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1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张海:弄潮墨海 领军书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9-25 16:10: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张海:弄潮墨海 领军书界
记者 刘先琴 来源:光明日报

  翻看张海游历北欧所拍的照片,会使你沉浸在永久定格的审美愉悦中,忘记他是去年以最高票当选的中国书法家协会新任主席,书法界的领军人物,一位成就斐然的书法名家。   艺术各门类是相通的。而我,读懂张海

挥洒自如的才情,也是源于写真的照片。   这本《我叫奈那》的摄影集,不是为了出版,更不是为了张扬。奈那是张海的孙女,斯年芳龄5岁。书中集结了小奈那不足周岁以来的98张照片,抢奶瓶,抓蛋糕,含冰淇淋……奈那小姐的巧笑美目,粲然在人类的原始本能之中。   在这本仅印500册赠送亲友的摄影集中,张海作自序道:这本影集,充其量只是照相。我既不讲究用光,也不讲究构图,我注重的,只是小孙女传达真性情的典型瞬间。我想,这样的“创作”视角和“创作”目的,也许还有几分可取之处吧。   看重的是真性情,付出的是真爱,这就是张海做事为人的性格。这种爱,是他30多年从未间断挥毫创作,最终登上书法艺术高峰的原动力。 “张海先生的字在这里!”   1992年,第五届全国书展启动。评选即将结束,河南省书协办公室接到评委会电话:“怎么没有见到张海先生的作品?”   “不可能,我们已经按时送去!”   此时张海不在国内,书展开始前接到通知,参加一个文化考察团去了大洋彼岸。   当时张海在国内书法界已名声斐然。   张海出生于九朝古都洛阳偃师县,居住的村落距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龙门石窟不足十公里。当小伙伴们在石窟佛像间捉迷藏时,年幼的张海却被崖壁上镌刻的字迹所吸引,那些神韵各异的横撇竖捺,不知不觉间成了他在课本上的信手涂鸦。父亲长年在外,照看小张海的叔父默许了侄子的“胡画乱写”。那个时代,“会写耐看的毛笔字”的人,有尽可以发挥的空间,大到一整面墙的标语、板报,小到生产队的分配单,都成了张海少年时代的习作,叔爷婶娘们的夸赞,成了他的动力和最高奖赏。张海在自觉习字时才知道,当年他在课本上信手写下的竟是北魏时期二十方造像题记的精华之作《龙门二十品》!   似乎是命运的安排,张海走上工作岗位的地方,是甲骨文的诞生地安阳,他从文字的根系上又一次汲取了营养。   所有这些,造就了张海的书法兼善诸体,形式多样,富有创造性。上世纪70年代,汉碑式的隶书是他的代表风格,后来他不满足于那种形式优美、意味典雅的汉隶,开始将汉简的自由书写性与汉碑的庄重融合在一起。在此基础上,他在隶书中融入行草书的笔意,创造了“草隶”的风格。这种草隶有汉碑的结构,汉简的趣味,行草书的使转和自家的性灵,是古与今的贯通,又是物与我的融合。于是,在书法界,张海的名字与“草隶”密切联系在一起了。   大凡与“书法”有关联的人士,都能从那正大气象、刚柔相济的隶书中认出,这是张海所书。当时的张海,已是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主任、评审会副主任。由于出国,他不再担任第五届全国书展的评委,而是以普通作者身份参展,而且,他出手的是一幅从未在书界露面的小行草。   小行草是张海书法艺术登临的又一个台阶。他摆脱了古人实用小草形成的诸多传统书法,第一次把小草作为书法艺术研究探索。他的小字行草书同隶书一样具有原创性,成为他书法中又一独特样式。张海本人也自觉“凡作小字行草,无不指挥如意,心手双畅。自谓尚不失清雅俊逸,虽非天人,亦非婢子,其小家碧玉乎?”书家自信之情溢于言表。