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邱静芳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1岳阳“课堂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高级研修班学习之旅--(福建邱静芳)★=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1-7-13 08:59:17 | 显示全部楼层
岳阳游学之旅(11)

小^_^ 草听课笔记

报告题目:形式的突破与内涵的提升——当前课堂教学改进的基本主题
主讲人:刘铁芳教授
时间:2011年7月12日星期二下午  2时30分开始
地点:湖南岳阳第十四中学礼堂


希望在话语的沟通中消除空间的距离。
听李老师讲课,单从形式上就应该有所启迪。认识到自己的差距,但要真正改变,也是很难的。我们只是在尝试着做一些改变,让我们的生命多一些敏感性,多一些细微的触角。我本人在中师毕业,教过小学语文,教过初中语文、初中英语,现在教大学。从小对文学比较偏好。

回顾课堂学习研究的启示
以课堂学习作为最重要的关注点,立足学生,立足于教与学的关系来思考。研究一堂课,而非空乏的理论。课题细致,切实,又有引导。不同人员,包括学科教师、专家参与课堂教学研究,集思广益。聚焦学科,融合教师中心、学生中心的有点。
好好写好第一篇文章,以后所有的文章都建立在第一篇文章上。同样,上好第一堂课,也是非常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建立学习的场域,超越师本,超越生本,最实在的是回到教学本身。
警惕教学的模式化,固定化,保持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教师研讨的姿态:专注。
教师改变: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效。
课堂学习研究只是一个可行的方法,不是唯一。
切实地评课。
关注学生答卷上呈现的每一个信息。
小心对待学生的作业。
重新寻找生活的体验。
关注“此时此刻”的“这一个”小孩。
教师与学生如何相处的学问。这触及改变教育根本的问题。让我们时时刻刻生存在一个关系之中。任何时候都立足于师生关系来思考教学的意义。
叙事其实是一种教师心灵生活的历练。过一种反思的教育生活。
做一个不断反思的教师,有丰富的可能性的教师。不断面对开放的学生,面对开放的自我,让我们的教育生活永远充满可能性,充满魅力。

成事在人的启示
曼德拉一辈子坐了三四十年监狱。
曼德拉:“当我走出监狱大门的时候,我就把怨恨关在监狱里。如果我现在还深怀怨恨,那我就永远把自己关在监狱里了。”
他完全站在人性的高度。
这提醒了我们的专业态度。任何时候,我们要站在人性的立场上。
成事在人,事在人为。卓越的人性是成事的基础。
充分地意识到自己的使命,并且活在自己的使命中,也活在爱与宽容之中。
推荐一本书《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
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宽恕本身就体现了爱和智慧的结合。       

我的教育追求
科学与民主:以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精神来培养民主的生活方式。(杜威的教育思想的精髓。)
自然教育:开启健全人生。体育。对体育的狂热。(因为我们社会的体制,需要心灵来调整方向,让我们超越偏见,超越习惯。让身体的自然活得健康,如何健全地思考。加强体育,强化体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不管怎样加强体育都不为过。)
经典教育:提升心灵高度。(我们今天这个民族,缺少教育人的底气,到处是一种浮躁的现代化。我们又缺少宗教的背景和支持。经典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小的时候,经典可以游戏化,中学一定要加大经典的力度,我们要有开放的经典视野。)
公民教育:在公共生活之中来历练人格,免于个体人格在应试教育的技术中渐趋狭隘,提升社会责任。(直接针对当下孩子们在421综合症的成长中,在相对越来越温暖的照顾之中,孩子们越来越聪明,但越来越缺少责任意识,怎样培养孩子的公民道德,成了很重要的一项内容。)
如何做好公民,如何提升心灵。
教育说起来就是这样两个方面。

我对教育实践的人文主义态度
心中有人,有一个一个的人。
审慎是教育行动的美德。要有必要的节制。
适应中超越。适应当下的教育环境。然后再图谋超越。
想大问题,做小事情。眼光高一点,出发点要实,要小。
大胆尝试,小心求证。鼓励创造,但不是盲目的。
人文主义不仅是一种理论,而且是一种德性。
改变学生从改变我们自己开始。
改变我们自己从心灵开始。
教育在任何时候,都是艰难的事业。(没有哪一个模式可以一劳永逸。最好的模式一旦成为模式,那就意味着思考的终结。)
良好的教育总是一种内心的担当。(当老师一方面在技术层面会越来越容易,但在艺术层面却是越来越难。)

