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邱静芳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1岳阳“课堂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高级研修班学习之旅--(福建邱静芳)★=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1-7-13 08:59:17 | 只看该作者
岳阳游学之旅(11)

小^_^ 草听课笔记

报告题目:形式的突破与内涵的提升——当前课堂教学改进的基本主题
主讲人:刘铁芳教授
时间:2011年7月12日星期二下午  2时30分开始
地点:湖南岳阳第十四中学礼堂


希望在话语的沟通中消除空间的距离。
听李老师讲课,单从形式上就应该有所启迪。认识到自己的差距,但要真正改变,也是很难的。我们只是在尝试着做一些改变,让我们的生命多一些敏感性,多一些细微的触角。我本人在中师毕业,教过小学语文,教过初中语文、初中英语,现在教大学。从小对文学比较偏好。

回顾课堂学习研究的启示
以课堂学习作为最重要的关注点,立足学生,立足于教与学的关系来思考。研究一堂课,而非空乏的理论。课题细致,切实,又有引导。不同人员,包括学科教师、专家参与课堂教学研究,集思广益。聚焦学科,融合教师中心、学生中心的有点。
好好写好第一篇文章,以后所有的文章都建立在第一篇文章上。同样,上好第一堂课,也是非常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建立学习的场域,超越师本,超越生本,最实在的是回到教学本身。
警惕教学的模式化,固定化,保持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教师研讨的姿态:专注。
教师改变: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效。
课堂学习研究只是一个可行的方法,不是唯一。
切实地评课。
关注学生答卷上呈现的每一个信息。
小心对待学生的作业。
重新寻找生活的体验。
关注“此时此刻”的“这一个”小孩。
教师与学生如何相处的学问。这触及改变教育根本的问题。让我们时时刻刻生存在一个关系之中。任何时候都立足于师生关系来思考教学的意义。
叙事其实是一种教师心灵生活的历练。过一种反思的教育生活。
做一个不断反思的教师,有丰富的可能性的教师。不断面对开放的学生,面对开放的自我,让我们的教育生活永远充满可能性,充满魅力。

成事在人的启示
曼德拉一辈子坐了三四十年监狱。
曼德拉:“当我走出监狱大门的时候,我就把怨恨关在监狱里。如果我现在还深怀怨恨,那我就永远把自己关在监狱里了。”
他完全站在人性的高度。
这提醒了我们的专业态度。任何时候,我们要站在人性的立场上。
成事在人,事在人为。卓越的人性是成事的基础。
充分地意识到自己的使命,并且活在自己的使命中,也活在爱与宽容之中。
推荐一本书《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
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宽恕本身就体现了爱和智慧的结合。       

我的教育追求
科学与民主:以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精神来培养民主的生活方式。(杜威的教育思想的精髓。)
自然教育:开启健全人生。体育。对体育的狂热。(因为我们社会的体制,需要心灵来调整方向,让我们超越偏见,超越习惯。让身体的自然活得健康,如何健全地思考。加强体育,强化体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不管怎样加强体育都不为过。)
经典教育:提升心灵高度。(我们今天这个民族,缺少教育人的底气,到处是一种浮躁的现代化。我们又缺少宗教的背景和支持。经典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小的时候,经典可以游戏化,中学一定要加大经典的力度,我们要有开放的经典视野。)
公民教育:在公共生活之中来历练人格,免于个体人格在应试教育的技术中渐趋狭隘,提升社会责任。(直接针对当下孩子们在421综合症的成长中,在相对越来越温暖的照顾之中,孩子们越来越聪明,但越来越缺少责任意识,怎样培养孩子的公民道德,成了很重要的一项内容。)
如何做好公民,如何提升心灵。
教育说起来就是这样两个方面。

我对教育实践的人文主义态度
心中有人,有一个一个的人。
审慎是教育行动的美德。要有必要的节制。
适应中超越。适应当下的教育环境。然后再图谋超越。
想大问题,做小事情。眼光高一点,出发点要实,要小。
大胆尝试,小心求证。鼓励创造,但不是盲目的。
人文主义不仅是一种理论,而且是一种德性。
改变学生从改变我们自己开始。
改变我们自己从心灵开始。
教育在任何时候,都是艰难的事业。(没有哪一个模式可以一劳永逸。最好的模式一旦成为模式,那就意味着思考的终结。)
良好的教育总是一种内心的担当。(当老师一方面在技术层面会越来越容易,但在艺术层面却是越来越难。)

课程改革带来的变化:教师自主权的扩展和教师创造性的激发。课堂形式的多样化
学生的表现欲大大增强,学校个性的逐渐生成。
课程改革深化过程中的问题:学科知识的融合。教师散乱的实践理念。累积性发展。
(不要空谈教育理论。要具体深入到学科课堂之中。教育论的背景,教学论的背景,学科论的背景。三者不可偏废。当我们熟悉了课程改革诸多理论的时候,我们更多地要回到学科本身。)

繁华背后的冷思考:
新名词、新概念不断介入而出现新概念疲劳症。
被课改中的教师心态:功利主义、虚无主义。
教师的生命质量究竟提升了多少。
学生究竟改变了多少。
当下新课程改革形式的热闹与实质的进步偏小形成鲜明的对比。
形式的突破不是目的,重要的是学生发展的内涵,师生关系的内涵,能够实实在在地发生转变。