然而,将其作为参赛作品,亲朋好友中一片反对之声:参评作品一律遮挡姓名,你的隶书大家一看便知,小行草第一次亮相,万一大家不认可,落选事小,恐怕会有人说,你原来的作品获奖是因为你是评委,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   大家出手,不同凡响,张海将一幅小行草交办公室后,收拾行装,坦然西行。   全国书界人士瞩目的时刻到来了。北京美术馆大厅,工作人员将获奖作品上挡住作者名字的纸条一一揭去,“张海先生的字在这里!”人们惊呼之余,随即响起一片掌声。张海的小行草获最高票! 一厘米跨越一千六百年   张海小学时成绩最优秀的是数学,考大学被数学系录取,是对文字、对书法的强烈之爱,使他走出校门后就辞去专业对口的大单位,要求去与书法有关的文化基层单位。多年以后,书界对张海一致推崇的,是其艺术创作的激情感性与严谨理性的完美统一。   张海的“一厘米”理论在书界广为流传:“一个跳高运动员,他的纪录是2.40米。我要破这个纪录,不是要求我跳4.80米,而是提高一厘米即可,2.41米就是新纪录。书法同理,只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一点明显异于前人之处就算成功了,因此我这数十年来,潜心于汉碑简牍之中,只想跳出这一厘米的高度。”   如果说,张海的书法之路是以幼时临摹北魏时期的《龙门二十品》为始的话,这一厘米整整跨越了1600年!   在有着四五千年文字历史的中国,自殷商开端的中国书法造就了无数翰墨奇才,以此为起点的“跳高”,难度可想而知。张海意识到创作是个性的表现,只有把深厚的功力与个性的表现力结合起来,才能成功。张海采取了农学家培育优良品种的方法。   隶、草、行、篆是公认的张海的“四体皆能”,这种基础是他“培育良种”的“基因库”。他有意识将各种字体反复练习揣摩,当在偶然撞击中出现一个他认为合格的字体时,就作为“小品种”,“小面积试种培育”,从中再度提炼,有时几个月才又出现一个符合他要求的字体。这个字既不同于隶书,也不是汉简,更不像草书,但几种书体的风格却都具备一点。于是,把这个字放置一边,从“基因库”中提取不同原始品种再融合扬弃。大半年时间筛选出几十个满意的字来,用这些字统一成几个字……反反复复,一种被书界称为“草隶”的书体出现了。在1992年获大奖的“行草书”亦如此。当书界每每为张海新的创造惊呼赞叹时,只有这位以墨为水、以笔为犁的“农学家”知晓,那些饱满成熟的“优良品种”,是心血汗水的结晶!   曾专攻数学的张海说:“成熟取决于一个人的悟性和勤奋。好比函数,悟性是先天的,相当于常数,无法改变,要改变函数值就只有靠勤奋这个变数了。”   勤奋是张海不变的“变数”。至今,他还记得费新我先生的两件事:上世纪70年代,张海向费老求字,当时费老已是公认的大家。张海所求之字,是费老正在展出的一幅作品,对作者来说,写下来已是轻车熟路,但张海惊讶地发现,老师先用铅笔在毛边纸上写了一遍,端详片刻,取出毛笔在铅笔字迹上揣摩描字,第三遍,才一挥而就。又一次,师生俩一起练字,费老一幅作品完成后,张海帮助盖上了印章,老师不悦道:“你做事太马虎了!”只见费老取出方印,在印泥盒里蘸点数次,方在宣纸上重重按下,且不松手,一分钟后抬起,张海发现,老师盖出的就是不一样!   “这两件事影响了我一生,”张海说,“过去我自认为对书法热爱有加,但比之费老,我少了严谨、认真。”从此,张海把费老的字挂在醒目之处,提示自己永存真爱,永远勤奋。   2004年7月,在京举办的张海个人书法展中,一幅气魄雄伟的八尺四条屏吸引了参观者,内容为苏辙的《快哉亭记》。张海好友、书法家周俊杰讲述了这件作品创作经过。   张海存有二十多年前在荣宝斋所得八尺宣纸四张,一日,读苏辙此文,为其气势、意境所感,遂取多年所存的这四张宣纸以大草挥洒,写毕一张,觉不满意,便丢弃在一边。数月后,展开复览,竟被自己充满浩然之气、笔墨淋漓的丢弃之作所震惊。于是将所余三张宣纸取出,以极快的速度将苏文一气呵成。