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罗孝睦:一位有思想、有眼界、有肚量的校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7-22 13:46: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罗孝睦:一位有思想、有眼界、有肚量的校长

  2010-01-11


在我没加入1+1教育社区博客群之前,我不知道有“凌宗伟”这样一位名人,直到有一天,学校的蒋拱伟副校长送我一本书名为《语文教师的使命——点燃生命的激情》的大作,才知道他是一位有思想的语文教育的引路人。通过阅读此书,我明白了:教育是享受生命情趣的乐土;课程是奏响生命乐意的旋律;教学是实现生命价值的途径;课堂是施展教育机智的场所;语文是点燃生命的激情。我也明白了: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转换角色、唤醒主体、渗透人文、尊重个性、培育课感、顺情合理、师生共建、因材施教,张扬个性,这样才能造就高效自主的语文课堂。看了这本书后,我有一种醍醐灌顶之感,一书惊醒梦中人之悟,有一种相见恨晚之憾。仿佛也听到自己“拔节”成长的声音。

今年10月21日,通过同事的介绍推荐,我也成为1+1教育社区博客群中一员,从此我就养成了一种习惯:每天都要来到“教育1+1”、“读书俱乐部网”上闲逛,每天都要涂抹几句“反思”、“说说”之类的文字,每次点击在线好友总能遇到凌校长,一位精神矍铄的老校长。一篇篇浏览他的博文:《每日励志故事》、《关注课堂上的生命是教师的重要使命》、《心智家园》系列……在惊喜和感叹中,忍不住有了走近他的冲动,想加他为好友,没想到第二天就收到他的“一起学习、分享、关爱”的鼓励语,真让我受宠若惊。对一个素不相识的人有如此情怀,就可窥见他平日的为人。

今天上午,我在博客群中看到了张文质老师的一篇日记:《博客之星·凌宗伟》,我如获至宝,慢慢品味、欣赏,从文中的“水墨画像”、“管理经纬”、“生命教学”、“读书感言”、“第三视角”中,我如见其真人,如闻其原声,有身临其境之感。看完之后,我感觉我的心灵又经过了一次洗礼,对凌校长的敬仰之情加倍增长,同时有一种莫名的“想写几句”的涌动。

看完此文,第一感觉,凌宗伟校长是一位有思想、有眼界、有肚量的校长。

凌校长认为:校长与“文人”,在一定程度上是相通的,那就是校长要有学术,校长要从事研究,对学校管理、对教育教学的研究,校长要追求独立人格与独立价值。一位成功的校长除了是一名优秀的教师,他还必须是一位卓有成就的学者,是对教育工作有独到的研究、有真知灼见的有心人。比起一般的教师,他需要读更多的书,需要思考、研究更多的问题,关于专业的,关于管理的,关于社会的。他还说,一名优秀的校长,他还必须是一位思想者,校长应该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办学思想。他会从“人”的角度出发,对学生的未来负责,为孩子的一生着想。

他还认为校长不仅要有思想,还要善于表达思想,要能够把自己在理论研究中和在实践探索中形成的有用的东西表达出来,特别是属于校长个人的东西,不要豢养一批“文人”,把手下“文人”的思想变成自己的思想,变成自己的研究成果,变成自己往上的阶梯的。这样的校长是可怜的,因为他没有思想。

正因为他是一位有思想的校长,他才有“治校从厕所开始”的奇招,才有在学校建博客群的萌动,才有“自己爱人因特殊原因而迟到的当面批评”的一幕。这样的校长不令人敬慕吗?
    看完此文,我的第二感觉是凌老师是我们语文人的引路人。

在阅读《语文教师的使命——点燃生命的激情》这本书时,我就隐隐约约的感觉到这一点。

但阅读完张老师的这篇日记后,对此更有切肤的体会。

凌老师认为:语文课堂教学,其实是一种师生的“生命在场”。理想的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体的相互交流、沟通、启发、补充的过程,在这过程中生命体彼此分享阅历、积累、心态、情感、观念、价值取向等,已在学生周围构成一种“场”,是“思维场”,也是 “情感场”;是“道德场”,也是“生活场”,统称它为“生命场”。    “生命场”主体是一个个具有鲜活生命、独立个性的生命个体,他们有各自的能量和动量,更有相互的碰撞,碰撞就会产生新的能量(也就是我们说的“动态生成”),这能量他们有意识的接受也好,无意识的感应也罢,它不可能百分百按规定的轨道运作,常会生成一些意料之外的,有意义或无意义的,重要或不重要的新信息、新情境、新思维和新方法。这一个时时充满火花、处处蕴涵生机的碰撞,就会形成巨大的“生命场”。而要推动“生命场”的建设,就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课感”(对教材、学生、课堂等特有的敏感),以期实现个体生命碰撞的持续不断的“动态生成”。
    他认为,语文老师要有在文本本身的字里行间理解文本的本意的功夫。不能捧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信条,忘记了“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文本解读准则,脱离文本去解读,结果常常将“哈姆雷特”变成了“李尔王”。作为语文教师,备课时,要有在文本本身的字里行间理解文本的本意的功夫;课堂上,才可能指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和个人的经历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也可以这样说,只有教师有了自己的感受,才可能渐渐培养出学生的课感)。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必须找准教材重点和难点的突破口。课前的充分预设是实现动态生成的关键。其实质体现着对文本的尊重,对文本的尊重,其实也就是对作者的尊重。当然也要善于捕捉课堂上矛盾与碰撞之中所产生的灵光一现的美好瞬间,感受到生命的涌动和人性的回归。
     他对生命化的课堂的内涵做出了精辟的论述:就是在教育中充分发挥教师智能中的人文情感和文本内容的人文因素,去唤醒沉睡的学生,唤醒他们的求知欲望,将文本与生活、文本与现实、文本与自我有机的结合成一体,让课堂成为关注生命、放飞生命、提升生命质量的舞台,让课堂奏响生命的乐章。

凌老师曾在青年教师刘陈飞的一本备课笔记本上写了这样一句话,我曾经把它作为我校语文组博客的主题词,这句话就是:“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他还说过这样一句话:“无论是谁,只要少一点功利主义意识,多一点实实在在的精神,都会将人做好,将事办好,将书教好。”这句话我请人写在纸上把它作为我的座右铭,来警戒自己。我觉得凌校长一生就是在践行着这两句话,是一位言行一致的君子。

其实我还有很多感悟,但由于自己位卑才疏学浅,就像大海边的一颗小石子,高山下的一棵小矮松,到现在也没有与凌校长网上交流过,如果再敢斗胆的涂抹下去的话,恐玷污了凌校长的名声,成为各位网友的“千夫所指”。所以就戛然而止吧

涂抹此文,真的别无他意,就像我昨天写《感谢李志欣校长》一文一样,纯借此表达对他们这些引路人的敬仰之情。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212d3b0100g4es.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2 14:40 , Processed in 0.10105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