一个课例:诗歌解释  台湾电影《梅花》  音乐:梅花三弄  美术:赏国画梅花

教学反思:
1  从诗歌到电影,到音乐,在突显梅的精神的同时,是否需要回到作为艺术最基本的主题,那就是美。诗歌的美,电影的美,艺术的美?也就是我们是否首先需要考虑《咏梅》这首诗作为诗歌的美?
2  从诗歌到电影到音乐到美术,形式不断转移,实际上主题有明显的漂移,比如梅花的画,就有不同的主题,如何在不同的主题中突出我们要传达的核心主题?也就是在群芳妒的环境之中,或者在严寒之后总保持品行的高洁?这里涉及到课堂内在的逻辑问题。
3  基于多种形式,不同内容的转化有些快,这就难免导致课堂的浮。好看本身就很容易导致浮,这里涉及修饰的艺术和本原的艺术。
推荐电影《罗马假日》
4  课堂表现,老师的表演很好。但学生的表现还是有些偏少。课堂的表演性,到底是谁的表演?
总结:谁需要多种手段、形式的综合?是基于课堂本身的需要,孩子们的需要,还是教师自身表现的需要?
我们的课堂并没有充分地体现学生的立场,我们只是想当然地把我们认为重要的东西加给他们。
课堂达到的深度广度才是目的。
主要问题:情感的渲染大于理智的启迪(小学语文课堂存在的通病)
课堂价值的窄化。浪漫的情感遮蔽了理智的生成。

学生对未来的设想。没有立足于现实的真实人格。比较趋向于技术化的、个人化的成功。对社会的理解,生存姿态,很欠缺。如何调动孩子的情感,唤起他们实在的行动,才是最重要的。

为什么我们的高考作文为什么只能写议论文?因为高中教育是一个人成人的很重要的检验,意味着高中生不仅仅要有一种良好的阅读表达的功夫,更重要的是有一个社会情怀,有一种社会责任感,扩大学生的社会视野。作文水平,体现一个人的做人水平。我们要培养的高中生,应该达到一个时代青年的高度。眼界决定境界,胸怀决定境界。
儿童个体性话语的整体缺席。
启迪孩子去关注生活,关注周遭的世界。
课堂基本是孩子们迎合性的表演。也就是表演孩子们已有的观念、认识,而不是深化孩子们的发现,拓展、启迪孩子们的眼光。他的创造性没有被激活,那么他的生命值就没有达到应该达到的高度。
整个世界很热闹,但是却没有儿童的世界。
问题小结:形式的突破不是万能的,意义是有限的。
12#
 楼主| 发表于 2011-7-13 08:59:42 | 只看该作者
岳阳游学之旅(12)

小^_^ 草听课笔记
报告题目:形式的突破与内涵的提升——当前课堂教学改进的基本主题(下半场)

主讲人:刘铁芳教授
时间:2011年7月12日星期二下午  4时开始
地点:湖南岳阳第十四中学礼堂


以许市中学的课程改革为例

转变的重心。老师最重要的是充分给每个孩子提供平台,促进每个孩子的自主参与,激发他们的自信。
学生和先生的辩证关系
教师作为引导者身份的回归。
课堂的多中心化。每个孩子都可能成为课堂的中心。
基于学生认知规律和知识逻辑的学案设计。

问题思考
课堂教学如何体系那痛经结合的课堂节奏,也就是个体心灵发展的节奏?
教师的引导功能如何更好地体现?教师是否以及如何也成为教学进程中的一个中心?
如何体现不同学科、同一学科不同内容的差异?
如何帮助边缘孩子?怎样真正让每个孩子有参与的可能性?
进一步思考
如何超越以知识和应试为中心的教学目标?如何专项学校内涵整体发展?确切地说目前学校的改革还是教学改革为主。

好学校的四个“度”
温度:体现师生生命的投入。
深度:许市中学已经有一定的深度,应该更好地拓展。
力度:就是坚持。这种模式能坚持多久?
高度:体现文化育人、价值引导。

学校的三层境界
学园:思维的发展(成长)
乐园:生命的体验(成长)
家园:精神的引领(成长)

教师的幸福感从何而来?

幸福感的源泉:基于个人视角。
教师向着职业生活的内心的开放性。即活在当下,教师在何种程度上真正把自我投入到职业生活之中,爱着孩子们,爱着教育本身,这就进入了基本的幸福源泉
教师在职业生活之中因为自己的创造和引导而引起的学生生命的成长,让教师获得的成功感。
教师进入职业生活过程中其内心对这种职业生活的敏感性,也就是职业生活过程中教师幸福体验的丰富性也就是教师对师生交往、对课堂细节、对教学内容的深入体验与发现等等,都足以构成教师幸福的生命体验。教师不仅创造教育,还需要有享受教育的心。享受教育也是一种能力,一种基于教师心灵的能力。

教学的回归:回到教材,回到儿童,回到教法。
核心:立足儿童与文本的联系来备教材,设计教法。设计课堂教学的兴奋点,设计一个“眼”。

举例鲁迅《社戏》

要找到我们教师发展和孩子发展的精神联系。
回到作者的心,回到儿童立场,而不是基于简单的成人化,模式化的解读,来扩展儿童对文本的体验。

18个孩子进入重点实验室:中科院生物所的体会
《开放的课堂:更好地适合每一个……》

叶澜教授:
不同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
第一层面:只是技能技巧 与人类生活世界的关系
只是结构与内在逻辑 整体恩是能力
学科形成与演化史  知识背后
每一个阶段都可以达到不同层次不同学科的价值认同。
体育:教师成长最为根本的问题是人生价值趋向的问题
体育教师:体育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体育教学的“大教”就是要让孩子拥有终身受益的锻炼习惯和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

如果你有一种专业的魅力,对学生有一种专业的凝聚力,学生对你的教学就会产生迷恋,就会与你形成一种默契。
教师的艺术素养,陶冶学生的审美气质
教师的文学素养:文学热情地唤起与想象力的激发。
教师的职业魅力专业魅力的先贤才是师生幸福的根本保障。
好的课堂总是散发着魅力,这种魅力的根源来源于教师的人性,魅力的中心就是人性的魅力。
包容与爱。
13#
 楼主| 发表于 2011-7-13 09:04:41 | 只看该作者
岳阳游学之旅(13)