此时技巧已不是他考虑的重点,文字内容也退居后面,只听见笔与纸摩擦出的令书家怦然心动的“沙沙”声,只看到笔锋在纸上动作,提按使转,横竖撇捺,正侧逆拖,八面出锋,艺术家沉醉在令毫颖任意挥洒的癫狂状态之中。这时,奇妙的事情出现了:线条中的枯笔成了不可思议的飞白,笔芒的裹锋早已被反复扭转的力量变成了“四分五裂”的叉锋,许多字就是利用纯中锋的用笔在锋芒毕露的回旋中完成的,只有在又饱蘸一笔墨时才回到了裹锋状态。当第四张写完后,他的亢奋延续了很长时间,被自己意外的创作成果感动了。这种激情给予的得意之作,将学识、个性、技巧、情绪融为一体的灵感,在艺术家的一生中弥足珍贵。 一幅最宏大的作品   在2005年岁末举行的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64岁的张海以高票当选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同时,有6位河南书法家当选为书协理事,河南成为理事最多的省份,从而再一次印证河南是书法之省、书法强省的说法。   有评论家称,河南书法的发展史就是张海艺术人生的奋斗史,是张海绘就的一幅最宏大的作品。   1980年5月,河南省书法家协会成立,张海被调入省书协。此前,河南参加全国第一届书法篆刻展,入选作品是全国的1/40,处于中下游。年方四十、精力充沛的张海,有长期基层书法组织工作的经验,他全心致力于河南书法事业,决心赶超全国先进水平。   一系列大事自此发生。1984年元宵节期间的首届“中原书法大赛”,开启了书法家汇聚一堂挥毫染翰的先例。为申办这次大赛,张海忙得未能与父亲见上最后一面。   1985年,河南书协主办了迄今国际上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国际书法展览”,国内外几乎所有的重要书家都拿出了精品,被称为国际书法界一次奥林匹克盛会。由于种种原因,此后国际上再未举办过如此规模的展览。   1986年10月,张海又组织了首届“河南中青年书法家15人墨海弄潮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轰动了中外书法界,入展的15位书家也一直在书坛上有着重要影响。   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张海提出出版一套“墨海弄潮系列丛书”的百人集。一次推出100位优秀书家,这是河南书协成立20年来具有重要意义的超大型活动,前后用了4年才将100本作品集出齐。它开了一个省一次出版如此多作者作品集的先例。此套书获得首届“兰亭奖”出版奖。   书协还办了书法函授院,张海任院长,为当代书坛培养了很多中坚力量。从1989年全国第四届书展开始,河南的书法创作上了一个大的台阶:在第四届全国书展中,河南入选作品和获奖者均为全国第一。此后的全国性大展,河南入选、获奖数均名列前茅。   为河南书法事业发展,张海倾尽所能,从不吝惜笔墨钱财。他到省书协工作后,所有在大赛中获奖的河南作者,都是他个人出钱进行奖励,累计已有数十万元。为了回报社会对书法活动的支持,他屡屡把自己最好的作品送出去作为答谢。   成为中国书协领军人物,给了张海更大的舞台。当选书协主席后不久,他就组织了“中国书法家进万家”活动。接着,他对书协机构进行调整,将评选与创作委员会有机结合,引导书法家集中精力专攻一体,他还提议成立了中国书法发展基金会,许多书法界存在的困难与难题,将逐步得到解决。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张海还对书法家职称问题提出建议,希望书法家一直沿用美术家职称序列的现象得到改变。他还建议成立中国书学院,与中国书法之国的美誉相符相称。   张海说,我是伴随着书法事业成长起来的,如今大家又把我推到这个位置上,如果我不能尽职尽心尽责,将对不起全国的书法工作者,对不起我的良心。   