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1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从百子巷走出来[原创首发/跟帖有奖] 文/ 曾玉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8-16 17:04: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金钱
本帖最后由 孝高陈材信 于 2014-1-6 13:55 编辑

             我从百子巷走出来                 
                      ——路越走越宽,空间越来越广阔
                                                曾玉珍     
     每天翻看《楚天都市报》,武汉一天一个样,日新月异,发展迅猛。离开武汉半个多世纪的我,看到这些,不禁感慨万分,往事像珍珠一样,一串串浮现眼前。
     我是土生土长的武汉姑娘,虽祖籍是四川省灌县,但父亲出川后,闯荡江湖,一直在汉口开川菜馆,从未回过老家。他遇害时,我才八岁,我弟弟才五岁。
     在汉口先是住长清里,被盗;搬到德润里口;被火烧;搬到江边汇丰银行附近,没多久,就搬到前花楼百子前巷49号。前花楼和后花楼,以前是武汉最繁华的地段之一,寸土寸金,街上的行人摩肩接踵。百子前巷青石板铺就的小街,狭窄,凸凹不平。人口稠密,早上上公共厕所,还要排队,每家只有备马桶了。
     我家就住在公厕斜对面的一个旮旯巷子里,有个侧门,进门后要穿过一段光线暗淡的过道,在经过2米见方的天井 就是我家的“鸽子笼”,11.5平方米。只有一个小窗户,长半米,宽还不到半米,微弱的光线就从这可怜的窗户照进来。我从小喜欢看书,就着那微弱的光线看书,日久天长,自然就高度近视了。就在这个“鸽子笼”里,住着我家三代人:外婆、继父、母亲、我、还有两个弟弟。六个人,两张床,一大一小,真可以说是“贫民窟”了。天井那边还住一家人,两家共一个小天井。前面还住有一家卖肉的,一家做其他生意的。楼上也住有两家。就在这个49号小小的空间里,却住着大大小小六户人家。我就在这暗无天日的“鸽子笼”里生活着,学习着。
     在这个“鸽子笼”里,一住就是几十年。我就读的学校十八小(在现在的二医院附近),虽离家不远,但也要走20多分钟。后来读市一女中(现在为十六中),来回一趟就颇费时间了。干脆中午不回家,有时吃碗热干面,有时吃两个面窝,就这样打发午餐。日久天长,得了胃病,而且日益严重。现在的孩子,买月票坐公共汽车上学,还嫌不过瘾,总想打的,我们当年是“11路车”(两条腿走路),早出晚归,够辛苦的。初中毕业,考上了武汉第一师范学校,学校在赵家条,一星期回家一次,就省事了。中师毕业考上了华中师范学院,一过江就可以搭车,更方便了。
     由于继父做生意,经营不善,蚀了本,失业在家,经济困难,我和弟弟读书,都靠助学金。从小我们就帮着剥豆子、贴火柴盒子,赚钱贴补家用。继父和母亲就忙着包饭(别人到我家吃饭),维持生计。后来继父到广东白云机场当炊事员,母亲出去当保姆,一家苦熬苦撑,终于培养出了两个大学生,大弟被保送到北京钢铁学院,这是母亲的骄傲!苦,也是一种财富,激励你上进,改变自己的命运。
     1958年9月18日,我在华师提前毕业,被分到黄石,筹建黄石大学。万事开头难,我和我的同事,既当老师,又当杂工,终于培养了三批中文专业的专科生。由于从小吃惯了苦,咬咬牙,也就挺过去了。后来国家实行“调整”政策,“黄大”下马了,1962年我被分到黄石三中任教。初中教过,高中也教过;快班教过,慢班也教过;班主任一直干到退休。由于自己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教书育人的效果较好,四次被评为市优秀班主任。
     文革期间,由于受爱人牵连,不让我教书,我坚决要求教书。不让我教语文,我就去教革命文艺,教学生唱样板戏。后来又要我当图书管理员,兼收发。以后又要我当校医。我没有怨天尤人,而是认真工作,出色完成任务,并学会了打针和按摩。粉碎“四人帮”后,爱人得到平反昭雪,我又重新登上讲坛,更是干劲倍增。退休后,学校返聘我去管理档案。我兢兢业业,刻苦钻研,边学边干,将多年散乱的文件资料,分门别类建档。检查时,受到好评,顺利升级。从而市教育系统档案员的培训请我去讲课,并帮助兄弟学校建档。从事档案工作,一干又是十年。
     我这个从百子巷走出来的姑娘, 终于苦尽甜来。退休后分到了115平米三室两厅的大户房子,是我当年住的11.5平米“鸽子笼”的10倍。半个世纪前,我们一家三代六口人住“鸽子笼”,半个世纪后,我和老伴住大户。天壤之别。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发展的真快呀!
     现在当年的前花楼和后花楼早已矗立起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了,百子巷正在拆迁。但那狭窄的百子巷,那巷子里青石板铺就的凸凹不平的小街,那嘈杂的叫卖声,那邻里之间亲密无间的感情……仍然珍藏在心里。最珍贵的是,那小巷磨练出了我的吃苦耐劳的“拧”劲。凭着这股“拧”劲,我走过了人生中最坎坷最艰难的路,越走越宽;我开拓了人生的空间,越来越广阔。
                                                      写毕于2011-8-15

照片:花楼街老巷


链接《花楼街的革新巷》(百子巷)照片: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d1997a0100e8tq.html

链接曾玉珍之《清平乐——观看百子巷旧照片有感》:http://www.jszywz.com/thread-37216-1-1.html

2#
发表于 2011-8-16 17:39:51 | 只看该作者
http://www.soso.com/q?unc=s40000 ... amp;sa=%CB%D1%CB%F7


网寻[百子巷]。哇,好多。。。。。。。。。。。
搜索到约1,780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2 03:06 , Processed in 0.10524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