2011年岳阳—课堂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高级研修班
7月12日晚分组活动:教师成长叙事分享与讨论

第一小组   组长 管季超(湖北孝感)  徐婷(湖南岳阳)

活动主旨:平等交流,聚焦话题
活动形式:现场研讨,呈现研讨的过程(文本)
活动时间安排:
19:00-19:30  自我介绍:基本信息,职业成功点
19:30-20:20  撰写叙事短文:课堂故事,研修故事
20:25-20:35 请2-3位作者朗读作品(省内省外各1篇)
20:35-21:00 共同研讨:好的教学叙事的基本特征。


教师成长叙事分享与讨论

主持人李元君老师:两天来的学习大家非常辛苦,但是上天眷顾我们,给了我们凉爽的天气。今天我们先进行小组交流,然后听刘良华教授报告。
http://www.edu11.net/space.php?uid=78&do=blog&id=443549
http://www.edu11.net/space.php?uid=78&do=blog&id=443549


各组汇报7.12晚间教师成长叙事分享与讨论


第一小组

湖北学员管季超:
                 我们这个学员小组的分享与讨论活动是这样进行的:

——第一个环节是小组成员的自我介绍,相互认识。

按照学员就座的自然顺序,转圈发言。先介绍姓名、工作单位、任教学科、任教年限。用几句话简要介绍自己的“职业成功点”。

在这个环节中,有许多老师都将养成了人文阅读、教育阅读的良好习惯,自己所上的课得到了学生的喜爱作为“职业成功点”。杨其老师将已毕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仍然眷念老师、与老师保持情感联系作为自己的“职业成功点”;李兵(君山)老师长期担任班主任,非常注重留存能记录学生成长足迹的实物资料,坚持写《成长日记》;张文玉老师说了自己的学科背景是美术,但是为了服从学校工作的全局需要,先后承担了几门学科的教学工作,每做一件工作都努力去通过自学适应“角色”的工作需要。范婷婷老师坦率地表达了至今尚未充分地感受到教师职业幸福的当下困惑。

我们这个组,外地的学员只有几位,岳阳本地的学员占绝大多数,学员在教育职业分担的“角色”比较多样化:有区教研室主任、学校办公室主任、语文、数学、英语、体育教师,其中有超过半数学员担任班主任工作。

“角色”的多样,带来的是思考和表达的差异性,大约40分钟的时间的自我介绍环节呈现出有限的丰富性。

——为了聚焦研讨话题,也为了真实地考察学员撰写“教师成长叙事”作品的实际能力,第二个环节我们留出了大约40分钟的时间,约定与会学员当场撰写一篇“教育叙事”。由岳阳楼区教研室主任、小语教研员吴群同志和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小学语文教研员,《语文报/书法版 》特约编委管季超老师从这些“叙事”作品中选出了几篇相对完整的代表性作品,由作者本人诵读,由研讨活动主持人作简要的评点,与会者共同来体会:好的教育叙事作品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1.岳阳市东升小学吴迪老师没有上过师范,是由退伍军人直接担任体育老师的。吴老师的教育叙事:《老师,我想看》,讲述了他和一位“潜能生”之间发生的小故事,生动地展现了老师经由这个故事在“学生观”上发生的转变。

2.李元君、周求知、徐婷这三位老师是岳阳市优秀的小学教师。他们撰写的教育叙事作品向我们证明:教育是一种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教育图景。

3.长沙的谢娟老师的教育叙事作品《一次难忘的习作课》,长达千余字,讲一位学生的母亲去了一趟马尔代夫,带回一瓶马尔代夫的海水,谢娟老师让这位学生将这瓶海水带到班上来,作为“体验实践——交流——习作”三步教学模式的一个教学资源。谢老师先让学生看图片——猜颜色——尝海水——然后让学生将体验过程写下来。整个故事的叙事非常完整,有机融入了作者对小学习作的思考。

4.株洲市实验小学帅慧娟老师以《回归·体验》为题的教育叙事作品,通过送教下乡的课堂上发生的一个非常细心的教学故事,传达出这样的理念:真正懂得关注学生的体验与发展,回归真实自然的课堂,这样的教学,才是能进入学生心灵的成功的教学。

5.长沙市沙子塘小学林丽霞老师当场写的一篇文章《作文其实很简单》显然不是一篇教育叙事作品,但为了鼓励她在小学作文教学上所作的思考和努力,主持人也请他口头发表了这篇小学习作教学的论文。

6.来自福建省龙岩一中的邱静芳老师,养成了随时以教师的眼光观察与思考日常生活的习惯,她在研修班前三天的时间里,个人博客的文字更新量就已经接近一万字。昨天晚上,她在短短40分钟时间里,写下了两篇短的教育叙事,观察、思考、行动、写作成为了他教师职业生活的常态。

各位研修班学友:

          在听完我对昨晚由学员现场撰写的教育叙事作品的介绍之后,我们不妨作出这样一种美妙的设想:假如我们学习和借鉴李树英博士介绍的课堂学习研究的理念和操作,更细腻地去研究学生在课堂中是如何学,如何学会的;假如我们学会了教育现象学对看似平淡的教育现象不断追问从而深究其中蕴含的教育价值的方法;假如我们将目光投注到看似庸常的教师日常生活,用叙事的方式尽可能保留实践中的情境、机缘、感受和应对,邀请同行一起倾听故事,并以此作为基础展开对教师个人实践理论的理解;假如我们借鉴教育社会学的某些观念审视和调整我们的职业生涯;假如我们能像许锡良先生刘铁芳先生那样站在一个更为宏阔的理论背景之上去不断解构与重构我们对教育的体认——那么,我们从平凡琐细的教师职业生活中,一定能体验到更多的职业幸福感。