还是朴实的外表,依然平实的语言,本色的张海将会把更多的辉煌展现给我们。 ■人物小传   张海,1941年9月生。祖籍河南省偃师县,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主任、评审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文联主席,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第八、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其书法四体皆能,以隶书、行草为最著。篆书得力于杨沂孙,行书出自“二王”,草书追张旭、怀素神韵,楷书以《张猛龙碑》为宗。早年隶作求其精美,取《乙瑛碑》之骨肉停匀,《封龙山》之宽绰古雅,《礼器碑》之变化如龙,见自家风貌。后潜心研究汉代简书,以行草飞动圆劲的笔触,写庄重醇厚之体,形成了独具个性的草隶,为书界所公认。曾参加国内外各类展览。作品被收录于《中国新文艺大系》、《现代书法选》、《古今书法选》、日本《临书大系》等百余种作品集,国内博物馆、碑林多有收藏、刻石。出版有《张海隶书两种》、《张海书法》、《张海新作选》、《张海增广汉隶辩异歌》等。曾获河南省书展一等奖、首届龙门奖金奖、第五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览全国奖。1993年、1995年、2001年应香港中文大学、甲子书学会邀请举办个人书法展、张海师生十人书法作品展和讲学。 ■回声   张海所追求的“有一点明显异于前人之处”,是实在而不是虚妄的,是高标准而不是低水平的,是从传统中来而又努力超越的,他由此确立了心目中“成功”的标杆以及为达到成功采取的方法。                ——沈鹏(中国书法家协会原主席)   张海先生理性地把握人生、对待工作、从事艺术,但当他一但秉笔濡墨,面对一张宣纸的时候,他会物我皆忘,返虚入浑。     ——李刚田(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张海先生对河南书法、中国书法的贡献,功德彪炳,自不待言。“张海风格”有口皆碑,犹自百尺竿头,奋发不已;其笔法则长锋入纸,破空入云,功力深湛,戛戛独造。
                   ——孟会祥(《书法导报》副总编辑)
■人物影集·作品
 
1978年与老师费新我参观红旗渠。           1971年在北京。

张海夫妇和孙女奈那在一起。
                        (本版照片均为资料照片)
2#
 楼主| 发表于 2008-9-25 16:16:10 | 只看该作者
                                                                            读  张  海
                                                         孟会祥

  张海先生犹如一本书,结构宏大,内容丰赡,令人仰高钻深,流连忘返;张海先生又如一条大河,波涛千里,令人望而兴叹,不可度量。他卓越的成就本来已不可赞一词,而这些感受,或许可以标示我作为一个普通爱好者的学习之路吧。
                一
  张海先生书法盖有三变:正书阶段,行书阶段,草书阶段。
    若粗略划分,则从1974年张海先生参加河南美术书法摄影展览算起,正书阶段止于1985年前后;行书阶段,从1986年"墨海弄潮"算起,止于1995年前后;其后为草书阶段。第一个阶段,皆是十年艰辛。当然,这样的划分,只是为了言说的方便,不同时期的风格,是相互渗透的,特别是后期可以涵盖前期,这是不言而喻的。
