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7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让细节点亮语文课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8-22 08:56: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让细节点亮语文课堂 

丁维升


细节,在语文课堂中充盈着灵动的智慧,洋溢着人性的光辉。细节看似平常,却蕴含智慧,看似简单,却孕育深刻,看似细小,却张显着美丽。语文课堂正是有了这些灵动的细节,教学才那样充实饱满,那样激情跌宕,那样隽永俊秀。把握住了细节,便点亮了语文课堂。

一、精彩导入,创设冲突

课堂导入仿佛一首优美乐章的序曲。新课的导入创设得好,可以产生良好的思维冲突,让学生产生探究的愿望。精彩的导入体现了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匠心思考,熔铸了教师运筹帷幄的智慧。教学艺术不仅在于教师传授知识,更在于他能鼓励唤醒学生。

如教学《草船借剑》一课导入时,并没有将自己独立于课堂之上。教师首先抓住了学生较为普遍的好奇与求知心理,告诉学生有一个问题一直在困扰着他,使得他把《草船借剑》这篇文章读了10多遍也不得其解,激发学生带着“为老师找问题”的心态去阅读课文,这样读想出来的效果对学生和老师来说都是不言而喻的。教师把自己的睿智藏在了课堂开头对学生所说的话中,他创设了为他猜想问题的情境,这样,学生的主动性被激发出来。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便有了共同的目标,有了不同的观点,这样对文章的整体抑或细节的理解也会更透彻。

二、挖掘文眼,锦上添花

俗话说:“宁吃好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教师如果能紧扣文眼挖掘细节,便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启迪学生感悟知识,举一反三,达到“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的境界。

如教学《军神》一课,教师揭示课题时,设计了这样一个细节:在现实生活中,同学们有没有听说过“神”?(板书:神)“神”在你心目中是什么样的印象?生答:腾云驾雾/万能的/可以做人不会做的事……教师接着问:那么,我们今天要学的军神,是不是神仙呢?那“军神”的这个“神”应该怎样理解?生答:军中的豪杰/与众不同的军人/出类拔萃的军人……接着教师说:神是不存在的,这里的神指具有超人的能力。能做到一般人做不到的事儿,带着这个理解朗读题目。

文眼就像一个人心灵的窗户,透过它可窥视文章全部的内在神韵。上课开始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对“神”字细细地品味,这个教学细节,诱发了学生对军神崇敬之情,升华了学生对课文的认识。

三、自主探究,启迪思维

朱熹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当起于疑,让疑问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让疑问成为课堂的主线。课堂教学应该在融洽愉悦的气氛中展开,教师要引领孩子进入以自主学习为基础、以合作学习为途径、以探究学习为目的的快乐有趣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收放自如,在相融相趣中赢得喝彩,赢得高潮涌动。

如教学《狐假虎威》时,教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大胆采用模拟表演的形式,引导学生研读课文,使学生身临其境,让课文中抽象的语言文字生动起来,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教师挑选了几位课文中角色的扮演者后,对其他学生宣布:“大家都是导演,导演更了不起”,极大地调动起每个学生的情绪。随后,教师独具慧眼地抓住“狐狸和老虎谁在前谁在后,为什么?”的问题,引导学生读课文找答案。这个问题看似不起眼而实际极具启发性,令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达到豁然开朗的境界。当几个学生说出正确答案时,教师又不失时机地进行鼓励教育,从而增强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全体学生在充满乐趣的课堂上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

四、连接生活,拓宽思维

课堂教学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地感知和探究,真正把课堂构建成连接语文和生活的桥梁,真实地实现课内和课外的沟通。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联想和想象,多层次多角度探究讨论、质疑问难,为学生在更高层次上领悟课文架构起桥梁,让广大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并学会从多角度,多层面去感受生活思考问题。这样的语文课堂,才能使学生的情感和智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如教学《一夜的工作》一课时,教师是这样连接生活拓展学生思维的:“同学们,这一叠厚厚的文件,摆在总理面前,重大的问题,棘手的问题,急迫的问题,需要总理去思考,需要总理去决定。大家说,总理的一夜简单吗?他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他会思索什么问题?这时,教师挂出小黑板,出示一段话,很有感情地范读:‘夜很静,周总理一句一句地审阅着文件,那不是普通的浏览,而是一边看一边在思索,他想着。’请你把他想的写下来。”教师亲切的话语引领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学生的思绪活跃起来。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角,展示出自己独特的人生魅力,抒发他们各自的人生价值与世界观。在这个教学细节中,教师却是真正的配角,教师的话语只是让学生展现得更加完美。学生的回答涵盖了社会现实生活的各方面,孩子们真正走进了总理的内心世界,了解到作为国家领导人的辛劳,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会到文章的主旨。老师激情的点评,强化了学生的认识,强调了文字背后的文章中心,让学生真正地收获了知识。