[管季超注:昨晚在岳阳客舍中整理成文,湖南第一师范李金国先生帮我录入,无线上网发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4#
发表于 2011-7-13 16:08:44 | 只看该作者
http://www.xgrb.cn/bbs/read-htm-tid-1073665-fpage-3-page-26.html

向邱老师学习。

百花争艳气象新
                   ——龙岩一中2006—2007学年高一第二学段新课程“同题教学”公开周活动综述

     2006年12月5日至12月8日,龙岩一中举办了2006—2007学年高一第二学段新课程“同题教学”公开周活动,邀请了龙岩市普教室及全市五十多所学校的领导老师光临指导。为便于外校教师听课、研讨,同学科课题安排在同一天开设,开课当天各教研组即组织听课教师评课,最后形成书面点评文字,集中汇报并上交。整个公开周活动紧张有序,反响热烈。
     本次“同题教学”活动在我校属首次举办,涉及领域广,开课教师多,高中新课程共八个学习领域,此次开课涉及的领域占七个,有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通用技术、美术、体育共计12门学科,全年级共28位老师开课,占年级教师总数一半,其中特级教师2名,学科带头人1名,更多的是年轻教师。他们各施其才,各展其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呈现出课改新征程的万千气象。
一、新的理念在实践中体现
     新课程教学公开课,重在探索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开课教师在教学目标的全面性、情景的激励性、结构的有序性、活动的民主性、反馈的及时性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每堂课都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精神,教师们的精彩讲授,学生们的热烈参与,民主和谐而又各具特色的课堂氛围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师们的课堂教学努力实践新的理念,追求“走进学生的心灵,追求诗意的课堂,享受教育的幸福”。
     教师能根据教材因素、知识特点和学生实际,给学生以科学的学法指导,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各学科都能充分体现本学科的特点,围绕新课程培养目标的核心素养,灵活处理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落实三维目标,还原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不仅关注了人的社会性,同时又关注了人的自然性和个性;注意了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发展高中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愿望和能力;注意了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特别注意培养学生时代发展需要的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师生在沟通与合作中进行知识的共享、心灵的碰撞,形成“学习的共同体”,共同建构知识。
     每个老师都遵循教学目标的全面性,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课堂上力求体现新课改的理念。语文、数学的选题和教学体现了学科的工具作用;物理学科吃透课标,科学地使用教材,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了学生物理思维能力;化学科注重从化学实验的现象中得出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使学生深刻地掌握化学实验基础。通用技术课的李荣山老师处理教材,大胆创新,将本章第二节课的“头脑风暴法”提前进行介绍,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明白:方案的构思需要历经一番头脑风暴,技术设计的生命力源于创新,而创新的设计更是离不开头脑风暴。这就使得先行介绍“头脑风暴法”显得非常及时和必要。教师在这里能打破教材的结构,体现教师本身的开拓精神,为学生树立了榜样。
     很可贵的是,这么多人开了那么多课,大多是常态下的课,显得真实而可学,便于研究,便于探讨,便于借鉴。石文美老师的课前五分钟的学生诗歌鉴赏,并未因开课而影响,照常进行;邱静芳老师的课前《论语》解读也未因开课而删去。从备课时间来看,大多数老师都跟平时上课所用时间一样,因为不能影响前与后的日常授课。公开课的意识淡化了,每一堂课是当作研究课、探索课、学习课、常态课来上的。
二、妙的设计在课堂中展示
     新课程的实施关键就在课堂,怎样有好的设计呢?教师们都在开动脑筋,以模块为整体,结合本课实际,设计教学实施方案。比如生物,不仅教师认真备课,分析教材,根据学生特点精心设计教学和制作课件,还要求学生课前认真预习,并以2人一组为单位认真撰写实验设计方案。地理,邱友生老师课前布置学生到网上查找资料,做好充分的交流准备。历史的郭秋红老师教学准备细腻,组织教学到位,引导学生课前作好讲解的准备。语文,石文美老师自己积极进行原创性地思考,还要求学生充分预习,先行预读所发材料;应永恒老师要求学生准备发言内容;邱静芳老师自己搜集了大量古今边塞诗文图片,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要求每个同学都要提出问题,以问题带动了学生的阅读,同时,通过提问,促使学生做深入的思考,老师再根据课前学生所提出的问题,确立教学难点,定出教学目标。
有了课前的精心的准备,就有了课中的精彩的呈现。
     谢爱萍老师的英语课颇具创意,她将一篇阅读课打造为听说课。彻底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学生们是主动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将古希腊传说中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改编为课本剧,表演中还配以道具和音乐,表演得十分精彩,赢得了其他同学的阵阵掌声。这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加深了学生们对故事的理解,同时对学生们的听说能力都是一个锻炼和提高,并为以下的教学环节作了一个非常好的铺垫, 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同是英语课,许婷婷老师的课是紧紧抓住学生对课文理解这一角度展开,她以奥运冠军刘翔夺冠这一激动人心场面作为课文导入的题材,让学生们充分理解奥运精神:更快、更高、更强。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组织体育俱乐部并由此吸引其他同学加入,培养学生听说能力和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语文课开了三节,一个人一个样。首先是内容上各有侧重:石文美老师侧重于课文本身的深入挖掘,并由点及面地辐射到整部《诗经》作品;邱静芳老师侧重于边塞诗的源头与发展的角度进行拓展;应永恒老师则侧重从延伸的角度,从现当代歌诗当中找《诗经》传统的传承,并读写契合,让学生学会运用。三个老师,三种不同的模式,邱静芳老师偏向于传统教法;石文美老师则继往开来,推陈出新,传统与创新相结合;应永恒老师则大胆开拓,以一种全新的态势出现,学生完全占据了课堂的主体位置。三堂课,三种不同的处理,大大地拓宽了听课老师的眼界,启迪了他们的心智。
     化学课教学思路清楚,按课本顺序讲解,重视从现象得出结论,学生感性知识较强。整节课始终贯穿“实验——现象——结论——原因(结构)”这条主线,努力实践从现象到本质的探究式教学。师生共同课堂活动从做(实验)到讲(教师)到答(学生)到练(学生),师生动静分明,有序而不乱,课堂气氛活跃。
     生物课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而设计的。教学设计包括实验方案的设计(由学生课前完成)、修正实验方案、实验探究过程、分享探究结果、师生归纳总结等几个环节,教学活动设计细致,富有新意,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完成了教学目标,教学效果好。
     物理课上,游颖曦老师采取了“创设情景、分组讨论、师生共同探讨、总结反思”的物理教学模式,有效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复习提问、新课讲授、巩固练习、小结作业”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克服了学生缺乏亲身体验、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不到提高,学生只能形成被动接受的不良习惯的种种弊端;而兰启鹏老师这节课侧重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重视在教学设计中提示知识的发生过程,揭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培养了学生对概念、规律、原理的兴趣。
