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学校“公民教育”课题会议上的发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7-24 18:11: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学校“公民教育”课题会议上的发言

文/子虚

  2006-03-02


      一、公民教育
      公民教育就是将青少年和社会成员培养成合格的社会公民的教育。

      二、公民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一个国民只有经过相应的教育,才能从一个自然人成为具有健全的法治意识和良好的公共道德,能够有效地行使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具有参与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意识、知识和技能的社会人、政治人,成为现代社会的合格公民。
      对青少年开展公民教育,可以有效地培养青少年的国家认同、民主素质、公民道德、法治意识,使他们了解我国社会的政治结构和运作过程,积极参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培养青少年具有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开阔的国际视野,帮助青少年远离不良生活方式,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防止毒品、艾滋病等的侵害。
      造就大量训练有素的合格公民,良好的公民道德、公民素质将成为民主社会不可或缺的空气和土壤。

      三、公民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近世以来,现代化国家的中小学十分重视开展公民教育,将它作为学校教育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在我国20世纪上半叶五四运动之后的新教育实践中,也曾长期开设过公民教育课程。
      学校将在学校网站“教育视野”栏目中渐次推出有关公民教育的国际、国内资讯。

      四、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价值取向不尽相同
      目前,在学校中开展的德育,主要是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教育。虽然政治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社会教育等都涉及公民教育的内容,但与公民教育还是有所区别。
      1. 思想道德教育强调个人对国家、社会的服从和责任,公民教育是以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为基础,去理解个体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和责任的;
      2. 思想道德教育包括了执政党的政治倾向、主张和价值取向,公民教育则以公民社会的要求为基本取向;
      3.思想道德教育是以应然的道德性为本的教育,公民教育则是以实然的合理性为本的教育。以公民道德为例,它要求公民应当遵循基本的道德,而不追求先进性的、完美的道德。以合法性、合理性为基础,公民教育是一种面向所有人、更为普适的教育。
      用公民教育的概念,可以比较方便、有机地整合思想、政治、道德和社会教育。
      因而,开展公民教育,被专家视为我国传统德育的历史性转型。

      五、公民教育的主要范畴与内容
      中小学的公民教育大致包括公民道德、公民价值观、公民知识和公民参与技能这样四个主要方面。
      1.公民道德方面――包括礼貌、规则、守时、仁爱、宽容、感恩、友谊、尚礼、诚信、责任、尊严、合作、自我保护等主题;
      2.公民价值观方面――包括自由、平等、人权、民主、法治、正义、和平、爱国、公益心、理性精神、认识契约、追求真理、与自然和谐共处等主题;
      3.公民知识方面――包括国家与政府、民主政治、政党制度、司法公正、社会公共生活、公民的权利与责任、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等主题;
      4.公民参与技能――主要是指公民参与公共生活的基本能力,如与人沟通、演讲、讨论、组织活动、参与选举、处理纠纷、维护权益、向责任部门或媒体反映问题和提出建议等能力。

      六、公民教育与我校办学理念的整合
      1.我校《发展教育模式》中有关“学生发展”部分,统称“四个学会”,基本上是以“培养目标”的形式而呈现的。
      2.我校从一开始起,就没有狭义的界定“德育”,《发展教育模式》为证。
      3.“四个学会”中提及的培养目标与“公民教育”的内涵与范畴基本一致,而后者更为具备“普适色彩”。
      4.整合的核心在于――通过实施“公民教育”,探索一条抵达我校办学理念,抵达“四个学会”的现实道路。

      七、关于我们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1.充分尊重少年儿童的认知次序――个体、家庭、学校、社区、国家、世界。
      2.以公民道德、公民价值观、公民知识、公民参与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公民素质,是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具备的。我们思考学生工作(个体与集体)时,都得从这四个维度入手去研究,去做结论。
      3.在公民素质上,学生存在“学段差异”,更存在“个体差异”,而这些差异都是应该得到尊重的。尊重这些差异,方可为我们的教育找到一个真实的起点,亦所谓“实事求是”。
      4.每一个关键词的使用,都要求我们给予合理的诠释。这里面,存在一个“知识维度”。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师尤其班主任,得具备属于这份职业的“特殊知识”才行。
      5.知识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必要支撑,但道德教育绝对不能等同于知识教育。
      6.教育契机潜藏于学校生活的每一角落、每一瞬间,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去开掘,去发现,去利用。
      7.教育资源――可解释为“巧妇”手中的“米”。而这些“米”并不“天然呈现”,它需要我们去发现、收集和使用。存在直接资源,这是最有效的;也存在间接资源,这是更丰富更广阔的。
      8.有必要重温杜威的一句话:“学校即社会,教育即成长。”孩子们生活在学校,就是生活在社会之中,就在生成、使用和面对形形色色的社会规则,学校教育或非只为他们“步入社会”而做的“适应性准备”。
      9.让学生设计一场班会,就是为将来设计一场集会做准备;让学生参与制定一套班级规范,就是在为将来管理国家做准备。
      10.在这个意义上,职业对班主任的知识储备要求是超量的。我国的师范教育没有这种专业,其实,全世界都没有。这就更需要我们教师首先持有一种学习意识――首先作为学习者,而后成为教育者。
      11.我们的思想、意识和受教育阅历构成我们有效开展工作的最大障碍。因为,我们这一代人甚至两代人,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公民教育。公民这个概念,对我们自己尚且显得陌生。
      12.所以,使我们自己具备基本的公民意识,包含法制意识、程序意识等,应该作为工作的当务之急。
      13.希望我们大家能够系统地看待我们的工作,找到自己以及自己服务对象的“最近发展区”,有效实施工作。
      14.工作的基本流程:明确理念――搭建平台――设置程序――环节反馈――改进优化。
      15.其中的最关键环节在于“搭建平台”。我觉得,有些“平台”是主动搭建的,更多的,是被动的即兴的搭建的。这里面,蕴藏着教师施展自己教育智慧的无限空间。
      16.课题组层面搭建的基本平台:课题组会议;课题组工作经验交流会;课题组论文写作;成长文摘杂志;校园网资讯中心“学校课题论坛”。学校课题论坛,我们要把它办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互动平台,起到“经验共享、疑惑齐解、资源相通、情智交流”的作用。希望大家一起用好这个平台。我们先因陋就简起步,据工作需要逐步改进,不断丰富和拓展。
      17.各年级组要有年级层面上的“属于自己的工作创造”,各班主任也大有用武之地,无庸讳言。
      18. 将课题工作与日常的班级工作合而为一,从中汲取我们工作的强大思想资源和方法资源。可以相信,在这样一个前沿课题中,存在着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无限空间;同时,也可以期待――通过我们的思考和实践,为中国教育做出属于我们自己的贡献。
      19.未来的社会不会再是一个“威权社会”,中华民族复兴的真正希望在于“走向公民社会”。让我们在学习中探索,在工作中进步,而最终的受益者,将会是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国家和人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2 07:40 , Processed in 0.06501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