课程改革带来的变化:教师自主权的扩展和教师创造性的激发。课堂形式的多样化
学生的表现欲大大增强,学校个性的逐渐生成。
课程改革深化过程中的问题:学科知识的融合。教师散乱的实践理念。累积性发展。
(不要空谈教育理论。要具体深入到学科课堂之中。教育论的背景,教学论的背景,学科论的背景。三者不可偏废。当我们熟悉了课程改革诸多理论的时候,我们更多地要回到学科本身。)

繁华背后的冷思考:
新名词、新概念不断介入而出现新概念疲劳症。
被课改中的教师心态:功利主义、虚无主义。
教师的生命质量究竟提升了多少。
学生究竟改变了多少。
当下新课程改革形式的热闹与实质的进步偏小形成鲜明的对比。
形式的突破不是目的,重要的是学生发展的内涵,师生关系的内涵,能够实实在在地发生转变。

一个课例:诗歌解释  台湾电影《梅花》  音乐:梅花三弄  美术:赏国画梅花

教学反思:
1  从诗歌到电影,到音乐,在突显梅的精神的同时,是否需要回到作为艺术最基本的主题,那就是美。诗歌的美,电影的美,艺术的美?也就是我们是否首先需要考虑《咏梅》这首诗作为诗歌的美?
2  从诗歌到电影到音乐到美术,形式不断转移,实际上主题有明显的漂移,比如梅花的画,就有不同的主题,如何在不同的主题中突出我们要传达的核心主题?也就是在群芳妒的环境之中,或者在严寒之后总保持品行的高洁?这里涉及到课堂内在的逻辑问题。
3  基于多种形式,不同内容的转化有些快,这就难免导致课堂的浮。好看本身就很容易导致浮,这里涉及修饰的艺术和本原的艺术。
推荐电影《罗马假日》
4  课堂表现,老师的表演很好。但学生的表现还是有些偏少。课堂的表演性,到底是谁的表演?
总结:谁需要多种手段、形式的综合?是基于课堂本身的需要,孩子们的需要,还是教师自身表现的需要?
我们的课堂并没有充分地体现学生的立场,我们只是想当然地把我们认为重要的东西加给他们。
课堂达到的深度广度才是目的。
主要问题:情感的渲染大于理智的启迪(小学语文课堂存在的通病)
课堂价值的窄化。浪漫的情感遮蔽了理智的生成。

学生对未来的设想。没有立足于现实的真实人格。比较趋向于技术化的、个人化的成功。对社会的理解,生存姿态,很欠缺。如何调动孩子的情感,唤起他们实在的行动,才是最重要的。

为什么我们的高考作文为什么只能写议论文?因为高中教育是一个人成人的很重要的检验,意味着高中生不仅仅要有一种良好的阅读表达的功夫,更重要的是有一个社会情怀,有一种社会责任感,扩大学生的社会视野。作文水平,体现一个人的做人水平。我们要培养的高中生,应该达到一个时代青年的高度。眼界决定境界,胸怀决定境界。
儿童个体性话语的整体缺席。
启迪孩子去关注生活,关注周遭的世界。
课堂基本是孩子们迎合性的表演。也就是表演孩子们已有的观念、认识,而不是深化孩子们的发现,拓展、启迪孩子们的眼光。他的创造性没有被激活,那么他的生命值就没有达到应该达到的高度。
整个世界很热闹,但是却没有儿童的世界。
问题小结:形式的突破不是万能的,意义是有限的。
12#
 楼主| 发表于 2011-7-13 08:5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岳阳游学之旅(12)

小^_^ 草听课笔记
报告题目:形式的突破与内涵的提升——当前课堂教学改进的基本主题(下半场)

主讲人:刘铁芳教授
时间:2011年7月12日星期二下午  4时开始
地点:湖南岳阳第十四中学礼堂


以许市中学的课程改革为例

转变的重心。老师最重要的是充分给每个孩子提供平台,促进每个孩子的自主参与,激发他们的自信。
学生和先生的辩证关系
教师作为引导者身份的回归。
课堂的多中心化。每个孩子都可能成为课堂的中心。
基于学生认知规律和知识逻辑的学案设计。