     黄欢明老师在体育教学中设计的是分层次的练习,使学生每人得益。在课的常规部分中,设计了变速变向跑,篮球专门徒手操,以及滑步练习,使学生得以充分活动各关节;接下来行进间双手传接球(男投篮)练习,让学生了解并尝试篮球运动的配合,并运用自己看过或掌握的技巧,充分展示自己;最后接传球交叉步突破技术,在学生练习之后,以他们喜爱的学习形式——比赛结束本堂课。目的明确,设计科学,实用性强,能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始终强调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要强,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安全意识。
三、精的教法在运用中圆熟
     教法是为达到教学目的而对师生相互联系的活动进行调整的方式。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教法,相同的学科、相同的内容教法也不一样。
     政治科陈雪东老师以问题为载体,通过解决问题开发学生多元智能,其讲课方法符合学生思维特点,恰当地运用归纳法,从具体到抽象,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同时利用思想政治课自身的优势,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的教育和诚信教育。
     语文科的石文美老师抓住了诗歌体裁的特点,在夯实古代文言知识的基础上,恰当地确定了反复诵读加强理解的方法,使诵读成为培植、激荡、融化学生感情的支撑点,情在读中感,理在读中悟,法在读中明,并结合感性和理性两方面来指导学习,既使学生有了文言知识、诗歌知识的收获,又有了诗歌情感的深度体验,还有了对古代戍边的态度价值观的新认识;在教学中,既注意深度又注意广度,用课文作例子,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用点带面,从而达到了“窥一斑而知全豹”的目的,在比较中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解决困难,进而了解和把握了《诗经》的整个特点。
     数学科的邱红毅老师深入了解学生,掌握学生认知的规律性,将教材的内在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谐地结合起来。针对学生实际,坚持返璞归真,合理利用几何模型与课件,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在实践中获得理性认识,努力揭示数学概念、结论的发展过程和本质真谛,使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她还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适当设置了一些能够触动学生,处于学生思维最新发展区域的问题及容易使学生陷入思维误区的问题,体现了老师备课充分,具有预见性和前瞻性。师生互动融洽,教师的巧妙点拨给双边活动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和时间。
     数学科的王珍连老师课堂上十分注重数学三种语言的相互转化,这对初学立体几何的学生来说无凝是非常必要和有益的。例1和例2的选择能充分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并且课堂上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较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主要知识和方法,较好地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师生配合默契,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活跃,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邱友生老师采用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紧扣高考、较为传统的教学模式。一开始便出示课标要求并作简要说明,明确了本课的目标任务。然后将知识目标分解成多个问题,利用各种相关资料信息,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林青老师的体育课重视培养小组长的组织能力,以小组讨论学习为模式,既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和增强集体意识。根据篮球运动的特点及其教学目的和教学原则,技术教学按讲解、示范、组织练习和纠正错误,三个步骤有序地进行。教师采用了分层次教学分别辅导,从而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使学生初步认识行进间运球接单手肩上投篮的方法。教学中设计了多处空间让学生通过想象学习练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了课堂的效果。
     每个老师都有各自独到的一套教法。李荣山老师在物理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瞿建英老师重视过程教学,充分展示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注意增强、培养学生的转化、归纳意识和能力。郭秋红老师引导学生学习历史时,注重学生的情感培养。陈志才老师在教学中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探究中美关系缓和的原因时首先讲述的是中美关系的缓和过程,有利于形成学生论从史出的观点。钟华胜老师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对一些开放性的讨论题,学生的答案、观点五花八门,老师没有急于解答,而是指导学生上网继续学习,寻找答案,为学生学习留了课后延伸。许婷婷老师的课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学习过程评价,采用的方式有自评、组评和互评,以激励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而张南申老师的体育课的教学模式,完全跳出了过去上体育课的框架,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其教学定位与课改的要求相符合,所采用的教学手法介于带运动队的训练方法与上普通体育课方法之间,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学到更多的技能。这些都起到良好的作用。
四、巧的学法在活动中突出
     教师不能代替学生读书,代替学生感知,代替学生观察、分析、思考,代替学生明白任何一个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条规律。教师只能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从而使他们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掌握发展变化的规律。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好的课堂要以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教学过程中,内容能放给学生的或者学生能讲清楚的能做的尽量放给学生完成,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得到思维、分析、语言表达、技能等的锻炼。
     石文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独立自主、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并能使自己与他们保持有效地互动,尊重学生,发言没有点名,而是让他们自由发言,对他们注意使用礼貌语言,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为了学生的主动构建,在课前就提供了比较学习的同类课外材料,预先做了预习布置,使他们有时间以及空间上的保障,能够作适当的比较和归纳,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自己的各种能力。
     应永恒老师的语文课改革更加大胆,课文的学习与课外的拓展,课内课外都放给学生完成,学生分组切块承担项目、课后协作探究、课文内容以学生讲授为主,自己只做指导,读和写、说和练都得到较好的统一。
     黄欢明老师的体育课在注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主导地位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互帮互学,培养合作意识,使学生体会体育运动带给他们的愉快感觉。