  正书阶段,张海先生楷书以《张猛龙碑》为基本面貌。他初从龙门造像入手,刀意历历可按,圭角分明,铺毫行笔,正是典型的碑法。如果与当时人相比,自然也不失为能品,但与碑碑相比,则少了些高秀清峻之气,多了些应规入矩。张海先生当时的隶书,已有相当的水平,"以临摹汉碑见长",姿媚之意,如清风扑面。这在《张海隶书两种》的第一种中,有充分的表现。"此种隶书精美可人,有《曹全碑》的丰腴,有《礼器碑》的峻拔,也有《封龙山颂》的宽博。但这诸多渊源不是杂烩菜式的凑合,而是化合物式的融会。"(《张海隶书两种》)张海先生既以龙门造像为入门功夫,以常理推断,其隶书应似《张迁碑》以方笔为主,铺毫行笔而有涩意,但其实并非如此,他浸淫汉碑,但不为石刻所囿,这为他迈入行书阶段奠定的基础。
  典型的"张海风格""草隶",当然以"墨海弄潮"展中的《隶书五条屏》(司马迁句)为代表。这是汉隶加汉简的风格。这个风格虽然被称为"草隶",但我认为应该是其"行书阶段"的作品。汉简的包容性极强,有近于正书者,也就是汉隶;有近于行书者,也就是通常说的汉简;有近于草书者,发展而成为章草以及后世的今草。张海先生在汉隶基础上,略加跳掷,自属隶中"行书"。"此种隶书以汉隶为体,以行草为用,用笔随意大胆,取汉简气息却不斤斤于形胲,涵纳百川而鼓荡之,故能兼百味而为一"。(《张海隶书两种》)张海先生这一阶段的隶书,既是对正书阶段浸淫汉碑的总结,也是突破。其"草隶"形态取正势,结字宽博但并不迷恋横势,为他以后的隶书发展奠定了调。1989年至1991年,张海先生行草书已受到交口称赞,则其行书的起步阶段应该更早一些,只不过早期的行书,而那种略嫌矜持的行草书, 也正是张海先生行草书的"成名体制"。行书阶段,张海先生的楷书,也带有行意,不复以规矩为念了。
  真正的隶中草书是不存在的。隶中之草,也就是简书、帛书中的草写者。在民间书法中,后世的残纸,或多或少有些遗存。而在书法发展史上,则化为章草、令草、狂草。草法是草书的本质内涵,它来于快写的要求,也来于审美的要求,经过符号化,而成为一种相对固定的模式。这种模式不再依赖于正书的写法,所以草书有很大的构成意义。愈是狂草,愈表现为空间的分割。这在张旭、怀素、黄庭坚的草书中,表现得十分明显。所谓"草隶"实际是对隶书的既有程式的突破,而不全是对草书的皈依。这种突破,与草书的精神是一致的,它是对正书宁静氛围的叛逆,而张杨书家的主体精神。隶书草化并不从张海先生始,前辈书家是有所探索的,然而,评心而论张海先生在这方面,可能走得最远。张海先生对自己"张海风格"的突破,也正在于隶书草化的方向上又迈出了一步。之所以说这一阶段是草书阶段,当然是以隶书的进一步草化为着眼点。其实,还有两点心理因素不可不知:其一,在这一时期,张海的行草书,完成了由略嫌矜持向从容洒脱的过度,特别是张海先生的草书,其一"一笔书"虽没有王铎的波澜壮阔,然而漾溢着流丽的旋律;其二,张海先生在长期的文艺工作和艺术实践中,逐步奠定了草书的心理准备。大凡善草者,必有超人的自信,或竟谓之清狂,无此不足以作草。张旭、怀素自不必说,黄庭坚"于无佛处称尊"时,是何等心高气傲;林散之何其寂寞之时,已念念与古人争一座席;毛泽东又是如何问苍天大地,谁主沉浮?张海先生说:"每当我引笔挥洒行草书时,一扫隶书创作时的平静心态,热血沸腾,思绪奔涌,笔随意转,行于当行,止于当止,自觉一任感情的澎湃,笔下自然多姿多态,生气勃发。"此语虽专对行草而言,但也正是其草书化心态的写照。
                 二
  张海先生于每种书体,又能三变。
  张海先生兼擅四体。对于楷书和篆书,他没有做过多的探索,这里说的每种,主要是指其隶书、行草书。
