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收藏的作家书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8-22 19:31: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收藏的作家书信
  

    我从少年时代开始,就有收藏的癖好,曾经收藏过邮票,收藏过连环画,收藏过电影说明书。尤其从考入新闻日报担任副刊编辑以后,不断与作家联络、通讯,于是有了巴金、唐、魏金枝、孔罗荪、傅雷、周作人、张恨水、周瘦鹃等名作家的书信,一直储藏在家里。可惜1957年反右时期罹难,我被发配到西北宁夏接受改造。“文革”开始,我又被批斗抄家,隔离审查,下乡劳动,当“牧马人”。而上海家中,只有高龄老母和年幼儿子,在惶惶恐怖的情况下,竟把这些书信付之一炬,化为灰尘。

    等到1978年落实政策,我幸运地回到上海,不久进入解放日报继续担任副刊编辑,从此,我又如鱼得水,与京沪以至全国各地作家有广泛联系,他们的书信又源源而来。等到1997年彻底退休时,这些积存的作家书信约有七百封之多。虽然离开工作岗位,我同这些作家逐渐疏远,但读到他们的这些信件,就会回忆起与他们交往相处的日子,他们的音容笑貌立刻呈现在眼前。特别是其中约有半数作家已归道仙,他们留给我的手迹就显得更加珍贵了。

    夏衍先生是上世纪30年代就闻名的左翼作家。到新中国成立后,他寓居北京,办理公务,似乎已远离文坛。我蒙于令先生介绍到北京拜访夏公,谈到请他为《朝花》副刊写稿之事,夏公一口答应,不久就寄来一封长信,谈他将献“扬州八怪”以及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等101幅名家书画捐献给浙江省博物馆之事。我立即根据这封信以及浙江省文物局的一份《情况反映》发了一条独家新闻,引起新闻界、文艺界、学术界广泛注意,此后,夏衍先生陆续寄来六篇稿子,一时成为新闻人物。有些报社看得眼红,也去向他索稿,夏公明确表示:“只给解放日报一家。”

    钱钟书先生也是我素所敬仰的作家,但苦于无缘识荆。后来我知道他北京的住址,多次写信请求赐稿,终于感动上帝,钱先生寄来一首用毛笔写成的旧体诗。我如获至宝,发表在《朝花》副刊上,准备汇寄稿费,谁知钱先生连连写来四封信,表示“这是旧作”,坚拒稿酬。最后,我只得买了一方冻石,请篆刻家钱君先生刻一方“钱钟书”三字的名章,并亲自去北京送到钱钟书先生的府上。钱先生感动之余,拿出两本《围城》,签上自己的名字,一本赠送给我,一本赠送给钱君先生,表示答谢。此后,钱先生连续寄给我十一封信,循循善诱,给了我很多教导,使我得益匪浅。

    萧乾先生是一位极其勤奋、极其刻苦的作家。我与他相识的时候,他已八十余岁高龄,但他辛勤笔耕,五年时间给了我三十余篇稿件。1994年的某一天,我到他家里访问,刚好他与夫人文洁若正在翻译西方名著《尤利西斯》。他告诉我,由于另一位作家也在翻译这本书,形成竞争态势,所以他与夫人俩不得不拼老命埋头苦干,规定每天工作八九小时,订了定额,工作再忙,家务事情再多,定额必须每天完成,决不拖到第二天。果然,他们夫妻俩赶在别人前面,把四卷译稿全部完成,抢先出版,获得好评。他写给我的书信有35封,数量最多,字迹也最潦草,都是在百忙中写成的。

    除此以外,作家来信较多的还有陈荒煤、端木良、周汝昌、周而复、施蛰存、袁鹰、邵燕祥、柯灵等等,我的一本拙著《笔耕岁月———副刊编辑杂忆》都有所缕述。这是我在解放日报工作期间一笔不小的收获。

来源:解放日报  陈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7-1 05:35 , Processed in 0.21769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