     郭秋红老师的历史课安排了学生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解冻,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及对中美、中日关系的展望这四个主题的自我讲解。学生为主体,互动合作探究学习,还让学生演出了历史情景短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李荣山老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组织了有效的“合作交流”,使每一位学生在“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能成为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教师能把大部份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相互交流、提问、消化;学生在合作中解决了问题,获得了新知;学生在合作中增长了才干,并能在交流中尊重他人、理解他人。
     兰启鹏老师的物理课上,掌握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的来龙去脉是通过学生自己的思维过程和实验体验获得,而不是通过死记硬背、生搬硬套获得的;他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践活动,其通用技术课所展示的各种类型的板凳,全部由学生自己加工制作而成的,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邱友生老师的地理课注重了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教学设计合理,形式多种,有资料交流、看录像、学生讨论、学生看书、学生朗读课文,学生自由回答、学生扮演角色以及一些常规活动。整个课堂气氛活跃。
     范斌老师倡导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生物学习,教学方法灵活,比较注重“引导探究”和学生的亲身体验,使新课程改革与高考要求较好地进行结合;学生兴趣浓厚,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保持良好的互动,学生们回答问题积极,课堂气氛民主和谐。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瞿建英老师重视体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并初步去解决问题;游颖曦老师教学中体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参与、双向交流;陈雪东老师巧妙引导,让学生互相讨论、相互启发,在老师的鼓励下,学生对某些问题争先恐后提出自己见解、发表自己的观点。化学科注重实验,把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突出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突出用化学实验探究化学问题,并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注重在教学中创设问题,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并把握好深浅度。郑金明老师的美术课学生的参与面广,注重动手能力,让学生自己来画画,在鉴赏中画,在临摹中画,在创造中画,在画中鉴赏,让他们感受艺术的所在,感受艺术的魅力,增强了课堂活动的氛围,其中28位同学合作画一幅天安门,激发了同学们浓厚的兴趣,每个同学都兴致勃勃地加入到这一行列。钟华胜老师的课学生角色扮演活动设计得新颖巧妙,讨论探究活动非常到位,不流于形式,老师循循善诱,学生积极主动,课堂活跃而有序,课堂始终洋溢在愉悦、和谐、民主的氛围中。
五、活的技术在教学中放彩
     在这次公开周中,大部分教师都发挥了学校的硬件作用,使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了教学容量,营造了教学氛围。
     陈雪东老师在教学中使用了各样的CAI课件——音频、视频、图片、材料文档等,展示了青藏铁路、三峡工程、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重大基础设施和工程,使学生对财政的巨大作用由抽象变为具体。网络资源的充分利用,大大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容量,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有效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王珍连老师通过娴熟的现代教学技术,准确的数学语言,启发学生理解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及性质,通过生动的动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探索来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引导学生得出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郭秋红老师、陈志才老师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方式多样,运用了历史图片、视频资料、历史资料、历史情景短剧《握手》等,并创设了历史情境,运用表格、图示,采用学生自我讲解学习知识的方式进行教学。
     郑金明老师使用网络的网页课件,丰富和扩大了课本的教学知识及内容,所采用的高清晰的图片,达到了较满意的效果。而他用动画的形式放映建筑模型,把古建筑拱的构件之复杂一一分解,加深了学生对古代建筑的印象和理解,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到中国古建筑高超的艺术特色。对《故宫》的介绍他用网上的声音播放与电子相册相结合,让学生在欣赏绘画的同时,又能聆听有关故宫的介绍。
多媒体毕竟只是教学辅助手段,因此运用要恰当。石文美老师就很注意这点,他的课件准备得很全面,各方面内容都做得齐全,但在教学时他并未按原先设定的程序放映,而是按需所取,根据需要选择做好的幻灯片,重新进行了放映调整,使自己能够驾御多媒体,而没有机械地成为电脑奴隶。
六、好的资源在过程中开发
     在教学中,有许多资源可以开发与利用,以更好地实现各课程目标。实际上,课程资源能否在课堂层面发挥作用,是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关键。课程资源只有进入课堂,与学习者发生互动,才能彰显其应有的教育价值和课程意义,才能最终体现课程资源的价值。我们欣喜地看到,老师们都注意到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大大拓展了课堂的时空,加强了教学的感染力、说服力。
     陈芬霞老师的课是以希腊的历史文化作为主要线索并以此作为切入点,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堂上展示了网络资源中非常精美的希腊风景图片,以及一些有关希腊的历史资料,从古代奥运讲到现代奥运,从雅典奥运联想到北京奥运,从古希腊女子的地位拓展到中国奥运女冠军的风采。创设了浓郁的文化氛围,课堂中老师娓娓道来的文化及历史故事,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都是一种享受,引起学生们的共鸣,
     政治科教学注重了课堂生活化,陈雪东老师组织学生讨论龙岩房价,构筑生活场景,反思生活过程,解剖生活,回归现实生活,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财政对身边生产、生活的重大作用;卢万华老师把书本的知识与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情境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讨论问题的兴趣,学生觉得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更让学生懂得我们所学的理论、知识、观点是与实际相联系的,是有用的,是可以用来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这无疑给学生的思想政治课学习带来巨大的动力,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使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逐步得到贯彻。
     石文美老师补充的几个课外资料,是必修课文的同类型的名篇,与课文同样具有震撼力,它们既是一种对文本的拓展,又反哺了对文本的感悟。既基于文本,又服务文本——拓的是文本深藏着的意蕴,展的是文本包裹着的内涵。这样进行拓展阅读,也是一种具有原创意义的概括。这样,学习的过程由点到面,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邱静芳老师拓展的内容从古至今,既联系课文,又有时代气息,既有学生学过的,也有没学过的,温故知新,学以致用。