    张海先生的隶书,有三种风格。其一,如《洛阳处天下之中五条屏》(即李格非《书洛阳名园记后》)。这是在前期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基本上是简书的面貌,比"行书时期"作品更加纵肆,墨色的变化也更多。其二,如《杜甫旅夜书怀轴》。张海先生隶书得益于《封龙山颂》,《封龙山颂》宽博、浑厚,而又不乏生动、张杨,这种风格即是在《封龙山颂》的的基础上形成的,那种既醇厚、又恣肆的气息宛然犹在其突破之处,则不可不令人叹服。首先,行笔的草化是十分明显的。干、湿、浓、淡、飞白,体现了速度的多变,张杨了书家的精神。其次,以长锋作字,点画上更加丰富多彩;张海先生的这种风格中,其实还融入了魏碑的成分。截锋直下形成了独特的起笔,翻折笔形成了峭拔的肩,以及矩形结构的呈三角状,都显然是受了《张猛龙碑》影响。用笔如此大胆波辣的草隶,可谓前所未有。期三,如《听鸟问花联》。同前两种风格相比,这种风格其实更加恣肆。他不取简书的基调,也不取羼以北碑的味道,在基础的层次上,实现了对汉隶的回归。当然,这种回归是又一个层次的回归,此前积学所得都蕴蓄其中,结字似汉碑而非汉碑,用笔似行草而非行草,已经很难指出其来龙去脉。也正是无法指明其来龙去脉,实现了他的独创性和价值,实现了"杂多的统一"。然而,这种风格的作品,目前所见不多。不过,明显可以看出,较之大家闭目能见的前一种风格,这种风格摒弃了一些"机巧",而更加恢宏大气。纵观清代隶书复兴以来的作品,金冬心以奇谲胜,陈洪寿以散淡胜,邓石如以朴茂胜,伊秉绶以宏大胜,何绍基以拗峭胜,赵之谦以流丽胜,吴昌硕以浑厚胜,而皆为隶中之"正书"。近人学隶有成者非鲜,而以来楚徕第一,来楚生的成就,盖在不失汉隶博大浑穆的基础上,而写意沛乎其间,睹之不禁有应节而舞之感。隶书当然是写出来的,能够笔笔写出,也就避免了"刻鹤图龙"之病,况且其味道醇和,意境隽永,所以来氏的隶书成就,比于清隶大家,洵于愧色。来楚生之后,擅隶者峰起,而可与来氏比肩者,何其寥寥!张海先生隶书的汪洋恣肆,纵观清初以降,得未曾有。这样,他首先在独创性上,就取得了书史上意义的价值。张海先生花甲初度,正冉冉迈入人书俱老之境,后来氏而来,侧身隶书大家之林,与其说是种期许,不如说是襟袖间事耳。
  张海先生的行草书面貌更多。其一,小字行书。也就是张海先生行草书的"成名体制"。其二,如《屈原渔父》。张海先生自谓"力图借助手笔的长处,突出无大动作的微妙变化,构建另一种清新明快的格调"。这有点像先贤的手稿。前贤手稿一般以自然、醇和、洒脱胜人,是其襟怀、品格、技艺的流露,张海先生是以创作追寻这个境界,"以人复天"。其此类作品有隶意、清气的支撑,允为佳作。作为中国书协副主席、河南省文联主席、河南省书协主席的张海,尽职尽责,务实创新,是张海的一面;张海的另一面,是骨子里的清峻超拔的的书生本色和不肯后人的执着坚忍,有这样的背景,有老于笔砚的铺垫,他的行草书才能入手不俗,"入门自媚"。张海先生学过朱熹,也深有所得,但此类作品,终与朱熹不类,而在他第三类的作品中,倒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其三,如《桃花源记》。宏伟畅达,当为张海先生行草书的代表。其中,融化了《张猛龙碑》、"草隶"、朱熹甚至王铎,也有近人如费新我先生的一些影子。即使没有隶书的成名,以此,张海先生仍不失为书坛翘楚。如果以"无过无不及"而论,其行草书或有过于其"草隶"处,简不病枯,驰不失范而得其中。有所显,则必有所掩,因为其"草隶"的独创意义更早、更多,人们先入为主,已经习惯于张海--"草隶"的思维模式,所以其行草书或终不及其"草隶"影响更大。其四,如《独持一意联》,实际上是在第三类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笔墨效果,更加狂放一些而已。这一类形式感强一些,如果从视觉效果而论,可能胜过第三类,但以耐品读而论,或有不及。其五,是一笔书和小品等。其一笔书极有趣味,我们或许可以期待着张海先生这方面更大的成就。
                三
  书家平生事业,立德、立功、立艺。张海先生对河南书法、中国书法的贡献,功德彪炳,自不待言。就书法而论,书家首先争在面目一新,其次争在笔法惊绝。其面目则"张海风格"有口皆碑,犹自百尺竿头,奋发不已;其笔法则长锋入纸,破空入云,功力深湛,戛戛独造。历史的机缘和不懈的追寻,为他奠定了书史留名的一切务件。