五、文本预设,预约细节

语文课堂应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有效对话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应起到引导作用,因而在研读文本时必须先学生而学,先学生而揣摩、体验。这样才能“入境始与亲”,才能深入地体会到作者构思的精妙,想象的奇特,语言的韵味,准确地把握理解教材,在课堂上做到游刃有余,跟课堂上的每个细节预约。

如教学《赵州桥》的第一课时时,让学生初读课文后找出课文中带有“是”字的句子,不露痕迹地让学生感知了全文,理清了文章的脉络。第二课时就能以此为突破口让学生轻松地掌握课文的重点难点。2、生本预设,成学生伙伴,预约教学细节“教为学服务”。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从生命活动的高度来研究学生的学习活动。他们喜欢学什么,他们喜欢怎样学?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从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出发,预设学生喜欢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有兴趣学;预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让学生爱学;预设能引起学生思考的问题,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预设学生学习路上生成的个性化体验,激励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望;预设不同学习程度学生的学习差异,给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让学生在快乐中度过一个个美妙的40分钟,同时又期待着下一节语文课快快到来!只有以生为本,对生本进行预设,才能成就精彩的课堂。

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一位教师设计了一个“纹丝不动”的细节,让学生体验。一分钟,二分钟,三分钟……然后请学生联系自己,想想邱少云说说感受。此时,无须教师多言,学生谈得深刻,读得入情。

六、开掘意蕴,深层品味

语文教学不可把文学意蕴视为某种抽象、简单的概念,用知性化的概念来代替文学意蕴的发掘,而应该从作家的个体情感、所处的时代精神及其共性审美意识,去对意蕴作深层次的品味。《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救助车夫”一段中用了两个“清清楚楚”,教学时一定要抓住这一细节,开拓文章意蕴:

1、当时小周晔清清楚楚什么?

2、此刻伯父的脸变得如此严肃,他在想什么?

3、如果说小周晔在当时,她年幼的时候,清清楚楚地仅仅是伯父那严肃面庞,直到周晔长大成人以后的现在,她还清清楚楚地,难道还仅仅是伯父那严肃的面庞吗?她清清楚楚的还有什么?

教师牢牢扣住“清清楚楚”这一关键词,运用品一品、写一写、说一说的方法,透过字面意义领悟到语言内涵,不但避免了教师的说教,挖掘出了课文意蕴,更使这一细节深刻化,形象化,呈现出五彩光芒。

七、解构建构,丰厚细节

语言训练要有一定的厚度,浅尝辄止,只会导致理解表面跑,感悟走过场。

有一位教师教学《穷人》时紧紧抓住“温暖而舒服”做文章,使之形成一组梯度鲜明、层层推进的训练群,引导学生在其间走了几个回合:一是通过读,否定了“温暖而舒适”的准确性,进行了第一次认知建构。二是再次进入文本,在教师的引导下,肯定“温暖而舒适”的准确性,完成了解构以后的第二次建构。三是从“温暖而舒适”体会到渔家生活的艰难和贫穷,这一发现在学生的心中又成了固化并滋生“温暖而舒适”这一语言之树的新根须。四是安排小练笔,使学生的精神活动和语言因素在新的更高层次上已经实现了同构。

就在这样不断地出入文本,不断地解构和建构中,学生的精神境界在提升,语言在丰富,语感在完善。

八、捕捉亮点,智慧闪光

亮点是学生学习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稍纵即逝,我们必须用心倾听、及时捕捉和充分肯定,让智慧闪耀光芒。

如教学《狼和小羊》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谈学习的感受,学生畅所欲言,有个学生发表了不同看法:“说不定羊是先礼后兵,心中早有了对付狼的计谋,它想用自己的智慧制服狼呢”,这时,教师因势利导,抓住了这个生成“亮点”说:“是啊,原来的故事是有羊利用自己的智慧与狼进行殊死较量的过程的,可是因为故事太长,没有编进去,现在我们来当小编辑,把这部分内容编进去,怎么样?”学生的情感与思维再次被激活,续编了一个个精彩纷呈的小故事,羊足智多谋,置凶残的狼于死地。纯洁的心灵,真诚的情感,真正达到了文以载道的境界。
2#
发表于 2011-8-28 19:39:40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1 18:32 , Processed in 0.11028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