历史课上,陈志才老师的课利用了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过程的大量图片,由学生进行展示介绍,以及在对中美关系的缓和原因上的学生的合作探究分析,对知识进行了一定的拓展;郭秋红老师对课堂知识尤其是结合时事、以史为鉴、展望学习等方面,都有较多的延伸与拓展。
     美术课的郑金明老师在课堂上所用的摄影图片相当部分都是他自己的摄影作品,这都是平时他注意积累资料的结果。
化学、生物课都紧密联系生产实践、生活实际,让学生较好地理解知识,养成处处留心皆学问的习惯。地理课能将所学知识与身边的生活联系起来,把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很好地渗透到了教学过程中。
七、谐的气氛在动态中生成
      教师要充当好组织者、引导者、交流者,使课堂学习在一种民主、平等的氛围中进行,做到师生、生生互动,动手——操作互动,动情——情感互动,动脑——思维互动,达到一种师生情感交融、言语共鸣、思维共振的境界。
      通用技术课上,李荣山老师从学生熟悉的影片《天下无贼》葛优感叹“人才”的稀缺引入,这种灰色的幽默立刻让课堂充满轻松活泼的气氛;接着用了生动的例子,引发学生的创造激情,从“极具创意的一组广告”到“长纹宫灯”,从“各具特色的椅子”到“立鸡蛋”,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例子不断地冲击学生的眼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望;最后以台灯为例讲解“设计分析”中的“物”、“人”、“环境”等三个方面,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这里,所有活动均来源于头脑风暴法成就方案的构思,教学过程合理流畅,主题鲜明。而师生之融洽,课堂气氛之活跃,惹得听课老师都羡慕不已,课后不禁发出感叹:李老师,做你的学生真幸福。
      应永恒老师的《采薇》一课,由这首诗歌的写作技巧入手,让诗歌学习与现代写作契合,让学生马上在课堂上加以运用,教学方式让人耳目一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创设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氛围,营造了民主、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
      华美燕老师注重学生“自主探究”,以学生为本,通过探究“酶的特性”的分组实验,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及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课堂气氛民主和谐,教学效果好;尤其是分享实验方案及分享探究结果时,请两位同学将各自的方案以板画的形式进行讲解,学生的精彩表现使课堂教学达到高潮。
吴张宜老师的体育课在调动学生和布置场地时充分考虑了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练、创、玩,重视了教与学的双向交流,在具有情境化、趣味性、合作创造的氛围中,采用示范、表演、评价、启发、激励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观察、实践、讨论、创新与互评,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活动中,培养能力,强身健体,发展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八、美的风采在开放中张扬
       每个老师都有各自的特征各自的风格,或活泼或深沉或幽默,或稳重或亲切或含蓄,或和蔼或平易或温柔,或机灵或睿智或激情,或谦逊或风趣或文雅,这场大规模的公开周活动中,他们的风采得到充分的展现。
亲和力——范斌老师、华美燕老师朴素大方,语言清晰,充满朝气,有较强的感染力和亲和力;瞿建英老师教态自然亲切,表达清楚,师生互动,关系融洽,重视适合学习的氛围的营造;李荣山老师,课堂有激情,语言幽默风趣,语调抑扬顿挫,用语生动活泼,充分发挥了教师个人优势,使得课堂形成轻松、自由、乐趣无限的“学习环境”,充满平等、民主、和谐的气氛;游颖曦老师平易近人、师生关系融洽。
       教学基本功——许婷婷老师作为毕业不足两年的年轻教师,课堂教学中充分展示了自身素质和特点,基本功扎实,口语流利娴熟;李荣山老师计算机应用能力强;邱红毅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细节的示范和强调,如工整的书写、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准确表达;郭秋红老师对学生的展示活动能给予必要的赞扬与肯定,适当的补充与小结。这些特点和细节,充分体现了青年教师的优势。
       教学情感——卢万华老师在整堂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始终充满激情,重点突出,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激发学生爱国、爱家乡的热情。感情成了一个不错的平台——知识是浸润着感情的知识,过程是流淌着感情的过程,能力因了感情才有动力,方法因了感情才有灵性。如此一来,感情就成了一个场,融入其中的有知识、有能力、有过程、有方法,当然更有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机智——教案是教学设计的蓝本,教学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教学中加以调整。石文美老师当初是考虑这首诗内容较深,有一定难度,准备发挥教师主体作用,自己讲解的,但在课堂上,发现学生经过充分的预习,学生是能搞清楚的,所以临时改变了教学设计,把这过程放给了学生,强化了学生主体,让他们既独立自主又合作交流,分享成果和喜悦,另外,本来在教案中还安排了关于家园乡愁诗的拓展,因为时间关系,就没用它了。这样的课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在课堂上有师生之间真实的情感、智慧、思维、能力的投入,尤其思维是相当活跃的,在整个过程中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的生成。邱静芳老师的课主要是了解戍边战士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以此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在深入探究“戍边思乡”主题时,原本预设的问题按顺序罗列了六个,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因为学生思维活跃,探究过程出现变化,老师的教学思路便也随之变化,六个问题后来省去了一个问题,探究过程基本按学生的思路走。这样上课,感觉师生交互很融洽。陈雪东老师在课堂上发现了学生主动课前预习的不多,课外阅读有限,基础知识不足,对本节课里的新名词,如资源配置、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稳健财政政策、经济结构等了解不多,阻碍了教与学的充分交流,在教学过程中,便及时调整、降低要求,尽量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让学生能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积极融入教与学的互动、交流和沟通过程中,分享彼此的思考、体验与观念。游颖曦老师能依据学生反馈而随机应变。瞿建英老师重视对生成性问题的处理,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体现学习的平等和“自由”。
       整洁大方的仪表美,与时俱进的知识美,铿锵幽默的言谈美,乐观积极的精神美,民主师生的关系美,在这次开放周当中,处处展现,时时发光。
      这次公开周的公开课,是扎实的课,充实的课,丰实的课,平实的课,真实的课。在教师主导下,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本课的主题来开展的,恰当的教法与新兴的技术相结合,关注了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由于更多地关注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情绪体验、过程参与、知识获得以及交流合作等诸多方面,教和学产生了和谐的韵致,课有了活的气韵和美的意境。而课前——精心的准备,课中——精彩的呈现,课后——精练的反思,又使公开课从感性进到理性,教师的素质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这次面向全市的“同题教学”公开周的成功举办,充分展现了龙岩一中在课改新征程上的探索过程和创新精神,有效发挥了高中新课程省级样本校的辐射带动作用。
                                             

