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给我的树们上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8-21 16:35: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给我的树们上课         

   
文/王木春

不知从何时起,两节课之间的课间,我不再急匆匆奔向一楼的教师办公室,加入喝茶闲聊的队伍。从教室里搬出椅子,提个大水壶,坐到宽敞的走廊边,静静地阅读近旁的树,有樟树,棕榈,合欢……以及50米外的两棵木棉。

这些树,20年前我来学校就存在了。樟树,是众树中最年轻的。大概我毕业前几年刚种植的。合欢树,则从来一副老态龙钟相,好几次,见它干巴巴光秃秃的模样,我断定它已经死了。熟料,每年春天,它从最高的树梢开始,一笔一划地描上绿意,最终把整棵树包裹在巨大的绿蘑菇里。资格最老的,当然数木棉树。至今无人说出它们的年龄。而手栽它们的人是谁,更无从知晓了。反正,独坐走廊,眼前被一团一团的绿色烘托着,心头飞扬再多的尘埃,也转眼被吸附得一尘不染。而每棵树浑圆的心脏里,似乎蕴藏无数的奥秘,我与之对视越久,越对它一无所知。

学生偶尔近前来问一两个问题,都和课文有关,但问的人不多。因此,我常常获得独处的宁静,哪怕只有课间短短的几分钟。任教两个班级,其中一个,学生和我熟悉些,另一个班级,却还陌生得很。也许我神情严肃,道貌岸然,教过的每届学生,刚开始都如此,再相处一年半载,便好了。

就这样,我一动不动地盯着树看。若有所思又无所思。树,也一样,静穆而立。在世间几乎所有的树上,我都能汲取一种沉静和坚韧的力量。每棵树,都能使我对它乃至对万物肃然起敬。泰戈尔说:“安静些吧,我的心,这些大树都是祈祷者呀。”而黑塞说,树木是“具有说服力的传道者”,“所有的树木都是神灵”。是的,我相信每棵树,具有人类无法察觉的灵魂,正直、优美而高贵的灵魂,即便最最丑陋的树。

树如此,微小的一花一草亦然。据说,有人做过试验,让花儿欣赏音乐,花儿会开放得越早,等等。甚至,《水知道答案》书里,日本科学家江本胜通过高速摄影的方式拍摄和观察水结晶,发现:听到“爱”与“感谢”,水结晶呈现完整美丽的六角形;被骂作”浑蛋”,水几乎不能形成结晶;听过古典音乐,水结晶风姿各异;听过重金属音乐,水结晶则歪曲散乱。这些我坚信不疑。我家最爱养吊兰。院子、客厅、卧室、书房,随处可见,一盆盆长得丰美。吊兰,仿佛成了我家的第四个成员。但长得最秀挺最有气质的,却是我书房里的那两盆。老婆颇不服气,认为这是我常浇灌茶水的缘故,便如法炮制。结果依然如故。我建议把其他吊兰分批搬来我书房寄养,保证两月内让其脱胎换骨。老婆将信将疑地做了。奇迹一次次出现。从此,书房成了吊兰的寄养基地。我告诉老婆养吊兰的秘密:“我常在书房里陪它们,每天至少朗读诗文一小时,吊兰能不喜欢吗?熏陶日久,气质自然与众不同。”

我曾经发现另一有趣现象:同样的树,生长在校园的不同位置,长势和面貌也有差异。教学楼前后左右的树,特别茂盛、活泼、有精神。而食堂旁、行政楼旁的树,则颜色黯淡,即使在春天里也一派老气横秋。大约教学楼旁的树,常得学子们天真笑声的点染,而行政楼旁,每天一些脸上带凶气、身体带毒素的人经过,树木焉能不受其污染?

上语文时,我爱与学生聊聊天,说点心事,或者读读文章。诚然,并非所有的学生爱听——毕竟这些都与考试无直接相关。但我始终坚持着,想说便说,想读便读,有时近乎偏执。我守着一个信念:总有喜欢听的学生,而且还越来越多。况且,我至少还可以“说”和“读”给另外的“学生”听,他们不在教室里,他们是窗外的那些树,樟树,棕榈,合欢……以及远远的木棉。只要我说心里话,只要我朗读文字,他们一定听得到。他们是我最忠实的倾听者。于是,在课堂里,每当我偶然想及这一层,心里总摇荡起自信与欢喜。我会抽空把眼睛投向窗外,迎接那浓浓的绿色,浓浓的期待,真挚的掌声。

昨晚,床边翻看董桥的新书《青玉案》,一段文字让如遇知音:         



我还记得爱德华讲他老师的书房。他很会讲故事,老师的口音也学到滑稽,他说秋天窗外梨树长出几枚青梨的时候,老师总是枯坐窗前不说话,谁都不敢惊动他:“老师在给青梨上课!”村子里的人说。我小时候的英文家教老师也喜欢跟树上的果子说话,说是树木有情,跟树木说话果实会甜些,说完闭目喃喃背诵几句济慈的《夜莺》。有一回,这位英国老先生带我到他家观赏他的小花园,一株苍老的菠萝蜜不算,满园是又矮有茂密的花树,艳阳下一派高更彩笔的胆识。“你试试。”老先生摘了一枚小橘子给我,入口润得要命也甜得要命,到老我再也没吃过这样奇怪的橘子。



我丢下书,好长时间沉浸在遐想中:枯坐窗前给青梨树上课的英国教师,喜欢跟树木说话的英国老先生,该怎样的潇洒风流呢?还有那些英国村子里的人,竟能容忍一位老师无端地给青梨上课。还有,酿入了济慈《夜莺》、甜得要命、甜得让作者永志不忘的菠萝蜜果子,味道又是如何呢?

终于,我忍不住坐起,摸出纸笔,写下这篇文章的开头一段,并做梦般地想:明天,我也将给我的树们上课……

   2011.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9 05:07 , Processed in 0.11153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