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推开德国中学教育的一扇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9-26 10:52: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教育新闻考察团欧洲见闻②
推开德国中学教育的一扇窗
——访马琳塔文理中学
本报记者 许丰

  10月21日,雨。德国汉堡州。
  这是我们进入德国的第一站。
  对德国人严谨、守时,甚至古板早有耳闻的我们,尽管提前了一个半小时出发,可被堵在一眼看不到头的汽车长龙中,心还是忐忑不安。
  9点半,当我们准时站在马琳塔文理中学教学楼的门厅,望着抱着书本、啃着三明治匆匆而过的学生正不知所措的时候,一声清脆的“你好!”把我们的目光都吸引了过去。只见一位个子高挑儿的女士像是从天上掉下来似的,正朝我们微笑着。她自我介绍说叫乌多·托兹克,是这所学校的校长。
  “你好!”“你好!”一句中文里最简单的问候,一下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同时接待我们的还有一位汉堡州教育与体育部的官员。
  把汉语作为第一外国语的学校
  不用主人介绍,从会议室墙上悬挂的中国书画中,我们就知道自己早已不是他们接待的第一拨儿中国客人。
  果然,这所学校不仅接收中国孩子就读,而且即将与中国进行一项长期的合作项目——开设汉德双语课程。把中文作为第一外国语,别说在汉堡州是从未有过的,就是在全德国境内,这也是件新鲜事。乌多·托兹克女士说,开设这门课程的原因是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前往德国学习或工作,他们的子女势必要在当地入学,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有的只念几年,有的要一直念到大学。为了让中国的孩子能更快地适应新的生活,也为了让德国孩子能对遥远的中国,对陌生而又神秘的中国文化有多一些了解,从而增进中德学生对对方国家文化的理解,在中国驻德使馆教育处的大力支持下,2002年9月20日,一份中德两国教育交流合作备忘录在汉堡州正式签署。
  按照协议,马琳塔文理中学将于2003/2004学年开始在5年级(相当于我们的初一)试办汉语和德语双语课程,由中德教师共同商讨教学计划和授课,并且作为学生毕业考试的内容之一。中方将选派一名持有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书、能熟练掌握德语或英语,能与德国同事、学生及家长进行交流的教师前往该校任教,并且接受汉堡州政府及学校的监督。中国教育部承担必要的教科书、教学辅助资料的费用以及中文教师的工资、旅费、住宿和医疗保险等费用。汉堡州教育与体育部不仅要为中国教师提供所有与工作和生活有关的必要支持,而且要及时向中国教育部通报双语教学的进展情况。
  双方还商定,成立一个常设的专家小组,充分探讨跨文化和双元文化的可能性,不定期地为参加双语教学的教师举办语言训练班,中国教育部还将视情况为学校增派教师或派遣短期专家。
  尽管“汉德双语课程”要到明年才能启动,但在马琳塔文理中学我们已经能感受到师生们学习中文的热情。在这里,我们不仅见到了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孩子,而且几乎每个人都会用中文说:“你好!”“欢迎!”“再见!”在一间教室门前,老师用肢体语言告诉我们:请稍等一会儿,里面还没有准备好。5分钟后,门打开了,女教师拉开指挥唱歌的架势,非常得意地带领学生说了一段话,尽管听不清每个音,但大体意思还是能明白的,他们是在用中文说欢迎大家的到来,希望在这里过得愉快。原来,他们刚才是在做“演出”前最后的排练。
  尽早分流因材施教
  德国的文理中学就相当于我们的重点中学。德国实行小学后分流制,学生经过4年的小学学习以后,要分流到三类教育目标不同的中学:主体中学、实科中学和文理中学。我们所到的马琳塔文理中学就属于第三类,实施5至13年级的教育。这种纵向三分流的中学教育是德国本届政府竭力推行的,其目的是尽早把学生按成绩分开,因材施教,是一种典型的“天资论”的教育形式。
  主体中学毕业生主要是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成为技术工人;实科中学毕业生有资格进入各种全日制职业学校,成为中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只有文理中学毕业生才有资格到高等院校深造,将来有更多机会进入主流社会。三种不同形式的中学都有自己的教育哲学,而且规定了不同的入学条件,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也不尽相同。学生进校后有两年的观察阶段,届时学生将受到很好的引导,观察期结束后,教师会根据学生的成绩、各科教师的评语,讨论每个学生的发展趋势。原则上讲,学生可以在三类学校中自由转换,但前提条件各个州不太一样,有的州需要经过各科教师评定成绩,有的则必须经过考试等。另外,还有一种混合形式的学校,即综合中学,它是由上述三类学校通过简单综合的合作方式形成的。德国记分制为1至6分,1分为优,2分为良,3分为中,4分为及格,5分为不及格,6分为差。进入文理中学的学生必须达到4分,德语、英语、数学三科成绩最重要,若想顺利进入大学,三门主科成绩都要达到2分。
  主体中学开设的课程有:德语、数学、英语、自然科学(生物、化学、物理)、社会科学(历史、地理、政治)、劳动(技术、经济、家政)、音乐、艺术和纺织艺术加工、体育、宗教课。7至9(或10)年级的数学和英语两门主课要根据学生的成绩及爱好分为基础班和提高班,每年变化调整一次。初中阶段结束时一般没有毕业考试,毕业时,三门主科的成绩评定依据每门课每学年的6至8次闭卷课堂书面作业成绩,其它课程的成绩是通过平时的课堂提问和小测验评定出来的。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拿到毕业证书。无论有无毕业证书,学生均可以参加“双元制”职业教育。
  实科中学前两年的教学内容和形式与主体中学相同,7至8年级开始有义务选修课,选修第二外语或是社会科学中的一门。9至10年级开设重点选修课,如外语、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社会教育、技术或信息学、音乐和艺术体育等。实科中学与主体中学开设的课程虽然基本相同,但使用的教科书不同,教材内容更广泛,也深得多。
  文理中学的第一阶段开设的课程与实科和主体中学的基本相同,但学生至少要掌握两门外语,约有1/4的学生学习了第三门外语。不能升入文理中学高年级的学生,将取得与实科中学毕业同等学历。文理中学的学生从第一阶段过渡到第二阶段的淘汰率约为20%。文理中学高中阶段分为语言、社会科学和数学三大专业类。12和13年级为深造和提高阶段,这两年的学习成绩要记入中学毕业总成绩。
  我们在马琳塔文理中学看到,德国学校实行半日制,学生最晚到下午3点就没事回家了,学生每天上6至8节课,低年级学生回家后有大约1个小时的作业量,高年级学生会多一些。据说德国中学是世界上课时最少的中学之一,每年只有800小时,而法国是1040小时,西班牙是1300小时。近几年,实行全日制上课,将13年学制缩短至12年,已成为德国基础教育改革最热门的话题,有的州已经开始试行。
  据主人介绍“教育管理多中心”和“多样化中的统一”是德国教育管理的指导思想。按照联邦制的国家结构,德国16个州享有文化教育自治和自主权,主管各类学校教育。各州在《基本法》的范围内独立管理其学校教育事业,颁布专门的法规,包括各级学校的设立、维护和发展;师资的培训和进修;学校的监督和管理;学生在学校中的地位等,由此导致德国各州的学校教育各具特色。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所有类型的学校都不收学费和书费,因为人们普遍认为,纳税人已按规定交了税,因此,培养下一代就理所应当是国家的事情了。(本报记者 张学军 摄)
  《中国教育报》2002年12月31日第4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29 05:09 , Processed in 0.10898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