问题思考
课堂教学如何体系那痛经结合的课堂节奏,也就是个体心灵发展的节奏?
教师的引导功能如何更好地体现?教师是否以及如何也成为教学进程中的一个中心?
如何体现不同学科、同一学科不同内容的差异?
如何帮助边缘孩子?怎样真正让每个孩子有参与的可能性?
进一步思考
如何超越以知识和应试为中心的教学目标?如何专项学校内涵整体发展?确切地说目前学校的改革还是教学改革为主。

好学校的四个“度”
温度:体现师生生命的投入。
深度:许市中学已经有一定的深度,应该更好地拓展。
力度:就是坚持。这种模式能坚持多久?
高度:体现文化育人、价值引导。

学校的三层境界
学园:思维的发展(成长)
乐园:生命的体验(成长)
家园:精神的引领(成长)

教师的幸福感从何而来?

幸福感的源泉:基于个人视角。
教师向着职业生活的内心的开放性。即活在当下,教师在何种程度上真正把自我投入到职业生活之中,爱着孩子们,爱着教育本身,这就进入了基本的幸福源泉
教师在职业生活之中因为自己的创造和引导而引起的学生生命的成长,让教师获得的成功感。
教师进入职业生活过程中其内心对这种职业生活的敏感性,也就是职业生活过程中教师幸福体验的丰富性也就是教师对师生交往、对课堂细节、对教学内容的深入体验与发现等等,都足以构成教师幸福的生命体验。教师不仅创造教育,还需要有享受教育的心。享受教育也是一种能力,一种基于教师心灵的能力。

教学的回归:回到教材,回到儿童,回到教法。
核心:立足儿童与文本的联系来备教材,设计教法。设计课堂教学的兴奋点,设计一个“眼”。

举例鲁迅《社戏》

要找到我们教师发展和孩子发展的精神联系。
回到作者的心,回到儿童立场,而不是基于简单的成人化,模式化的解读,来扩展儿童对文本的体验。

18个孩子进入重点实验室:中科院生物所的体会
《开放的课堂:更好地适合每一个……》

叶澜教授:
不同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
第一层面:只是技能技巧 与人类生活世界的关系
只是结构与内在逻辑 整体恩是能力
学科形成与演化史  知识背后
每一个阶段都可以达到不同层次不同学科的价值认同。
体育:教师成长最为根本的问题是人生价值趋向的问题
体育教师:体育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体育教学的“大教”就是要让孩子拥有终身受益的锻炼习惯和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

如果你有一种专业的魅力,对学生有一种专业的凝聚力,学生对你的教学就会产生迷恋,就会与你形成一种默契。
教师的艺术素养,陶冶学生的审美气质
教师的文学素养:文学热情地唤起与想象力的激发。
教师的职业魅力专业魅力的先贤才是师生幸福的根本保障。
好的课堂总是散发着魅力,这种魅力的根源来源于教师的人性,魅力的中心就是人性的魅力。
包容与爱。
13#
 楼主| 发表于 2011-7-13 09:04:41 | 显示全部楼层
岳阳游学之旅(13)

2011年岳阳—课堂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高级研修班
7月12日晚分组活动:教师成长叙事分享与讨论

第一小组   组长 管季超(湖北孝感)  徐婷(湖南岳阳)

活动主旨:平等交流,聚焦话题
活动形式:现场研讨,呈现研讨的过程(文本)
活动时间安排:
19:00-19:30  自我介绍:基本信息,职业成功点
19:30-20:20  撰写叙事短文:课堂故事,研修故事
20:25-20:35 请2-3位作者朗读作品(省内省外各1篇)
20:35-21:00 共同研讨:好的教学叙事的基本特征。


教师成长叙事分享与讨论

主持人李元君老师:两天来的学习大家非常辛苦,但是上天眷顾我们,给了我们凉爽的天气。今天我们先进行小组交流,然后听刘良华教授报告。
http://www.edu11.net/space.php?uid=78&do=blog&id=443549
http://www.edu11.net/space.php?uid=78&do=blog&id=443549


各组汇报7.12晚间教师成长叙事分享与讨论


第一小组

湖北学员管季超:
                 我们这个学员小组的分享与讨论活动是这样进行的:

