哈镜、三棱镜中至少选两种,谈自己的感悟与观点。 这个题目真让人赞叹出得好。一方面是综合了自然知识和人文知识,镜子是一种光学的发明,又是一种人类文化的产物,钱钟书先生《管锥编》里专有关于中西文化中镜子的章节,对镜子的作用有诸多讨论。但这个题出得都有自然科学的根据,不同的镜子有不同的功能。同时又有人类社会生活的感悟,不同的镜子看到不同的人生况味。这个题一般的学生也能写出一些意思,不会看到题不会写,所以照顾到了基本面,但真正综合能力强的学生就会有发挥的空间和余地,能够在议论里有抒情,在抒情中融议论,写出自己的感悟和发挥。规定的出五种镜子中选两种来对比着谈,可以有许多不同的组合方式。这个题让老师和学生在平时准备时,确实“猜不着”但又不是偏题怪题。让学生的思路可以开放性的去写,没办法走进固定的方向和路径,不得不现场动脑思考,所以是“想不到”。同时里面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知识的运用,关于镜子的古诗古语也汗牛充栋,你要了解就能发挥,所以“用得上”。这个题可以说和我的三条标准正相符合。确实可以说是较为理想的题目,要让我来评判,当属今年高考作文题的翘楚。



四、作文的感慨

当然,以上所说,都是个人一己的偏见而已。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判断,都会有自己的感受,我的判断不能代替你的判断,我的感受也不能代替你的感受。最后题目的好坏还是要听学生和老师的,当然我的这些话也可以聊供参考。看着这些题目,想到了当年我高考的时候,那一年我还记得题目是关于达芬奇画蛋的故事的启悟,好多年过去了,人生已经走过了许多路,但那个时刻用笔写下第一个字的记忆仍然不曾磨灭。那是我人生的一个起点。今天看到这些作文,我只有无尽的感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30 00:31 , Processed in 0.11667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