  张海先生引古人语曰:"一技之长,当尽毕生之力。"他是这样一个视书法为平生事业的人,当然不会在任何成就前止步。其草隶必将继续有一个愈肆愈醇、愈今愈古的丰收期。既淬既砺,功性俱笃,诣峻极之境,指日可待;至广至微,豪华尽落,享大家之目,势所必然。而其行草书,随着年高手硬,气定神闲,或许仍将以不期然而然的方式,悠悠圆满。
                  (本文发表于2004年6月16日《书法导报》)

[/tr]
[img=http://www.bdshw.com/links/lj-cangcn.gif]艺超网[/img][img=http://www.bdshw.com/links/chinabpn_com.gif]中国书画名家网[/img][img=http://www.bdshw.com/links/dazong.gif]大众收藏[/img][img=http://www.bdshw.com/links/TOP_1.gif]中华博物[/img][img=http://www.bdshw.com/links/lk.gif]龙口热线网[/img][img=http://www.bdshw.com/links/jrlk.gif]今日龙口[/img][img=http://www.bdshw.com/links/guorui.gif]国瑞书画艺术网[/img][img=http://www.bdshw.com/links/shoucang.gif]收藏园地[/img]
[img=http://www.bdshw.com/links/hslogo.gif]湖社画会[/img][img=http://www.bdshw.com/links/logo88-31.gif]中国艺术品[/img][img=http://www.bdshw.com/links/03.gif]中国名家书画网[/img][img=http://www.bdshw.com/links/cqct.gif]春秋草堂[/img][img=http://www.bdshw.com/links/jxhy.jpg]聚贤画苑[/img][img=http://www.bdshw.com/links/lbz.jpg]龙宝斋[/img][img=http://www.bdshw.com/links/jsx.jpg]绛水轩国画室[/img][img=http://www.bdshw.com/links/bjhk.gif]北京航空联谊会[/img]
[img=http://www.bdshw.com/links/yishujielogo.gif]华艺网[/img][img=http://www.bdshw.com/links/zghsc.gif]中国画收藏网[/img][img=http://www.bdshw.com/links/sctx.gif]收藏天下[/img][img=http://www.bdshw.com/links/ryz.gif]荣钰斋画廊[/img][img=http://www.bdshw.com/links/wcxtp.jpg]王成喜书画网[/img][img=http://www.bdshw.com/links/ysmjlogo.jpg]艺术名家[/img]
画廊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画廊承诺 |
画廊地址:山东烟台龙口   邮政编码:275701
客服邮箱:yushuoxi@163.com    电话:13506456098,13371383638,0535-8538816
Powered by〖龙口热线〗〖今日龙口  鲁ICP备06033802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7 05:40 , Processed in 0.134248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