开课附录:
科目                    课题                  开课老师
语文           采薇                    石文美、应永恒、邱静芳
数学           线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瞿建英、王珍连、邱红毅
英语           必修II第二单元          许婷婷、谢爱萍、陈芬霞
政治           财政的巨大作用          陈雪东、卢万华
历史           外交关系的突破          陈志才、郭秋红
地理           全球气候变化            邱友生、钟华胜
物理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蓝启鹏、游颖曦、李荣山
化学           钠的性质                傅萍华、郭朝明
生物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华美燕、范斌
通用技术       方案的构思方法          蓝启鹏、李荣山
美术           走进历史                郑金明
体育        体育(篮球、排球、武术、橄榄球)吴张宜、张南申、林青、黄欢明、汤易凯

(执笔:石文美)
15#
发表于 2011-7-16 09:52:30 |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11-7-17 18:21:21 | 只看该作者
=《教师之友网》愿与高品质教育网站和教师个人博客互换友链==



约定操作程序:

-----贵网/贵博审阅《教师之友网》;

------如有意向,即请贵网/贵博先链接本站;

-----将贵网/贵博网址跟帖发至此帖后,本站管理员回访;

-----请来访查看本站是否已作友链。



近期只友链5家,额满即止。
17#
发表于 2011-7-20 11:21:22 | 只看该作者
小^_^草的日志:人的精神根基





今日清晨,我把玩着一副风景扑克牌。甪直水巷、芦墟古镇、南浔古镇、古镇周庄、古镇乌镇、同里古桥、乌镇小景、西塘人家、宝带桥、虎丘塔影……牌上的风景都是古桥古镇古刹,且最多水乡。我幽幽地问:为什么大家都喜欢水乡人家?先生道:都是乡下。

我想起刘铁芳教授的乡土情怀。刘铁芳教授说他是成长于乡村的,是受着乡土滋润而长大的。那么,他那浓烈的乡土情怀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那拥塞在每个古镇里的游客们,他们为什么那么热烈地向往着乡土呢?难道,城市果真会腐蚀人的精神?

多少人朝圣似地,奔赴古镇,奔赴乡野。似去寻觅一种能滋养灵魂的神界密宝。

在古镇周庄,看到一块石碑。上书:中国作家协会创作基地。这至少说明,古镇周庄,是被普遍认同的灵感的创生地。我想到了凤凰古城走出的沈从文。是不是古老的石板古老的牌坊古老的墙瓦古老的河流,更容易贴近人的心灵?

一个人,哪怕他一直是生活在城市里,但只要他一踏上乡土,一望见溪水,就会莫名地产生一种家的感觉。古老人类的血脉里,流着千年的溪水,从未断绝。自然,是人类精神的母体。我突然明白了刘铁芳教授所说的“返乡”,“让文明的初始与作为生命母体的自然切入我们当下的生存结构之中,扩展生命与自然之间的生动活泼的联系,激活日渐物化的生命状态,丰盈当下生命存在的境遇,甄定生命发展的目标,恢复个体生命的沛然生气。”(刘铁芳著《古典传统的回归与教养性教育的重建》2010年6月版,第293页)

“日渐物化的生命状态”令我们感到一种置身废墟的惶恐,我们不能看着自己鲜活的生命逐渐变成一片废墟。寻访精神的根基,便成为人们一种自觉或不自觉的需求。

清幽淳朴的乡野民情,更贴近赤子情怀。置身脱俗之境,更易于培育灵魂的美善。

然而,当商业化日益扩张,并蚕食着那硕果仅存的一片水域的时候,我们发现,即使是这样的桃源,也开始难以寻找稳固的精神根基了。

一直以来,总喜欢走进古民居。哪怕看见的是残垣断壁或者是瓦楞上丛生的草,无论是欣欣向荣,还是衰败肃杀,都会引发我内心深处的怀想。望着那古老的土墙、石凳,望着那水边浣洗的村妇,我常常想,我一定在这样的地方生活过,这一定是我曾经的家园。

我再次相信,每个孩子的背后,都是人类几千年文化的积淀。人类的经验,从来没有被割断过。教育即唤醒。“古典经验唤起个体对人类过去经验的感知,唤起个体的人类记忆。”(刘铁芳著《古典传统的回归与教养性教育的重建》2010年6月版,第301页)当我们无法走进桃源时,不妨走进古代经典。在那里寻得“现代人最基本的生命滋养”。

我们需要经常“返乡”,不断地让乡土的清风拂去我们心上落满的尘埃,不断地让乡土的绿水洗去我们身上的俗气媚气。不单教育是如此,人的成长,生命的丰盈,都需如此。

2010-7-26
18#
发表于 2011-7-20 18:42:39 | 只看该作者
课堂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高级研修班学习之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9#
发表于 2011-7-20 18:43:26 | 只看该作者
课堂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高级研修班学习之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0#
发表于 2011-7-20 18:44:47 | 只看该作者
课堂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高级研修班学习之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9 20:31 , Processed in 1.03680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