——第一个环节是小组成员的自我介绍,相互认识。

按照学员就座的自然顺序,转圈发言。先介绍姓名、工作单位、任教学科、任教年限。用几句话简要介绍自己的“职业成功点”。

在这个环节中,有许多老师都将养成了人文阅读、教育阅读的良好习惯,自己所上的课得到了学生的喜爱作为“职业成功点”。杨其老师将已毕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仍然眷念老师、与老师保持情感联系作为自己的“职业成功点”;李兵(君山)老师长期担任班主任,非常注重留存能记录学生成长足迹的实物资料,坚持写《成长日记》;张文玉老师说了自己的学科背景是美术,但是为了服从学校工作的全局需要,先后承担了几门学科的教学工作,每做一件工作都努力去通过自学适应“角色”的工作需要。范婷婷老师坦率地表达了至今尚未充分地感受到教师职业幸福的当下困惑。

我们这个组,外地的学员只有几位,岳阳本地的学员占绝大多数,学员在教育职业分担的“角色”比较多样化:有区教研室主任、学校办公室主任、语文、数学、英语、体育教师,其中有超过半数学员担任班主任工作。

“角色”的多样,带来的是思考和表达的差异性,大约40分钟的时间的自我介绍环节呈现出有限的丰富性。

——为了聚焦研讨话题,也为了真实地考察学员撰写“教师成长叙事”作品的实际能力,第二个环节我们留出了大约40分钟的时间,约定与会学员当场撰写一篇“教育叙事”。由岳阳楼区教研室主任、小语教研员吴群同志和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小学语文教研员,《语文报/书法版 》特约编委管季超老师从这些“叙事”作品中选出了几篇相对完整的代表性作品,由作者本人诵读,由研讨活动主持人作简要的评点,与会者共同来体会:好的教育叙事作品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1.岳阳市东升小学吴迪老师没有上过师范,是由退伍军人直接担任体育老师的。吴老师的教育叙事:《老师,我想看》,讲述了他和一位“潜能生”之间发生的小故事,生动地展现了老师经由这个故事在“学生观”上发生的转变。

2.李元君、周求知、徐婷这三位老师是岳阳市优秀的小学教师。他们撰写的教育叙事作品向我们证明:教育是一种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教育图景。

3.长沙的谢娟老师的教育叙事作品《一次难忘的习作课》,长达千余字,讲一位学生的母亲去了一趟马尔代夫,带回一瓶马尔代夫的海水,谢娟老师让这位学生将这瓶海水带到班上来,作为“体验实践——交流——习作”三步教学模式的一个教学资源。谢老师先让学生看图片——猜颜色——尝海水——然后让学生将体验过程写下来。整个故事的叙事非常完整,有机融入了作者对小学习作的思考。

4.株洲市实验小学帅慧娟老师以《回归·体验》为题的教育叙事作品,通过送教下乡的课堂上发生的一个非常细心的教学故事,传达出这样的理念:真正懂得关注学生的体验与发展,回归真实自然的课堂,这样的教学,才是能进入学生心灵的成功的教学。

5.长沙市沙子塘小学林丽霞老师当场写的一篇文章《作文其实很简单》显然不是一篇教育叙事作品,但为了鼓励她在小学作文教学上所作的思考和努力,主持人也请他口头发表了这篇小学习作教学的论文。

6.来自福建省龙岩一中的邱静芳老师,养成了随时以教师的眼光观察与思考日常生活的习惯,她在研修班前三天的时间里,个人博客的文字更新量就已经接近一万字。昨天晚上,她在短短40分钟时间里,写下了两篇短的教育叙事,观察、思考、行动、写作成为了他教师职业生活的常态。

各位研修班学友:

          在听完我对昨晚由学员现场撰写的教育叙事作品的介绍之后,我们不妨作出这样一种美妙的设想:假如我们学习和借鉴李树英博士介绍的课堂学习研究的理念和操作,更细腻地去研究学生在课堂中是如何学,如何学会的;假如我们学会了教育现象学对看似平淡的教育现象不断追问从而深究其中蕴含的教育价值的方法;假如我们将目光投注到看似庸常的教师日常生活,用叙事的方式尽可能保留实践中的情境、机缘、感受和应对,邀请同行一起倾听故事,并以此作为基础展开对教师个人实践理论的理解;假如我们借鉴教育社会学的某些观念审视和调整我们的职业生涯;假如我们能像许锡良先生刘铁芳先生那样站在一个更为宏阔的理论背景之上去不断解构与重构我们对教育的体认——那么,我们从平凡琐细的教师职业生活中,一定能体验到更多的职业幸福感。


[管季超注:昨晚在岳阳客舍中整理成文,湖南第一师范李金国先生帮我录入,无线上网发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20 19:50 , Processed in 0.12884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